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當地主知道自己是在剝削時
作者:涸平的一天      更新:2020-05-25 21:55      字數:3384
  有了這些親衛的幫助,很快就把這片田裏剩下的麥子割完了。朱棣指揮著他們把割下來的麥子打捆之後堆在了老王家的穀倉。

  見活忙的差不多了,朱棣就有空跟老王閑聊了起來:

  “老丈是哪裏人?”

  “草民是山西平陽人,洪武四年遷到了這裏。”

  朱棣有些奇怪,按理說遷過來的移民應該是官府分田分地,怎麽這家人變成了自己的佃戶了呢?於是便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王爺有所不知,官府在移民之前向我們保證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田地,還說會分發耕牛幫助我們開墾,可誰想來了之後他們答應的事是一件都沒實現啊。”

  可能是擔心這番話觸怒了朱棣,老王又趕緊補充道:“當然能給王爺種地是草民的福分,對此草民沒有半點怨言。”

  朱棣有些尷尬,他要是知道這家是這麽個情況他肯定會換一家去的。

  “這附近都是跟你一樣的情況?”

  老王點了點頭:“這附近大部分都是草民的老鄉。”

  朱棣在心裏暗罵了一句,這都做的什麽破事啊。移民過來的初衷是為了殷實北平直隸地區的人口,為了提高積極性還做了減賦借種等一係列承諾。這些政策製定的完全沒有問題,可一實施起來就都變了味。

  不用想朱棣都知道,山西那邊把人遷了出來,空出的土地一定是被那些官吏大族侵占了不少。北平這邊也是一樣,可能隻有很少一部分人能獲得最初的承諾中的內容。

  兩頭吃,兩頭拿。反正自己已經把上麵交代下來的工作給完成了,至於遷出來的人,隻要保證他們餓不死就行。這大概就是這些地方官吏的心態。當下朱棣也是沉默不言,自己在腦中思考著什麽。

  太陽從正上方漸漸滑了下去,微風給這片被炙烤的土地帶來了一絲涼爽。

  老王看著自家穀倉裏堆滿了金黃的麥穗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笑是因為他觀察了一下收獲情況,今年的畝產絕對超過了一石以上,算是個豐年了。哭是因為,到現在他還不知道這個年輕的王爺到底想幹什麽。

  自己現在站在王爺身邊就跟站在釘子上一樣,剛才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說的話有什麽不對,王爺自那之後就一直沒開過口了。

  這些收獲的小麥還需要經過晾曬,分裝等步驟才能算是大功告成。不過那就是之後老王他們自己的事了,朱棣今天的“表演”已經差不多該結束了。

  辭別之前朱棣麵色凝重地又對著老王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當今聖上經常教導我們要體恤民情,希望我們愛民如子。本王今日是真正得見百姓們的生活是多麽不易,才明白父皇這番話的道理。”

  接著轉頭對後麵的人說道:“傳本王的旨意,為了慶賀本王就藩北平,今年所有封田減租一成,本王要與民同慶。”

  一聽這話,老王又撲通一下跪了下去。農民淳樸,不懂裏麵的那些彎彎繞。他隻知道誰對他好,誰讓他能吃飽穿暖,誰就是好人。

  被發了“好人卡”的朱棣覺得自己受之有愧,說的直白一點,自己這個地主僅僅隻是從指縫中漏出了一點好處。實際上這些好處本來就是自己通過剝削這些農民而來的,結果到頭來他們卻要因為這些好處感激自己,這讓從小接受人人平等教育的朱棣心裏覺得很難受。

  至於那免去的一成租子對於他根本無所謂。畢竟這明朝時落後的生活水平所能帶來的享受,對他來說基本沒什麽吸引力。就算在家裏屯再多的錢糧,有再多的奇珍異寶,在朱棣眼裏都沒一部手機來的有意思。

  他對於自己生活水平的最低標準是,能吃飽飯,能養得起這一大家子就足夠了。

  回北平城的路上沒有了去時的興奮,周圍的親衛也能感覺到王爺情緒上的變化,因此也都不敢多說話,沒多久一行人就回到了城裏。

  朱棣雖然挺想洗個澡去的,但他還有事沒辦完。因此沒有選擇回家休息,而是直奔報社而去,此時報社的籌建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

  俗話說沒有錢辦不成的事,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趙文燾很快就從兩個方麵打開了局麵。一方麵收購了一套在官府印刷坊內閑置的印刷設備,還順帶挖過來了幾個快要退休的資深印刷師傅。另一方麵,給一些在茶館說書的先生找了副業,讓他們成為了第一批兼職“記者”。

  現在就缺一個主筆之人了,朱棣本來想叫姚廣孝過來幫忙,結果被他斷然拒絕。

  “不是貧僧不想幫王爺,是貧僧著實分身乏術了。”

  幸好報紙在文學方麵要求不高,於是主筆這個位置就先暫時空缺出來,報紙的內容就由朱棣親自審核。

  朱棣這次直接過來,自然是想看看自己的做的事會被寫成什麽樣。給一路上隨行負責記錄的記錄員投去了一個鼓勵的眼神,便自己找了個椅子做了下來。

  朱棣也知道,要是自己站人身後一直看著他寫,他一定寫不出來啥好東西。

  沒過多一會就有人跑過來告訴朱棣稿子寫好了,朱棣接過來一看,頓時牙都要酸掉了。

  “體恤民情,勤儉愛民這些歌功頌德的話是你們應該說的?隻需要把事實放上去就行了,你們懂什麽叫事實嗎?”

  朱棣一拍桌子,把聲音調高了不少。底下的人還很少見朱棣發怒,這一下可被嚇得不輕。

  “趕緊去重新寫,不要堆砌那些辭藻,報紙是寫給普通人看的,不是給本王看的。”

  朱棣生氣一方麵是他沒法厚著臉皮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些讚美之詞。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報紙一旦發出來,必然會流傳到京城,朱棣可不想讓這報紙成為有心人攻擊他的憑證。

  他老爹朱元璋可還生龍活虎呢,自己做的事本來沒什麽把柄,別到時候因為宣傳問題栽了跟頭。

  修改過一遍的稿子就變得正常了許多,不過篇幅還是太長,於是被朱棣勒令再刪減其中一半的廢話。

  “你們記住了,以後有關本王的事,都按這個標準來寫。最關鍵的就是本王做了什麽,你們就寫什麽,不要加入你們自己的評價。要是你們敢亂寫,就等著掉腦袋吧。”

  朱棣害怕他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再一次用狠話強調了一遍。

  底下的人腦袋點的宛如小雞啄米,表示自己知道了。

  朱棣還有點不放心,又讓他們把已經寫好的其它稿子拿了出來,自己開始逐一檢查。這一檢查可就又挑出了不少問題。

  正批評著的時候,趙文燾從院外奔了進來。他今天也在自家莊子上敦促收麥子的事宜呢,誰能想到朱棣在這個時候突然駕臨報社。得到消息的趙文燾火速返程,卻也讓朱棣等了許久。

  趙文燾喘了兩大口氣,調勻了自己的氣息,開口說道:

  “草民不知王爺今日前來,還請王爺恕罪。”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趙文燾已經逐漸摸出了朱棣的脾氣,知道他不會因為這種事而怪罪自己的,因此也比較安心。

  果然,朱棣第一句話並沒有責備自己,而是問道:

  “你們趙家今年收成怎麽樣啊?”

  “回王爺,今年畝產約為一石三鬥四升,收成還算看的過去。”話雖這麽說,趙文燾的語氣卻是帶著很明顯的欣喜。

  朱棣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趙文燾見朱棣沒什麽反應,便主動開口問道:

  “不知王爺對於這報社的布置可還滿意?”

  朱棣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把報社交給你們辦是信得過你們,本王現在有一個問題,李家的人都去哪了?”

  趙文燾一聽冷汗就流了下來:“李家主要負責印刷那邊的事。”

  李洛南下去尋羅貫中還沒回來,李家沒有了主事之人,結果被趙文燾一通操作就都安排到了印刷坊裏。

  其實李家眾人自己倒沒覺得這有什麽問題。他們覺得纂寫和印刷,兩家各管一邊這樣也挺好的。但是趙文燾的那些心思哪瞞得過朱棣,他很清楚的明白憑借報紙受益最大的地方在於掌控報紙的內容。

  朱棣的本意就是要讓兩家相互製衡,自然不可能給趙文燾一家獨大的機會。

  “讓李家安排人過來,以後你們兩家每期報紙交替負責編寫,明白了嗎?”

  趙文燾哪敢說不,用手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趕緊低頭答應了下來。

  “另外,本王剛才看了你們寫的這點東西,有關的問題也都說了一遍了,等會你讓別人給你轉述吧。”

  趙文燾聽朱棣的語氣並不滿意,不由大為好奇,難道這年輕的王爺不喜歡聽讚美之詞?

  等朱棣走後,他趕緊詢問了一番,這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他懊悔地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這可真是馬屁拍在了馬腿上。

  然後他又得知了朱棣今天去務農,並下令減租這件事。

  腦筋飛速地轉動,希望能在這事上做做文章。他知道這件事該怎麽拍朱棣馬屁,隻不過自己心裏麵有點舍不得。

  不過最終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他還是忍痛吩咐自己的管事,讓他回莊子上告訴所有人,今年他趙家所有的佃戶也減一成租子。趙文燾希望自己這麽做能在朱棣心中挽回一點形象。

  然後又讓人在朱棣的稿子下麵加了一行小子,就說他趙家也受到燕王的感召,同樣減租一成,與民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