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十裏長亭
作者:玉簫令      更新:2020-05-22 10:55      字數:2208
  聽出鐵淩的的擔心,冷清秋無奈擺了擺手沒說話。心裏卻道:還能怎辦,倚老賣老唄!

  ————

  也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葉翕音離開濟寧鎮的那日,除了趕來送行的陳婆婆,巧娘子等紫鸞坊作裏的作坊娘子之外,葉家老宅的胡同,突然被各種馬匹車轎堵了個水泄不通。

  來堵門的,正是濟寧鎮所有大小作坊的東家,這裏頭有好些人紅著眼圈兒,這陣仗著實令葉翕音有些鬱悶。

  她不就去個京城麽,這些胭脂作坊的老東家們怎搞的跟來送殯似得。

  “葉姑娘,您就不能不走麽?哪怕您在烏豐鎮住著,好歹也還在咱們東邯州的地界上。若是去了京城,天高路遠的,我們這些胭脂作坊往後可咋辦呢?”

  一個年近五旬的老東家邊說,邊用袖子沾了沾眼角,竟像失了娘親的孩童,模樣淒淒楚楚的著實可憐。

  他話音剛落,後麵立刻有不少胭脂作坊的東家紛紛跟著附和,還有跟紫鸞坊交情不錯的內掌櫃們,齊刷刷掏出帕子開始抹眼淚。

  葉翕音今日穿著一襲鵝黃的蝶紋束衣,外麵罩著淺玉色的折枝堆花對襟衫子,挽了望仙髻,鬢邊除了一朵清晨才摘的淡紫色槿蘭,剩下的便隻有與景辰成對的那支白玉蘭花簪。

  整個人就如春日裏新抽的嫩蕊,透著新鮮的柔美,與麵前抽咽抹淚的傷感場麵,反差著實有點大。

  麵對眾胭脂東家依依不舍的挽留,葉翕音溫和笑道:“我人雖去了京城,不過也是為了給咱們的胭脂市場打開更廣闊的銷路。大夥兒想掙更多銀子,就唯有把咱們的生意做得更遠,做到全大胤去,咱們才有更多錢賺啊!”

  如今,整個濟寧鎮的胭脂作坊已經全被葉翕音承包下來,所有胭脂作坊都徹底放棄了先前各自製作的鉛粉和鉛脂,都從紫鸞坊接單為紫鸞坊省外各地的分號供貨。

  眾胭脂東家已經很久沒擔心過生產出來的胭脂的銷路問題了。

  葉翕音的分號迅速擴張,大家隻要拿上訂單,按照約定的日子交出合格的脂粉,就可以順利賺到銀子。

  而且供料有懷安堂和奇蘭堂兩個大貨源,能百分百確保隨時有上好的胭脂材料供應,根本不要他們操半分心,這簡直是以前大家從不敢想的好事。

  葉翕音現下儼然已成了整個濟寧鎮胭脂行的財神奶奶,所有的作坊東家燒香拜佛保佑的都是葉翕音的生意長長久久,祈禱紫鸞坊的分號越開越多。

  近日突然聽說葉翕音要離開東邯州,大夥生怕這位財神奶奶遠走高飛了,這才齊齊跑來葉家堵門。

  盡管聽葉翕音說的前景一片光明,可是仍有不放心的東家小聲嘀咕:“可是您走了,外頭有比我們更好的作坊,您興許就不會再把單子給我們這些小作坊做了。”

  眾人都默默點頭,這也是所有人最擔心的。

  外頭什麽好作坊沒有?隻要葉翕音手裏握著大把銀子的訂單,還愁沒更好的作坊給她生產胭脂?

  他們這些本土商戶雖沒出過遠門,可是林子越大鳥越多這個淺顯道理還是能想明白的。

  葉翕音笑了:“你們現在製胭脂的手藝是我師父親傳的,外頭可找不著這麽靠譜的手藝呀。再者咱們濟寧鎮背靠長留山,是出產藥材的聖地,咱們藥霜裏的中藥材必須用這裏的才能有現在的效果。光憑這兩點,我就不會把訂單交給別人。

  更何況你們都是我的鄉親鄰裏,自小看著我長大,這兩年更是與我葉翕音榮辱與共,風雨同舟,我怎能人走茶涼?”

  葉翕音最後兩句說的動容,在場的眾東家也皆是感同身受,紛紛點頭,目光裏重新燃起對葉翕音的信任。

  一個年輕小夥計抱來酒壇子,仍是最先開口的那位老東家,親手拍開壇口的泥封,豫園酒坊存了十幾年的杏花釀頓時隨著微風散播出四溢的酒香,令人聞之微熏。

  又有幾個小夥計捧著酒碗,給在場的每人發一隻,後麵跟著斟酒的夥計,不過片刻,所有人都端著酒碗,齊齊望著葉翕音。

  老東家雙手捧著酒碗,望著葉翕音的眼神充滿慈藹:“孩子,你剛才那句說的沒錯,咱們這些老街坊都是看著你長大的,卻沒想到當年的毛丫頭,今日能有這麽大的出息。

  外頭世道艱難,咱們這些人除了替你做出最好的胭脂,生意場上幫不上你啥忙,你在外頭千萬保重,過得的不順心就回來,咱濟寧鎮永遠都是你的家!”

  老東家說完,仰起頭將碗中酒一幹而盡。

  後麵眾齊聲附和:“對,濟寧鎮永遠都是你的家,咱濟寧鎮所有胭脂行的人,都是你的家人!”

  葉翕音的眼睛早已水霧迷離,高高捧起酒碗,與眾人一起,滿滿一碗酒頃喉而下。站在她身後的陳婆婆和巧娘子,紅於,紅竺等眾人早已泣不成聲。

  現在,全大胤幾乎所有的重鎮都開設了紫鸞坊的分號,雖然沒有翠縷的分號的名聲那麽響亮,卻在胭脂行穩穩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的地位。

  尤其葉翕音獨家開辟的藥霜一經問世,無與爭鋒。根本就是同行內無人可匹敵的存在,首創的中藥與脂粉兼容,美麗與健康共享的特殊配方,令同行隻能遙遙望其項背。

  就連胭脂行的龍頭老大翠縷,也無法遮蔽紫鸞坊藥霜的鋒芒。

  隨著紫鸞坊生意的迅速對外擴張,為紫鸞坊提供貨源的濟寧鎮眾胭脂作坊,這兩年掙的銀子也是水漲船高,就連官家的賦稅都翻了兩成。

  整個濟寧鎮都被百姓私底下喚作紫鸞鎮了,地方官因為收的稅多,竟也有幾分默許的意思。

  全鎮的胭脂坊東家一直把葉翕音送到城外的十裏長亭,葉翕音手裏握著一大把眾人送的嫩油油的柳條,在老少鄉親充滿惜別的目光裏,離開了這個葉翕音生活了十幾年的小城。

  未來會怎麽樣,葉翕音不清楚。

  自己會走到哪一步,葉翕音也同樣不清楚。

  但是有一個信念,在葉翕音此刻的心裏越發清晰而堅定。

  不論前途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她一定會用自己雙手,牢牢握住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