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零章 一封信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4      字數:2898
  林覺一愣,忽然覺得這白奇不簡單。從自己一句‘大周之臣’的話中便立刻猜出了自己的心思,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領軍之將,心思頗有些細密。

  白奇見林覺不語,知道找到了林覺心理上的薄弱之處,於是乘熱打鐵道:“林大人,我不知別人如何想,在我白奇看來,林大人是一心希望朝廷好的,希望我大周能夠強盛起來的。我聽說當初嚴方兩位大人推行新法時,林大人是參與其中並且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先皇重用林大人,林大人年紀輕輕便躋身朝廷重臣之列,所為之事也是可圈可點,在官場中頗有好評。倘若不是有了這番變故,我相信在林大人這等青年英才的治理之下,我大周必是蒸蒸日上之勢。隻可惜世事難預料,如今這個局麵,其實是雙輸之局。於各方都是沒有好處的。”

  林覺皺眉不說話,盯著燭火沉默著。

  “白某在邊鎮領軍二十年,多年來跟遼人也交手過不下百場戰事。白某為大周也算是盡心盡力之人。這麽多年來白某有深切的感受,遼人騷擾越發的頻繁,便是因為我大周越來越弱之故。國力衰弱,外敵自然便多。曆朝曆代,外敵入侵中原,皆因中原王朝衰敗之故。我大周照此下去,眾將難逃外敵侵入之患。我想,這也是林大人絕對不希望看到的。在下不談是非,隻以大周江山社稷而論,林大人在這裏起兵固然是你們認為的正義之舉。然而,我大周內亂,最終導致的是國力更加的衰弱,百姓更加的受苦。倘若蠻夷乘虛而入,我大周恐有滅國之災,到那時,林大人難道不覺得有罪麽?”白奇一邊觀察林覺的臉色,一邊侃侃說道。

  林覺緊皺著眉頭,他不得不承認白奇說的這些話正是他心中所不願去想的地方。起事之初,他便考慮到這些問題。但是他又不得不這麽做,所以內心裏頗有些掙紮糾結。真要是出現被外敵乘虛而入的情形,那絕非林覺所願。

  “林大人,白某的來意便是希望能達成一個更好的結果,化幹戈為玉帛。一切都看在大周江山社稷的份上,為何便不能捐棄前嫌,熄滅紛爭?倘若雙方都能以大局為重,便無需再兵戎相見。我知道,林大人對皇上心懷不滿,但白某說句大實話,再怎麽鬧,那也是皇族內部之事。你不能否認,當今皇上是先皇之子,他是有資格當上皇上的。至於用的何種手段,其實我們當臣子的不必去深究。皇上之前也許對林大人做了些什麽,但現在皇上已然決定摒棄前嫌了。我帶來了皇上親筆詔書,這便是皇上的誠意,請林大人過目。”

  白奇見時機已到,伸手入懷,取出一塊薄絹,雙手遞了過來。

  林覺瞪著那絹布,眼神迷茫,像是被蠱

  惑了一般,伸手接了過來,在桌上緩緩展開。

  那薄絹之上寫了密密麻麻的字,那是一封長長的信。數尺見方的薄絹都寫滿了,但卻無落款。

  “林覺惠鑒。此信乃朕親筆所書,命白奇送信於你。為避免不必要的是非和口舌,朕無落款,這一節你當知悉,不必懷疑。”

  林覺本有些狐疑,見信的一開始便點明此節,略加思索便明白郭旭的心思。郭旭是不肯留下把柄,故而在信上不留落款不蓋印章,如果今日能談出個結果來最好,倘若談不出什麽結果,也不至於被林覺拿著這封信奚落招搖。郭旭的心思眼還是那麽的多,林覺不僅暗暗搖頭。

  “……以下所言,均朕之心聲,望你細細品讀。朕此次領軍親征而來,實非朕之所願。然朕不得不為之?何者?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爾等嘯聚山林便罷,舉旗而反,弄的天下轟然,朕豈能坐視?朕原本並無趕盡殺絕之心,但爾等所為,著實讓朕憤怒不已。朕豈能容忍你們在落雁穀舉旗反朕大旗,所以朕必須要剿滅你們。”

  “……然朕其實心中並不想走到這一步,以前的恩怨,早成煙雲。朕自登基之後,便立誌興國,決意讓我大周中興。除此之外,朕別無所想。回想當年,朕和你也算相得。也許你並沒將朕當為好友,但朕對你卻一直求賢若渴,器重有加。之後種種事情,造化弄人,你我反目,生出嫌隙來,於朕而言也是心中難以釋懷。至於孰是孰非,倒也不必深究了。”

  “朕寫此信,絕非是因為戰事失利,所以朕來向你示弱。實則是因為朕登基以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當以大局為重。我大周已然積弱,再生內亂,必遭禍殃。你也曾為大周重臣,為大周殫精竭慮,宵衣旰食。朕知道你一片拳拳為大周之心,朕也知道你並非造反作亂之人。你對朕不滿,豈可因此而殃及天下百姓乎?卿乃大才之人,當知此理。”

  “……朕靜夜思索前事,確實生出些愧疚之心來。然無論朕做了什麽,你亦不可因此而禍亂天下,擾的社稷黎民不安。這不但不是你內心希望做的事情,而且也違背了令師的教導。要知道嚴方兩位大人可都是為了大周不顧自己的性命的正直之臣的。朕知道這麽說,你必嗤之以鼻,你以為是朕害死了嚴方兩位大人,其實你誤會了。朕和嚴方兩位大人並無嫌隙,他們推行新法朕當時也是心裏讚同的,他們的死朕亦痛心不已。但倘若有人逼他們死去,那一定不是朕。”

  “朕今日寫此信的目的,便是向你剖白內心。無論你怎麽看朕,怎麽詆毀朕,朕都可以既往不咎。朕欣賞你的才能,對你報以期望。朕要大周中興,必須要有你這樣有

  大才之人輔佐。然朕身邊現在並無這樣的人。朕身邊現在都是一些隻顧自己的權力,不顧江山社稷之人。朕決意中興大周,必是不能依靠他們的,朕要依靠的是嚴方兩位大人那樣的人,還有你這樣的人。”

  “……朕希望的局麵絕非是兵戎相見,而是化幹戈為玉帛。你們雖然勝了幾場,但朕提醒你,朕手中還有十二萬兵馬,朕若狠下心來,勢必蕩平此山。但朕認為,不能這麽做了。再打下去,積怨愈深,對大周傷害越大。所以朕命白奇前往,就是希望和你好好的談一談。隻要你願意歸順朝廷,朕對天發誓,你和你身邊之人的一切都將既往不咎。朕和你做一對好君臣。”

  “……林覺……朕擬重新實行變法之策,重啟條例司衙門,而你是朕能想到的唯一能夠幫朕完成這件大事的人。而這也是嚴方兩位大人的遺願。倘若你我君臣能完成此事,則可告慰先人,中興大周,名垂青史。朕還可以答應你,朝中一些人對你有敵意,朕會一一鏟除他們。但這些事也需要你的協助。朕將視你為股肱臂膀,對你毫無保留。你我君臣,必將留下一段傳世佳話。朕殷殷此情,絕無虛假,卿細細品味,慎做決斷。盼卿佳音。”

  林覺讀完了這封信,麵無表情的放下了薄絹,臉上露出笑意來。

  郭旭不是草包,誰若以為郭旭是個草包,那便大錯特錯了。這封信寫的情真意切,更重要的是,裏邊說的話幾乎句句擊中林覺的軟肋。他要既往不咎,他要重用林覺,他要重啟新法,他要林覺去完成先師的遺願。他要中興大周,他要鏟除奸佞之臣……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郭旭以一個全新的躊躇滿誌立誌興國的形象立了起來。他準確的找到了林覺心中的弱點,他知道林覺不想當一個大周的禍亂者,他知道林覺對於嚴方兩位大人的死耿耿於懷。他知道林覺對大周懷有拳拳報效之心,所以他提出的條件便全部都是基於此而言。言之鑿鑿之中,帶著極大的誘惑力。而且是不是還提一提大軍壓境之事,給予壓力。

  倘若換個人,怕是已經感激的涕淚橫流了。但是,他麵對的是林覺。林覺對於郭旭早已不抱任何的希望,倘若郭旭還有一丁點可取之處,林覺也不會斷然做出舉旗而反之事。所以,郭旭說出花來,在林覺看來也是可笑的。不過林覺倒也確實郭旭這種能屈能伸的臉皮,這種人才是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腹黑心狠,無所不為,讓人恐懼。

  “林大人,皇上的信看完了?”白奇沉聲問道。

  林覺點頭道:“看完了。”

  白奇伸手拿起薄絹,放在燭火上點燃,待火焰熊熊之時,丟在地上。薄絹很快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