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作別過往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0-03-06 08:03      字數:2248
  徐渭被帶至房間,環視四周,隻見床、幾、桌、椅、屏帷、筆硯、琴、書應有盡有,博古架上擺滿了各式古董時玩,牆上掛了不少法書名繪,心中暗暗稱讚徐公子果然是個雅人。

  這屋內的景象一時勾起了徐渭的回憶。

  他的父親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同知,故而徐渭也算是出身官宦世家。

  可惜在他百日左右父親便去世了,從此徐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在徐渭的印象中,他的繼母、長兄隔三差五就會變賣家中器物。一開始是金石書畫,之後便是漆器、屏風、水火爐、小鼎壺、投壺、香爐。再之後便是一些諸如花衣架、茶架、銅麵盆、燭台、腳桶之類的雜項家火。

  這便也罷了,最讓徐渭不能接受的是他們竟然連父親留下的案頭清供也不放過。

  父親生平最愛的福建“大四連”竹紙、冠絕天下的吳興兔毫、徽州出的玄香太守墨、肇慶府產的端州硯、花梨木製三格文具匣、紫檀木硯匣、瑪瑙山形筆格、方玉筆屏、雙蓮房白玉水注、四卷荷葉筆洗、玉蟾鎮紙、烏木壓尺......

  看到父親收藏一生的摯愛之物一件件被賣掉,徐渭的心在滴血。

  古人曾有言:筆硯精良,人生一房器具,非玩物也。

  他們賣什麽都可以,惟獨不應該賣文房器具。

  至此,徐渭對這個殘破的家庭已經沒有多少感情了。

  繼母過世後他更是與兄長貌合神離。寄人籬下的感覺很不好受,惟獨能夠讓他留下來的就是妻子潘氏,可惜妻子不久前也病逝了。

  這才是真正讓徐渭下定決心離開紹興的原因,至於來到寧波投奔徐言則純粹是機緣巧合了。

  若不是遇到陳茂禮,他原本打算去南直隸太倉做個教書先生,教書育人了此殘生。

  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

  徐渭擦了擦濕潤的眼角,悵然歎道:“兩逢佳節獨登樓,一醉樽前擬並酬。昨日黃華今更好,此宵明月勝中秋。”

  從即日起他便與之前的徐渭作別了。

  ......

  ......

  一夜無話。

  翌日一早,徐渭便早早起床梳洗。

  他剛剛放下麵盆便聽到有人在敲門,連忙幾步上前去開門。

  啟開屋門,卻見徐言站在外麵,徐渭抖了抖袖子拱手禮道:“公子早。”

  徐言笑著點了點頭:“文長兄起得也挺早嘛。”

  徐言打量了一番,發現徐渭已經換上了他昨天叫人送去的嶄新月白色湖州道袍,心裏暗暗道:果然是人靠衣裝馬靠鞍,換了一身衣服立馬就精神了許多。

  “文長兄還沒吃早點吧?咱們一起去吃點。”

  徐渭本想婉拒,可肚子此時不爭氣的咕嚕嚕響了起來,便苦笑道:“如此,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徐府的廚子是徐懷遠重金從杭州請來的,比定海縣所有大酒樓的掌勺主廚廚藝還要精湛,天南海北山珍海味無所不會。

  徐渭坐定之後,看著端上來的一盤盤珍饈美味直是驚訝不已。

  福建紅腐乳、蘇州山楂糕、南京蟹黃包、杭州花下藕、台州的江瑤柱......

  但最讓徐渭羨慕的便是山陰的獨山菱。

  他記得小時候他還偶爾能吃到這東西,但繼母過世後便是再沒吃過了。

  徐言當然注意到了這點。

  事實上這道菜是他特地命廚房準備的。

  徐渭是山陰人,如今背井離鄉,自然希望能夠吃到家鄉美味。

  徐言淡淡一笑,悠然吟道:

  “鏡水多菱角,獨山迥不同。花擎八月雪,殻卸一江楓。萍實甘芳並,蓮房氣味通。風簷留半月,清供足三冬。”

  徐渭聽得一時癡了。

  他口中喃喃念道:“鏡水多菱角,獨山迥不同...風簷留半月,清供足三冬。”

  良久才是抽離出來。

  “公子實乃大才,隨口便能作出如此佳句。”

  這下徐渭是真的服了。

  吟詩作詞不難,難在隨口得來。

  何況徐言詠的還不是那些常規意象,而是這山陰獨山菱。

  徐言笑道:“文長兄過讚了。這獨山菱果肉細嫩,即可生食亦可炒作菜蔬,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文長兄是山陰人,一定經常吃吧。”

  徐渭卻是麵露尷尬:“實不相瞞,徐某已經十餘載沒有吃過這獨山菱了。”

  他十歲時繼母去世,之後他便與長兄相依為命。但長兄待他很一般,能給他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怎麽會給他買獨山菱打牙祭?

  “唔,是我唐突了。”

  “不礙事。過去的事情徐某都已看開了。”

  徐言聞言大喜,笑道:“這便對了,做人最重要的便是開心嘛。文長兄往前看總歸是好的。”

  稍頓了頓,徐言接道:“說來也巧,家父近日在城中新開了一家書坊,但因為安排不開人手暫時無人打理。不知文長兄可否願意擔任這書坊的掌櫃?”

  徐言心道若是徐渭拒絕,他便再想辦法。

  誰知徐渭當即應道:“得蒙公子看重,徐某定當竭盡全力報效公子。”

  徐言點了點頭道:“這便好。一會我便帶文長兄去看看這家書坊。”

  卻說二人用完早點,帶著三兩長隨出門而去。

  妙峰堂距離徐府並不遠,步行便可抵達。

  由於徐言的宣傳策略漸漸起了效果,來店裏看書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徐渭是秀才,對於書坊自然不陌生。

  但他發現來這家書坊看書的人都圍著‘無用之書’區域在看,不由得大為疑惑。

  “公子,為何他們都在看此等‘閑書’?”

  徐言笑道:“文長兄有所不知,最近鄙店新進了一本《西遊釋厄傳》,賣的很好。這些人應該都是慕名前來的。”

  “西遊釋厄傳?”

  徐渭搖了搖頭:“徐某從未聽過。”

  徐言心道你當然沒聽過,你若是聽過我還拿什麽來賺錢。

  “文長兄,我們且去後院說。”

  二人穿過一扇小門便來到後院。

  當初徐言看中這鋪子就是因為帶個後院。如今院子已經搭起了棚頂,可以遮風避雨,方便在其中印書。

  ......

  ......

  ps:這章把我寫哭了,徐文長這過往也太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