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九章 大戰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5      字數:2736
  就在完顏阿古大率領大軍慶幸的脫困離開和龍山往南疾馳之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大遼南京析津府城下,一場慘烈的攻城之戰剛剛結束。

  這已經是大周兵馬發動的第四次攻城了。從昨夜二更開始的攻城戰進行了六七個時辰,直到日上三竿,方才告一段落。城上城下,早已是一片慘烈的場景。

  析津府堅固的南城牆已經麵目全非,城頭上的敵樓箭塔垛口全部坍塌移平,到處是黑乎乎的血肉和屍體的殘骸。這一切都是大周攻城兵馬的傑作。

  從數日前的攻城戰開始之時,八百架投石車便沒日沒夜的朝城頭傾瀉著石塊。城頭的所有防禦體係都在這漫天的石雨之中被砸的麵目全非。構築的堅固的防守反擊的工事都被轟的坍塌,失去效用。

  當然,大周的投石車也損失了一半數目還多,八百多架投石車到昨夜攻城時,隻有三百二十餘架還能用,其餘的全部在城下坍塌城一堆堆的朽木。那正是城頭床弩的傑作。遼人守城器械早已有了大規模的發展,床子弩便是其中一種守城利器。雖然這種源自於大周的兵器在遼人手中並非是最完美的狀態,因為遼人的仿製總歸沒有大周的製造那麽精巧完美。但這不妨礙它們在對付投石車時能夠發揮效用。

  投石車和遼人的床子弩的攻擊距離都在三百步左右,投石車能將石塊投上城頭,床子弩也能將粗大的弩箭射到投石車上。在這種情況下,大遼南樞密院樞密使韓德遂下達了不計一切代價將對方投石車摧毀的命令,城頭的大量床子弩和倉庫中的兩百多架床子弩盡數耗盡的情形下,也成功的將對方投石車的規模減半。這是極有意義的,這意味著對方依靠投石車的大規模壓製掩護進攻的戰術的威力減少一般。原本根本不能立足的城頭遼軍已經可以在其上立足作戰,而不用太過擔心投石車的全城牆的覆蓋。

  當然,投石車帶來的威脅遠遠低於大周兵馬的攻城利器雲霄車,那在遼人眼中簡直是無法阻擋的搭建城下到城頭通道的神器。在不得不接受對方兵臨城下的局麵之後,韓德遂在戰前專門召開會議商討如何解決雲霄車攻城的難題。終於,在集思廣益之下,韓德遂采用了兩種辦法來應對。

  第一個手段便是對城牆下方的地麵進行一次大改造。原本在護城河城牆之間是略有傾斜的十餘丈寬的地麵。為了不讓雲霄車在此立足,韓德遂下令城中百姓和兵馬臨時在城下築起了更為陡峭的斜坡。那坡道仰角起碼有六七十度,人尚且難以立

  足,更遑論是雲霄車了。雲霄車高大笨重,且重心較高,要保持平穩地麵坡度不能太陡,否則雲霄車會翻倒。這個辦法其實很笨,也未必能奏效,因為對方的士兵自然也可以挖掘地麵,打下樁基固定住雲霄車,保持平衡。但是這麽一來,在戰場上便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而這正給了韓德遂進行第二種手段攻擊雲霄車創造了時間和時機。

  第二個手段才是針對雲霄車本身的真正攻擊。收集的情報顯示,雲霄車外罩鐵皮衣,裏邊是厚重的原木建造,不懼弓箭和普通弩箭的攻擊。哪怕你箭支射穿鐵皮,將雲霄車射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豪豬,卻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損毀。而一旦雲霄車的通道搭建完畢,則進入肉搏攻城戰之中,便也無暇再顧及雲霄車的本身了。

  所以,為了能在對方進攻通道搭建好之前便摧毀雲霄車,韓德遂采用了軍中工匠的意見,製造了一種帶著鋒利金剛鑽頭的巨大旋轉木鑽。其原理其實很簡單,當雲霄車進入城下數丈距離之內時,這種十字形的巨大鑽頭便從城頭伸出,對著雲霄車的鐵皮縫隙旋轉鑽進。雲霄車的外殼鐵衣其實並不太厚,不到半寸而已,勁箭都能穿透鐵衣。而內部即便是堅固的原木,但那也是木頭。十幾人以輪軸帶動機軸的方式讓鑽頭鑽透雲霄車外殼,留下碗口粗的孔洞。接下來便是大量的火油彈直接往裏邊丟,在雲霄車內部造成巨大的火勢,將之焚毀。

  楊俊完全沒有預料到對方會有這樣的對策,在第一次發動攻擊,八百輛投石車壓製之下,大軍推進到城下,三十架雲霄車也順利推進道城牆下的時候,楊俊一度以為析津府已經成為囊中之物。然而,在雲霄車忙於固定自身,士兵們頂著城頭的弓箭和石塊挖掘斜坡上的土石,打下樁基的時候。從城頭探出的精鐵鑽頭成功的鑽穿了雲霄車堅固的外殼。接下來發生的便是人間慘劇。雲霄車內部起火,擠在車內平台和木梯上準備在打開吊橋的一刹那攻城的大周士兵頓時成了一鍋紅燒肉。火油燃燒之後迅速抽空裏邊的空氣,釋放出黑色的毒煙。而下方打開的通道口像是爐子的進氣口一般往上吸氣,讓裏邊烈焰和黑煙滾滾,所有在裏邊的大周士兵在極短的時間裏便盡數死去。

  三十幾架雲霄車統統以這種方式報廢,在城牆一側燃燒城滾滾的烽火台。這一幕讓楊俊大罵不已,痛心不已。

  而原本順利的攻城作戰也就此宣告失敗。楊俊想著當日便攻下析津府的美夢也就此破碎。

  可以說,雙方

  在這場作戰之中鬥智鬥勇,發揮出了極高的戰鬥素養。楊俊固然是的大周名將,韓德遂也不是吃素的。攻城作戰雖然是大周兵馬的強項,但韓德遂在守城上的作為也絲毫不遜色。雙方其實都抱著堅定的信念,一個是堅決要拿下析津府的,一個是要堅決守住析津府的。

  對於雙方而言,析津府正是戰役關鍵的焦點,大周兵馬若是拿下析津府,則意味著將遼國資源最富庶的南方之地收入囊中,切斷西京大同府和遼國內陸之間的通道。下一步便是攻陷大同,徹底將戰線推向中京乃至上京一帶。

  對遼人而言,析津府一丟,門戶大開。西京告急,中京受迫,麵臨全麵崩潰之局。唯一的辦法或許便是退回到上京道的戈壁草原上去了。但那樣一來,則意味著大遼五京失其四,重要的錢糧賦稅之地喪失,那大遼其實便也是名存實亡了。這是關乎生死的一戰。

  正因如此,雙方在析津府的攻守戰進行的慘烈無比,數日來,楊俊發動了長時間的不分晝夜的數次攻城作戰,數十萬兵馬輪番上陣,攻城器械全部動用了。整個析津府城頭千瘡百孔,幾乎被硬生生的削平了數尺。雙方死傷的兵馬也不可計數。攻城方在經曆數撥猛攻之後,死傷兵馬超過了六萬。而守城方的死傷人數同樣超過了四萬人。這其中還有雙方自己格殺的自己的兵馬數千人。無論攻城方還是守城方,在這般慘烈的作戰中總有人會因為恐懼而崩潰逃竄,這些人,都被雙方主帥毫不留情的格殺,那便是告訴所有參戰兵馬,不到勝利的那一刻,休想逃離。不勝利,便隻有死路一條。

  朝陽初升,天氣變得灼熱。大戰方歇,雙方終於在上午時分迎來了短暫的歇息的時候。

  放眼戰場之上,城頭上下屍橫遍野。前幾天楊俊還下令為戰死的將士收屍,但他很快發現,那是太耗費精力的一項工作。死亡的人數太多,清理辨認掩埋屍首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所以,楊俊放棄了為戰死將士收屍的想法,改為出戰之前,以小隊為單位統計姓名,戰後再統計一次的作法。那些戰後沒有被統計到的名字,顯然便是戰死在戰場上了。這麽做也是為了能在戰後為陣亡的士兵進行撫恤。

  但是,這遍地的屍體卻已經開始腐爛,發出惡臭的氣味。戰場上的血肉已經在炎熱的初夏的天氣裏開始變味。遍地是飛舞的蒼蠅,爬滿了屍體。每逢戰鬥空隙,天空中無數的禿鷹便落下來,啄食地上的屍體。整個城下戰場其實已經如同人間地獄一般的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