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牛逼的貴州司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24 16:49      字數:2136
  趙和一聽來了興趣,他後世與稅務局打過交代,知道中央部委下設司局廳處等機構,這個司務廳怎麽成了正九品的小部門?

  後世部委那些下設機構,名字與明代的大同小異,隻是因為時代進步,分工不太相同而已。比如這個司務廳,在後世廳局平級,實打實的正師級幹部,已經觸碰到高級幹部的天花板了。

  但在明代,廳隻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部門,司務廳和後世的辦公室、總務科差不多,官小職微事務繁雜,除了負責部中各種閑雜事情,還要負責人事檔案工資,實在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司務廳有兩個司務,官職隻是正九品,所以這個顧忠看到趙和才要稱呼大人。

  戶部中最重要的部門是十三清吏司,這才是手握重權的好部門,這些清吏司按照明朝的南北十三省配置,分管各省貢賦,及諸司、衛所祿俸,邊鎮糧餉,並各倉場鹽課、鈔關事。

  這些清吏司下設很多單位,比如趙和要去的貴州司,除了負責雲貴一省的錢糧賦稅,還要負責兩京都稅司,寶鈔提舉司,正陽門、張家灣各宣課司,德勝門、安定門、阜成門、崇文門各稅課分司,在京濟州、會州、富峪三衛糧餉,及薊州、永平、密雲、昌平、易州各鎮,臨清、許墅、九江、淮安、北新、揚州各鈔關,絕對是個實打實的肥缺。

  除了這些正式編製,戶部還有大量事業單位,比如印寶鈔的印鈔局、鈔紙局,負責在京各處倉庫的倉儲局、給官員發工資的度資局等等,這些事業單位不歸十三清吏司管轄,而是由督餉侍郎單獨管理。

  趙和聽顧忠講述戶部中下設各部門的職能,聽的昏頭漲腦,沒想到明代與後世差不多,中央各部委充斥著大量閑雜人員。其實趙和想錯了,明代的戶部可不是單一的財政部,它集合了財政、土地、民政、稅務、糧食等職能,如果按照後世機關那樣配置人員,沒個五六十萬人根本搞不定。可是戶部上下隻有不到一萬工作人員,所以明代官員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趙和在顧忠這裏休息夠了,離開了門口的司務廳,進到戶部衙門的深處,他要去貴州司報到。

  戶部衙門占地麵積十分廣大,因為六部中,隻有戶部與邢部設立了十三個清吏司,其他各部比如吏部兵部禮部工部,隻有四個清吏司,需要的辦公場所遠不及這兩個部門,在加上戶部財神爺手中權利極大,當年朱棣遷都的時候,負責營造的官員自然要為戶部留出夠用的地方,所以在青龍街這裏,戶部衙門占地麵積是第一大的。

  進入第二進院子就是十三個清吏司,雖然貴州司負責的省份很窮,但手中握有最為重要的稅務職能,所以在十三司中排在第二位,在它之上的隻有山東司一個部門。

  山東司不用說,本省就是一等一的富省,在加上山東司代管在京錦衣、大寧中、大寧前三衛及遼東都司糧餉,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各鹽運司,四川、廣東、北海、雲南黑鹽井、白鹽井、安寧、五井各鹽課提舉司,陝西靈州鹽課司,江西南贛鹽稅。絕對的放屁油褲襠的肥缺,自然成為十三司中地位最高的部門。

  貴州司代管全國各處鈔關、稅司,也就是明代的海關總署與稅務總局,也是實打實的好地方。貴州司自己獨占了一處院子,共有房屋十多間,這時正好是辦公的時間,裏裏外外很多人進進出出,十分的繁忙。

  趙和站在貴州司的門前,這裏並沒有衙役站崗,趙和想要問掌司老爺在那辦公也沒法問,沒辦法隻好拉住一個進院子的書辦,問道:“這位老兄,咱們貴州司的掌司在那處辦公?”

  那個書辦看了看趙和,以為是來辦事的,笑道:“你找梁大人?就在這裏麵的正房那裏,不過你現在去怕是見不到,現在秋糧征收在即,掌司大人很忙的!”

  有了地點就好辦,趙和拱手感謝後邁步進入院子,中間的正房沒關門,門外站滿了人,都在排隊等候掌司大人的接見。趙和看了看足有二十多人在排隊,他要跟著排隊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趙和想了想邁步走了進去,畢竟自己也算戶部自己人,怎麽來報到還需要排隊嗎?

  正房分為裏外兩個隔間,外麵是普通書辦的辦公場所,一個書辦看到趙和邁步進來,趕緊拉住趙和問道:“等一下,你要幹什麽?沒看到排隊嗎?”

  趙和一笑,抱拳說道:“這位老兄,我不是外人,我是新來的都稅司提舉,來拜見掌司大人!”

  那個書辦聽說是新來的提舉,上下打量一下趙和,笑道:“原來是提舉大人,這麽說咱們不是外人了,不過掌司梁大人忙得很,老弟還是等一會兒吧!”

  趙和看了看外麵排隊的人,這他娘的要等到什麽時候,趙和問道:“這麽多人要等到什麽時候掌司才有空見我?”

  那個書辦搖頭說道:“這就不好說了,要看梁大人的心情,心情好處理公務就快,一個時辰就差不多了,但梁大人心情不好就難說了!”

  書辦說完對身邊排隊的一個中年官吏問道:“老吳,你來多少次了?”

  那個官吏身穿六品官服,聽書辦問自己,苦著臉說道:“已經二十多次了,每天來梁大人都說沒時間,如果我這次再拿不到庫票,就要耽誤我們州征收秋糧的進度了,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好家夥,這家夥等了半個月都沒拿到庫票,趙和家裏就是糧長,本人還當過戶房經承,知道繳納秋糧前要來戶部兌換庫票,也就是入國庫的憑證,有了這個憑證才能繳納稅款。按照朝廷法度,秋糧十一月底必須完成,如果拖到第二年,地方官要吃官司的。

  這家夥聽口音是貴州人,從貴州到北都就要走上兩個月,現在已經八月了,就算他今天換了庫票,回到貴州都要十月份了,這麽看今年的秋糧怕是要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