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小心翼翼地邁出第一步
作者:涸平的一天      更新:2020-05-25 21:55      字數:3613
  姚廣孝得到朱棣的召喚後馬不停蹄的趕到了王府,這是他第一次見朱棣麵色如此凝重。

  走到朱棣身邊輕聲說道:“王爺,發生什麽事了?”

  朱棣把已經被他卷起來的聖旨再度攤開,指了指上麵的字。

  “聖旨?”

  姚廣孝歪過頭來,眼睛微眯,掃視了一遍。

  “本王剛到北平時,以家書的名義給父皇寫了一封信,內容就是有關人地矛盾的問題。”

  “人地矛盾?”姚廣孝還不清楚這個概念是什麽意思。

  “就是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糧食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加,最終將導致土地資源不足以滿足那時的人口需求。適宜被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但人口的增長卻是無限的。”

  “這個問題恐怕是無解的吧...”

  姚廣孝不是神仙,他既變不出來土地,也沒法限製人口增長,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束手無策。

  “辦法還是有的,第一點就是要限製住土地兼並問題,這將大大延緩人地矛盾衝突的爆發時間。本來土地就不夠用,若是再被少數人掌握了多數土地,那這個國家一定就完蛋了。”

  給姚廣孝留了一會思考時間,朱棣又接著說道:

  “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父皇讓我直接上奏,這就意味著若是本王真的給出具體實施的計策,那將會得罪全天下所有的地主。到那時,就算本王的計策真的有用,執行起來也勢必會受到層層阻撓。到頭來,一定會把矛頭指向提出這事的人。”

  “王爺的意思是會出現類似‘元祐更化’的情況?”,‘元祐更化’指的是王安石下台之後,他的變法內容被幾乎全部廢除了。

  朱棣苦笑著搖了搖頭:“臨川先生(王安石)好歹還有資本做出嚐試,本王以現在的身份恐怕是寸步難行啊。難道是因為本王最近有些活躍,父皇想敲打敲打?”

  “天意難測,王爺的舉動恐怕是引起皇上或者太子殿下的忌憚了。”

  “當務之急是把眼前的事對付過去,大師對此有什麽建議嗎?”

  “天意難違啊,看皇上這個架勢,王爺就算不提自己的意見,這件事也不會就這麽結束的。與其置身事外,還不如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裏,王爺您說對不對?”

  朱棣很頭疼,古往今來跟改革扯上關係的人基本都沒有好下場。因為改革勢必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這些人為了守護自己的利益,一定會拚死抵抗改革的內容的。

  但姚廣孝說的也很有道理,這事躲是躲不掉的。自己未來坐上皇帝的位置以後遲早也要改革,那為何不從現在起就把鋪墊打好呢?

  “言之有理。”

  “王爺可以徐徐圖之,切不可冒進。”姚廣孝叮囑道。

  朱棣點了點頭,他明白這個時候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十分慎重才行。不過他對於姚廣孝的態度是十分好奇,難道他對於自己要整治地主階級這件事就毫不在意嗎?

  “道衍大師對本王跟父皇說的內容就沒有一點疑問嗎?”

  姚廣孝明白朱棣是在質疑自己為何對此事毫無怨言,趕緊為自己解釋道:

  “貧僧祖上世代行醫,家中不曾擁有田產。況且王爺有一顆治理天下的雄心,貧僧身為臣子,隻會對此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敬仰。”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朱棣要幹的那些事,對我沒有什麽利益損失。而且我既然跟著你混,那麽隻要你有一顆爭皇位的心,不管想出什麽主意來我都不會反對。

  姚廣孝的回答沒有出乎朱棣的意料,這家夥造反真的不是為了榮華富貴,純粹隻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那麽這幾日就勞煩大師陪本王在城外多走動走動,看看能不能想出對策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什麽事都不是一拍腦門就想出來的。就算是未來成功了的政策,挪到現在來用卻未必合適,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朱棣決定在實際考察之後再給出自己的答案。

  “如王爺所願。”

  隨後的幾日二人換了便裝,在北平城外的田地裏風餐露宿,逐村逐縣去了解實際情況。

  布政使李彧得到聖旨傳來的消息後還特意去王府尋朱棣了解情況,沒想到卻撲了個空。

  上次朱棣下鄉隻是草草的逛了一圈,割了會麥子。這回卻是挨家挨戶地詢問百姓家中的收入情況,也算是一次微服私訪了。

  經過多日的觀察,結果印證了曆史書中的結論。

  普通自耕農此時所需要繳納的賦稅很低,僅僅隻有四十而稅一。但佃戶們比較慘,他們一般是跟地主四六分賬。可地主雖然地多掙得也多,交的稅卻不與收入相對應。

  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地主有多餘的錢用來不斷兼並土地,國家的稅收也就隨之不斷減少。稅收減少後為了減少國庫虧空,隻能選擇加稅。可一旦加稅,就宛如飲鴆止渴,會加速自耕農破產的速度,從而導致土地兼並更加嚴重。

  針對這個問題,結合後世的處理經驗,朱棣整理出了一套看起來確實可行的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

  明朝此時還沒有實行攤丁入畝,因此田賦和丁稅是分開算的。

  這是什麽意思呢?簡單的來說就是,百姓交稅的時候不僅要按照你家有多少地來交稅,而且還要根據家裏的人數征收人頭稅。

  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家十口人種五畝地和五口人種十畝地交的稅一樣多的情況,這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此取消人頭稅,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底層百姓的生活負擔。

  取消人頭稅之後,土地改革才能繼續深入。接下來這套方案是以超額累進的概念作為核心,就是持有土地的數量越多,相應所承擔的稅率就越高。

  這就相當於NBA的薪資帽,為地主持有土地的數量加了一個軟上限。

  當他們發現自己手裏攥著的田反而成為了累贅,那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鬆手了,這時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土地收歸國有。

  不過這樣做也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地主一定會勾結官府,隱瞞自己持有土地的真實數量。第二個就是地主若是承受不了田稅,則一定會向下轉移自己身上的壓力,地主手底下的佃戶一定是最先遭殃的人,弄不好的話甚至會激起民變。

  因此一定要做好這些佃戶的安置工作,針對那些在自己名下沒有土地的農戶,可以向官府申請移民。

  由官府統一組織,前期先將百姓遷到無主荒地上,進行集體墾荒。與之前的人口遷移不同的地方在於,遷過來的人隻有土地的經營權,沒有土地的所有權。

  類似於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這片土地包給你,每年除了交租以外,農民自負盈虧,並且禁止土地買賣。

  這個操作其實不難實行,無非是把地主的身份從百姓換成了國家。國家就是農民的地主,隻要這個國家的路沒走歪,那就不會出現問題。

  後期等到無主荒地逐漸消失的時候,必然已經有一大批地主因為無力負擔高額的田稅,而不得不把自己的田地退還給國家以減輕自己的壓力。

  除此之外,針對有些地方實在沒有地分的尷尬情況,還有最後一個方法作為應急使用。那就是由國家牽頭,將一個地區的流民集中起來,把他們由純粹的農業人口進行轉化。這些人可以負責專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代替這個地區的徭役征派,減輕社會為他們所負擔的壓力。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土地再分配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勢必充滿著重重阻力,為了減輕阻力,一方麵可以用試點的方式逐步推廣。另一方麵,要把對立麵進行分化。

  地主的成分也是相當複雜的。

  一部分地主是由自耕農轉化而來,這部分地主將會在初期被重點針對,因為他們的勢力較淺,難以反抗來自中央的命令。

  第二部分地主是由官員組成,這部分是最難啃的骨頭。前期不能動他們的利益,反而還需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推動第一部分地主的轉化。等到未來教育水平提高之後,再反過頭來對付他們。

  第三部分地主是皇親國戚。關於他們說難也難,說容易也相當容易,隻要等到朱棣坐到皇位上的時候,再去處理就沒什麽難度了。

  距離十日之期期滿越來越近,朱棣無暇顧及最新一期的北平時報上開始連載《三國演義》所造成的影響。

  風塵仆仆地回到自己府上,提筆寫下了一份傾注了他的心血的奏折。

  這份奏折上地內容隻局限在關於取消人頭稅這方麵,因為如果隻是單單取消人頭稅的話,對地主們雖然也有影響,但損失不大,反抗就不會很激烈。

  朱棣開頭先把朱元璋決定清丈土地這個舉措誇得是天花亂墜。隨後又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論證取消人頭稅這麽做的好處,說的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並且他還強調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先在北平進行試點,成功之後再逐步推廣。

  最後又是一波自謙,說了一通類似自己年幼,所說所想皆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之類的話,給自己留下了退路。

  至於後麵土地改革有關的內容,則可以在未來慢慢地提出來,達到溫水煮青蛙的效果。

  “大師你看本王這麽寫如何?”朱棣朝著這幾天被累了個半死的姚廣孝問道。

  “依貧僧所見,廢除丁稅則有可能會導致人口激增,大量之前被藏匿的人口就會被釋放出來。這部分人恐怕不太好處理,有適得其反的可能。”

  聽姚廣孝這麽說,朱棣不由得又高看了他一眼。確實,曆史上清朝實行攤丁入畝之後,也間接地導致了人口數量暴增這種情況。

  對此朱棣也沒什麽辦法,總不能去搞計劃生育吧?

  “如何控製人口數量這個問題可以放到以後再去解決,目前首先要處理的是階級矛盾問題。”

  姚廣孝點了點頭:“除此以外貧僧就沒有別的問題了。”

  “那就叫李彧過來,讓他把這奏折遞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