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一章 複雜局麵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6      字數:2737
  十一月中,伏牛山中已經大雪封山,成為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林覺等人回到山中已經月餘時間了,自從析津府離開之後,林覺便沒有繼續逗留在遼國境內。兵馬化整為零,回到伏牛山中。

  但這一個月的時間,山外的各種消息紛紛而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山外已經天翻地覆了。

  先是遼軍五十萬大軍攻遼陽大敗的消息讓林覺感到不可思議。當初知道遼軍攻遼陽的時候,林覺認為完顏阿古大應該隻是象征性的抵抗,絕對不會跟遼人硬拚。因為無論從兵力上還是戰略上其實硬拚都不是什麽好的選擇。林覺私底下做了換位的思考,他認為如果自己是完顏阿古大的話,應該保存實力後撤,在運動戰中伺機殲滅遼軍兵馬。那樣的話,雖然丟了遼陽府,但女真人的實力不至於被削弱。

  然而林覺低估了完顏阿古大這個人的凶狠。此人竟然將賭注壓在了遼陽府之戰上,硬接對方的猛攻,來了一場硬碰硬的作戰。林覺理所當然認為完顏阿古大的舉動是不明智的,但最後的結果卻居然是完顏阿古大賭贏了,這甚是讓人無語。但是,即便完顏阿古大賭贏了,林覺也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的,因為完顏阿古大的勝利其實是很偶然的。若不是耶律宗元中了那一箭的話,遼陽府被攻破是板上釘釘的事,且女真人的二十萬大軍怕也要死傷大半,怕是最終的結果要被打回原形,躲到山林裏去當野人。

  林覺對戰事的結果頗為感慨。這怕就是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好的解釋吧。老天爺不讓你贏,你永遠贏不了。這麽想似乎有些違心之論,但冥冥之中似有天數。耶律宗元的命運怕便是氣數盡了之故。這廝居然跑到戰場上去觀戰,還居然被完顏阿古大用一根木棒當做弩箭射中了身體,當晚便死在了軍營之中。這麽個不可一世的人物居然犯了如此的低級錯誤實在不該。而他的死不僅導致了遼國大軍功虧一簣,而且還導致了遼國內部因為奪取皇位的分裂。

  耶律宗元的二兒子在遼國幾名部落酋長的支持下大開殺戒,據說連遼國名相韓延壽和大皇子耶律材都殺了,同時導致了遼國內部的大分裂。這樣的結果林覺得知之後真是哭笑不得。當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烏鴉一般黑。在權力麵前,遼國的耶律春做出了跟大周的皇子郭旭異曲同工的選擇。在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榮麵前,什麽都可以舍棄,什麽事都能幹的出。這其實並不讓林覺驚訝。

  消息稱,韓延壽的侄兒韓章在當晚的

  火拚之中雖然敗走,但他卻在大定府和從析津府敗走的韓德遂合並了。他們推舉了大皇子耶律材的兒子耶律平山在大定府即位為帝,昭告天下公開了耶律春殺兄殺父的惡行。而耶律春沒有敢去攻大定府,他們自遼東轉道上京臨潢府之後,也立刻宣布即位,公布了另外的一個所謂的真相。耶律春的昭告中說,耶律宗元受傷當晚從昏迷之中醒來,留下了讓耶律春繼位的聖旨。宰相韓延壽這大皇子耶律材狼狽勾結,意圖篡改旨意,讓耶律材繼位。不得已之下,耶律春才在部落兵馬的支持下肅清奸賊。火拚之中大皇子和韓延壽自知不敵,畏罪自殺。叛臣韓章突圍而出雲雲。

  不管他們誰說的是實情,有一個事實卻改變不了,那便是強大的遼國已經分崩離析。兩個遼國朝廷造成的分裂,即便沒有外部力量介入,他們的內耗也會讓遼國分崩離析。更不要說,遼陽府一戰大獲全勝的女真人還在,他們還虎視眈眈的準備動手。遼國怕是也撐不了多久了。

  這些事還不是最讓林覺覺得驚訝和震驚的,真正讓林覺覺得震驚且哭笑不得不知說什麽才好的,還是大周朝在此事上的態度。

  這原本是大周廢除不平等的屈辱和議,對遼人不假辭色的最好的機會,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哭笑不得。韓剛之死是林覺早就預料到的事情,當得知韓剛自殺身亡的消息後,林覺除了惋惜卻沒有任何的意外。林覺隻是替韓剛不值。但韓剛死後,遼國內訌的消息便傳來,原本大周朝廷想要拿韓剛的腦袋去跟耶律宗元求肯解釋的想法便有些不知所措起來。耶律宗元居然在攻遼陽時死了,遼國分裂為兩個朝廷,那麽韓剛的首級到底送給哪個朝廷呢?這可是個大問題。

  經過一番權衡,韓剛的首級被送往大定府,送到韓德遂的手裏。或許大周朝廷以為,韓德遂丟了析津府,心中也許更為不滿。所以才將韓剛的首級送給他,以平緩他的憤怒。韓剛的死可謂毫無價值可言,實際上兩個遼國朝廷都擔心大周會跟他們翻臉,都害怕出現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麵,但大周的表現卻讓他們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

  大周朝廷不僅沒有任何要撕毀和議,乘火打劫的表示。反而一直遵守之前的和議,向大周提供物資糧草來抵消賠償款項。聰明的大周朝廷想出了一個兩不得罪的辦法,將賠償的物資糧草分為兩份,一份送往臨潢府,一份送往大定府。不偏不倚,公公正正,這樣的話,兩個遼皇怕是都不會有意見了吧。

  得知大周朝廷做

  出這樣的行為的消息後,林覺除了哭笑不得,心中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惡心。現在的大周朝廷已經是一條被打斷了脊梁骨的癩皮狗一般,為了苟安已經到了無恥無膽的地步。這樣的大周不垮,簡直天理難容。

  析津府的歸屬問題也是個難題,大周朝廷在這件事上也是表現了極具“智慧”的一麵。他們直接撤走了析津府和涿州的兵馬,讓析津府和涿州成了兩座無主之城。他們既沒有通知耶律春的朝廷也沒有去通知韓德遂等人,因為,通知任何一方似乎都會得罪另外一方。於是,他們就這麽悄無聲息的撤兵了。在遼人沒有任何要收回析津府的要求之前,大周朝廷主動放棄了這個曆代大周皇帝都夢寐以求的能夠籍此打開遼國南大門的城池,徹底龜縮回邊鎮之內。那也就意味著大周徹底放棄了乘遼國分崩離析之時摧枯拉朽的滅了遼國的機會。

  在大周兵馬離開析津府三天後,韓德遂率先率軍占領了析津府和涿州。於是大遼從此刻起形成南北對峙之局。自西往東由韓德遂和韓章輔佐的耶律平山的朝廷占據了西京大同南京析津府以及中京大定。北邊的耶律春則占有臨潢府以及上京道的大片土地。在力量對比上,南方朝廷似乎占據了些優勢,因為他們占據的是南邊三京之地,那裏是人口密集的富庶肥沃之地。耶律春的地盤雖大,但卻多以荒漠戈壁苦寒之所為主。

  隻不過,隨著冬日的暴風雪的來臨,整個遼國進入了嚴寒之時。無論是遼國兩個朝廷之間,還是女真人和遼國之間,都陷入了蟄伏之時。這個季節是不能打仗的。不過每一方都在摩拳擦掌,積蓄力量。可以想見,明年春暖花開之時,必是戰火撩天之時。

  對林覺而言,山外的局麵已經崩壞,他所要做的便是全力擴軍,全力訓練。林覺預感到亂局將成,落雁軍出山隻是時間的問題。

  這段時間以來,陸陸續續有大批從析津府逃離之後,遵照韓剛的意願而來投奔而來的原大周的兵馬抵達。陸陸續續已經來了八千多人。林覺自然是熱情的接待,讓馬青山將他們整編入軍。兩萬多韓剛手下的兵馬可能不會全部來伏牛山投靠自己,但哪怕隻能來一半,對林覺而言也是實力的極大增強。

  他們的到來其實也傳遞了韓剛死前最後的遺憾。他其實是很後悔當初沒有聽自己的話,對朝廷還心存幻想。最終他讓這些人來投奔自己,其實便表達了他的態度。韓剛在臨自殺前終於醒悟了過來,眼下這個大周朝廷根本不值得他效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