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坑自己人的發明(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05 08:46      字數:2098
  在上次騎馬去鳥鼠同穴山時,牛平就發現這個時代還沒有使用後世自己見過的那種高橋馬鞍和馬蹄形馬鐙。

  此時,騎馬時常用的是低橋馬鞍或軟墊馬鞍。雖然貴族子弟的馬鞍裝飾華麗,但從實用功能而言,騎在馬背上卻依然不太穩當。

  與後世差異更大的是,馬背兩側沒有馬鐙,隻有用皮革或麻布條編織的軟圈,用於騎馬時踏腳。

  以牛家的豪富,自然不會是用不起馬鐙。

  並且,牛平的父親牛猛曾經是漢軍中出名的騎將,若是有馬鐙這種好東西,牛猛不會不推廣使用。

  既然在牛家見不到一個馬鐙,那就說明馬鐙這種古代騎兵的大殺器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當牛平重新開始練習騎射的本領時,才深刻感覺到了低橋馬鞍和皮套腳踏的不方便。

  俗話說得好,沒殺過豬,還沒見過豬跑麽?對於穿越而來的牛平,要發明高橋馬鞍與馬蹄形金屬馬鐙,實在是輕而易舉。

  牛平坐在自己的屋裏,很快就在絹帛上畫出了馬鞍與馬鐙的圖形。

  可是,就在牛平想要拿著圖紙去父親那裏獻寶時,卻突然間想到一些問題,讓他心頭一驚,急忙返回屋裏。

  牛平仔細琢磨了一番,這才意識到,此時發明新的馬具,對自己,對天下漢人都沒有什麽好處。

  首先,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說,鑒於牛平目前實力弱小,即使發明了高橋馬鞍與馬鐙,也無法為自己換取多大的利益。

  這玩意兒對提高騎兵的戰鬥力大有裨益,隻要牛家將其打造出來,必定很快在大漢推廣出去。

  可是,這東漢末年可沒有什麽專利保護製度,牛平的這個偉大發明能夠給自己和牛家帶來專利財富嗎?

  不可能!

  因為高橋馬鞍與馬鐙都太好仿製了。隻要會騎馬的人或匠人看上幾眼,就能夠自行仿製。

  自己的發明被盜版,作為專利人的牛平能夠得到什麽?

  除了涼州人的幾句讚許,稍微提升一點名聲,隻怕也沒有其它好處。

  其它州郡之人用上這新式的高橋馬鞍與馬鐙時,都未必會關心是哪個匠人發明的。

  所以,在人微言輕時搞出這種發明,實在是利人不利己。

  除了這個顧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讓牛平打消了發明的念頭。

  因為,牛平突然想起皇甫規派人來請父親出山對付鮮卑人之事。

  如今這大漢朝的敵人,主要就是北方草原上的鮮卑人和涼州周邊的羌人。

  因為是農耕民族,漢軍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可漢軍的敵人卻是騎兵居多的軍隊!

  也就是說,高橋馬鞍與馬鐙發明出來後,獲利最多的不是缺少馬匹的漢人,而是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民族!

  有了這兩樣東西,遊牧騎兵的戰鬥力會直線上升,對漢人步兵的優勢會變得更大!

  牛平沿著這個思路細想,突然間對西晉之後的五胡亂華有了新的認識。

  為何以前從未有過北方的遊牧民族打入中國腹地,滅亡中原王朝,到了西晉時,匈奴人、鮮卑人都能夠縱橫中原,建立那麽多胡人國家呢?

  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馬鐙,解放了騎士的雙手,擁有了曆史上沒有過的強大騎兵!

  因為,據考古發現,馬鐙就是在魏晉時期出現的。

  或許,這個無人注意的改變,才是諸胡能夠戰勝人數眾多的漢人,入主中原的原因吧!

  把這兩樣東西發明出來,完全是在資敵呀!

  牛平可不想當民族罪人,他想通這一切後,決定將自己的這個發明創造先雪藏起來。

  至於什麽時候能夠用上這發明,或許要等到牛平有信心徹底壓製草原民族時吧!

  心頭的一把火熄滅後,牛平燒毀了絹帛,蒙頭就睡。

  第二日,牛平又恢複了跟著父親習武,跟著母親讀書的日常。

  日子過得更快,數日後,牛猛派遣出去的人陸續返回牛府,帶回各自打探的消息。

  據調查,金城韓家並無韓遂其人,成紀李家沒有李儒這個子弟,而關中扶風茂陵馬家也未打聽到馬騰、馬超這父子二人的消息。

  隻有龐德和賈詡二人,打聽到了下落。

  在漢陽郡狟道縣的龐家,的確有一個子弟名叫龐德,不過,那龐德如今卻是一個八歲的頑皮童子。

  牛平得知這個消息,方才回過神來,自己穿越得早了一些,龐德這樣的三國猛將都還未長成呀!

  如此說來,比龐德更年輕的馬超隻怕還未出世?

  牛平頓時打消了再去查找馬騰的念頭。

  如果因為自己改變了馬騰的命運,讓馬騰錯過了自己的姻緣,豈不是有可能讓馬超這個猛將無法出生在這個世界了?

  蝴蝶的翅膀也不能亂扇啊!

  至於賈詡,他的確出自姑臧賈家,也已長大成人,時年二十六歲。

  不過,賈詡已經在家族的運作下,被察孝廉,選入郎署為郎官,如今其人遠在洛陽。

  如此說來,近期也沒有辦法拜訪賈詡了。

  想到賈詡早遲是西涼軍集團的一員,牛平倒也不太急於去尋找他。

  日後東行時,再去洛陽拜訪這個涼州同鄉吧。

  這一年的春季,天下大疫,牛猛夫婦擔心牛平外出感染瘟疫,當然不會同意牛平此時東行遊學的請求。

  牛皮隻能繼續呆在隴西習文學武。

  一直在家呆到五月盛夏,牛平才得到了出遠門的機會。

  牛猛的老戰友,前張奐軍司馬、會稽太守尹端獲罪去職,回到了漢陽郡治所冀縣的老家。

  牛猛得知此事後,決定前往冀縣看望多年不見的老友。

  牛平決定跟著父親前往漢陽郡,途中正好可以去結識一下狟道縣的小龐德。

  牛猛也有心栽培牛平,就欣然同意帶著他一同上路。

  從隴西郡狄道縣前往漢陽郡的冀縣,中途要經過首陽縣、鄣縣、狟道縣等地。

  牛猛、牛平一行騎著快馬,很快穿過鳥鼠同穴山,來到了鄣縣縣城。

  入城時,牛家的武士們威風凜凜地騎馬走在大道中間,街上的行人都急忙向兩邊避讓。

  路邊有一群賣柴的羌人見到牛猛、牛平等貴人,也都低下了頭。

  隻有一個半是羌人,半是漢人打扮的年輕人坐在石墩上,一邊喝著葫蘆裏的酒,一邊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牛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