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六章 聯係袁殊
作者:眀誌      更新:2020-05-23 23:40      字數:2234
  方不為不相信日本領事館的電檢課有這麽大的本事,能真的將袁殊與重慶聯絡過的電波信號全部偵聽到,全部記錄下來。

  除非日本人早就盯住了這個頻段,不然電檢課根本沒有那個能耐,能同時能偵聽幾百上千個頻段。

  但根本不可能,因為領事館沒有幾百上千部電台。

  看看麥家的《風聲》當中的情節就知道了。

  那已是五十六年代,雷達技術已相當發達,甚至已經有了電波測向技術,知道敵特之間聯絡的信號,肯定會朝著一個方向收發台灣。

  但即便如此,尋找台灣的秘密電台時,依舊需要上百部的電台同時偵聽。

  電台又不是大白菜,方不為估計,日本領事館有十部左右的電台頂天了。

  還必須得有兩塊錢中五百萬的運氣,才恰好能聽到袁殊的電台發出的信號,並恰好做了記錄。

  所以岩井英一讓赤木親之至電檢課調閱該頻段是否有記錄時,方不為一點都不擔心。

  這跟“天上掉下了一顆流星,恰好砸到了袁殊頭上”的幾率差不多,運氣不可能差到這種程度。

  現在隻需要斬斷何建英這根線,再提醒袁殊不要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就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至於那個報刊亭怎麽處理,還要再聽聽袁殊的意思。

  不是方不為下不去手。

  如果這個老板失蹤,或是被殺,恰好引起日本人的懷疑,追著這條線調查怎麽辦?

  袁殊也是這家報刊亭的常客,說不定就會弄巧成拙。

  方不為給黃包車師傅交待了一聲,往金神父路的方向走去。

  《集納報社》就在金神父路。

  三零年左右,從日本留學回來,創辦了《文藝新聞》,發表最多的,則是抨擊政府當局的文章。

  後來《文藝新聞》被國黨當局靳令停刊,袁殊轉移陣地,在《集納》上發表文章。

  這家報紙,與左聯文人之間的關係也很密切,而袁殊早年的化開身份,本就是左傾主義文人。

  到了報社,方不為以刊登廣告的名議,與報社主編一頓胡侃。

  在這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裏,他不但見到了何建英,還在他身上留了一枚竊聽器。

  交了點訂金,離開報社之後,方不為沒有叫車,而是繞過了兩條街,特意走遠了一些之後,又給報社打了個電話,說是要找何建英。

  “建英,我是餘龍,你家裏進賊了,趕快回來一趟……”

  餘龍是馬春風的代號,家裏進賊的意思是事發了,趕快跑。

  何建英臉上麵無血色,身體跟著晃了兩下。

  旁邊的同事還以為他在家裏放了什麽貴重物品,好心勸著他“他急,先回去看一下,萬一沒丟呢?”

  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但這個電話裏說的暗語,卻表明事態非常嚴重。

  命令竟然是馬局長下達的,那袁殊呢?

  何建英不敢怠慢,掛了電話,給報社主編打了聲招呼,急匆匆的走了。

  看何建英出了報社,方不為才叫了一輛黃包車,回了外灘酒店。

  沒辦法,為了避免何建英被捕,方不為必須要在何建英身上裝一枚竊聽器,以隨時掌控他的行蹤。

  至了必要時候,隻能采要手段。

  半路上,方不為打了個僻靜的地方卸了妝,又回到了外灘酒店。

  他在等天黑。

  白天的袁殊,不是在岩井公館,就在日本領事館,很少會走出虹地界口。

  即便外出,他身邊也時時刻刻都有人,方不為根本沒辦法接觸。

  打電話更不可能,比方不為用齊希聲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和袁殊見麵,還容易引起日

  本人的懷疑。

  可以這麽說,站在岩井英一的立場上,調查內奸,他首會先懷疑中國人,其次才是日本人,而赤木親之調查的方向,也是以此為重點。

  所以袁殊已經站在暴露的邊緣,任何一丁點的異常,都會被日本人無限放大。

  方不為想了又想,還是決定,還不能用齊希聲的身份,公開和袁殊見麵。

  會不會讓日本人起疑先不提,關鍵是,齊希聲就是“自己人”這個秘密,是肯定保不住了。

  因為袁殊的身份太過複雜地下黨,軍統,中統,遠東國際聯盟,七十六號的丁默邨和李士群,以及即將成立的汪偽政權……

  甚至是日本人,七十六號,以及汪偽政府這三者之間,都不是很清楚,他與其它兩方的具體關係。

  比如岩井英一,從來隻知道袁殊和李士群的關係不太好,卻不知道袁殊一直和丁默邨暗中有聯係。

  誰敢信?

  後世看蘇德戰爭時期,美蘇冷戰時期的諜戰片,方不為都沒見過這樣的故事人物。

  間諜做到他這個份上,絕對是前無來者,後無古人。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方不為不想把這一層身份暴露給袁殊。

  方不為的初步設想是,想辦法接觸到袁殊的老婆丁景星,再由丁景星聯係到袁殊。

  一想到丁景星,方不為就情不自禁的,再次佩服起袁殊來。

  他先在老家上過三年私塾,後來到上海,流落街頭時餓昏之後,被豐子愷先生創辦的藝達學園收留,以旁聽生的名義,讀了一年半的文學。

  他與左聯的淵源,就是這麽來的。

  所以,嚴格說起來,袁殊連小學都沒畢業。

  能成為聞名上海的作家,記者,甚至日語能說的以假亂真,全都是他自學來的。

  方不為認為,袁殊能為這麽大的成就,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有三分之一的功勞,屬於他夫人馬景星。

  沒有馬景星,袁殊別說兩度去日本留學了,他連船票都買不起。

  他去日本留學的那個成都大學的假文憑,也是馬景星托關係花錢給他辦的。

  馬景星家裏不做生意,卻也是上海數得著的富豪。

  無它,地多,房子多。

  馬景星的老爹馬蝶生,在浦東有四千多畝地,而浦東浦西上海縣寶山縣等地,有兩百多號糧店,商店,租的門店都是馬蝶生的房子。

  馬蝶生是上海名副其實的大地主,恰好隻有兩個女兒……

  所以說,成功的男人身後,往往站著一個更加厲害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