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閱江樓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28
  看到顧雅吃得開心,趙和也十分高興。他雖然對這種樣式繁多的素齋不怎麽感興趣,但因為顧雅喜歡,所以還是坐在一旁陪著顧雅都品嚐了一遍。

  趙和笑道:“怎麽?他們家的素齋好吃嗎?”

  顧雅點頭說道:“是啊,靜海寺的素齋在南都是一絕,平常人等根本進不來,靜海寺的素齋師父聽說是高價請來了兩廣南華寺的師父,所以他家素齋與城內的其他各家寺廟的素齋很不相同!今天你這大財主施舍了一百兩香火錢,這才能進來品嚐大師父的手藝。”

  在沒有後世各種調料的加持下,其實麵前的素齋就是那麽回事,不過趙和不想打擊顧雅的興致,所以笑了笑沒說話,而是坐在一旁喝著茶水相陪。

  顧雅看到趙和這樣心中更是高興,雖然趙和相貌很一般,但這種對女人尊重關心的性格,這才是顧雅能為他傾倒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隻是趙和的基本品質而已,他來自後世,深受人人平等的教育多年,具備這種品質很正常。不過到了明代這個階級社會,這種品質就變得不同了。趙和的幾個兄弟能為他出生入死,蘇州的孫廷龍一見麵就與他成為知己,正是看中趙和的這種高貴品質。

  趙和坐在這裏喝著茶水,一邊聽趙小虎幾人吹牛打屁,一邊看著飯堂中情況。

  這間飯堂是大雄寶殿的牙房,屋中擺了十幾張圓麵桌子,不過隻有四五桌坐了香客,這些香客身份不同穿著也不同,大概都是拚座,沒什麽話都在低頭吃著素齋。

  就在趙和四處亂看的時候,門外的管事又引進來一夥人,為首之人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道士,年紀三十多歲,留著半尺長的胡須。

  靜海寺雖然稱為寺,但並不是佛教道場,隻是當年為了供奉鄭和從南洋帶回的羅漢畫像、佛牙、玉玩等等,所以才安排一些僧侶在這修行居住,這二百多年下來,久而久之這個靜海寺慢慢也就成了佛教道場。

  現在和尚堆裏進來一個老道,這就有些奇葩了。趙和揮手叫來陪同自己進來的管事問道:“怎麽釋家道場也請道士來嗎?”

  那個管事看了一眼進屋的老道,然後低聲說道:“這位公子,那位是龍虎山的徐天師,聽說有些法力!這次來是為了忻城伯治病的。那不跟在徐天師身邊的就是忻城伯世子!”

  趙和看了眼陪在徐天師身邊的一個中年人,穿的綾羅綢緞一副世家模樣,大概就是那個什麽忻城伯世子了。

  管事在邊上接著說道:“這個徐天師很厲害,以前在城內開壇做法,可以說有求必應,在城裏有一些信徒。這次大概忻城伯挺不住了,這才花了大價錢請到徐天師出山。這個徐天師吃素,咱們家的素齋全城做的最好,自然要來咱們這裏吃了!”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尚出身,不過大概是當和尚的時候受過什麽挫折,做了皇帝後對佛教很不好,反而對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很不錯。

  朱元璋朱棣父子對道教的各派多有封賞,朱元璋還封了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為“正一嗣教大真人”,在加上明朝中期還出現了一個信奉道教的皇帝嘉靖,所以在明代當道士可是比和尚還吃香。

  趙和聽那管事說完也沒放在心上,不要說明代,就是在科學開明的後世,不也有很多善男信女到處上香供奉嗎,所以趙和並沒有感覺到什麽問題。

  那個徐天師進入飯堂後,身後的忻城伯世子對管事說了幾句話,然後由管事帶路,這夥人被讓入邊上一處小殿中用餐。

  趙小虎一看人家有包廂吃飯,罵道:“管事,那個道士怎麽可以單獨吃飯?難道是我們的香火錢給的不多嗎?”

  管事趕緊回答道:“豈敢豈敢,忻城伯是我家方丈的好友,來到靜海寺用飯,自然要享受些特別的待遇!”

  趙和聽完後一笑,都說佛祖一視同仁,看來還是要分裏外親近的。

  這時顧雅已經吃完了,趙和看到後起身準備離開,突然用眼角掃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個身穿灰色鬥篷的身影跟著徐天師走入邊上的小殿。

  那個身影帶著連頭鬥蓬,所以趙和隻看到了一個背影,但這個背影十分熟悉,應該在哪裏見過。

  趙和想了想大概是看錯人了,也沒放在心上,起身帶著顧雅與趙小虎幾人離開飯堂。

  出了靜海寺趙和對顧雅說道:“怎麽樣,吃飽了嗎?”

  顧雅笑道:“你們都不吃,隻有奴家一人吃了大半桌,當然吃飽了!”

  “好,既然吃飽了現在天色尚早,咱們去獅子山一遊怎麽樣?”

  趙小虎幾個家夥正好閑的沒事幹,聽趙和這麽說都十分同意。

  獅子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代就有獅嶺雄觀的美譽。靜海寺建在獅子山一側,今天既然來到靜海寺,自然要去獅子山好好逛一下。

  趙和在後世來過獅子山多次,特別是對山上高聳的閱江樓最有印象,站在高高的閱江樓上,遠觀長江與江麵上的南都長江大橋,那才是氣勢恢宏!

  趙和帶著顧雅等人爬上獅子山,原本想要登高遠眺,但上來才發現,獅子山上空空如也,除了一座石碑外再無他物。

  趙和左右看了看,除了不遠處有一個石台用來給遊客遠眺,周圍根本沒有閱江樓的影子。

  “他娘的,閱江樓呢?怎麽沒了?”

  顧雅看到趙和這個樣子嘻嘻笑道:“老爺,你是不是以為有了閱江樓記就一定會有閱江樓了?其實老爺你錯了,當年太祖爺是準備在這裏修閱江樓了,但後來因為要修南都城牆,所以隻能將閱江樓停工,這樣下來二百多年來就形成了隻有閱江樓記而無閱江樓的奇觀了!”

  顧雅是南都本地人,他自然知道底細。趙和聽顧雅這麽說氣的心中暗罵:看來古代人也不靠譜,朱和尚也喜歡忽悠人!

  當年朱元璋確實要修閱江樓的,但正如顧雅說的一樣,因為要搞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所以閱江樓隻能停一停了。可是沒想到這一停就是六百年,在後世公元一九九四年,南都市政府才立項開始修建閱江樓,到了二00一年,閱江樓正式落成,終於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