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挖封建主義牆腳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05 08:46      字數:2047
  穿越成為大漢朝統治階級的一員,又擁有了前世沒有的父慈母愛、兄弟親情,牛平很享受現在的腐敗生活。

  可是,牛平雖然沒有熟讀過兩漢曆史書,卻了解三國的故事。

  牛平知道,等自己成年後,黃巾之亂、漢末軍閥大混戰將會接踵而至,而涼州也會跟著陷入數十年的戰亂之中。

  在天下大亂時,牛平想要龜縮在隴西繼續享受土豪的美好生活,是不可能長久的。

  況且,以牛家與董家的關係,將來必然會被卷入大漢朝的政治鬥爭漩渦中。

  可以選擇與董卓做利益切割,分道揚鑣嗎?隴西郡的幾大家族盤根錯節,談何容易。

  況且,董卓將來可是涼州最粗最壯的大腿,不抱住他,牛家還能選擇哪一方勢力呢?

  難道投靠韓遂和馬騰那兩個偏安一隅的渣渣軍閥?

  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豎起大旗,在涼州打下一塊地盤,關起門來稱王稱霸。

  在與家人一起用餐時,父親牛猛談起雒陽最近發生的大事,也讓牛平感覺到,這天下隻會越來越亂。

  原來,就在不久前,雒陽城中發生司隸校尉段熲逮捕太學諸生一千餘人的大事件。

  六月癸巳初十,大將軍竇武事變後一直被幽禁在南宮的竇太後逝世。

  在竇武失敗後被壓製,對宦官不滿的士人們借題發揮,再一次興風作浪。

  也不知是哪個膽大的人,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在雒陽北宮的南門朱雀闕寫上了:“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屍祿,無有忠言者。”的誹書。

  這可是直接對宦官首領曹節、王甫扣上殺皇太後的罪名,同時不忘諷刺了一番與宦官勢力媾和的公卿大臣們。

  一時間,雒陽轟動,群情滔滔。

  雒陽北宮可是皇帝居住之所,而北宮的朱雀門通過複道與南宮的玄武門相連,是皇帝出入的必經之路。

  故而,朱雀門在北宮四門中最為尊貴,建築格外巍峨壯觀,守衛也最為嚴密。

  可就是這樣的皇宮禁地,居然被人在朱雀闕上寫了反文,這對於朝廷可是一件不能容忍的罪行。

  很顯然,能夠在皇宮衛士的眼皮子底下幹成這事之人,絕非普通黔首百姓。

  黔首們大字不識一個,寫得出這般惡毒文字?

  毫無疑問,這是被禁錮的黨人們幹的。

  今次能夠在朱雀闕上寫反文,那下次是不是可以直接行刺皇帝與中常侍們了?

  於是,朝廷急發詔令,命負責京城治安的司隸校尉劉猛徹查此事,嚴加搜捕。

  琅邪人劉猛乃是漢室宗親,曾在桓帝朝擔任宗正,因為人耿直而辭官自免歸家。

  新帝即位後,正是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輔政時,複征用的劉猛。

  因此,劉猛雖為漢室宗親,卻私下同情陳蕃、竇武等黨人。

  朝廷讓劉猛去拿人,哪裏查得出個究竟?

  司隸校尉劉猛認為朱雀闕誹書說的是直話,不肯急於捕捉,在他的拖延下,一個月過去,卻一個主犯都沒有捉到。

  拖到七月,劉猛終於因此獲罪降職為諫議大夫。

  朝廷改任用禦史中丞段熲代替劉猛查處此案。

  同為涼州三明的名將,段熲與自認黨人的張奐和皇甫規不同,他是親近宦官勢力,聽命於皇帝。

  於是,段熲接任司隸校尉之職後,立即使出對付羌人的手段,猛衝猛打,四處搜捕,在雒陽城中逮捕了一千多鬧事的人,其中大多是太學生。

  有名將段熲作為爪牙,中常侍們再次擊退了黨人的反撲,將朝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後,曹節等人怨恨劉猛包庇黨人,指使段熲用別的事由誣告劉猛,讓他免官抵罪,輸左校勞改。

  好在劉猛是漢室宗親,朝廷裏的公卿大臣們又多為他說好話,最後方才免去了他的刑罰。

  聽了父親牛猛的敘述,牛平明白,代表關東世家豪族利益的黨人與代表皇權利益的宦官已經是勢不兩立,矛盾激化。

  即使日後沒有董卓入京之事,這大漢朝也會滑向內亂,亂世幾乎不可避免,無外乎是引子不同而已。

  將來要在那亂世中立足,必然少不得文臣武將的輔佐。

  自己開局送小弟,已經有了牛輔和李傕兩個鐵杆跟班,辛家那邊也有幾個表兄弟,以牛、辛、李三家鄉黨足以拉起一支基幹隊伍。

  然而,這樣的實力還不足以應付天下大亂的局麵。

  《三國演義》中,那麽牛逼的曹操在剛起兵時,有曹家和夏侯家那些名將兄弟相助,還不是被打得輸掉了內褲?

  所以,對於文臣武將,那是多多益善嘛!

  用完餐,回到自己房間後,牛平坐在窗前琢磨,動起了招攬三國名將的心思。

  在發明大鐵鍋的嚐試被自己主動放棄後,牛平搜腸刮肚地想了一夜,才發覺自己不是搞發明的那塊料。

  網文中的那些主角回到古代,什麽火藥、蒸汽機信手拈來,火車、輪船也不在話下,牛逼得一塌糊塗。

  可是輪到自己,怎麽就想不到超越時代的大發明呢?

  不怪自己笨,要怪就怪起點孤兒院沒有從小教我!

  牛平思前想後,覺得自己如今唯一的優勢,就是讀過《三國演義》,知道這天下有哪些人具備成為猛將和名臣的資質。

  格老子的,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老子要舞起鋤頭挖封建主義牆腳,趁倒那些名將還不出名的時候,先把他們騙到我各人的包包頭來!

  啥子曹操、劉備、孫權,各人爬遠點喲,找個氹氹慢慢去哭嘛!

  牛平躊躇滿誌地坐到書桌前磨墨,鋪開竹簡,準備將自己想得到的三國名將們記錄下來。

  鋤頭揮起來了,先往哪裏挖呢?

  自己身在隴西郡,是不是該從鄉黨下手,優先招攬涼州本地名人?

  牛平記得,涼州出名的武將有華雄、韓遂、馬騰、馬超、龐德,文臣有賈詡和李儒。

  也不知道,這些人現在身在何方?

  牛平如今不過十四歲,還無法離家四處遊曆,因而,他隻能依靠牛家的勢力,讓父親牛猛幫自己打聽涼州諸人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