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民族脊梁
作者:眀誌      更新:2020-05-23 23:39      字數:2355
  齊希聲走了之後,中村揮退了手下,趕走了藝伎,半躺在塌塌米上,端起桌上的酒杯,慢慢的啜了一口。

  多麽美妙的味道啊……

  隻是半杯清酒,就讓中村沉醉的眯上了眼睛。

  同樣是酒,與齊希聲喝的時候,和與自己喝的時候,完全是兩個味道。

  前者是應付,後者是緬懷……

  但也隻是半杯。

  喝幹了杯中的殘酒,中村把酒杯倒扣在了酒角上。

  他喜歡酒,卻不貪杯,他喜歡女人,卻不好色……

  中村自認為,做為一個強者,必須要有這樣的自控力。

  而中村發現,齊希聲的身上也有這種特質。

  齊希聲貪財,卻從不亂動手腳,齊希聲也好色,卻一直潔身自好……

  想想還真是矛盾啊!

  中村嘲諷般的笑了笑。

  他知道,齊希聲如此約束自己,是因為他想要的更多。

  從齊希聲的那一雙眼睛當中,中村就能看出很多東西。

  很亮,非常的亮,亮得讓人刺眼,像是時時刻刻都燒著兩團烈火。

  這是欲望的象征,說明齊希聲這個人的野心很大。

  這正是中村想看到的。

  齊希聲要的越多,他掌控齊希聲的速度就會越快。

  雖然齊希聲聰明,自信,有能力,能眼色,但畢竟隻有二十三歲,從大學畢業才一年,能有多少為人處事的經驗?

  在中村眼裏,齊希聲是個名符其實的雛兒。

  中村非常有自信,自己可以完全將齊希聲掌控在手心裏,並最終幫助齊希聲,坐到他想讓齊希聲坐到的那個位置上:僑盟領袖。

  南洋僑商的財力,既便是帝國的財務大臣,也是垂涎欲滴,要是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裏,那將是多麽的美妙?

  至於剩下的,比如斬斷南洋對國民政府的經濟援助,以及瓦解南洋的抗日力量,都已是細枝末節。

  這便是中村的最終計劃。

  所以他一點都不急著從齊希聲身上能得到什麽,而是自己能幫齊希聲做什麽。

  有予才會有得!

  從齊希聲到南洋的第一天起,中村就開始製造偶遇,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和齊希聲交上了朋友。

  一個月以後,兩個人便已開始稱兄道弟了。

  當於二君想把齊希聲留在南洋,不想讓他跟著於秋水去美國,但齊希聲想拒絕的時候,也是中村勸下來的。

  於秋水當然要拿下,這是整個計劃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但隻靠齊希聲當舔狗,永遠都不會有希望。

  這件事最終的根子還在於二君這裏,連於秋水的父母親都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所以,齊希聲想達到目的,首先要改變於二君對他的看法。

  把他留在南洋,很有可能是於二君的緩兵之計,但未必就不是於二君想就近觀察齊希聲所用出來的手段。

  南洋醫藥公司,就是於二君給齊希聲的考驗,更是試金石。

  所以中村耗盡心血和手段,替齊希聲出謀劃策,暗中出錢又出力,成功的讓齊希聲坐穩了醫藥公司經理這個位置。

  齊希聲竭盡所能,在規則內帶給森下商會的那點利益,連中村付出的零頭都不夠。

  可笑齊希聲,自以為幫了自己多大的忙,就連收禮的時候,都收得那麽的心安理得。

  當然,付出的這些,最後都會千倍百倍的收回來,對於這一點,中村一點都不擔心。

  接下來,自然是幫助齊希聲更近一步。

  中村估計,臨近年節,對於表現如此出色的齊希聲,於二君肯定會有所表示。

  ……

  正因為臨近年節,事情才越多。

  方不為回去的時候,書房裏的燈還亮著。

  聽聲音,除了於二君,陳佳庚也在。

  都快十二點了,這兩位怎麽還沒有休息?

  都是已近古稀的年歲了,真當自己是鐵打的?

  方不為連門都沒敲,直接推門走了進去。

  結果勸說的話未出口,就見於二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滾一邊去,等我們完了再說……”

  方不為看了看於二君的後腦勺,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這次來南洋後,於二君對他的意見很大,見了他從來沒個好臉色。

  動不動就會找個由頭,訓他一頓。

  每次方不為都乖的跟孫子似的。

  因為這是他自找的。

  這還不算什麽,麻煩還在後麵呢。

  過完年,於秋水就二十二了……

  這幾年以來,於二君費盡心機,不知安排了多少年青才俊,卻沒有一個是於秋水都看上眼的。

  於二君認為,這都是方不為害的……

  方不為心裏苦的跟吃了黃蓮似的,但還不敢對任何人說。

  陳佳庚對著方不為笑了笑,意思是馬上就完了,讓他稍等一會。

  方不為恭敬的點了點頭。

  這位便是被太祖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那一位。

  從三一年開始,任南洋僑盟會長,一直到他逝世。

  他是南洋數一數二的富商,資產數億計。

  但到最後,所有的產業,都被他捐出,用來抗戰了,沒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毛錢。

  他的兒子沒他這麽大的本事,隻好開出租車為生……

  對於這樣的人物,方不為想不尊敬都難。

  抗戰十四年,海外僑商負擔了這十四年間所耗軍費的三分之一還多。

  特別是南洋。

  前四年,也就是三七,三八,三九,四零這四年,隻是南洋僑盟,匯往國內的外匯高達十一個億的美金,等於負擔了這四年國民政府軍費開支的八成以上。

  這些錢,就是這麽來的。

  陳家庚與於二君,就是八百萬抗日僑胞的縮影。

  什麽是民族脊梁?

  這就是!

  兩位老人此時討論的,也是募捐的事情。

  年節後的募捐大會,能不能再多請一些人過來?

  名下還有什麽產業是可以賣的,能夠盡快的變現的?

  還能從什麽渠道,買到國內緊缺的物資?

  能不能再召集一些子弟兵,派往國內支援參戰?

  ……

  這一年以來,這樣的一幕,方不為已經在美國和南洋看到過無數次了,但每看一次,他都會被感動一次。

  相對於處在水深火熱當中的國民,他們這種身處海外,並無戰火波及之虞,卻時刻心憂祖國的誌士,更讓人心生感動。

  PS:推薦一本好書:《異界烽火錄貳烽雲再起》,是在軍事征文季得過獎的,質量絕對有保證。

  喜歡諜海獵影請大家收藏:()諜海獵影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