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生態
作者:迷路的魚      更新:2020-05-24 15:16      字數:2275
  抓住1214-B01的腳後跟,努力地把它從深坑之內拔出來,陳時看它吃了一臉的土,不禁無奈地問道:“我讓你跑,結果你跑到坑裏來是幹什麽?”

  “是、是……”1214-B01吐了吐沙子,抓著脫落的呼吸麵罩,結結巴巴地想說什麽,被陳時打斷:“好了,我們先暫時離開,有什麽事情以後再說。”

  那邊的燃向帶著眾人也跟了過來,估計都沒弄懂1214-B01身上發生了什麽事。

  “走吧,我們別再耽誤了。”

  燃向的語氣算是相當的焦急了,陳時也明白此時刻不容緩,點頭答允。

  很快的,雙方以徒步的行事開始在荒寂的大地上奔行,要說起來,對方沒有攻擊補給箱算是最大的失誤,否則那麽多的幹糧就要浪費了……其實也沒多少了,僅剩十天的份量。

  但陳時已經怕了之前的遭遇,所以不管此地已經可以隨時的補充水源和食物,他也不敢大意地放棄掉補給箱,若是有可能的話,他想隨時補充水源和食物,防止意外發生。

  之前燃向說過,此地距離蟲之國的邊境不會太遠了,而果然,一行人沒奔行十幾分鍾,就看到了所謂的邊境線。

  “那就是……蟲之國?”

  又是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一路過來,見識了大地這荒寂無物的景象,陳時再忽然見到綠色的植物,感覺上都不一樣了。

  以一條寬度大概十米,深度也就淹沒到膝蓋的小河為界線,清澈的河流對麵,是長滿了綠色青草的大地,而河流的這一麵,則是荒寂,全是黑色碎石的冰冷“異星”,以這個作為邊境線的劃分,的確一目了然。

  “酸雨……也停了。”

  陳時抬頭看了看天空,除了天空還是依舊的陰沉之外,腥臭的酸雨不知不覺中已是不見了蹤影。

  “我們過河吧,到了對麵就是蟲之國的邊境線了,但這不算意味著絕對的安全,四人協會吃了大虧,可能會不顧及律法而進入蟲之國境內,我們隻有抵達了第一座城市,才算徹底的安全。”

  “行。”

  陳時哪裏會反對,既然燃向這麽說了,他就跟著走是了。

  隻淹沒到陳時膝蓋的喝水,自然不會對他有什麽阻礙,而星甸和冰餘一個個都是身高一米七七的“女人”,這點河水就到了大腿而已,就是1214-B01吃了點虧,河水快淹沒到了它的胸膛部位。

  等趟過河,眾人來不及喘息休息,馬上繼續前進。

  陳時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可能氣溫還是處於一種比較冰冷的程度,星甸與冰餘過河浸濕了下麵的褲子,走著都是有點冷得哆嗦。

  “這地方有點像是加拿大北方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遠處並不算高的小山彼此起伏,青綠的翠草猶如地毯似的鋪開,就環境而言,不說人間仙境,那也是極美的地方了。

  相比起來,遺垣之都的汙染竟然那麽嚴重,地球上許多號稱重汙染的城市,和遺垣之都一比較都要慚愧地低下腦袋。

  急急匆匆地疾走,蟲之國的第一座城市,在半個多小時後進入了陳時的眼簾。

  兩側宛如利刃劈開的崖壁中間,是一座無法避讓開來的懸崖城市,說是城市,更像是一座屹立於懸崖上的城堡,火蟲列車的軌道沿著翠綠的大地駛來,慢慢進入鬼斧神工般的天然石頭橋梁,又緩緩進入敞開的城堡大門,消失在了大門的盡頭。

  “那是蟲之國的城市‘懸之崖’……等會你們進去之後,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把呼吸麵罩和摘下來,以免引起其它人的注意。”

  燃向在進入城市之前,千叮萬囑。

  “嗯,我會吩咐它們的。”

  陳時隨口應是。

  他還在觀察遠處的那座城市,他發現除了有軌列車進去的通道之外,在軌道的旁邊,還有一條石子鋪開的道路,進出的人口數量還蠻多的,還有部分蟲子拉著的四輪車子駛入城市。

  這座城市屹立懸崖之上,皆是聳立的尖銳塔型建築,恐怕容納不了太多的人口,最多數萬人口已是極限。

  他們要上去,必須從這座小山緩慢下去,再踏上一條石子路,匯入人流進去。

  “燃向,你們這裏的四國之民,進城需要驗證身份嗎?”

  他對這裏的社會生態還是很有興趣的。

  “如果是其它國家的,還是需要登記身份和來意的,但如果是本國人,就可以在國內隨意流動。”

  燃向記得陳時之前問過類似的問題,一邊走一邊解釋道:“以前的時代中,饑荒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各國不允許民眾隨意離開自己的出生地,必須在自己的出生地一輩子耕種;不過自從冒險家在遺垣之都找到了一種植物,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生產出可以食用的種子之後,四國不再缺少食物,所以自然不會限製民眾的自由了。”

  “什麽植物這麽厲害?”

  陳時有種錯覺,以為對方找到了紅薯或者馬鈴薯,不對,這兩種食物也沒那麽誇張。

  “你在這裏看不到的。”

  燃向笑了笑,麵色忽然一沉:“那是被我們稱呼為‘生蘭’的植物,隻有是有水的地方,按照正確的種植手法下去,一石之地可以在一個月內生產出可供二十個人一年份量吃的食物……”

  “……”

  陳時倒吸口冷氣,這是什麽概念?

  第二語言中的一石之地,大概相當於半畝地,一畝地大概666平方米,即對方隻需要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地,就能生產出二十個人一年份量的食物。

  這就很誇張了,現在地球上的化肥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在南方一畝地種植水稻,一年也就兩千斤而已,但這兩千斤糧食,可無法養活二十個人。

  如果是幹重活的人,在沒有其它油水來源下,一天可以吃掉兩斤米煮熟以後大概四斤米,一年下來就要730斤米,二十個人便要14600斤米。

  哪怕是油水充足的現代人,一天也能吃掉200克米,一畝地的糧食還是不夠二十個人吃。

  關鍵在於,對方的“生蘭”隻需要一個月的種植時間!

  這已經不是誇張,而是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