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飛行器
作者:迷路的魚      更新:2020-05-24 15:16      字數:2209
  陳時蘇醒的時候是上午,等他漸漸恢複體力,已然是下午時分了。

  “所以,我要坐這個去搜查那些藏匿的‘地鼠’?”

  陳時指著升降台上停放的一架飛行器。

  花了一段時間,他走遍了這個所謂的備用基地。

  這個備用基地外表很類似一棟三層別墅,不過這個別墅修建的地方位於雪山的崖壁上,幾乎不存在通道直接進來。

  按照AI的說法,這是為了安全。

  當然,哪怕沒有這個,普通人類恐怕也很難穿過重重雪山,來到這裏。

  尤其是現如今這樣的末日時代,一般幸存者哪裏還有這樣的裝備穿越荒野。

  在備用基地的崖壁之上,則是幾座風力發電機組,以及部分的太陽能發電機組,這就是備用基地的主要能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力發電機組效率已經大大不如以前,特別是缺乏更換零件的狀況,導致風力發電機組已經停歇了許多部分,僅剩20%還算完好。

  反而是太陽能發電機組保存還算完好,可惜太陽能電池板太少,所以備用基地在這十年時間內,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於休眠狀況,把所需要的能源降低到最少。

  備用基地還有十架左右的蜻蜓迷你無人機,可這些小型無人機僅能偵察方圓五十公裏,太遠了超出距離,就可能耗盡電能回不來了。

  作為偵察主力的,其實就是升降台停放的那架飛行器,因為體型較大,使用了能量密度驚人的電池,足以在18000米的高空,整整飛行76個小時。

  雖然飛行速度不會太快,時速僅有550公裏,可配合那驚人的續航時間,都能繞赤道飛一圈了。

  唯一的缺陷就是,每一次耗盡電能以後,以備用基地那可憐的能源輸出,充電時間需要一周多了。

  就是以這僅存的飛行器作為無人偵察機,天象AI隨時對千裏之外的地區進行偵察,可正因僅有一架飛行器,所以天象AI也根本應對不了上百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偵察任務。

  迎著冷風踏上升降台,AI要求他進入飛行器中。

  這架飛行器有著流線型的外貌,但並沒傳統的鴨翼,而是呈現整體的水滴狀,巧合的是,飛行器的代號即是“水滴”。

  水滴飛行器是無人和有人兩用飛行器,打開的艙門往下折疊開梯架,用以陳時踏步上去。

  駕駛艙內僅有座椅,並沒多餘的地方可供挪動,他一屁股坐下之後,有點疑惑,因為這架飛行器可沒玻璃艙,那麽如何去觀察周圍的環境呢?

  很快的,陳時就知道了,隨著水滴飛行器被AI啟動,周圍驟然亮了起來,原來這飛行器采用了電子攝影技術,不需要再使用玻璃艙去觀察周圍的環境,便實現了全範圍的360度全景艙。

  也就是說,除了屁股下的座椅,他就像是懸浮在了空中似的,不論回頭從哪個角度去觀察,都能無障礙看到遠處的景象,就好似飛行器不存在了一樣。

  當然,和肉眼去觀察還是有區別的,利用伽馬戰衣,在真實的環境中,陳時可以觀察到幾十公裏外的景象。但這裏就不行了,畢竟隻是電子成像,影像本身是虛假的。

  不過,估計應該有額外的變焦技術可供使用。

  “嘀嘀嘀……看你的樣子,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動物園內的猴子,那個時候動物還沒死絕,依舊是人類珍惜保護的物種,猴子會在人類麵前蹦蹦跳跳,就為了一點食物……”

  喋喋不休的AI的聒噪聲音,又在陳時耳邊響起,在把陳時嘲諷了一遍之後,總算是說到了主題。

  座椅的前方自動彈起了一個黑色的圓球,懸浮在了陳時的麵前,當他用雙手觸摸在上之時,這有圓球軟綿綿的,一瞬間凹陷了進去,把他的雙手都完美包裹住了。

  這就是水滴飛行器的人工駕駛模式。

  一般而言,飛行器並不建議使用人工駕駛模式,因為人類的反應能力,總歸無法和AI相提並論。

  這是常規情況下的說法,就比如無人駕駛中,如果大家規規矩矩,那AI夠用了。可要是戰場上,再采用無人駕駛模式,民用級別的AI就不一定夠用了。

  天象AI親自上的話,倒是沒問題,可惜的是,那是以前。現如今整個世界末日,99.99%的地區已經沒了網絡覆蓋,人類曾經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更是不複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天象AI根本無法遠距離操縱水滴飛行器,關鍵時刻,水滴飛行器自帶AI處理不了的變故,就必須交由陳時動手處理。

  按理來說,學開車都要學幾天呢,何況是飛行器。但幸好的是,科技越是發展,其操作就越簡單。

  現在講解一下,就能直接開車,熟悉幾天,就能上路的現代汽車,換做是百年前的汽車,那學習起來可就不輕鬆了。

  而這個水滴飛行器的操縱,更是簡單到了傻瓜的程度。

  握手的圓球可以感應到毫厘之間的動作幅度,隻需要聽完操縱方式,陳時幾下就能操縱飛行器起飛,甚至在空中飛了幾圈,也沒感覺到不適應的地方。

  “這簡直比開車還要簡單……”

  陳時吃了驚,打個比方,開車不論是踩下油門,還是踩下刹車,乃至轉動方向盤,都有一點中間延遲時間,車子才會反應。

  人類是能感覺到這一點遲緩的。

  但這個飛行器不一樣,其延遲根本不存在般,不論是任何操縱,都是瞬間反應,剛剛一上手,他還有那麽一種錯覺,這飛行器感覺比自己的雙手還要得心應手。

  雖然也因為這無延遲,在最開始讓他不大習慣,可一旦習慣之後,就再難以舍棄這樣的操縱手感了。

  他在空中練習了好幾圈,最遠飛到了百公裏外去了,果然和AI說的一樣,這地方別說是世界末日的現在了,放到地球的21世紀去,那也是沒幾個人。

  人跡罕至都不能這麽形容,應該是除了他以外,就再也見不到一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