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一章 適得其反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5      字數:3013
  馬青山話音落下,座上一片寂然。眾將領沒想到兩位將軍在大勝之後居然是提出了讓他們離開的要求。這如同當頭給眾人澆了一瓢冷水,讓眾人勝利後的激情和喜悅開始冷卻並且冷靜下來。

  誠然,這一場大戰的勝利固然讓人揚眉吐氣,但是此戰的後果絕對比這場戰鬥本身還要震驚世人。大軍何去何從,這是個現實的問題。很多人心知肚明,朝廷既然已經和遼人媾和,這場戰事發生之後,朝廷必然震怒不已。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要嚴懲參戰兵馬和將領,給遼人一個交代。

  而遼人也一定不會願意吃這個悶虧,他們一方麵會調集兵馬來攻打,一方麵更是會向大周施壓。總之,自己這些人在今日之後必將沒有什麽好日子過了。朝廷應該不可能因為這次勝利便改變和遼人媾和的態度,這次勝利雖然輝煌且令人鼓舞,但卻遠遠沒到能夠扭轉朝廷想法,改變局麵走向的程度。

  這個時候,對於眾參戰將領而言,是最後的回頭的機會。倘若他們此刻率本部兵馬退回霸州的話,確實會保住性命。朝廷隻會把賬算在韓剛和馬青山頭上。自己這些人的舉動叫做懸崖勒馬,最多被朝廷給予懲戒,不會傷及性命。而如果此刻還不回頭,依舊跟著馬青山和韓剛他們混在一起,朝廷開始問責之時,這所有人在內都會被打包處理,誰也沒有開脫的理由了。

  很明顯,馬將軍心裏是明白這一切的,所以在此時此刻他提出了允許眾人離開的想法,便是不肯再將眾人拖入更深的渾水之中,最終全部死無葬身之地。

  然而,經此之戰,眾將領們的心理上已經起了變化。毫不誇張的說,這是眾人近年來打的最痛快,最摧枯拉朽的一場仗了。大周和遼國之間邊鎮摩擦雖然不斷,但因為有燕雲之盟在,雙方畢竟還是有所克製,大部分戰事都隻能稱之為摩擦或者是小規模的戰鬥。有數十年的時間,邊鎮沒有爆發千人以上的作戰。但這些小摩擦小戰鬥絕大部分都是以大周的忍讓,朝廷的申斥彈壓而終結。這也是大周的傳統。大周朝廷從來都是抱著‘小不同人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樣的想法。遼人殺幾個人,搶奪些財物那其實在朝廷看來也算不得什麽。但久而久之,對於邊鎮將領們而言,這種小的積怨一直累積,成為堵在眾人心中的塊壘。

  朝廷發動的北征作戰行動,實際上在大周軍中是獲得了廣泛的支持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該教訓遼人一頓了。這也是為什麽郭旭敢這麽做的原因之一,因為郭旭在邊鎮領過軍,他知道軍中將士的情緒。然而,北征作戰的失利反而堂大周將士們更加的鬧心,幾乎全軍覆滅的結果讓眾將士無比羞憤,朝廷向遼國求和更是讓所有人都抬不起頭來。多少軍中將領夜不能寐寢食難安,見人都矮三分,因為他們沒能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職責。

  在座的眾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其中還有幾名將領是北征軍中的將領,更是深深體會到戰敗後的屈辱和無奈。

  但今日之戰,讓他們心中的怨憤盡數宣泄了出來,那種複仇的感覺,心中的塊壘被消融,壓抑被宣泄的感覺無與倫比。那是一種揚眉吐氣重見天日的感覺,重拾信心,重新有了為軍人的自豪的感覺。所以,對於這些人而言,這種感覺讓他們開心愉悅同時也是彌足珍貴的。如果此刻離開,固然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和馬青山韓剛等人劃清界限,但就這麽走了,便像是被掏空了精神和靈魂一般。這個決定又怎能輕易作出。

  麵對眾人的沉默,馬青山沉聲道:“諸位,你們無需糾結,你們已經證明了自己。我和韓將軍隻希望你們日後能為我和韓將軍說句公道話。不在朝堂之上,隻在你們身邊人之間,你們要告訴他們,我們不是孬種。告訴他們,我們大周兵馬都不是孬種。我們可以打的遼人落花流水。你們一定要給我們正名,決不能容許別人譏笑我們大周的將士無力抗敵,決不能容許他們抹黑我們,嘲笑我們。我們可以死,但不接受任何抹黑和嘲笑,不接受和敵人的卑躬屈膝的妥協。這也是我和韓將軍的初衷。”

  “末將想問兩位將軍,我們都離開後,兩位將軍還有剩下的兄弟們何去何從?死守涿州麽?這怕是守不住的。”一名將領沉聲問道。

  “秦副將,我和韓將軍商議過了,我們是不會死守涿州的,我們也不會逃往藏匿。我不妨明白的告訴你,我和韓將軍不但不會躲,也不會逃,我們將率剩餘的兵馬繼續北上,我們要去攻析津府。我大周的尊嚴便是在析津府城下丟失的,我和韓將軍要去拿回來。”馬青山沉聲喝道。

  “什麽?你們居然要繼續北上,進攻析津府麽?這……這簡直不可思議。”眾將領驚愕失聲,一片喧嘩。

  韓剛發出響亮的大笑聲道:“是啊,是不是覺得我和馬將軍兩個都瘋了?你們可以認為我們是瘋子,我們本就是瘋子,否則我們怎麽會違背朝廷之命攻下了這裏?我們兩個就是瘋子。哈哈,今後你們可以叫我韓瘋子,可以叫馬將軍馬瘋子,一對瘋子,哈哈哈。”

  眾將無心調笑,那秦副將正色道:“我們若是離開,兩位將軍手下恐怕隻剩萬餘兵馬。以這麽少的兵力去攻析津府,何異於……自殺。”

  馬青山點頭道:“沒錯,跟自殺也沒什麽兩樣,不過那又如何?我們本就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們就是要去殺遼狗,這本就是我們的目的。就算我們死在析津府城下又如何?楊元帥死了,何傳宗他們死了,上百將領戰死了,千千萬萬的兄弟們戰死了。我們活了下來,但我們有什麽臉麵去活?我和韓將軍就是去送死的,要和死去的那些將士們兄弟們死在一起。但是,死之前,我們也得讓遼人知道,我大周是有脊梁的,並非所有人都對他們卑躬屈膝,一樣有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之人。不能教遼人看輕了我們。死之前我們也得宰殺遼狗,叫他們也不得安生。”

  那秦副將怔怔的看著馬青山片刻,沉聲道:“兩位將軍能有如此血性,我秦萬裏難道便是孬種麽?我不會離開。我要和兩位將軍一起攻析津府。兩位大人說的對,我們大周在析津府下失去的尊嚴,我們要拿回來。就算是死了,也得拿回來。也許我們死在析津府城下,能讓朝廷明白一件事,便是我大周不該同遼人媾和,不該向他們奴顏婢膝,我大周天朝上國,豈容宵小之國侮辱。我不走了,打死也不走。”

  韓剛和馬青山正要說話,座上眾將領紛紛起身來叫道:“對,我們也不走。我們也不是孬種。幹他娘的便是。這個時候我們離去,那還是人麽?兩位將軍,我們誰也不走,要死便死在一起。”

  “諸位兄弟,我們不是要逼著你們跟我們送死,諸位三思而行,你們沒必要跟我們一樣。事實上我和馬將軍也是無奈。朝廷……朝廷可能容不下我們,朝廷有人要肅清楊樞密留下的人手,我們也在其中。你們則不必如此。”韓剛一激動把真話內情都說出來了。

  眾將領哪裏肯聽,此刻所有的勸解都被他們視為是編造的理由。眾將領群情振奮,七嘴八舌堅決不肯走。一方麵,眾人為馬青山和韓剛的行為所深深的震撼和打動,另一方麵,他們也確實不願虎頭蛇尾,他們今日當了英雄,嚐到了揚眉吐氣的感覺之後,誰還再願意回去當縮頭烏龜。此刻的離去,將成為他們以後畢生的愧疚和被人唾罵的理由,那可是比死還可怕的困擾。所以,眾人被激起了血性和榮譽感,選擇了共同進退之路。

  韓剛和馬青山苦口相勸,卻是根本無法奏效了。終於,韓剛和馬青山對視歎息,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事實上他們是真的不希望眾將領跟他們去送死。本來是誠心相勸,結果卻變成了一場戰前的動員會,不但沒勸走他們,反而更加的團結緊密了。

  “罷了,既然你們決意如此,我們也無法相勸。既如此,我們便同心一力,讓遼人知道我們的手段,攪的他們寢食難安才是。”韓剛大笑道。

  “也許,我們能和攻下涿州一樣,將析津府也攻下呢,到那時,朝廷應該會明白和議是多麽不妥了吧。也許到了那時,朝廷會放棄和遼人的和議,會回心轉意派大軍再次北征,一洗前恥呢。”一名將領嗬嗬笑道。

  眾人哈哈大笑,連聲附和。馬青山和韓剛口中大笑,心中卻不約而同的想:攻下析津府?那又談何容易?那怕是一場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