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謀劃
作者:三絲豆腐      更新:2020-05-25 03:40      字數:4291
  草原人現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皆有。

  內憂當然就是馬瘟帶來的不良的影響。現在不僅僅是戰馬,就連很多普通的馬匹也受到了影響,開始大麵積的死亡。

  在草原上很多時候馬匹不僅僅是戰鬥力也是生產力的一種體現。

  戰馬大批量的死亡,如果處理不好的還會形成其他的瘟疫。

  而且不知道這些馬瘟導致馬匹的死亡屍體會不會將這些疫病傳染給其他的動物,隻好大量的屠殺,然後進行掩埋。

  為了安全起見連焚燒現場周圍的草場都不被允許使用了。

  所以牧民們可以選擇放牧的場地就變小了。競爭就更加的激烈了,部族中的矛盾加深,如果不是上麵的幾大黃金部族壓著,估計現在草原人就要自己亂套了。

  這還是情況稍微好一些的。

  有些小部族,馬匹受損嚴重,有的嚴重的甚至整個部族偶讀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百人隊了,隻能騎著那些劣馬在部族周圍巡邏。本來馬匹死亡的話,這些牧民還可以拿著馬的血肉或者是馬皮等物品去和中原的商人交易。

  但是現在人家都知道馬瘟爆發,都不會收的,誰也不想收一個帶著馬瘟毒素的東西在自己的商隊之中。

  甚至於不少的中原商人都逃離了草原,使得草原人可以交易的東西數量銳減。

  其他還好說,但是類似於茶葉還有鹽巴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高,很多牧民們望著物價哀歎不已。

  而對於草原人來說外患有兩個。一個重頭戲就是北燕。作為多年的老對手,草原人出現了影響這麽大的事情,北燕人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感受不到。

  就算是草原上幾個部族聯合起來試圖封鎖消息,不過沒有作用,這次馬瘟的規模太大了,影響也太廣闊了,不是他們聯手可以解決的。

  草原人多次在北燕麵臨外敵入侵的時候同時派軍隊入侵,席卷北地,拿走錢財,糧食,人口,一次次的進行掠奪和破壞。

  現在真是天道好輪回啊,輪到他們草原人現在要麵臨這個問題了。

  草原陷入虛弱了,而北燕近些年來幾乎沒有多少戰事,一直在養精蓄銳,此時不出手又更待何時。

  事實上現在北燕朝廷上也在針對此時在爭論不休。

  爭論的重點當然不是是戰還是和。重點是應該如何進攻。而對於這個燕雪嵐也是提前就知道了,所以前來布局。

  如果沒有什麽問題的話,應該是上三軍中的燕武軍。

  和禦林軍還有鐵騎軍並列為北燕上三軍中的並不常見的一個。

  但是每個和北燕作戰過的國家或者說是勢力都無法忽視燕武軍的存在。

  如果說鐵騎軍是北燕的騎兵的巔峰。禦林軍是綜合能力最全能的軍隊。那麽燕武軍就是北燕的步兵的巔峰。

  北燕的上三軍都非常的有特色。

  鐵騎軍全是騎兵,哪怕是後勤兵都需要精通騎術,可以說就是在馬背上生活的軍隊。當然花銷也不少,不論是人還是馬都價值不菲。

  當然大價錢換下來的就是強大的機動性和攻擊力。

  隻要是可以跑馬的地方,鐵騎軍就如同一台殺戮機器一般,不論前方是什麽敵人都會被他從正麵給殺穿。

  禦林軍雖然出動的次數並不多,很多時候都是固守在燕京用來保衛杜成的安全,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視了他們的戰鬥力。

  作為上三軍的他們可是有著最強大的武者還有最強的裝備。而且配置齊全。各種兵種都有,而且人數也異常的龐大。

  並沒有出現吃空餉的狀況。

  在多次的北燕麵臨危機的時候,禦林軍就是北燕最有力的後盾,會死死的紮根在最危險的地方,任憑東西南北風都不會動搖。

  而燕武軍雖然是步兵,但是確實北燕曆史最悠久的還保存著編製的軍隊。他的曆史比禦林軍還有悠久。

  因為當初北燕的開國之主就是憑借著燕武軍才打下了偌大的疆土,他的親衛隊後來才慢慢的發展成為了後來的禦林軍。

  所以稱燕武軍為北燕第一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於可以說是北燕軍方中的一杆旗幟和核心的靈魂。

  燕武軍乃是純步兵的軍團。

  有包括刀盾兵,長槍兵,長弓兵,大錘兵等多種步兵兵種。而且還精通戰陣,最擅長的就是用步兵的戰陣硬生生的擊潰對手。

  在燕武軍的隊伍裏麵唯獨沒有騎兵的存在。

  因為當初開國之時,馬匹那是寶貝東西,不是誰都能擁有的,而戰馬更是喜歡的寶貝了。頂多組建一些騎兵隊用來保護一些重要將領的安全,想要正麵作戰,百來人的騎兵衝進去和打水漂一樣,沒有什麽區別。

  再加上燕武軍本來就沒有配置騎兵的傳統,盡管騎兵在很多方麵上有著諸多妙用,比如劫掠糧道,襲擾敵軍,還有千裏奔襲等等。

  但是燕武軍在指揮騎兵上還真的沒有什麽擅長的獎勵所以就直接放棄了。

  就是憑借著軍陣,燕武軍用血肉之軀應對草原的洶湧狼騎,用他們的汗水來硬碰大夏的精銳鐵衛。

  以正勝奇,就是對燕武軍最大的讚賞。

  本來草原人出現問題應該是有鐵騎軍出動,他們的移動力強,對付草原人的經驗也比較足,千裏奔襲就如同喝水吃飯一樣,應該是最佳的合適人選。

  隻不過大家或許都沒有忘記此時的北疆正在鬧馬瘟如果這個時間段派鐵騎軍過去的話,如果遭遇到馬瘟,那就是很大的傷亡了。

  而禦林軍要坐鎮燕京,不可能輕易就出動。

  為了能盡可能的對草原人造成殺傷,破壞他們的元氣,就唯有同為上三軍的燕武軍出手就最為合適了,速度慢一點也無所謂,正好可以給草原人時間讓他們整合他們的有生力量。

  省得他們四處亂跑,最後影響了燕武軍的合力絞殺。

  這是外患之一。

  而另一個外患就是西域諸國。

  是在草原西部隱約出現荒漠地帶出現的國家。

  他們和中原人的長相不同,語言也不一樣,文化風格迥異,就如同另外一個世界的人。

  和中原一樣,有著自己的城市軍隊,還有財富。

  不過和中原國家不同的是。

  中原都是泱泱大國,國土廣闊,人口眾多,是大肥肉,但是外麵確實套著濃濃的尖刺。想要吃就需要做好被紮嘴的準備。

  西域諸國不同。他們的國土並不廣闊,人口也並不多,總體來說數量不少,但是分裂成了很多國家,就如同星星一樣多。

  大一點的國家可能有北燕的五六州之地,可以算得上是西域諸國裏麵能征善戰的大國了。

  而最小的國家可能也就隻有北燕的一個郡的大小。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力量的分散也就導致他們對外的戰鬥力並不多。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守成之主,開疆擴土的很少。

  但對於北疆的草原人來說,這就是送到嘴邊的肥肉,和北燕比起來,戰鬥力要低一些,而且很多小國為了保住自己的命,每年都上供給草原上的部族不少的好東西。就如同割韭菜一樣,每天就可以收獲一批貢品。

  草原人也是舍不得殺。

  當然了這一切的發生都要建立在北燕的強大的軍事實力上。那茫茫多的騎兵在戰場上就是西域諸國的噩夢。

  但現在北疆草原人的實力削弱了。多年來在草原人欺壓下的西域人會不會借此出來搞事情這是誰都無法保證的。

  西域諸國不是沒有動刀子的能力隻不過是一隻隱忍了下來。

  換成誰讓一個作威作福的人在自己的頭上都不會願意,更何況這個人還持續了不知道多少年,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恥辱。

  表麵上看起來西域諸國和往常一樣,但是已經出現了一些對草原人打馬虎眼的勢頭了,情況對於草原人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妙了。

  如果沒有外力幹擾的話,在燕雪嵐曾經經曆過的曆史的發展進程。

  這一次戰鬥可以說並不是很成功,或者說草原西域諸國還有北燕都沒有勝利者。

  可以說三方都是大損失,也為後麵的爭鬥留下了隱患。

  北燕終究是小瞧了草原人的底蘊,哪怕是在馬瘟肆虐的情況下,草原人麵對北燕的進攻也是幾大黃金部族聯合起來應對,組成聯軍。正麵和北燕軍隊廝殺,他們不是沒有和燕武軍交手過,知道這是一支輕易不會被引誘的軍隊,用各種詭計很難成功,唯有堂堂正正的戰鬥才能徹底的擊垮他。

  不論是多麽精銳的軍隊,也是由人構成的,隻要是人就會有疲憊的那一天,不論是修為多麽高深的人都逃不過疲勞,區別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草原人動用了禁術,大肆的血祭,激發了奴隸還有牧民們的潛能,全民皆兵,包括老人還有婦女在內沒有人退縮。

  幾乎都是武者,身上總會有那麽點內力或者是真氣之類的。當然了代價就是他們的生命。

  就是用這種凶殘的手段,草原人用人海戰術,對燕武軍進行了圍攻,那是真的殺的鮮血滾滾,不知道究竟是死了多少人。

  一名燕武軍的士兵可以殺十個百個甚至是千個,但到了後麵就真的不行了。外麵密密麻麻的都是草原人,瘋子一樣的對他們發動了自殺式的衝鋒。就算是鐵打的軍隊也抗不住。

  如果不是燕武軍打的過於深入,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草原人的生存,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哪怕最後北燕派遣了不少支援過去,燕武軍也是死傷慘重,險些被打散了編製,陣亡的強者也是數不勝數。

  而草原人那邊更慘,根本就無法查清究竟死了多少人,放眼望去眼中就隻有血紅色。

  西域諸國也是趁著這個時間對草原人出手,結果摘桃子不成,反而是被草原人誘敵深入,然後被一些精銳的草原人的小股軍隊連連破襲後方,鬧到西域諸國民不聊生,最終不得以停止了草原人的攻擊,乖乖的舔著自己的傷口。

  燕武軍還有大批量的損失,對於北燕來說可是一個大的動蕩。

  燕帝也因此氣急攻心,不幸病倒。然後朝堂就亂了起來,大皇子和二皇子開始爭鋒,到了後麵就愈演愈烈。

  再加上一些有心人在暗中的扇動,整個北燕都是沒有多少安寧的日子,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二皇子實在是鬥不過大皇子,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在他們的蠱惑之下,意圖起兵,當然不是為了叛國,而是為了動用軍隊的力量殺死大皇子。

  因為大皇子身邊的武道高手不少,而皇子和他相比還是要弱上一籌的,唯有動用大軍才可以增加可能性。

  但是二皇子都沒有料到這正是中了有心人的算計了。二皇子那邊一起兵,很多被埋下的棋子立刻就被啟動了,霎時間北燕各地都是叛軍的身影,四處攻伐。

  更有數不清的魔門武者參與其中,對北燕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以至於最後半壁江山淪陷。

  燕雪嵐知道自己的地位,就算是再受重視也無法左右朝堂的意見。

  所以勸阻是沒有用的,要想改變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就要動用自己的力量去做。而建州就是最高的選擇。

  這裏因為地處偏僻,所以無論是江湖勢力還是世家的力量都比較的薄弱,不如朝廷強勢。更適合燕雪嵐的布局。

  比起大皇子和二皇子,一個靠世家力量,一個靠宗門的幫助,燕雪嵐深深的知道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才是北燕真正需要的。

  她並不是在覬覦著那至高的王位,她隻是不希望之前的悲劇再一次發生。

  趁著距離燕武軍出征還有一段時間,燕雪嵐決定這段時間要想盡辦法在建州布下真正屬於自己的勢力,甚至連百裏先生都請了過來,就是為了能夠開始進行行動。籌劃了一年多的時間,那些厚厚的文字計劃也終於要變成實打實的實際行動了。

  這第一步就是要擴充燕雪嵐手中的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