第七十七章 蔡邕收徒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9 06:59      字數:2313
  蔡邕此時已經肯定了牛平的算學天賦,將他視為可以一同研習算學的同道中人。因此,他直接拋出了《九章算術》中第九章“勾股”中的圓材埋壁問題:

  “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間徑幾何?”

  蔡邕提出問題後,雙目炯炯有神的盯著牛平,看他如何答題。

  蔡邕此題的意思是:現在有一根圓柱狀的木材,埋在牆壁裏。不知道其寬度的大小。

  用鋸子(沿橫截麵)鋸它,當量得鋸痕深度為一寸的時候,鋸痕的寬度為一尺,問木材的直徑是多少?(漢代一尺等於十寸)

  蔡邕的這個問題,可算是漢代高端的數學題了,需要用到幾何知識和勾股定理解題。

  當然,對於牛平而言,這不過是一道初中數學題。

  牛平不慌不忙的繪圖,列方程解題,隨後給出了準確答案,木材直徑為二十六寸。

  比起牛平給出的正確答案,蔡邕等人更震撼的,乃是牛平解題的方法。

  牛平沒有使用算籌,僅憑紙筆就算出了正確答案!

  蔡邕當即厚著臉皮,向馬日磾提出,希望收牛平做自己的學生,與他一起研究學問。

  其實,蔡邕眼紅的,是牛平破題用的繪圖技巧和公式,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數字符號。

  這隴西小兒,竟然比老夫更精於算學!

  當然了,四十幾歲的天下大儒蔡邕,絕無可能拜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牛平為師。

  所以,蔡邕這才假模假樣的表現出愛才的模樣,提出要收牛平為學生。

  隻是牛平已經先拜馬日磾為師,蔡邕必須征得他的同意。

  蔡邕與馬日磾是多年好友,他相信馬日磾不會拒絕自己的請求。

  其實,士人在求學過程中,拜多人為師是可以的。隻要老師之間不是敵對或競爭關係,做老師的一般也不會阻止弟子。

  因為,這本就是士族結黨抱團,加強交往的一種方式。

  就如盧植的高徒公孫瓚,他出身於代出兩千石的遼西令支公孫家族,有著不錯的家族背景。

  因為相貌堂堂、能力出眾,公孫瓚年紀輕輕就被遼西太守招為女婿,在姻親上又得到了助力。

  然而,公孫瓚卻並不滿足於此,而是千裏迢迢的趕到雒陽城來,又拜在幽州大儒盧植門下。

  未過多久,公孫瓚又得到宗室名臣,光祿勳劉寬的青睞,征得盧植同意後,再次拜劉寬為師。

  經過這一係列的操作,公孫瓚在幽州地方和雒陽朝廷裏的關係網都構建完成,隻要自己不出差錯,將來的仕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蔡邕是一個醉心於學問,卻不擅長拉幫結派搞政治的人。

  蔡邕少年時就博學多聞,並且師從於太傅胡廣。有這樣的背景,若是想要做官,蔡邕早就出仕了。

  漢桓帝時,朝廷得知蔡邕的名聲,特地征招他到雒陽城。

  蔡邕不想出仕做官,從老家陳留郡走到偃師縣後,就假稱生病,又返回了家中繼續研究學問。

  直到幾年前的建寧三年,蔡邕被時任司徒的橋玄征召為掾屬,這才不得不出仕做官,踏上了政壇。

  若不是遇到了橋玄,隻怕蔡邕還在老家瀟灑呢!

  司徒橋玄這個人是一個天下名臣,更是一個倔老頭子。

  士人們對橋玄的評價是“性剛急無大體”。

  那意思就是說,橋玄性格剛強急躁,有時候會蠻不講理。

  天下人都知道,蠻不講理的橋玄曾經在漢陽太守任上鬧出過一個大笑話:請你做官你不做,我就把你母親嫁出去,然後再把你殺掉!

  這個以嫁母來脅迫別人出來做官的笑話,發生在橋玄當涼州漢陽郡任太守的時候。

  對,就是牛平家鄉隴西郡東邊的漢陽郡,尹端、龐德等人家族所在地。

  漢陽管轄的地方中包括上邽,上邽有一位名士叫薑岐。

  這個薑岐自然是出自冀縣薑氏,乃是薑維的先輩。不過,他不是以勇武出名,而是擅長養蜂和養豬,憑此發財致富。

  橋玄擔任漢陽郡太守後,當然需要本地世家豪強的支持才能治理好漢陽郡。

  聽說薑岐很有名,也很有能力,橋玄就想征招薑岐為郡吏,請他出來幫自己的忙。

  但是,薑岐根本就不給外來戶橋太守麵子,拒絕了橋玄的征招。

  這一下,可把脾氣暴躁的橋玄氣壞了。

  橋玄派遣督郵尹益去上門催逼,而且放出了狠話:“如果薑岐不肯出山,你就把他母親嫁出去,再把這個養蜂的殺掉!”

  漢陽郡督郵尹益是當地尹氏家族的人,與薑氏乃是世交,豈會執行這個荒唐的命令?

  尹益就跟橋玄爭辯,結果卻被暴脾氣的橋玄鞭撻了一頓。

  挨了揍的督郵尹益依然據理力爭地說道:“岐少修孝義,棲遲衡廬,鄉裏歸仁,名宣州裏,實無罪狀,益敢以死守之。”

  那意思是薑岐是我們涼州有名的孝義之人,你橋太守揍死我可以,但是嫁母殺子這種荒唐事,我尹益可不幹!

  橋玄犯了倔脾氣,不聽尹益勸阻,依然要強逼薑岐出仕。

  尹益隻好去給薑岐通風報信,但是薑岐還是對橋玄的征招不理不睬,躺在床上等著橋玄上門砍頭。

  尹益無奈之下,隻好又找了一大幫漢陽郡的士族一起去說情,這才保住了薑岐的性命和他母親的名節。

  可是,橋玄殺子嫁母的笑話卻流傳開來,讓士人們都知曉了此人是一個狠角色。

  這種狠人當了司徒,要征招蔡邕為掾屬,蔡邕焉敢不應?

  畢竟,日常練書法彈琴的蔡邕,比起養蜂、養豬的薑岐,脖子還是沒有那麽硬。

  就這麽,蔡邕不情不願的出仕做官,到了四十幾才當了一個郎中,在東觀校書。

  蔡邕如今的官職與他的名聲並不匹配,就是因為他沒有做官從政的野心,多年在家隱居所致。

  對於馬日磾而言,沒有野心的蔡邕不僅是好友,而且在政壇上也不會是馬氏的潛在競爭對手,所以他要收牛平為弟子,對馬日磾也是有益無害。

  多一個天下名士蔡邕給牛平當老師,隻會給牛平增加許多聲望。

  弟子牛平從此事中得益,將來自會反哺老師馬日磾。

  說白了,這就是師徒利益共同體。

  馬日磾用讚賞的眼神看了牛平一眼,欣然接受蔡邕收牛平為弟子。

  楊彪、盧植二人見狀,都端著酒杯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