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臧旻上了黑名單(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05 08:46      字數:2151
  通常來說,一郡主官由朝廷任命,而輔佐太守執政的郡主薄,大多是由太守招募本地世家豪強的子弟出任。

  如此,郡太守才能借用本地豪強的力量。

  尹端用一個寒門子弟擔任郡主薄,不免又得罪了那些世家豪強。所以那些豪強暗中作梗使壞。

  朱儁則沒有辜負尹端的這份信任,危急時刻拚命護得尹端的安全。

  尹端兵敗後,朝廷緊急任命吳郡太守臧旻為揚州刺史,領兵南下平叛。

  臧旻上任後,率領丹陽太守陳夤、吳郡司馬孫堅等人召集揚州各地兵馬,殺入會稽郡征討許昭亂軍。

  臧旻是已故太尉袁湯的門生故吏,臧家又是徐州廣陵射陽的世家,與吳郡隔江相望。

  因此,臧旻在揚州有許多親故好友。

  當臧旻走馬上任,召集兵馬時,吳郡、丹陽郡的世家豪強們立即群起響應,與尹端的遭遇形成鮮明對比。

  新任揚州刺史的臧旻一上任,就將兵敗的會稽太守尹端關押於吳郡,並向朝廷上奏他征討失利的罪名,要求判尹端棄市斬首的罪名。

  臧旻這是要殺人立威麽?個中原委絕非如此簡單。

  尹端心頭明白,如果自己是關東世家出身,臧旻必然不會,也不敢如此絕情。

  可是,尹端是涼州人,是張奐的老部下,跟隨張奐參與了平定大將軍竇武之亂,得罪了不少的關東士人。

  趁著尹端兵敗,臧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打擊報複尹端,為黨人泄憤的好機會。

  談到得罪關東士人,牛猛與尹端回憶起了五年前雒陽平亂的往事。

  鎮壓大將軍竇武之後,張奐在朝廷兩股勢力之間進退兩難。作為他麾下將領,參與鎮壓大將軍竇武的尹端、董卓、牛猛三人自然也不為關東士人所喜。

  尹端不久就被調離軍隊,孤家寡人地打發到東南邊鄙之地的會稽郡當太守,與時常鬧事的山越打交道。

  大司農張奐還在朝中時,揚州士人雖然不喜歡尹端,多少還對會稽太守尹端有所收斂。

  如今張奐早已隱退,尹端又在任上出了大紕漏,臧旻等人當然要乘機迫害尹端了。

  狗日的!那個臧旻如此陰險狡詐啊!他能對世叔尹端下黑手,將來有機會,說不定也會對我牛家打擊報複。

  以後碰到那個臧旻,一定要打斷他的三條腿!

  牛平在心中,將素不相識的臧旻記在了自己的小黑本上。

  麵對臧旻的迫害,尹端又是如何脫險的呢?

  原來,尹端被捕後,對他忠心耿耿的朱儁帶著數百金,騎著快馬匆匆忙忙地趕往雒陽。

  終於,在臧旻屬吏到達京城之前,朱儁搶先進入雒陽,為其上下打點,開脫了死罪。

  原本要被棄市斬首的尹端改判為輸作左校,被朝廷用囚車從吳郡壓回了雒陽城,脫離了揚州刺史臧旻的掌控。

  輸作左校類似於現代的勞動改造,是東漢政府針對犯罪官員的一種懲罰。

  官吏犯法,常輸左校為工徒,主要負責在京師工程勞作,修造宮室、宗廟、陵園、道路等等。

  也就是說,犯了法的官員,要罰到雒陽城搬磚,為建設大漢王朝添磚加瓦。

  尹端被免除死刑時,還不知曉為何能夠死裏逃生,因為朱儁從沒有對他說過此事。

  直到回到雒陽城中,在搬磚之餘,尹端方才打聽到自己脫罪的恩人是朱儁。

  尹端好歹也是世家子弟,搬幾塊磚做做樣子就夠了,豈會老老實實的在雒陽城服刑?

  沒過幾日,尹端讓家人帶錢去疏通了中常侍張讓的關係,就被減罪釋放,回到了家中。

  尹端在江東為朝廷勤勤懇懇地效力數年,最後卻險些把老骨頭丟在那裏,最後落得個破財丟官。

  相比之下,反而是急流勇退的牛猛過得更為逍遙自在。

  尹端一邊向牛猛敬酒,一邊感歎牛猛有先見之明,隻恨自己沒有早一些學牛猛歸隱。

  聽了尹端的述說,牛猛拍著自己的傷腿說,若非行動不便,自己也未必會下定退隱的決心。

  對於忠義的朱儁,牛猛也是讚不絕口,說關東也有真英雄。

  牛平聽了父親與尹端的對話,也對那朱儁產生了幾分興趣。

  牛猛知道自己的兒子想要結交天下俊才,此時見牛平的模樣,如何會不明白牛平的心思?

  於是,牛猛告訴尹端,過些日子,牛平會到關東地區去遊學,也不知是否能見到會稽郡的義士朱儁。

  尹端聽牛猛說牛平不願呆在隴西擔任郡吏,而是想要先周遊天下,曆練自己時,對牛平大加讚賞。

  同時,尹端決定寫一封給故吏朱儁的信交給牛平,介紹牛平與朱儁相識。

  尹端說,如果牛平去了揚州會稽郡,拿出自己的信,一定能夠得到朱儁的幫助。

  牛平當然是求之不得,急忙起身向尹端致謝。

  敲定朱儁之事後,三人繼續飲酒暢談。

  麵對老友,尹端敞開心扉,說出了實話。

  對於被關東小兒算計,罰到左校官署去作苦工之事,尹端還是耿耿於懷,深以為恥。

  牛猛安慰他說,不論是關東名臣李膺、還是關西名將皇甫規,都曾被輸作左校,在雒陽城抬過石頭搬過磚,與尹端有同樣的遭遇,勸他不必放在心上。

  李膺李元禮是天下名士,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稱。

  他曾經在擔任河南尹時,準備檢舉羊元群的罪行,整治地方。

  怎知羊元群賄賂宦官,反告倒了李膺,降旨罰他到左校官署去作苦工。

  涼州名將皇甫規年輕時,也曾經獲罪罰到左校官署去作苦工。

  所以,在任上沒有犯過錯,沒有為大漢帝國搬過磚,不過是坐嘯的庸人,也配稱得上名臣?

  牛猛的一席話,讓尹端釋懷了不少。

  說到皇甫規,牛猛與尹端二人都歎息不已。

  作為涼州士人代表的“涼州三明”,如今都已逐漸老去。

  張奐告老還鄉,閉門教學。

  還在護羌校尉任上的皇甫規已經七十高齡,也是年老多病,不堪重負。

  所以,他把領兵出征的事都交給他的侄兒皇甫嵩了。

  如今,隻有武威姑臧段家的段熲一枝獨秀,代表著涼州勢力,在朝堂上尚有少許政治影響力。

  雖然抓捕太學生得罪了黨人,使得段熲被關東士人集團視為仇寇,但是論起對大漢朝廷的貢獻,段熲卻遠超那些關東坐談客。

  在涼州三明中,戰功最多,對平定羌亂貢獻最大的正是段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