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貢風波(第五更)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0-04-14 12:16      字數:2252
  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就在朱紈大破雙嶼島一個月後,日本貢使周良帶領六百餘人乘船抵達寧波。

  此事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

  要知道自嘉靖二年爭貢之役後,朝廷雖然沒有禁絕日本官方層麵的勘合貿易,卻做出了十分嚴格的規定。

  要求日本方麵十年一貢、船三隻、人員百人、禁止帶用兵器。

  雖然在具體實行方麵可能會有人數、船數的偏差,但十年一貢這個時間卻是從沒有改過的。

  如今周良沒有按照規定時間朝貢,卻是給朱紈出了一道難題。

  和倭寇不同,周良代表的是大內氏,是日本官方。

  事情涉及到外邦,朱紈自然是不能擅自做主的,一方麵他先讓貢使團隊住在寧波定海縣另一方麵上書天子請示解決方法。

  嘉靖帝在接到朱紈的奏疏後與內閣商議後作出批示;靈活處理。

  這等於是給朱紈授權,命他全權處理此事。

  照理說等到天子的旨意傳到寧波,日本貢使便可以開始勘合貿易了。

  但偏偏這個時候有奸人挑撥離間,對周良說朱紈有意上書朝廷徹底取消日本的勘合貿易。

  之所以還把他們安頓在寧波就是為了拖時間,等天子旨意一到就會把他們全部遣返。

  周良自然大怒,現在的朝貢頻次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大內氏的需要。這個朱紈歹毒之極,竟然想要徹底取消勘合貿易。

  這真是忍不了了。

  既然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

  周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刺殺朱紈。

  雖然按理說貢使不能攜帶兵刃,但那隻是官麵說辭。

  事實上遠渡重洋很危險,若是不帶兵刃路上遇到海盜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再說周良此行人數已經超標,自然也不在乎在兵刃這點上違背明廷的要求。

  他手下皆是大內氏最勇猛的武士,周良挑出十餘人,命他們趁著夜色潛入總督察院取朱紈性命。

  說來也巧,原本朱紈在攻破雙嶼後不久就返回了杭州。但因為日本貢使前來朝貢,他便又返回了寧波,住在定海縣察院之中。

  定海縣城很小,周良隻稍一打聽便知道了朱紈的住處。

  五月九日夜,周良派出的武士潛入察院正準備行凶之時,被朱紈的親兵發現。

  總督察院的防備工作做得還是很到位的,一時間無數親兵趕來和前來刺殺朱紈的日本武士搏殺。

  一番激烈的拚殺後雙方兩敗俱傷,日本武士悉數被殺。

  朱紈對此很不滿意。他是想要留下活口的,但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了。

  從裝束上便可以看出這些刺客是倭人,而如今定海縣中能夠一次性湊出這麽多武力強勁的倭人的也隻有周良帶來的貢使團了。

  可惜他沒有抓住活口,不然肯定可以通過審訊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卻說翌日一早,總督察院潛入刺客的消息便傳開了。

  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天底下本就沒有密不透風的牆,何況定海縣這一畝三分地發生點什麽動靜根本不可能壓得住。

  徐言自然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為此他十分憂心。

  在原本曆史中,就是因為在這次貢使事件的處理上朱紈得罪了閩浙集團從而埋下了禍根。

  如今事情又是朝那個方向發展,徐言如何能不急?

  一番思量後徐言還是決定前往察院,給朱紈提個醒。

  卻說經過昨夜的行刺事件後,總督察院周圍增加了不少護衛。

  雖說徐言與朱紈相熟,但也是接受了一係列程式化的盤問,這才成功進入了察院。

  朱紈照例在書房處理公務,似乎心情並沒有受到‘刺殺事件’太大的影響。

  得知徐言來了後,他也放下手中案牘和聲示意徐言坐下說。

  “部堂大人,聽說昨夜有倭人潛入察院行刺?”

  徐言與朱紈算是老相識了,自然沒必要做那廢話連篇的寒暄,而是開門見山的問道。

  朱紈也不藏掖,微微頷首道:“確有此事,從他們的裝束來看恐怕是貢使團的人。可惜沒有留下活口。”

  徐言追問道:“部堂大人準備如何處置此事?”

  “自然是追查到底。”

  朱紈毫不猶豫的說道。

  徐言在心中歎了一聲,朱紈果然還是太過剛直了啊。

  “有一句話,晚生不知當不當講。”

  “以時但說無妨。”

  “部堂大人就不覺得此事很蹊蹺嗎?”

  徐言頓了頓道:“倭人前來朝貢,自然是希望勘合貿易能夠順利進行的。部堂大人總領閩浙軍、政要務。他們奉承巴結您老還來不及呢,怎麽會去做刺殺這等愚蠢的事情?”

  朱紈覺得徐言說的很有道理,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徐言得到鼓勵,深吸了一口氣道:“以晚生愚見,恐怕此事是有人從中作梗,挑撥離間。”

  “以時覺得是何人所為?”

  “自然是看部堂大人不順眼的人。”

  徐言接道:“部堂大人前不久剛剛搗毀雙嶼,除了島上的佛郎機人、倭寇,應該還有不少本地的海盜吧?這些人其實都是閩浙海商的走私武裝,部堂大人是和他們結下了梁子啊。”

  朱紈麵色凝重,沉默了良久才道:“這本官自然是知道,可他們會因為此事挑撥倭使刺殺本官?畢竟這涉及到了番邦,難不成他們心中連一絲一毫的大義都沒有嗎?”

  徐言心中冷笑,大義?這些閩浙海商腦子裏隻有自己的利益,大義兩個字跟他們根本就不沾邊。

  朱紈自打上任以來奉行十分嚴格的海禁政策,自然動了這些海商的利益。

  所謂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這一矛盾在朱紈搗毀雙嶼後徹底被激化。

  閩浙海商無不欲殺朱紈而後快。

  當然他們不想親自動手,而這時候偏偏又來了日本貢使,使用一出借刀殺人不正合他們的心意嗎?

  “部堂大人,去外夷之盜易,去中國之盜難。去中國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難啊。”

  徐言慷慨激昂的說道:“這些閩浙海商心中隻有私利,隻有他們的小家。至於大明,朝廷的利益自然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凡是擋了他們路的人,他們必欲除之而後快!”

  ...

  ...諸天大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