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大爺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05-22 16:17      字數:2165
  (簽約前每日一更,簽約後每日兩更!)

  看到趙和昏倒,周圍那些人七手八腳將他喚醒,前麵就是鄉公所,怎能讓趙和臨門退卻?

  為首的大漢更是直接,掄起巴掌給趙和左右來了兩個嘴巴,打的趙和直翻白眼。

  “別打了,我醒了!”

  那大漢冷哼道:“小子,不要以為用這些手段就能蒙混過去,你爹被二公打殘了,你要不頂上去,我們兄弟怎麽吃飯?”

  聽那大漢說完,趙和心中暗罵:你娘的,原來剛才說和老子的死鬼老爹是什麽磕頭兄弟,顧及什麽兄弟情義都是假的,為了飯轍才是真的!

  趙和心中這麽想,可嘴上半點不敢說出來,這幫家夥一個個都凶神惡煞的,自己小胳膊小腿,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趙和被這幫家夥挾製著來到梅李鎮中央的鄉公所,明代基層管理機構分為鄉都裏三級,至於梅李鎮這樣的大鎮子屬於鄉民自治,選出當地士紳充當鄉老管理地方事務。

  梅李鎮屬於常熟縣開元鄉管理,因為梅李鎮人口最多,所以開元鄉的鄉公所也設在這裏。說是鄉公所,但也就是個破房子,三麵有牆一麵用木頭柵欄圍著,和後世的豬圈差不多。

  趙和來到鄉公所前麵,看到麵前這個殘破的豬圈直撇嘴,這地方簡直就是個大豬窩,要不是門上掛著開元鄉公所的牌匾,根本想不到一層地方政府竟然能設在這種地方。

  趙和不知道明代官員講究清廉,雖然背地裏怎麽樣不知道,但表麵上一定要做出一副清官的模樣,所以官不修衙就成了傳統。隻要官衙沒倒,就不會花錢修繕的。趙和看到的隻是鄉裏的公所,他不知道的是,常熟縣的縣衙比這也強不了多少,無非就是房子多幾間而已。

  趙和與一群人走在大街上,鄉公所前的人老遠就已經看到,一個人快步的迎了出來,來到趙和麵前,低聲的問道:“你們怎麽才來?二公已經催問過多次了!”

  趙和打量一下這個中年人,中等身材,頭帶一個紅色方帽子,身穿黑色粗布罩衣,外穿紅色褂子,下身穿黑色褲子,腳底穿了一雙紅麵白底的靴子。

  “楊牌頭,二狗剛才昏過去了,大概是怕見官,耽誤些時間!”

  那個楊牌頭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說道:“好了,快進去吧!”說完對著趙和又說道:“二狗,你進去不要亂說話,看我的眼色在說,知道嗎?”

  楊牌頭說完不搭理趙和,拉著趙和走進鄉公所。

  開元鄉公所在外麵看雖然和大號豬圈差不多,三麵牆一麵柵欄,天棚隻有一層瓦,很多地方都透著陽光,不過走進裏麵還是有些擺設的。

  大堂正中擺著一張長條桌子,用不知什麽顏色的布幔圍住。桌子後麵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這個老頭頭戴短翅烏紗帽,身穿一身綠色官袍,中間的補子上繡了一個傻鳥。趙和不知道哪個傻鳥是黃鸝,配合綠色官服,這個老頭正是常熟縣正八品縣丞李繼。

  明代縣丞雖然隻有正八品,但卻是縣裏的二把手,負責協助縣令處理日常事務,權利很重。這個李繼是萬曆三十七年應天府舉人,南直隸的舉人比進士還值錢,所以李繼在縣裏很得縣令信任。

  李繼協助縣令主官民政,自然全縣夏糧征收也要歸他管理。李繼從五月份開始巡視全縣夏糧征收情況,其他鄉都裏都全額的完成任務,偏偏到開元鄉太平裏這裏出現問題。

  太平裏的糧長正是趙和的便宜老子趙誌高,今年不知道出了什麽狀況,夏糧的錢數差了一半。梅李鎮是常熟縣有數的大鎮子,每年的賦稅占了縣裏的三成,現在梅李鎮少了一半,眼看全縣的任務完不成,作為主管賦稅的縣丞李繼怎能不著急?

  明代評價一個地方官員政績好壞的標準就是賦稅與刑名,如果五年不出現大問題,地方官是可以評優提拔的。李繼今年五十有一,雖然黃土埋到半截了,但李繼也想在臨死前當一把七品正堂,畢竟人都是有最求的嗎!

  事關自己的官帽子,李繼第一時間趕到了梅李鎮,不由分說將太平裏糧長趙誌高抓來,一頓板子將趙誌高打個半死。

  可就算打死倒黴的趙誌高也不解決問題,缺額的夏糧還沒有著落,沒辦法李繼在快班班頭楊勇的建議下,想到了趙誌高的兒子趙滿倉,也就是咱們的穿越客、主人公趙和。

  趙和跟著楊勇走進大堂,楊勇跪在地上說道:“回稟二公,太平裏糧長趙誌高的二子趙滿倉帶到!”

  楊勇說完回頭瞪了趙和一眼,示意他趕緊跪下磕頭。趙和來自平等的後世,那能無緣無故給人磕頭?但明代這可不是講法治的後世,明代是個身份社會,等級森嚴,可由不得你任性。

  趙和沒辦法,隻好一麵在心中暗罵上麵這個老王八縣丞,一麵乖乖的跪在地上,學著後世電視劇中那樣說道:“草民趙滿倉拜見二。。二大爺!”

  趙和這句話可鬧出了大笑話,明代官場規矩很多,縣令被尊稱為縣尊、太公、老父母等等,作為二把手的縣丞被稱為左堂、少尹、二公等,三把手主簿被稱為右堂、書記、三尹、三公等。這些都是有官職的,四把手典史沒有官職,稱為不入流,他就不能稱公了,隻能被稱為四爺或者司爺、捕廉老爺等。

  剩下其他什麽師爺、書辦、三班牌頭都有各自的尊稱,這是絕對不能搞錯的。可是趙和那知道這些官場彎彎道,他在後世見過不少官員,省級幹部也見過幾個,可是都稱呼某某長即可。剛才趙和聽楊勇稱呼堂上的老頭為二公,原本自己記得很清楚,但是真輪到他上陣了,一著急將二公忘了,直接叫起二大爺來。

  爺這個稱呼在明代泛指年紀大的長者,縣丞李繼五十多了,比趙和的父親趙誌高都大,稱呼一聲二大爺也不算過分,但趙和這麽一叫可嚇壞了楊勇。

  楊勇跳起來一腳將趙和踹個跟頭,大罵道:“趙二狗,你瘋了不成,竟然攪鬧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