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文試
作者:三絲豆腐      更新:2020-08-01 10:29      字數:4354
  然後是文府,是儒修的聖地也算是儒修的最高追求能夠拜入文府學習深造,是每一位儒修的夢想。

  地位超然,但是和聖堂是比不聊。

  儒修仍然算是武道的一種,隻不過是通過修煉浩然正氣然後達到施展出各種手段的程度。

  本質上並沒有脫離武道的範圍,所以文府的地位並沒有聖堂那麽高。

  不過在儒修眼中文府的地位可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人還將它和聖堂並立,當然這也隻能在心裏想想,沒人敢在嘴上。

  最後兩個乃是爭盟和散修聯盟。

  二者的性質差不多。

  散修聯盟就是廣大的散修武者的一個組織,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一定程度內散修武者的權利。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規矩的束縛,有的宗門要求太多,散修武者散漫慣了,也不希望被管理,喜歡自由,所以散修聯盟就應運而生。

  規模大,但是管理鬆散,沒有一個真真正正的領頭人,山頭林立,幾乎就是完全以國家甚至是以州為單位內部競爭。

  如果不是因為人數大而且為了安撫散修們,這十家的名號中不一定會有散修聯盟。

  而且散修聯媚管理者也未必都是盡心盡力為散修武者們服務的。

  有的反而是將散修作為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可以是非常的有手段了。

  好多散修被人賣了還在幫別人數錢,對人家感恩戴德的,也算是一種悲哀吧。

  然後就是爭盟,他的成員並不多,但是初衷還是比較的積極的。

  就是對一些受到排擠,懷才不遇的人開放的,既然他人不容我們,我們就聯合起來,共同努力,讓看不起我們的人見識到我的的成長之類的雲雲,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法差不多。

  一開始的時候是鬱鬱不得誌的人居多。

  也的確是做出了一些成果,這些人並不是沒有賦和能力,隻不過因為人際關係等原因沒有一個讓他們施展的空間。

  所以當一個契合他們發現的平台出現了之後。

  他們就會真正的有了施展抱負的地方。

  爭媚確是使得一些人成功的在曆史上留下了一筆。

  隻不過後來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了,爭盟開始變味了。

  受到排擠,很多人心中鬱鬱不得誌,負麵情緒比較多,對周圍的人宣傳自己的負能量。

  使得仇恨等情緒被極端化。

  特別是還有一些庶子,棄徒之類的加入,更是使得這樣氛圍更加的濃厚。

  他們已經不單單是受到了排擠了,有的人是真的因為做了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被踢出門的。

  然後被他們顛倒黑白。

  所以現在的爭盟就是一個非常樂於搞事的團體。

  他們熱衷於插手嫡庶之爭,宗門內部大選,還插手過皇子之爭,搞事能力僅次於棄教,使得爭盟現在的名聲不好,好像臭了一般。

  而前二十的人中有不少就是這裏麵的人。

  而陳錚熟悉的幾個劉若寧拿鄰三。

  桃花是第五,玉真第六,檀道濟和耶律彌勒分別是第十和第十五位。其餘的無不是這些宗門中的子弟。

  其餘的官方和世家的人出現的並不多,有也很少出現在前麵。

  他們真正的種子選手一定都是老老實實的藏起來,不讓其他人知曉,然後認認真真的培養他們,讓他們一鳴驚人,暴露出來的時候一定能給自己的勢力帶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官府和世家的人擅長扮豬吃虎,輕易不會掀開自己的底牌。

  而宗門就必須需要名聲,沒有名聲你就不會有優秀的弟子,優秀的弟子也不會主動投奔過來。

  名聲響亮才會有人巴結,才會有資源。

  除非自家的家底豐厚,你可以當隱世宗門。

  要不然就是自暴自棄,想要斷了宗門的香火和傳承了。

  全場的所有人對於黑馬的這幾位有非常高的關注度。

  除了劉若寧有些人聽過表示耳熟,剩下的就是真真正正的聞所未聞。

  鎮守者當然也沒有興趣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都是什麽人。

  學海路的試煉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文武試了。

  合格通過學海路的將會進入進下來的比試。

  而不合格的人則不會有一丁點的機會了。

  直接被送出去了。

  這種時候往往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趴在地上苦苦哀求之類的。

  但是真的沒有一點點作用。

  規矩如此,不可能因為你們一部分人影響到更多的人。

  而文試也同樣的規則。

  鎮守者還會牽引武者們的心神進入一個微型的秘境。

  在那裏麵鎮守者會給出相應的文試的題目,武者們需要作答。

  不過不需要擔心答不上,鎮守者肯定不會考武者們經史子集,那樣的話,在場能通過的人微乎其微,很明顯的是儒修占便宜嘛。

  鎮守者給出的題目會以一個個的事件呈現,然後讓武者寫出自己的看法觀點。或者會如何處理。

  從中就可以看出武者的品格。

  地寶閣中的寶物自然不能讓一個心術不正的人拿去禍害蒼生。

  也不要以為寫一點漂亮話就可以輕鬆的通過了。

  鎮守者儒修出身,眼光何等的敏銳,通過字裏行間就可以判斷出你這個人是不是真心的了,都不需要其他的手段。

  然後眾人又是一個個席地而坐,接受鎮守者的牽引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試煉。

  而鎮守者的目光若有若無的在陳錚的身上停留了一下。

  之前的那個秘境攔不住那個家夥的進入,那麽這一次的恐怕也不行,自己又不是它規則上的對手,放任作弊?不是自己的風格。

  可是要讓自己打殺一個無辜的人也非常的不對。

  鎮守者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真的對陳錚動手腳,那個家夥肯定會對付自己。

  通過陳錚的神情來看,顯然它對於下家夥究竟是一個什麽存在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更是真真正正的無辜。

  鎮守者更好奇的是這個家夥的感情為什麽和陳錚這麽好,總感覺難以置信。

  這就是大象和螻蟻之間的差距,那個年輕人本身好像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他為什麽能夠做到和家夥和諧相處呢?

  這個疑似神獸的家夥有什麽秘密或者是目的呢?反正也被人家發現了,鎮守者不介意再一次暗中觀察。

  隻要人家不動手,求知欲是非常的強烈的。

  陳錚又經曆了一次白茫茫的一片,就出現在了一個古色古香的房屋之鄭

  如果有儒修在這裏就可以出這裝扮很明顯是考科舉的地方。

  果然儒修就是嚴謹啊,連文試都非得在正規的場合馬虎不得啊。

  在陳錚麵前有一個桌子,上麵有一份考卷,還有紙筆墨水。

  武者們需要做的就是將答案寫在考卷上,沒有標準的答案,完全就是由鎮守者親自批閱。

  到了他那種境界不需要擔心批卷難的問題。

  儒修一心多用是基本操作。

  分神批卷也都是問題了。

  陳錚剛坐下,自己的頭上就多了一個家夥胖胖,這一次阿狸沒有過來,她倒是過來了,反正她想進來別人也攔不住,陳錚先好好的安撫了一下,然後開始答題。

  雖然文試沒有明確的時間,但是如果你躺在這裏睡上一再去答題,直接就會扔出去,有辱斯文,一點也不尊重考試。

  陳錚打開考卷,一開始都是一些簡單的武道的基本常識的試題。

  這應該是作為武者必須知道的知識,應該不會有人不知道。

  接下來的試題開始有難度了,設計到了內功心法,武技,境界突破等基本問題。

  都是和武道息息相關,除了填空題,也開始有問答題。

  比如運氣境巔峰想要突破到周境初期,因功法的特殊性,缺少運行周的可能性,是不是就不能突破等尖賭問題也陸續出現。

  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人可能會無解,但是實際上是有方法的。

  第一種事輔修一門貼合主修功法的法門進行彌補。

  第二種是是有草藥名為補周草,可以煉製補周丹,就是輔助武者突破到周境的一枚強有力的丹藥。

  可以補全武者自身周運行不足的方法。

  第三種比較罕見,有一門心法名為半周心法,是一位同樣因為功法特殊性導致周不足無法突破的武者研究出來的。

  既然有不能氣運周的部分,那麽當這部分不存在,重新調整自己體內的周運校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不過同堂也可以成功,並且成功率並不低,隻不過因為有一部分被舍棄,隻能發揮出大約成相應境界的能力。

  至於有沒有第四種陳錚就不知道了。

  而且他答題的過程中沒有作弊,都是自己作答的,碰上一些刁鑽的題目也需要先思索一下。

  會的就寫不會的就隻能懵了。

  胖胖倒是安分守己的趴在陳錚的頭上吃零食,時不時看兩眼試卷,也沒有要提醒的意思。

  她就是過來湊熱鬧的,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就是鎮守者不要搞事情。

  胖胖時不時的也看一眼外麵,在那裏那個鎮守者正偷偷摸摸的看著呢。

  他發現陳錚的答案也就是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麽讓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但是看的出來他的基礎還是不錯的。

  前麵的這些題隻是讓這些武者們進入狀態罷了,實際上真正的殺招應該是後麵的問答題,是鎮守者選出來的題目,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能真真正正的體現出饒眼光和思想。

  比如陳錚現在正在寫的這一道題。

  冬日大雪災,你所在的地方獸災非常的嚴重,你所在的勢力也是開始救濟百姓。

  隻不過災民的人數多,而糧食好像不夠,平均分配下去的話,每個饒粥不一定能夠飽肚子。可如果不平均分配的話又很難以分配。

  其中還有一些人認為糧食不夠,禦寒的衣服不足,柴火不旺,房子不行等等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解決,怎麽答複。

  這樣的題根本就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你可以從各個方麵來回答,字裏行間之中就可以體現出你自己的想法究竟是什麽樣的了。

  鎮守者也看到了其他人寫的答案。

  有的是滿足他們的需求,有的是去講道理,有的紅臉白臉之類的。

  各種手段都櫻

  可能是出於對鎮守者的討好,更多的人寫的是用禮法來教化他們,使得他們知道自己的貪婪是不對的之類的雲雲,引導他們向善。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理想的答案。

  不是用禮法的方式不對而是你身為一個武者為什麽要站在一個儒修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這種很明顯是討好的答案,直接就落了下成。

  還不如那些什麽想辦法回宗門拿糧食的靠譜。

  而陳錚在思索一番了之後還是遵循了自己的本心。

  既然是答題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特別是這種開放性的題,一個人就是一個觀點。

  陳錚寫的答案可以在目前為止還是絕無僅有的。

  談什麽?人欲無窮,不可滿,當殺之以明事。

  就是饒是無窮的不可能滿足的,你給了一些東西,他還可能會索取更多,你永遠無法填滿他的胃口,對於這樣的人唯有殺之才會解決後患。

  要不然他就會興風作浪,帶動一大片的人。如果你不給,就鬧事,如果你給了他們下一次就會有更多的人索取。

  幫助災民的確是道德上的一種義務,但是不能拿人家的好心當做利用饒工具進行道德綁架。

  鎮守者對於這個答案非常的滿意。

  如果換一個讀死書的儒修來,的確是寫不出這樣的答案,他們寫上去的滿口都是之乎者也,有大道理,但是空洞。

  你和災民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在那種環境下,心靈雞湯遠沒有一碗粥來的香。

  釋放的索取是取之有度,而過分的索取需要的就是懲戒。

  盡管這個殺之的殺氣有些重了。不過也不妨礙這是一個解決的對策,言簡意賅。

  看來這個年輕人還是有些想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