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三章 揭露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6      字數:3950
  (這兩天生病了,更新的少又不及時,萬分抱歉!)

  呂中天突然告辭離開,這讓袁振乾頗為尷尬,他覺察到呂中天的不快,雖然自己真的相做樞密使,但前提是不能開罪呂中天才成。所以他連忙叫道:“呂相,下官絕無此意,呂相請留步。”

  呂中天大笑道:“老夫隻是不勝酒力而已,再說大敵當前,也不宜多飲,老夫回去好好睡一覺,明日說不準又是一場惡戰。袁大人,你也要節製。莫要學有些人,得了些便宜便翹尾巴,自己以為已經勝券在握,自以為天下太平了。殊不知,越是以為如此,便越是危險之時。”

  呂中天拂袖而去離去,陳斌朱之榮等人見狀也紛紛告辭離去。參與宴會的數十名官員嘩啦啦走了大半,隻剩下寥寥七八名官員站在大殿之中不知所措,不知是走是留。

  郭旭心中冷笑不已,擺手道:“諸位愛卿,宰相說的對,大敵當前不宜飲酒,今日酒宴便止於此,你們都可以走了。”

  一幹官員趕忙躬身行禮告退。他們本就是既不想得罪呂相又不想得罪皇上的兩麵派,這個時候是他們最尷尬的時候。最好能趕緊離開這裏,又不得罪皇上為好,皇上發話讓他們離開,那真是如蒙大赦一般。

  幾名官員魚貫而出,袁振乾也忙拱手行禮道:“皇上,微臣也告退了。”

  郭旭微笑道:“袁將軍要去哪裏?”

  袁振乾道:“臣的兵馬還在西城之外駐紮,臣自然要回營去。雖然今日勝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明日一早,臣便領軍進城,參與守城。皇上早些安歇,明日或許還有戰事。”

  郭旭緩緩走回寶座之上,慢慢的坐在龍椅上,以手托腮沉思不語。袁振乾不知郭旭心中所想,也不敢離開,隻靜靜的站在禦下。

  “關上殿門,所有無關人等都離開崇政殿。”郭旭忽然坐起身子來沉聲吩咐道。

  內侍和侍衛們連忙答應了,飛奔著去關殿門。殿門關閉時嘶啞的摩擦聲回蕩在空蕩的大殿之中。哐當哐當,厚重的門栓落了下來,緊接著便是內侍侍衛們撤離崇政殿的雜遝腳步之聲。不久後,所有的嘈雜聲都靜了下來,大殿內陷入一片死寂之中。郭旭依舊坐在寶座上一動不動,如一尊泥塑木雕一般。

  袁振乾等了許久不見郭旭發話,於是沉聲開口道:“皇上……”

  “袁愛卿……”郭旭突然開口打斷了袁振乾的話,目光炯炯的居高臨下的盯著袁振乾。

  袁振乾心中沒來由一陣慌亂,強自鎮定應道:“臣在。”

  郭旭道:“袁愛卿可知朕目前的處境麽?”

  袁振乾心中一動,沉吟道:“皇上莫要擔心,遼國兵馬已經被臣在太原府擊潰,隻剩不到數萬敗兵,自顧無暇。女真兵馬今日也攻城失利,損失慘重,臣有信心守住汴梁,擊潰女真人,將他們趕出我大周,還我大周太平盛世……”

  郭旭點頭笑道:“袁愛卿,朕說的不是遼人和女真人的事,朕說的是朝廷裏的事。朕說的是朕現在在朝廷裏的處境。”

  袁振乾啞聲道:“這個……臣不明白……”

  郭旭嘿嘿而笑道:“不明白麽?袁愛卿,你怕是比誰都明白呢。朕現在就是一個孤家寡人,朕現在就是個擺設。你是真不明白還是裝糊塗?今晚的情形你沒看到麽?有人根本沒把朕放在眼裏,有人把朕當做他養的一隻金絲雀,他高興了便給朕喂食喂水,不高興了,便把朕給餓死渴死。可悲啊,我大周立國一百五十餘年,到了朕的手裏,朝中出了奸佞之臣,朕卻無能為力。袁愛卿,你告訴朕,就算汴梁保住了,女真人被打敗了,對朕有和意義呢?”

  袁振乾心頭亂跳,他當然明白郭旭的話是什麽意思。郭旭把自己留下來,跟自己說這些話作甚?他是什麽用意?自己跟皇上在這裏說這些話,呂中天倘若知道了,會怎麽想?

  “袁愛卿,你可知道今日朕為何上城樓親自參戰麽?朕隻是求一死罷了。朕想死在保衛汴梁的戰場之上,不想死在奸賊手中。也不想被人圈養起來,像豬一樣被隨意的擺布。朕今日倘若死在戰場上,泉下或稍有顏麵見先皇先祖,起碼朕為了大周社稷而死。可是偏偏朕不能如願。朕心裏苦啊,朕心裏的憤怒和痛苦有誰知道?又能跟誰人傾訴?”郭旭繼續沉聲說道。

  袁振乾忙道:“皇上萬萬不可有這種心思,皇上乃天下軍民的主心骨,豈可不愛惜龍體,豈可有赴死之意?皇上若是出了事,豈非軍心民心都要潰散了麽?”

  郭旭瞪著袁振乾道:“袁愛卿,朕知道你現在心裏怕的很,朕也知道你是宰相的人。當初的情形,朕能理解你的苦衷。楊俊一死,你們這些曾經跟在楊俊身邊的人自然是要自保。宰相殺了數十名地方領軍將領,便是為了肅清楊俊的親信黨羽,你為了自保投靠他,朕能理解你。”

  袁振乾心中大驚,噗通跪地道:“皇上,臣……臣隻是效忠朝廷,效忠皇上。臣並非是誰的人,臣是朝廷的人……”

  郭旭皺眉擺手道:“袁愛卿,何必如此?朕又沒有怪你,這些事朕能不知道麽?你又何必申辯?”

  袁振乾身上冒汗,囁嚅無語。

  “可是,袁愛卿啊,你難道忘了你也曾是楊俊楊樞密一手提拔上來的人,聽說楊俊對你視若親子一般。當初你隻是一名貧家少年,是楊俊將你帶在身邊征戰四方,一路高升。若無楊俊,你可有今日?楊俊竭力舉薦你統領西北軍,更是他對你寄予厚望,信任有加。人不可忘本,人若忘本,與禽獸何異?”郭旭冷聲喝道。

  袁振乾臉色煞白,這正是他心中最痛苦的傷疤,楊俊死後,他的所為被很多人唾罵為忘恩負義,手下的很多將領也對他不滿。軍中還有將領喝醉酒之後當麵指著他的鼻子辱罵他,袁振乾承受了大量的指責,特別是他自己心理上的愧疚和壓力更是難以派遣。今日連郭旭都這麽說他,袁振乾再也忍受不住了。

  “皇上,恕臣無禮,說來說去,不正是皇上下令殺了楊樞密的麽?楊樞密使為國盡忠數十年,立下多少功勳戰績,皇上殺他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些?皇上指責臣的話臣接受,臣也是忠義兩難全,臣隻能服從朝廷的命令。臣也不諱言自己有私心,想活命,不想步楊樞密後塵。可楊樞密不是臣所殺,自毀長城的不是臣。皇上又怎能將這一切讓臣來背負?”袁振乾仰頭大聲道,他已經做好了撕破臉的準備。

  郭旭並沒有想象中的震怒,他的麵容平靜的很,待袁振乾說完,輕輕點頭道:“袁愛卿,你說的沒錯。朕犯下了大錯,是朕親手殺了楊樞密,朕是昏了頭了。朕自那之後,每念及此事,便暗罵自己愚蠢,中了奸賊的圈套,殺了我大周良將,自毀長城。朕在寢殿設了楊樞密牌位,時常對著他靈位懺悔自責,便是因為這個大錯。可是……袁愛卿你可知道朕當初為何要殺了楊俊麽?你知道真實的緣由麽?”

  袁振乾輕聲道:“皇上難道不是為了想要和遼人媾和,答應了遼人殺了楊樞密的條件麽?那是遼人提出的要求,皇上是否要告訴臣,皇上也是迫不得已的?”

  郭旭忽然爆發出一陣大笑,袁振乾呆呆看著郭旭緊皺眉頭。

  郭旭笑聲狂放,最後又變得像是在哭一樣,搖著頭歎息道:“袁愛卿,說出來你怕是不信,朕著了別人的圈套了。但這圈套不是遼人設的,而是朕

  的身邊人設的。你知道麽?遼人原本的協議中並無殺楊樞密的這一條,隻是賠銀子和增加歲幣以及要朕尊稱遼國為叔父之國的三條條款。耶律宗元壓根也沒提出要殺楊樞密的這一條條款呢。”

  袁振乾驚愕道:“怎麽可能?那怎麽會冒出來這麽一條條款?皇上說著了身邊人的圈套是何意?”

  郭旭站起身來,慢慢走下寶座,來到袁振乾身旁,咬牙切齒的用極低的聲音道:“那是因為,有人為了達到自己大權獨攬的目的,派人去跟遼人主動提出了這一條。嘿嘿,袁愛卿,你怕是沒想到吧。奸臣賊子為了得到權勢,居然至大周安危於不顧,幹出了這等禍國殃民之事。而朕完全被蒙在鼓裏,還以為是遼人主動提出的條件。朕確實愚蠢,確實軟弱,當時楊樞密兵敗析津府之後,朕也著實憤怒。這一切都被人利用了。有人利用了朕的憤怒,利用了朕急於達成和議的心理,利用了朕對他的信任,暗地裏做出了這種事情。楊樞密之死朕自然有極大的責任,但最大的罪魁禍首卻不是朕,而是那禍國殃民為了一己之野心蒙蔽朕,利用朕的人。”

  袁振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而耳朵,郭旭的話太讓人震驚了,袁振乾萬萬沒想到楊俊之死的幕後居然還有這樣的內情。皇上說的那個為了自己野心爭權奪利利用皇上的情緒主動勾結遼人主動要殺楊俊的那個人其實已經不用猜測,皇上說的人恐怕就是那個人了。

  “皇上……此話……當真……?”袁振乾顫聲問道。

  “朕還能胡說不成?他們以為天衣無縫,但有人對朕是忠誠的,朕也有自己的耳目。朕對天發誓,此事若有半句虛言,朕便死無葬身之地,受天雷地火焚燒而死,形神俱滅,萬世不得超生。”郭旭發下了最惡毒的誓言。

  “然則……皇上說的那個人……莫非便是……便是……呂……呂……”袁振乾舌頭都不利索了。

  “就是他,朕的外祖父呂中天,沒錯,你猜的一點沒錯。他和楊俊水火不容,楊俊兵敗正是他借此誅殺楊俊的機會。他之前便慫恿朕殺了楊俊,朕覺得不妥,於是他便讓柳振邦跟遼國南院大王韓德遂達成秘密協議,於是韓德遂便在和議上加了一條要殺楊俊的條款。呂中天之前便跟韓德遂有故交,當年我大周和遼國之間關係尚未破裂之時,他曾出使遼國,據說跟那韓德遂成了莫逆之交。朕之前也聽他說了一些在遼國的見聞,言談之間對韓德遂身為推崇。朕當時並沒有在意這些,但現在看來,正是當初遼國之行,讓呂中天有了和遼人之間的聯係。而這一切,我大周上下都蒙在了鼓裏。袁愛卿,你或許不信他會這麽做,但你隻看眼前現實便很容易得出結論來,我大周現如今軍政財權集於他呂中天一人之手,朝廷中的所有重要官職都是他的人。朕說自己是孤家寡人,絲毫也不誇張。朕如今兩手空空,任何事都由他擺布。你適才也看到了,朕要提你為樞密使,他便立刻甩臉走人。在他心裏,還有朕這個皇上麽?朕今日之所以將你留下來,便是認為你袁振乾是忠於我大周朝廷的忠臣,因為你是楊俊看中的人,楊俊的眼光不會錯。朕所以才敢跟你說這些。朕隻希望袁愛卿知道朕的處境,朕也許不久便要被他害死,朕不想不明不白的死,朕要將這些秘密告訴一個朕能夠信任的人。將來愛卿可將真相公布於天下,揭露老賊的野心,揭露他的醜惡嘴臉,不要讓天下人受其蒙蔽。朕要愛卿能保我大周社稷,不落入老賊手中。要為楊樞密平反昭雪,以慰他在天之靈。如果愛卿能做到這一點,便是集忠義於一身之人。朕就算被老賊害死了,也能瞑目了。泉下的楊俊也會瞑目。而愛卿將力挽狂瀾挽救我大周,將青史留名,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