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一路北上
作者:墨客青雲      更新:2020-04-29 06:45      字數:4191
  阿貴這一晚上都沒怎麽睡,心裏非常忐忑,想想兄弟們的話,老嶽父的話,再想想現在的決定心裏空落落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當你身處一個環境,不知不覺之中已經和周圍的一切建立了關係了的時候,你不覺得什麽東西對你是有用的。

  比如你早上一出門,門口老大爺的一聲問候,路過菜市場別人打的招呼,收破爛的吆喝等等。

  更別說你周圍還有親情。

  在你忙碌的時候,你根本看不見這些東西。

  但是當你要離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每一個事物,一樁樁一件件都成為了你的羈絆。

  那種不舍和留戀在此刻才是那樣的濃重。

  這一晚上阿貴腦子裏浮想出來好多事。

  從小到大的各種過往,這座城市的犄角旮旯,他父親,兄弟,朋友,還有工友們都是那樣的清晰,往事曆曆在目。

  這一晚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第二天,他和小華和兒子早早就起床了。

  北行的火車是上午十點左右。

  阿貴和妹妹以及老嶽父他們之前都說今天要到車站送行。

  他們收拾好行囊就出了門,在腳踏出門口的那一刻,阿貴的眼睛濕潤了。

  這個房子,這個院子,是他從少年走向成年的見證。

  畢了業,父親給他置辦了這個房子一直到現在。

  他娶妻,生子,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夜。

  此刻他將遠行,而是否能再次歸來就不得而知了。

  這座房子是否會換了它的主人?

  如果還有機會歸來它是否依然存在?

  感傷在此刻真的占據了他的整個情感,小華也淚灑衣衫。

  他鎖上了門,攙著小華,領著兒子,蹣跚的背影一步步向車站走去。

  今日的車站人山人海,阿貴發現在這裏他並不孤獨。

  這種場景像是征兵一樣,很多人胸前都帶著大紅花。

  他們來到的時候,有專門的簽到處,報上你名字,他們就會發一朵大紅花讓你帶上。

  車站的月台上拉著巨大的橫幅,上麵寫著:“祖國人民感謝你,祖國糧倉需要你,戰天鬥地我光榮”的字樣。

  除此之外還有鑼鼓手在敲敲打打,還有幾個穿著軍裝的文藝兵在那唱著快板,大概的意思就是鼓勵,榮耀的一些詞。

  車站上除了這些要遠行的人,還有很多送行的人,把整個車站塞的滿滿的。

  阿貴他們奔著自己的車廂走過來,很遠的地方就看見阿吉在向他們招手,旁邊是他的妹妹阿嬌,今天沈軍倒是沒來。

  “你們怎麽來這麽早啊,不用你們送啊!”阿貴說道。

  “二哥,怎麽能不送呢,你看我們給你們帶了好多東西!”阿吉說著把東西送給了阿貴。

  “二哥,你放心的去,安頓好了,我和老妹也沒準會去看你,記得也經常寫信告知你的情況,別讓我們擔心。”

  “沒事,你看這麽老多人不是都去麽,能有什麽事呢,這麽老多人到了那也算是同鄉了,肯定會彼此照顧好的。”阿貴說道。

  “二哥,我知道你脾氣倔強,但是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地方肯定非常的艱苦,要啥啥沒有的,你遇到困難了別硬撐著,趕緊回來,畢竟還有嫂子和侄子呢。”阿嬌也勸說道。

  “放心吧老妹,你好好學習,和沈軍趕緊成親,記得成親的時候給二哥寫信哈!”阿貴拉著阿嬌的手囑咐道。

  不一會人群中擠進來幾個人,兩個老人和一個中年女子。

  阿貴一看是自己的嶽父和嶽母還有大姨子過來了。

  他照顧小華一起迎了上去。

  “爸,媽,二姐你們怎麽來了!”小華問道。

  小華的媽媽也沒說話就獨自的流起了眼淚。

  自己有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小華是家中的老小。

  按理說應該是最疼愛,最嬌嫩的一個,但是她看上了阿貴,自結婚後就沒過個什麽大戶人家的生活。

  看到她又要跟著阿貴遠走他鄉一股心酸湧上心頭。

  “阿貴啊,這是我們給你帶的一些東西,你都帶上吧,路上用!”老爺子給阿貴一個大包裹。

  阿貴接了過來,拎起來非常的沉。

  除了吃喝用度外,裏麵還塞了好多錢。

  老爺子叮囑一定把包裹看好。

  幾個人在月台上七七八八的,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話,不一會列車員就開始招呼大家往車上走了。

  阿吉幫著把東西都拿到車上,阿貴和幾個人告別後也上了車。

  汽笛聲響起,火車頭兩側噴著白煙,車開始緩緩啟動。

  站台上的人們拚命朝著列車揮著手。

  火車裏的人們也淚流滿麵,這是一趟離別的列車,列車上滿載的這些人不是那種對未來生活憧憬的人,而是對當下無奈的人。

  每個人遠行的人的心裏是忐忑的,等待著他們的未來是未知。

  送行的人們的心情是心酸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幫助他們挽留他們,任由親人去那未知的荒原。

  火車漸漸出城,阿貴一直沉著臉,莫不做聲。

  他靜靜的看著小華,摟緊自己的兒子。

  他堅信老天餓不死瞎家雀,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一定能夠開創一個嶄新的生活。

  列車呼嘯一路北行,剛剛三月的天還很冷。

  列車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阿貴的心情,有很多人還是很樂觀。

  大家七嘴八舌的談論著那片荒原,想象這那裏人的生活。

  這趟列車上不僅僅是他們這些原城市的居民,同時也有官兵在後幾節上。

  這些官兵不是去戍邊的,而是轉業了,成為了北大荒轉業官兵,到了地方就是預備役人員,除了常規的警戒之外,大部分也是墾荒。

  這種車是那種綠皮車,車頭是燒煤的蒸汽機拉動,車內沒有自動的取暖設備。

  列車越往北走越冷。

  對於阿貴來說,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郊區的林場,長這麽大也沒有離開過沈陽城。

  說實在的他沒有見過什麽世麵,沒有經曆過風雨。

  列車偶爾駛過一些小站,但看起來都是孤孤零零的,周圍都是白雪皚皚的大地,看起來都寒氣逼人。

  火車所到之處都是荒無人煙的大地,淒涼感隨處可見。

  火車要開三個晝夜才能到達黑龍江的西部地區,那裏屬於大興安嶺山麓。

  到了晚上,車廂裏很多人都開始入睡了,阿貴睡不著,車廂裏除了鼾聲、夢囈聲、哀歎生此起彼伏。

  車窗上開始不斷地堆結出霜花和冰淩,因為溫差的原因,在車廂裏側的玻璃上那種冰絨越積越厚,直到覆蓋了整個玻璃。

  阿貴從包裹中拿出了毛毯和大衣給小華和兒子披上,怕他們冷。

  自己也裹緊了棉襖。

  他想站起來活動活動,所以他就走到車廂的連接處。

  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裏也一樣,這裏很靜,他能清晰的聽到火車輪子和鐵軌的摩擦聲。

  那種很穩定很有節奏感的咣當,咣當聲清脆而生硬,讓人感覺冷冰冰的。

  他依偎在門口,用手指尖一點點的把窗戶上的霜扣下來,有的時候他還用自己的手心把它捂化。

  這樣在滿是冰絨的窗戶中被他扣出來一個可以看見外麵的小窗口。

  外麵的夜黑漆漆的。

  因為這是專列,所以所有路過的站都不會停,偶爾火車聽下來估計也是為了補充燃料,或者加煤,或者加水,然後就繼續前行。

  這個線路上,他唯一能看見人的地方就是路過每個小站時候站台工作人員。

  他們會拎著一個等站在那裏看著火車駛過。

  除此之外,外麵的世界就是一直是黑漆漆的,當然遠處偶爾也會看見星星點點的燈光,很小,橘黃色。

  那應該是深夜還未入睡的人家,是不是也很他們為生活彷徨,為未來迷茫。

  火車就這樣一路行駛,所有在車裏的人被這層鐵皮包裹和外麵形成了一個隔絕的世界。

  而火車裏麵,人與人的關係和各種生活居然自發的建立了起來。

  人們開始互相打著招呼,有的是嘮起了家常,有的打起來牌,有的互相幫助,噓寒問暖。

  列車的生活在這種沒有人動員,沒有人管製,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自發的開展了起來,而且有條不紊。

  當然也偶爾有墾荒委員會的人挨個車廂走過,看看大家有沒有什麽困難之類的。

  阿貴不善於言談,所以他就靜靜的觀察這一切的變化。

  他覺得這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一個小社會。

  那外麵的社會和這個社會又有什麽區別呢?

  他覺得外麵的世界被賦予了太多個人的意誌。

  外麵的世界被賦予了太多的工具枷鎖。

  外滿的世界被賦予了太多的道德標簽。

  外麵的是世界有階級,有差別。

  他突然感覺外麵的世界是一個偽裝的合作模式。

  但是在這裏,沒有約束,沒有被標準化的東西,沒有那麽多束縛,但是人和人之間會自發的建立關係,而且達成了某種默契。

  他曾經讀過作家盧梭的《社會的契約》這本書,他所描繪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大家一起來製定一種約定,每個人都要自發的按照集體意誌去執行。

  那在這裏似乎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在向別人傳遞著友好,同時大家又並不越界,比如不去占據別人的座位,不去觸碰別人的東西,而且還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抽煙,說話的聲音而且還有不說粗話等。

  隨著列車的前進,時間的推移,每節車廂上的人都熟悉了起來,每個人的生活過往,恩怨情仇,喜怒哀樂大家都互相了解了。

  小華也跟幾個婦女模樣的人也都熟絡了起來,大家彼此交心談話,互送吃喝等。

  孩子們在車廂裏也可以到處亂跑,到任何一個位置,人們都不吝自己的吃喝給他們,這一幕多像生活中的鄰居們的生活。

  但是阿貴發現,之所以人們關係的快速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目前都處在一個空間,共享一個時間,而且最關鍵是大家都處在同一階層。

  幾個要素的疊加就會讓大家找到了一個共同話語的點。

  人們在這裏隻有兩個主題,要不就是懷念過去,要不就是設想未來。

  整整三天下來有些事有些話都是在反複的說來說去的。

  在這裏人們每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完全過著一個在約束下自由的生活。

  這是不是像極了社會的規則。

  外麵的世界不就是這樣麽,人們宣傳的自由不是絕對自由,而是在某種規則約束下的自由。

  隻要不越界,隻要在圈子裏,那麽你可以做什麽都可以。

  這三天人們的心情的變化周期都是相同的。

  第一天大部分都很沮喪,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因為無奈而離開了那個地方。

  第二天大部分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了,愛咋咋地的無望態度或者說一種宿命論的哲學成了了大部分的心態。

  第三天隨著目的地的即將達到,很多人的心跳又開始加速,對這個新奇世界的幻想,恐懼,向往,挫折等各種複雜的心情都流露出來。

  而此時每個人更多的體現出對未來地方和生活的不確定性的焦慮。

  而阿貴的心態也是這個過程,但是沒有大家那麽強烈,他總是能從當前所處的環境和事物的變化中有所發現和總結。

  因為他看的書多,之前自己無法理解的很多社會上的事情,在這幾天反倒清晰了很多。

  阿貴心裏也想,這算不算是悟道的過程,古有王陽明龍場悟道,今天呢他是荒原悟道,不斷的去參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