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拜師的真相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5 10:15      字數:2241
  雒陽自古號稱居天下之中,其地理北倚邙山,西負黃河,南臨雒水,而且又是秦漢馳道交通係統的東部中心,水陸交通至為便利。

  這個地理位置,對控製全國和發展雒陽城市經濟,都是極為有利的,故而成為建立都城的上佳之選。

  雒陽城本是周朝之下都,秦國占領此地後,又對舊城加以擴建。

  後來,雒陽城又成為了秦國宰相呂不韋的封地。呂不韋在此修建了豪華的宮殿群。

  前漢開國之初,漢高祖劉邦曾擬建都於此,後因采納婁敬的建議,改都關中。

  終前漢之世,雒陽城都是關東的商業都會,王莽曾經將其列為全國“五都”之一。

  為了迎合關東儒家學子,王莽甚至準備遷都到雒陽城。

  可惜,王莽很快敗亡,遷都計劃也不了了之。

  光武帝劉秀建國後,因為他的主要支持力量是關東豪強,故而定都於雒陽城。雒陽城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擴建。

  呂不韋修建的宮城,成為皇帝處理政事之所,被稱為南宮。在南宮的西北方,新修建了皇室起居生活的宮殿群,被稱為北宮。

  南北二宮呈呂字型分布於雒陽城內,中間通過架空的複道相連。

  北宮南邊,與複道相連的,正是北宮最高大巍峨的朱雀門。

  牛平三人在偃師縣望見的,就是那朱雀門的闕樓。

  偃師縣距離雒陽城有四十多裏地,牛平一行沿著雒水緩緩而行,一路欣賞著沿途風景,次日從雒陽東麵的上東門進入了雒陽城。

  公孫瓚和劉備此時不在雒陽城裏,而是在偃師縣南邊的緱氏縣。

  盧植在緱氏山講學,公孫瓚和劉備必然是在那裏。牛平不用打聽,也知曉他二人的下落。

  之所以先進入雒陽城,而不是直接去緱氏山,牛平心中自有考量。

  盧植是幽州涿郡士人,這是公孫瓚和劉備能夠輕易拜入盧植門下的原因。

  說白了,還是一個地方士族抱團,彼此成就的行為。

  在大漢朝,年輕的士人要想仕途通暢,除了自己的家族背景,有一個名師也很重要。

  一方麵,名師都是天下士人中有聲望和人脈的人,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知名度。

  另一方麵,名師身邊的學生眾多,其中說不定就會有將來的大佬。年輕士人們提前接下同窗之情,將來也可以彼此相互扶持,在官場上共同進步嘛!

  這是對學生有利的一麵,對於老師來說,也是有利無害。

  畢竟,自己的學生眾多,將來做官施政時,獲得的支持也就更多。

  每一個士族學子,背後都是一個士人家族的力量。

  門生故吏,本就是一種政治資源啊!

  為什麽汝南袁氏在政壇上的影響力這麽大,還不就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多麽?

  袁氏子弟到地方上做官,走到哪裏都有當地世家豪族的支持,何愁不出政績?

  作為幽州士族的代表,盧植當然沒有汝南袁氏那麽大的影響力,故而,他的學生以河北幽、冀二州的士子為主。

  可以說,圍繞著盧植形成的,是一個幽、冀地方士族小團體。

  牛平雖然家中是鄉侯,也算老牌貴族出身,但他畢竟是涼州人,就這麽直接去河北人紮堆的緱氏山,隻怕盧植未必會多看他一眼。

  是以,牛平直接進入了雒陽城,登門拜訪了茂陵馬氏家主馬續之孫馬日磾。

  馬日磾傳承了關中大儒馬融的學說,以才學入仕朝廷,如今正在雒陽城中擔任諫議大夫。

  可以說,馬日磾就是馬融學說的繼承者,在天下士人中也頗有名望。

  皇帝讓馬日磾與蔡邕、盧植等人共同負責東觀校正《五經》文字,可見馬日磾的學識足以與蔡邕、盧植並列。

  牛家與馬家有舊誼,牛平身上又帶著馬續的親筆書信。因此,牛平的打算是,如同公孫瓚與劉備拜師盧植一般,帶著牛輔、李傕拜師馬日磾。

  畢竟,牛平將來要發展壯大,基本盤應該是涼州和關中三輔地區。

  對於牛平三人,拜師馬日磾,可比拜師幽州人盧植靠譜得多。

  那麽,牛平不打算去結識公孫瓚與劉備了麽?當然不是。

  馬日磾正在南宮東觀與蔡邕、盧植共事,隻要跟在馬日磾身邊,自然有機會結識盧植。

  結交盧植之後,再跟著他去緱氏山,公孫瓚與劉備二人也跑不掉嘛!

  雒陽城裏,達官貴人們的宅邸大多集中在內城東北的步廣裏和永和裏。

  馬日磾隻是一個秩六百石的諫議大夫,論官職在京師裏還排不上號,但也居住在這片雒陽城的貴人區,與眾多兩千石以上的官員比鄰。

  這,就是家族實力的體現了。扶風茂陵馬家可是天下數得著的世家名門,馬日磾並不指望那份俸祿生活。

  拿著馬續的親筆信,牛平順利地見到了馬日磾。

  得知牛平三人想要拜自己為師,馬日磾毫不猶豫的就應允了下來。

  正如盧植收了許多幽燕子弟當門生一樣,馬日磾也不會拒絕關中和涼州的世家子弟。

  自馬援起,茂陵馬家的政治根基,本就在關中和涼州。

  牛家和李家都是隴西郡的大族,收了牛平三人為弟子,日後馬家有人去隴西郡為官,牛、李二家當然會鼎力相助。

  反過來,當牛平、牛輔、李傕三人日後到扶風為官時,也會得到馬家的支持。

  在朝堂上,馬家、牛家、李家也會成為某種程度上的政治盟友。

  所以,牛平三人的舉動,明為拜師,實為與馬家政治結盟。

  至於牛平三人是否真的能夠從馬日磾這裏學到多少學問,其實反而不那麽重要了。

  對於馬日磾也好,牛平三人也罷,重要的是師生名分,教授學問那可就隨緣了。

  如果牛平三人好學,踏踏實實的跟在馬日磾身邊鑽研經學,馬日磾也會悉心教授。

  如果牛平三人不喜歡經學,也沒有關係,隻須掛個馬日磾弟子之名,在雒陽城愛幹什麽幹什麽,不造反就好。

  去年雒陽北部尉曹操用五色棒打死蹇圖後,已經被趕出雒陽城,打發到兗州頓丘縣去當縣令了。

  如今的雒陽城法紀鬆弛,正是牛平這種貴族公子哥瀟灑度日的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