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顛倒黑白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14
  隨著腳步聲越來越近,跟著傳來的還有刀槍等兵器碰撞的聲音。楊寰聽到這種聲音臉都綠了,敢帶刀槍招搖過市的肯定是魏國公家丁。

  魏國公家族武將出身,雖然不能保留當年徐達的上萬親兵,但幾百名家丁還是有的,這次跟來的正是魏國公家勇貫三軍的家丁。

  隨著腳步聲走進,一個身穿盔甲的大漢走進屋中,他看到地上躺的徐弘君,氣得一把抓住趙和的衣領罵道:“是不是你個混蛋打傷本公的弟弟?”

  原來這個家夥就是魏國公徐弘基,趙和笑道:“原來是魏國公,小生常熟趙和!”

  徐弘基管你什麽籍貫,直接揮拳就要打死這個小子,周圍跟著他進來的家丁看到主人動手,也要準備將趙和身後的兩個人砍成肉泥。

  就在這個千鈞一發的時候,趙和叫道:“魏國公,小生的老師是錢謙益!”

  徐弘基的拳頭距離趙和的臉隻有一寸距離,但聽到這句話後卻生生收住,徐弘基皺眉問道:“你是虞山先生的額高徒?”

  趙和從懷中拿出錢謙益的名帖,交給徐弘基後說道:“看到了吧,如假包換!”

  錢謙益的大紅名帖可不能作假,徐弘基隻好放下拳頭,同時收回抓住趙和衣領的手,指著趙和問道:“你說,你為什麽毆打我的弟弟?”

  楊寰站在趙和身後看到一向囂張的魏國公,今天怎麽轉了性,隻是聽到趙和的老師就不再動手,實在讓人琢磨不透。

  其實楊寰不知道,這個魏國公徐弘基與錢謙益的關係十分不錯,甚至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趙和雖然對明末曆史不太了解,很多曆史事件記個大概,但因為對秦淮八豔中的柳如是感興趣,連帶也對錢謙益有所了解,所以對錢謙益的這個好兄弟徐弘基也算了解。

  曆史上的徐弘基算是南都勳貴中唯一沒有投靠馬士英阮大铖的一人,同時徐弘基還是錢謙益起複的推薦人,正因為有了徐弘基的推薦,南明弘光皇帝才起複賦閑在家十多年的錢謙益當了禮部尚書。

  至於徐弘基為什麽推薦錢謙益,這個趙和就不知道了,但是隻要知道這個徐弘基與錢謙益關係不一般就行了。

  趙和猜的很準,徐弘基與那些勳貴不同,其他勳貴大半依附皇權生存,其實這也沒什麽錯,本來勳貴與宗室就是獨立於官僚體製之外,他們的榮辱全在皇帝的意思,所以依附皇權也沒什麽。

  可是這種情況在明朝中期開始轉變,特別是文臣集團崛起之後,勳貴集團的影響在逐漸減弱,甚至到了隆慶二年,張居正竟然敢誣陷遼王造反。

  當時遼王不知道中了什麽風邪,在院中立起一個旗杆,寫了一個大大的冤字。原本這隻是遼王被欺壓的無奈之舉,但那知道馬上被張居正抓住機會,誣陷遼王揭竿而起。

  當時的皇帝隆慶帝將遼王永遠圈禁,遼國除藩。這件事震動了天下,讓全天下的宗室與勳貴發現,時代變了,現在掌權的是這幫文人臭老九了。

  當時徐弘基的老子徐維誌還是世子,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遼王封地在湖廣,那裏的讀書人遠沒有南直隸這裏的厲害,就這樣還得罪了張居正。所以徐維誌告誡自己的兒子徐弘基,一定要與讀書人處理好關係,萬萬不能得罪這幫臭老九。

  徐弘基也忠實的執行了他父親的遺言,與南直隸的東林黨關係不錯,特別是對東林新星錢謙益,更是折節下交。

  正因為知道這個徐弘基與錢謙益不清不楚,所以趙和才敢在這裏等著他上門。

  徐弘基放開趙和,然後坐在椅子上問道:“就算你是受之的學生,但今天無緣無故毆打本公的弟弟,如果沒有讓本公信服的理由,本公一定不會放過你!”

  趙和哈哈一笑:“魏國公,這次將令弟打昏都是為了魏國公好啊!”

  徐弘基一聽怒道:“什麽?你打了本公弟弟還是為了本公好?”

  “對!魏國公不知道剛才有多危險,令弟喝多了酒在這裏大放厥詞,說什麽你們徐家冤啊,當年太祖皇帝為了鏟除徐家先祖,竟然在先祖得了背瘡時還送上蒸鵝!”

  徐弘基聽趙和這麽說大吃一驚,趕緊站起來揮手讓屋中人都出去,將楊寰與趙小虎也攆了出去,等屋中隻剩趙和與徐弘基後,才問道:“什麽?本公弟弟竟然敢說這種話?”

  徐達怎麽死的一直是明代一件懸案,當然在正史記載是得病而死。但因為老朱的對其他功臣毫不手軟,所以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徐達被朱元璋害死的傳聞。

  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經過二百多年的流傳,到現在早已經分不清真假。所以魏國公全府上下一直將這件視為禁言,嚴禁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景談論。

  徐弘基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不學好,大概是跑到青樓這裏喝多了酒,開始胡言亂語,說了些不著調的話被趙和聽到了。

  趙和看徐弘基的臉色忽晴忽暗,知道這家夥還不相信,不如在加上一把火。

  趙和神秘的說道:“魏國公,小生還聽令弟說,早知道現在困居於南都,當年靖難之時不如也學北宗那樣投降算了!”

  徐弘基一聽趙和這麽說臉都嚇白了,趕緊用發顫的聲音問道:“這個混蛋真這麽說的?”

  看到趙和肯定的點頭,徐弘基看著地上昏死過去的徐弘君,罵道:“這個混蛋真是不知死啊,這種事怎能到處亂說!”

  當年朱棣靖難之時,徐達的兩個兒子立場不同,大兒子徐輝祖幫助建文帝朱允炆,二兒子徐增壽幫助朱棣,後來失敗被建文帝殺了。

  不過朱棣上台後對徐輝祖一係並沒有清算,反而還讓他的後世子孫襲爵。但徐增壽卻被朱棣封為世襲定國公,世居北都。

  這樣一來兩宗就分了高下,南宗雖然是嫡係,南都也是繁華之地,但政治上的權利沒有半點,南都鎮守這個職位也是虛職,真正的實權在守備太監那裏,政治地位的不同導致兩宗並沒有什麽來往,基本上形同路人。

  所以從正德朝開始,徐家內部曆來有種聲音,那就是認為當時徐輝祖做錯了,應該學北宗那樣投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