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八章 另立門戶(求月票)
作者:眀誌      更新:2020-05-23 23:39      字數:2339
  不過現在說這些都為時過早。

  除了方不為,誰都還不知道上海的仗打到最後,會打成什麽模樣。

  到那個時候,八十八師還在不在都不一定。

  對此,方不為好像不是太在意。

  他不止向一個人提起過,八十八師不在了,八十七師還在,八十七師也不在了,他還可以去教導總隊。

  旁人隻以為方不為是非精銳德械師不去,誰能想到,他隻是為了盯死這幾個逃跑將軍。

  方不為剛剛表露出一些意向,就有人坐不住了。

  根本不用方不為出馬,有些人在悄無聲息之間,就替方不為把該辦的事一步步的給辦好了。

  委員長特批反諜股全員,跟隨方不為回南京整編。

  自此後,反諜股正式從特務處剝離,編製歸於軍事委員會最高統帥部,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最高作戰指揮部。

  暫名為作戰指揮部特別行動隊,又稱作戰指揮部特務營。

  同時受委員長侍從室統轄,所有武器裝備及經費,均由侍從室直撥。

  其實說白了,方不為的職務到哪,這支部隊就到哪。

  還真是人在病床臥,喜從天上來。

  四五年前,方不為就有過這種想法了,沒想到有一天真會實現。

  方不為不清楚具體是誰在其中出的力,林尉被他纏的沒辦法,才透了一點口風。

  不外乎忌憚馬春風的那些人,比如那些太保們。

  委員長其實也早就有了這樣的打算。

  既然要重用馬春風,有些方麵就不得不製約一下。

  消息剛出來的當天,馬春風就追到了八十八師,和方不為深談了一整夜。

  方不為會帶走反諜股,早就在馬春風的意料之內,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

  但馬春風沒想到,方不為自己都還在考慮當中,甚至沒有正式向自己提出來,就有人搶著把這件事替方不為做了?

  這是有人在挖他的根基。

  馬春風不在乎方不為另立門戶,也不在乎他會從特務處帶走多少人,他在乎的是方不為會不會徹底脫離軍統。

  軍統特務的名聲確實不好聽,但方不為根本不在乎這個。

  能幹成事情就行。

  日後借助軍統的方方麵麵還很多,方不為從來沒有想過要徹底的脫離軍統。

  他好不容易才把和馬春風的關係經營到現在的地步,又怎麽可能輕易斷開?

  方不為坐在病床上,按著自己的胸口,擲地有聲的說道:“局長放心,一入軍統,終生是軍統!”

  隻這一句,就讓馬春風徹底的放下了心。

  馬春風眼角眉梢全都是喜意:“局長這個稱呼,別人叫得,但你卻不能再叫了,你要覺的不好直呼姓名,以後還叫處長吧!”

  沒錯,原國民軍事委員會軍事統計調查局重組之事宜已正式提上日程。

  但黃浦係,更準確的說是中央係的骨幹,特別是以賀中寒,鄧有儀這些太保為首,一致認為特務係統的權力過大,會影響到軍政係統的平衡,極力要求委員長必須約束軍統與中統改組後的行使權力範圍。

  委員長自然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軍統與中統的具體負責人自然還是馬春風和賀清南,但這二人隻任副局長,具體的局長人選,會另派他人。

  同時,委員長還表明,軍統實際負責人的正式軍銜最高不會超過少將。

  如此才讓太保們放了心。

  這樣一來,馬春風撐死了也就和方不為平級,自然再不可能讓方不為自稱屬下了。

  讓方不為叫處長,也不過是表明,他馬春風也是念舊之人。

  等到天快亮,馬春風才走。

  方不為也沒了睡意,拿起幾張未寫完的紙,開始沉吟起來。

  別隊動暫訂編製是一千人以內,方不為自然要求滿編,至少要要夠九百九十九個人。

  反諜股隻有五百餘人,這段時間又戰損了一些,連五百人都不夠了。

  林尉答應他,剩下的兵員可以從中央旁係師中調選,但被方不為委婉的拒絕了。

  穀振龍這麽粗一根大腿放在那,何必去欠其它人的人情?

  這一千人怎麽分組,方不為都已經計劃好了。

  反諜股原有的三個組,整編為三個連。

  馮家山的偵察連,負責情報刺探,敵後偵察……除了打仗,特務的那一套也得用上。

  剩下的兩個組,整編為兩個連,由葉興中負責特務連,邊從軍的第三組則整編為步兵連。

  剩下的五百人,從憲兵團或是教導團選調精兵,再成立一個炮兵連和步兵連。

  另外他還準備成立一個運輸組,所用汽車,騾馬,人員,油耗等,全部自掏腰包,從四海商行抽調,不算入特務營的編製之內。

  真要論起來,特務營足員一千兩百人,這都夠一個常規團的編製了。

  但方不為絕對不是第一個這麽幹的,與稅警總團相比,還是要差一點。

  人家一個加強營近兩千人……

  第二天一早,方不為便托馬春風將計劃報了上去,中午還不到,林尉便派人給他送來了。

  一字不改,全部同意。

  方不為看著統帥部發來的批複暗暗發笑。

  委員長自然沒空操這麽小的心,這事是林尉負責的。

  方不為估計,林尉也不想自己和馬春風牽扯過深……

  一周後,確定方不為傷勢已平穩,馬春風派馮家山抽調好手,護送方不為回南京。

  反諜股依然被留在了稅警總團第四團。

  精兵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而不是在校場上練出來的。

  方不為很明白這個道理。

  一個月後,也就是十月底,廟行,大場,藻浜,閘北相繼陷落。

  主力退回蘇州河北岸,與日軍隔岸對峙,經江橋、真如、南翔、嘉定、太倉一線重新布防。

  戰局直轉直下,敗局已顯,三路軍司令及各部前線指揮官全部建議撤兵。

  而此時也是逐部撤退,保存實力,相機而戰的最好時機。

  但委員長優柔寡斷,首鼠兩端的老毛病又犯了。

  先是命作戰部部署撤退計劃,等部分軍隊已經開拔之後,又突然命全軍堅守,再守十天左右。

  因為國聯突然傳來消息,說是要再次為中日兩國調停。

  方不為氣的肝疼,卻又無計可施。

  委員長純粹是記吃不記打。

  兩個月前都已經上過一回當了。

  這一騷操做,徹底的讓的士氣陷入了最低穀。

  遠在南京的方不為隻能望天長歎:該來的還是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