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四章 彈劾(三)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2      字數:3091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這話說的滴水不漏。顯得極大度又自責,一個一心為朝廷著想,又勇於擔當的形象呼之欲出。不知情的怕是要大加讚賞了。

  郭衝點頭道:“這才對呢。這樣吧,呂愛卿,朕罰你半年俸祿,算是對此事的懲罰。今後愛卿做事,當更為小心謹慎,思慮周祥才是。林覺,你覺得這樣如何?”

  林覺冷笑不已,沉聲道:“皇上既然都能原諒,下官還能說什麽?但願呂相能吸取教訓。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皇上也隻給予如此輕的懲罰,呂宰相,我若是你,一定會感激涕零,感念皇恩浩蕩。這之後要是再不全力為朝廷效忠,那還是人麽?”

  呂中天臉上色變,心中怒罵不休。這廝言語粗魯,指桑罵槐,今日顏麵算是丟盡了。不過好在這廝沒有深究下去,否則,自己另外的目的怕是要引起皇上的關注,那可不是好事。自己之所以激起教匪之亂,本就是希望亂起之後讓郭旭去平叛撈取功勞,為得太子之位增加決定性的砝碼。此事若是被皇上知曉,自己的腦袋怕是都保不住了。

  郭衝鬆了口氣,他還真擔心林覺會死咬著不放,現在看來林覺還是有分寸的。不過一想到林覺還彈劾了另外兩個人,郭衝的頭皮又開始發麻。

  “皇上,臣第二個要彈劾的便是樞密使楊俊。臣彈劾楊俊屍位素餐用人不當,同樣在平叛之事上犯了重大的失誤。”林覺沒有給眾人喘息的機會,將矛頭又對準了楊俊。

  楊俊跟呂中天可不一樣,他的臉上掛著滿不在乎的笑容,對著林覺大聲道:“林大人的意思是,我大周的宰相和樞密使都不稱職了?那麽換你林大人來當樞密使便是。莫以為自己立了點小功勞便不可一世。本人像你這個年紀可不輸於你,早已領軍跟西夏人廝殺數場。我身上的傷疤比你的歲數還多,你倒來指謫我的不是?我大周現在的規矩可亂了,隨便什麽人都能在朝堂上指手畫腳了。皇上,臣建議將此人轟出去,他沒有資格在此指手畫腳。”

  郭衝咂咂嘴還沒說話,林覺便冷笑道:“楊樞密好大的官威啊。我大周朝曆來重視言路通暢,無論官員大小,均有奏議之權。憑你楊樞密一句話,便斷了我大周的言路不成?下官若彈劾不當,自有朝廷律法處置,也輪不到楊樞密來給下官定罪。楊大人要論資格,無非便是拿你在西夏之事來說。但在我看來,那又有什麽光彩的地方?難道楊樞密是為那‘滅絕令’而自豪麽?”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林覺可不管,一開口便直刺對方軟肋,直接拿滅絕令出來說事。要知道,這可是楊俊這麽多年來被人詬病不休的地方。已經有很多年沒人敢當麵那滅絕令說事了,都是忌憚楊俊的睚眥必報。今日林覺挺槍直刺要害,很多人心裏既覺得痛快,又為林覺暗自捏了把汗。

  “

  你!好,好,好!”楊俊氣的臉上通紅,連說幾個好字。

  林覺不依不饒道:“楊大人不開心那也沒法子,我可不怕得罪楊大人。下官可不是楊秀,說幾句話便被人按在崇政殿說書公房裏十餘年,堂堂一甲進士弄得比小吏還要落魄。誰要是這麽對我,我可不會閉嘴不說話。”

  楊俊氣的差點便要暴跳如雷了,他明白,林覺正是因為嚴方二人的死而遷怒自己。原本自己和林覺之間雖稱不上融洽,但自己也算對他有提攜之人。這廝突然像個瘋狗一樣反咬起來,看起來是早已將一切置之度外了。

  “皇上,您瞧瞧。楊大人是我大周堂堂的樞密使,對林大人也有提攜舉薦之恩。林大人卻這般挖苦嘲笑,實在有失體統。這般上躥下跳,目無上官,忘恩負義,實在教人看不下去了。”吳春來在旁怒聲道。

  林覺對著吳春來笑道:“吳副相,你可抬舉我了。說到忘恩負義,據我所知,本朝有一人比我可厲害的多了。這般考語我可不敢領受,有那個人在,忘恩負義可輪不到我。吳副相應該知道這個人是誰吧,不用我點出他的名字了吧。”

  “噗嗤!”殿上有人實在忍不住笑出聲來。

  吳春來氣惱之極,循聲看去,看到的是一片一本正經的麵孔。那人反應迅速,早已臉色肅然,不知是哪個知道底細的人發出的嘲笑。

  “林覺,有事說事,何涉其他?不得無禮!”郭衝皺著眉頭喝道。林覺今日的表現極富攻擊性,似乎將一切置之度外,除了要彈劾兩位重臣和郭旭之外,他言語中的嘲諷譏笑毫不掩飾,這讓郭衝心中甚為不快。他已經有些發怒了。

  林覺躬身行禮道:“皇上,臣之所以彈劾楊大人,便是因為楊大人在此次平叛之事上犯下了重大的過失。臣請問皇上和諸位大人,樞密使的職責是什麽?”

  郭衝皺眉道:“這還用問?樞密院主兵事,樞密使自然是主官我大周同兵事相關之事務。”

  林覺點頭道:“是了,即便是說,樞密使掌兵權,若遇叛亂戰事,樞密使必須做出對策,調動兵馬任用將領,調撥糧草物資,與敵交戰。是也不是?”

  “固當如此。”郭衝皺眉道。

  林覺道:“兵者國之大事,掌兵者國之重臣,一旦亂起,江山社稷便靠樞密使的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去平息事態,故而責任重大之極。倘若樞密使無能,調度無方,將會造成極壞的後果,是也不是?”

  郭衝終於忍不住了,沉聲喝道:“林覺,你跟朕兜什麽圈子?你到底要說什麽?”

  林覺躬身道:“臣要說的是,在此次平息青教叛亂之時,樞密使楊大人在調兵用將上犯下了重大失誤。青教亂起,一夜之間京東西路盡落教匪之手,京北五縣也全部陷落,這足以說明教匪之勢強大。身為大周樞密使,當審時度勢知曉此情,當明白平息教匪之亂非同小可。在這種情

  況下,理當調派重兵良前往。但楊樞密是怎樣做的,居然調派兩位皇子領軍,簡直將平叛之事視為兒戲。晉王殿下不識兵事,人所共知。淮王殿下雖在邊鎮領過兵馬打過仗,但據臣所知,那不過是領校尉職銜,參與過幾次小的衝突罷了。根本不能算是領軍打過仗。這種情況下硬是要兩位皇子領軍作戰,這不得不說是識見不明,草率兒戲之舉。這之後產生的嚴重後果,平叛遭遇的數次重大挫折都跟此事有關。不能知人善用,將如此重大的幹係到社稷安穩的事情視同兒戲,這難道不是楊樞密的失職?”

  林覺一番話亮亮堂堂幹幹脆脆擲地有聲,沒有任何可以反駁的餘地。所有的話都是站在理上的,起碼明麵上是有理的。

  楊俊皺眉站在那裏,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回應。這件事說是他的責任,他確實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當時的情形之下,是呂中天提議讓淮王領軍平叛曆練,皇上點頭允許的。自己不過是為了平衡一下建議讓大皇子也領軍去平京北之亂。而且自己其實也做了準備,為兩位皇子配備了幾名良將作為副手。在楊俊看來,即便大皇子郭冕不懂兵事,二皇子郭旭也不能算是統帥兵馬的最佳人選,但在強大的助力下和實力的碾壓下,平叛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可誰能想到,教匪的反抗出乎意料,中間確實生出了波折,導致死傷了不少禁軍將士。

  這件事因為平叛的大獲全勝也無人提起,楊俊自己更不可能主動去總結此事,自己認錯。可沒想到,今天被林覺給抖落出來了。問題的關鍵在於,楊俊還無言反駁,那是皇上拍的板,他隻是順著皇上的意思做罷了。

  呂中天也不敢有任何的表示,這件事本就跟他挑起青教作亂之事有關。他挑起青教作亂就是為了讓郭旭領軍去平息亂局掙一份至關重要的大功。此刻他若站出來說話,無異於將剛剛在自己身上熄滅的火又點燃了起來。林覺嘴巴裏還不知道要說出怎樣的話來,呂中天可不想再次攪合在裏邊,於是低著頭在一旁默不作聲。

  郭衝坐在寶座上皺著眉頭,他自然明白此事跟楊俊的關係不大,那是當時自己拍板同意的事情,根源在於自己。問題是林覺的彈劾有理有據,若是自己不出來說話,楊俊豈非要擔此責任。難道自己還能處罰楊俊不成。

  “林覺啊,你說的這件事……恩……朕是知道的。按道理而言,你的話是沒錯的。不過……這件事……是有原因的。罷了……朕直說吧,此事是朕同意了的,朕的目的也是想讓郭冕和郭旭領軍曆練一番。青教之亂不是也平息了麽?朕看,你便不要在此事上糾結了,好不好?”郭衝語氣柔和的說道,話語中倒有些低聲下氣的懇請的意味。

  林覺冷笑道:“原來如此,原來是皇上的許可的。皇上這一點頭,可是送了數萬將士的性命。倘若因此出了差錯,還不知要死多少人。皇上承認犯下了錯誤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