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可惜不能說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169
  趙和看了眼孫廷龍的大兒子,這小子七八歲的年紀,長的與孟氏十分相像,恭恭敬敬的站在一邊,看到趙和看向自己,這小子趕緊跪下磕頭說道:“侄兒孫夢闓,拜見姑丈!”

  趙和是他的親姑丈,這關係可不遠,趙和哈哈一笑,攙扶起孫夢闓說道:“大哥,這小子長的如此標誌,如果將來小弟有了女兒,一定與你結為親家!”

  孫廷龍哈哈一下,並沒放在心上,笑道:“這小子別看現在乖巧,但混做的很!”

  孫廷龍雖然這麽說,但看向自己兒子滿眼都是慈愛,趙和也是當過父親的人,笑道:“大哥放心,這小子將來成就必定在你我之上!”

  好話誰都愛聽,孫廷龍現在已經是舉人,在他之上那就是進士了,孫廷龍笑著說道:“這麽說就要借賢弟的吉言了!”

  客道完畢,趙和拉著孫廷龍的手進入院中。趙和的老子趙誌高幾個月前回梅李鎮老家去了,現在偌大的家沒有幾個人,現在孫廷龍全家住進來,馬上有了些歡快的氣息。

  趙和安排下人將孫廷龍全家的行李搬到後院,孫廷龍這次是來常住,將一妻兩妾都帶了過來,所以趙和特意收拾出一個三進的大院子給孫廷龍居住,孫廷龍看過後十分滿意,笑道:“賢弟,以後哥哥就要打擾你了!”

  “大哥說什麽客氣話,小弟過年後就要走了,請大哥來一是教育趙惇,二是要借助大哥的名望,鎮住縣中一幫宵小!”

  孫廷龍聽趙和這麽說一皺眉,趙和在信上隻是說讓他來教趙惇讀書,沒想到還有這等事情。

  趙和知道孫廷龍剛回來,不知道常熟縣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沒辦法隻好將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孫廷龍聽完後長出一口氣,問道:“怪不得看不到姑丈在家,原來回梅李鎮老宅了!”

  趙和提到自己的大哥趙滿全就是一肚子氣,他罵道:“趙滿全這個廢物,自己水平不行,非要弄個什麽秀才,現在不止連累了我的老師,連老。。我都被牽連,不能跟隨楊漣去北都!”

  孫廷龍的年紀比趙滿全大兩歲,今年三十有四,他聽趙和罵自己的大哥,知道趙和是真的生氣了,孫廷龍歎了口氣問道:“既然如此,賢弟你想怎麽辦?”

  趙和揮了揮手讓屋中仆人出去,然後低聲說道:“大哥,我已經辭了戶房經承,準備過了年就去北都投奔楊漣楊大人,你看怎麽樣?”

  孫廷龍剛從北方回來,聽到一些朝中的消息,他聽趙和要去北方,遲疑片刻說道:“穀豐賢弟,現在朝中風雲飄蕩,朝中各派係以浙黨為首,開始打壓我東林,賢弟現在去北都實在不是好時候!”

  趙和也知道不是好時候,最好的時機就是再等幾年萬曆皇帝翹了辮子,新皇帝上位,那時才是東林黨的天下。

  可是趙和是個穿越者,他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新皇帝剛上任一個月就死了,然後換上的就是天啟皇帝,東林黨在天啟初年還算不錯,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是隨著天啟皇帝逐漸長大,必定不能讓東林黨一家獨大,這時候就是魏忠賢出場的時候了。

  魏忠賢是東林黨的死敵,如果趙和這種小蝦米落在閹黨的手中,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更何況魏忠賢隻風光了三年,接下來就是風雨飄搖的崇禎朝。

  崇禎這個皇帝節儉有餘,處理朝政的能力也不錯,但最為關鍵的是這家夥是個小心眼。一個好領導除了具備用人識人的能力外,還要有博大的胸懷,而崇禎皇帝恰巧缺少的就是這個。

  崇禎在十七年間,換了五十多個首輔,平均四個月一個,這種換總理的速度都要趕上後世麵條國了,這種體製下還想國泰民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趙和這兩個月在家閑著沒事,經過分析發現,如果自己想要在未來的朝政上有所發展,必須要在這幾年政治相對平穩的時候去北都。如果等萬曆皇帝死了,朝中政局飄蕩,自己一個小蝦米根本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趙和不知道萬曆皇帝什麽時候死,也不關心他死後有多大影響,但趙和關心的是三大餉的征收。

  作為財經係的高材生,趙和怎能不知道促使明朝滅亡的三大餉?其中最為重要的遼餉,就要在明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六年的九月,開始征收了。

  遼餉顧名思義,為的就是遼東戰事而征收的臨時稅款,可遼東戰事久拖不決,所以遼餉也就成了定製,需要年年征收。

  遼餉一年要征收白銀二百多萬兩,按照明朝全部耕地麵積七億畝來算,每畝土地權加三厘五毫,按照現在一石大米一兩銀子的官價,也就相當於三兩大米的價錢。

  可是朝廷的初衷是好的,但朝中那些大臣忘了全國上下土地兼並已經十分嚴重,在加上年景不好,河南、山東等地已經出現了數百萬的流民,這時候在增加遼餉,無異於雪上加霜。

  事實也正是如此,全國上下大批地主、士人集團是不交稅的,所以遼餉如同其他稅種一樣,重重的落在已經無法承受壓力的自耕農身上。遼餉如同最後一棵稻草,將大明這個雄偉的駱駝徹底壓垮。

  流民增多就要有人造反,朝廷為了鎮壓流寇又要征收剿餉,軍隊不夠用了還要征收練餉,這樣下來成了惡性循環,大明朝徹底走上了不歸路。

  而趙和想要改變這個時代,必須要回到源頭,也就是遼餉這裏。趙和定下的策略就是利用自己與東林黨的人脈,去北都戶部,搞出一些政績讓皇帝發現其實還有第二條路,不用非要征收遼餉不可。這樣下來遼餉不征了,自然也就讓大明有了喘息時間。

  趙和相信,按照大明的體量,如果給他時間反應過來,依著滿清那二十多萬,號稱滿萬不可敵的滿洲八旗,根本不會是大明的對手。

  不過這都是趙和心中的算計,自然不能跟孫廷龍說,所以趙和還要編一段理由,好安撫孫廷龍,讓他安心在自己家中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