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一章 權衡之術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2      字數:3145
  (感謝:紫羅蘭永恒花Q、澀會_華為1、牧笛狼煙幾位的賞。謝:浪子v逍遙、照雲歸二位的票。)

  此言一出,亭子裏所有人都驚愕的瞪大眼睛。皇上居然要讓林覺當三司使?這怎麽可能?三司使是朝廷三大首官之一,林覺有這個資格和能力麽?這似乎有欠考慮吧。

  就連林覺自己也覺得突然,驚愕片刻,忙擺手道:“使不得,臣年紀輕資曆淺,豈敢擔此大責?皇上另擇他人。臣不是為了這些才獻藥的。這讓臣有利用此事逢迎之嫌。”

  郭衝嗬嗬笑道:“朕知道,朕也不是為了此事想任命你為三司使的。朕是因為你的能力。條例司裁撤之後改為變法善後司,朕想著將之並入三司衙門。新法雖然停了,但善後事宜頗多。你是飯敦孺的弟子,理應為他們處置善後事宜。這件事所涉頗大,朕不想再生枝節,你去辦,朕能放心。那楊秀和杜微漸可任三司副使,輔佐你行事,你意下如何?”

  林覺沉吟思索。郭衝忽然要讓自己出任三司使,讓林覺頗有些意外。原本林覺以為,現在在朝堂上自己很難立足。卻沒想到郭衝竟然要讓自己當三司使。這看起來不像是一時衝動的想法,郭衝不假思索的說出來,似乎是他早就有這樣的想法。忽然間,林覺似乎明白了些什麽。郭衝難道是要扶持自己,成為朝中新一派的勢力不成?

  林覺的想法沒有錯,郭衝正是這麽想的。

  眾所周知,嚴正肅和方敦孺倒台之後,朝中幾乎成了鐵板一塊。呂中天和楊俊這兩個原本並沒有走到一起的人在太子之議上意見一致結成了聯盟。兩大中樞衙門成了一條戰線的人,其餘散兵遊勇們焉有對抗之力?必然是隨波逐流,不敢有逆。但這對於郭衝而言,卻成為他的一塊心病。

  郭衝倒不是對呂中天和楊俊有什麽特別的看法,即便林覺彈劾了這兩人之後,郭衝也並沒有太在意林覺的說法,j也僅僅是罰俸了事。雖對此有些疑惑,但卻不至於到對呂中天和楊俊失去信任的地步。但是,身為君王,郭衝自然明白朝臣坐大的後果是什麽。當初為了扳倒嚴正肅和方敦孺,數日之間數百彈劾奏折從四麵八方送到自己的麵前,眾口一詞要將嚴正肅和方敦孺扳倒,嚴懲他們。從那件事開始,郭衝便意識到了呂中天的勢力有多麽的大。

  這位國丈兼大周的宰相已經可以讓大周主要官員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彈劾他人,這便是權勢坐大的征兆。雖然這種事郭衝早就心知肚明,知道呂中天門下的官員羅織了不少,但那一次著實嚇了郭衝一跳。更讓郭衝擔憂的是,楊俊一向不跟呂中天為伍,成為朝中穩定的因素之一,成為自己絕對信任和倚重的一方。現在他也跟呂中天搞到了一起。軍政大員共同進退原本是將相和的表現,但對於帝王而言,那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所謂帝王之道,便是馭人之道,便是權勢平衡之道。手下臣子權勢大,這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能一家獨大,把持整個朝綱,那麽帝王便會淪為聾子瞎子,任人擺布。當朝中實力失衡,變成鐵板一塊的時候,事情便朝著郭衝絕不希望的方向去了。

  郭衝希望的最佳局麵是,朝中臣子最好不成派係。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就算有派係,也得是實力相當,鬥而不破。自己最好能居中調停,當個和事佬。這樣他們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也是那個可以一錘定音的人。之前引入嚴正肅和方敦孺的目的固然是為了變法,給予嚴正肅和方敦孺重權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了變法所需,但其實郭衝也是想分一分呂中天和楊俊的權。朝中能三足鼎立,相互挾製,自己便省心的多了。沒有人比郭氏子孫更知道臣子坐大的危害,因為當年大周立國的皇帝郭威,便是以臣子坐大奪後漢之國而立大周。郭氏子孫自己當了逆臣,自然要嚴防此事發生。

  嚴正肅和方敦孺的死,嚴格來說並非郭衝所願。隻是方敦孺和嚴正肅那番‘三不足’的言論著實惹惱了郭衝,那動搖了他身為天子的威嚴和統治的合理性,他必須加以懲戒。但他絕對沒有想著要殺了兩人。所以他才會讓林覺去勸說,給自己台階,也給嚴方兩人台階下。在嚴方兩人依舊不肯服軟的情形下,他還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衛太後的請求,決定利用新年大赦的名義赦免兩人。讓兩人賦閑個一兩年,壓一壓他們的傲氣,之後再重新啟用便是。但沒想到嚴方兩人卻眼裏揉不得沙子,自殺身亡了。他們的死著實讓郭衝有些措手不及。

  郭衝從他們死後便知道自己必須要扶持一股新的力量來平衡朝中失衡的局麵。環顧滿朝文武,林覺是最適合的那一個。林覺顯然是天然的呂中天和楊俊的對手,因為他的老師便是呂中天和楊俊攻擊的對象,而他自己也似乎跟呂中天和楊俊沒什麽交情。更重要的是,此人著實有些本事,年紀輕輕便已經做了好幾件令朝野震驚的大事。

  最後,頂頂重要的一點便是林覺救了他的命啊!在自己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是林覺讓自己重燃生命之火。這樣的人,自己怎麽能不重用?怎麽能不器重?

  不過在彈劾事件發生之後,郭衝確實生出了些猶豫,他擔心林覺有著別樣的企圖。那天林覺的表現有些過分,讓他以為林覺是依仗著控製了自己治病的藥物而囂張跋扈起來。郭衝當時心中是惱怒不已的。但是今天,林覺將藥方獻了出來,此舉打破了郭衝心中的疑慮,讓郭衝心情大暢。本來是要等上元節之後才宣布的事情,此刻卻迫不及待的說了出來。

  林覺其實對什麽三司使興趣不大,他也並不想成為郭衝禦下之道中的一個棋子。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三司使雖然權力大不如前,但這個位置還是名義上的大周三中樞衙門的首腦之一。任三司使,可在某種程度上更便於和呂中天楊俊等人一爭短長。身居高位,其實也讓自己的處境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起碼那些人行事事也要考慮自己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自己當三司使,總比被呂中天的人當三司使要好。當朝廷的軍政財三大權力集中在某一個集團手裏時,朝廷便完全被控製在他們手裏了。自己起碼可以當個攪局之人,讓他們不能稱心如意。

  “父皇,計相這個位置非同小可,可不能隨意授命啊。林大人自己也說了,他年紀輕資曆淺,計相此職責任重大,擔負不起。是不是和朝中眾大人商議以後再做決定要妥當些?”郭旭不能不開口說話了。今日雖然他能來這裏見到郭衝,陪同賞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梅妃的竭力懇求之故。

  下雪時,郭衝興致起來,想帶著皇後妃嬪們一起賞雪,也享受一下民間的天倫之樂。但郭衝並不想讓郭旭進宮來陪同,梅妃百般勸說,說她很久沒和兒子團聚了,很想念郭旭。倘若郭旭不來,自己也沒太大的興致了,還不如回宮枯坐。郭衝念及多年夫妻之情,便也答應了他。再說新年來郭衝故意冷落郭旭許久,便是希望郭旭能反省坦白,畢竟這是他最喜愛的兒子,心中還是有一絲垂憐的。特別是和郭冕相處的時候,每每郭冕說出一些不當之言,做出一些不當之行的時候,郭衝心中都會想起郭旭,拿郭旭和郭冕進行比較,覺得郭旭起碼在行為舉止上要比郭冕要強很多很多。隻是自己無法對他有可能做過的意圖借刀殺人的行為難以釋懷罷了。

  郭旭最終被允許陪駕賞雪,他自己也知道此事的不易。所以今日上午小心翼翼,沒有多說半句話。但現在,他真的忍不住了。父皇居然要讓林覺當三司使,簡直讓人難以接受。三司使,起碼在名義上和樞密使宰相在同一級別上,那是朝著一等一的重臣,父皇怎麽能讓林覺坐上這個位置呢?他必須出來勸阻。

  郭衝皺眉看了郭旭一眼,冷聲道:“什麽話?何為年輕資曆不夠?我朝狀元郎難道不夠資曆當三司使?青教之亂是誰平定的?是你郭旭麽?朕的臉都被你丟盡了。你倒是比林覺大了九歲,然則你有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來了?我朝年輕一輩之中,林覺乃是個中翹楚。能者上,庸者下,此乃至理。甘羅十二為相,然則那又如何?朕意已決,還輪不到你來多嘴。”

  郭旭張口結舌,灰頭土臉。這一句話又將青教之亂的事情扯上了,皇上怕是又想起讓他生氣的事情了,早知如此,自己還不如閉嘴的好。

  梅妃皺眉低聲道:“皇上何必這般訓斥旭兒,旭兒好歹也是王爺,怎可拿臣子跟他比較?皇上的兒子難道比不上臣子麽?皇上話也說的輕些。”

  郭衝喝道:“婦道人家,知道些什麽?倘非當著臣子的麵,否則朕的話更重。你們呂家人天天圍著郭旭轉,一個好好的皇子,被教唆的盡做些跟身份地位不稱之事,你這當娘的也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