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果然有問題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1-02-27 14:15      字數:2116
  趙和指的正是運河邊上一處中等規模的倉廒,這時運河碼頭上停著上百艘漕船,一些運夫正在往倉廒中運送糧食。

  單世俊看到這處倉廒,笑道:“這是津富倉,是一處中等倉廒,既然大人要去看這裏,請!”

  趙和跟著單世俊來到倉廒的入口,負責這裏的大使早已經等在門口,這個大使年紀很年輕,與趙和的年紀差不多,看到單世俊來了趕緊跪倒行禮:“津富倉大使徐有光,拜見道台單大人!”

  單世俊說道:“起來吧,這位趙大人是新來的督運使,來看看你的津富倉。你帶路吧!”

  徐有光聽單世俊這麽說,趕緊點頭哈腰的說道:“卑職見過上差,我們津富倉共有大小倉廒五十六棟,都儲滿的話可以儲藏糧食四十餘萬石糧食。不過現在秋糧剛開始征收,到現在為止隻入庫了一千六百十八石糧食!”

  徐有光雖然年紀輕,但一聽就是個老倉儲,說話有條有理,將津富倉的情況介紹一遍,同時領著趙和還看了幾處裝滿糧食的倉廒,趙和並沒有挑出什麽毛病。

  趙和在這津富倉走了一圈,點頭稱讚道:“徐大使,你的津富倉管理的條條有序,本官很滿意,等回到巡撫衙門一定將實情匯報給中丞大人!”

  徐有光聽趙和這麽說,趕緊連拍馬屁,說自己都是些微功,都是道台單大人領導有方。

  趙和聽了點點頭不置可否,他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些年頭了,也混過一段時間官場。經過趙和自己的所見所聞他知道,基層官吏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並不像那些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每天什麽事情不幹,就是想著怎樣魚肉鄉裏收受賄賂,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趙和在後世也深受這種論調影響,以為那些當官的沒有一個好東西,每天就是想怎麽貪汙受賄,一點不為老百姓考慮。等趙和真的了解到這個階層後才發現,原來事實與自己想的並不一樣。

  就像眼前這個徐有光,趙和知道這家夥肯定有貓膩,但最起碼基本的工作他會幹,並且幹的還不賴,在保證邊鎮的軍需運輸後,自己偷摸搞些好處,這些都是可以原諒的。如果都搞得像海瑞那樣水清如鏡,誰還給你幹活?那個還聽你的派遣?

  趙和看了看表麵沒什麽問題,問道:“好,本官想看一下你們的入庫憑條與出庫憑證!”

  徐有光早已經準備好了,將趙和單世俊讓入邊上的茶棚後,趕緊去將賬本取了過來,交給趙和查驗。

  查賬趙和是行家,明代賬本都是單式記賬法,就是一筆流水賬,這一天進了多少出了多少都記在一個賬本上,雖然流水賬看著繁瑣,但對於趙和這種行家來說十分簡單。不過這個徐有光看來不簡單,將賬本記得嚴絲合縫,但從賬本上並沒有什麽明顯的破綻。

  趙和翻到七月的出庫憑證,上麵記著一筆調撥遼東軍糧一千六百石,軍糧種類為八成稻米與二成小麥。明代軍糧分為三種,邊軍吃的有稻米與小麥,馬匹牲畜吃的有黑豆燕麥,還有一種就是運夫吃的,主要是小米黃豆等雜糧。按照津富倉的記錄,在今年六月份一共入庫夏糧四千三百零六石,其中大部分為稻米,一部分為小麥,這些糧食在七八兩月多次調撥遼東,到了九月就已經清空了庫存。

  趙和看了看並沒有什麽不妥,邊上徐有光也解釋道:“趙大人,九月份朝廷下發了公文,要卑職清空倉廒準備收取秋糧,所以九月份出庫的糧食多了些!”

  趙和並沒有說什麽,而是合上賬本說道:“徐大人,你派人去將碼頭上的簽票拿來我要看看!”

  簽票就是運糧食的漕船簽到簿,漕船屬於揚州的漕運總督管理,都是國家單位自然不用給什麽酬勞,但漕船在天津這卸下糧食要拿回去憑證抵消費用,所以就算倉廒的賬本在怎麽作假,這個簽票可做不得假,這與漕船的效益是掛鉤的。

  徐有光沒想到趙和這麽懂行,以前來查賬的戶部官員,都是看進出庫憑證,還沒有人要看碼頭上的簽票。現在趙和要看,這樣可麻煩了。

  徐有光斯斯艾艾的說道:“趙大人,那些運夫漕丁都是些粗人,可能簽票上記得並不完整,這東西看不看也沒什麽用處!”

  趙和聽徐有光這麽說,一瞪眼睛問道:“怎麽?本官做事還需要你教嗎?”

  單世俊看遮擋不住了,趕緊上前解釋道:“趙賢弟,你也知道咱們這疏於管理,可能簽票有些遺漏也是正常!”

  趙和一笑:“這一點請單大人放心,下官也當過糧長,知道基層的事情,所以不會特意為難兄弟的!不過如果缺失嚴重,本官要匯報給中丞大人,請中丞大人行文漕運總督,看看這幫廢物漕丁到底想幹什麽?”

  簽票與漕丁的經濟效益掛鉤,他們要這東西回去領工錢,如果天津這邊傳過去消息,簽單沒了,你們這幫漕丁的工錢也就沒了,那這幫漕丁還不將徐有光扒了皮?

  想到這徐有光知道在拖不下去了,隻好出去將碼頭上這半年的簽票拿了過來,交給趙和觀看。

  趙和隻翻看了六月就發現了問題,六月一整月入庫漕船二百三十六船,朝廷的漕船規製都是一樣,一船可以裝載二百石糧食,也就是說六月一個月就入庫了四千六百多石糧食,更不用說五月和七月了,趙和估計了一下,整個津富倉在五六七三個月共入庫糧食八千多石,與他們賬本上記載的少了正好一半。

  津富倉在獨流這些軍儲倉中算是中等了,一個津富倉就能少了一半的糧食,其他糧倉更不用說了,趙和估計每年要有十萬石的糧食被這些貪官汙吏倒賣,然後進入各級官員的腰包。

  趙和翻看完簽票,笑著對徐有光說道:“徐大人,你看現在怎麽辦?你是自己獨抗呢還是供出你背後的主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