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二章 鬆柏之性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22      字數:3012
  對條例司中不少人而言,他們寧願永遠不要再提關於兵事變革之事。青教之亂被歸結於新法之弊後,很多人都心生恐懼,膽戰心驚。麵對鋪天蓋地的對條例司和兩位大人的攻訐,他們一度以為變法之事恐怕要到此為止了,兩位大人怕是也頂不住了。不過皇上不惜以下罪己詔的方式讓這件事畫上了句話,這讓他們多少鬆了口氣。但他們的心裏卻是暗稱僥幸的。皇上雖然保護了兩位大人,但這說明局勢一度惡劣到何種地步。在這種情形下,變法派的信心其實是受到極大的打擊的。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條例司中的氣氛其實是沉悶的。和以往這裏喧鬧不休,人人趾高氣揚說話的聲音調門都極高,底氣十足的性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條例司中的官員都意識到,這時候必須要低調,不能再和以往那樣了,也不能再鬧出什麽事情來了。他們也都認為,嚴大人和方大人也會審時度勢,不會再急於推進軍隊變法之事了。

  然而,在今天的會議上,方敦孺的一番話還是讓他們大跌眼鏡。

  “諸位,這段時間,老夫和嚴大人仔細的通盤考慮了新法推行之事。我們認為,我們不能再等了。改革兵事勢在必行,裁兵法勢在必行。皇上充分認識到冗兵之弊,我們必須解決這個拖垮朝廷財政的隱患。變法的目的便是富國強兵。現在前兩部新法推行順利,成效顯著。但它們所帶來的效果會被消耗掉,特別是軍隊龐雜,軍費龐大帶來的隱患。各位要做好這方麵的準備,年一過,嚴大人和老夫便要再次提請皇上批準推行《裁兵法》。接下來《置將法》《保甲法》《軍器法》等相關的新法要逐一推出,不能懈怠。”

  方敦孺此言一出,參與會議的七八名骨幹官員盡皆默然。

  “你們怎麽了?怎麽都不說話了?”嚴正肅沉聲問道。

  沉默之中,一名官員開口了。此人是條例司的推行監督部門官長,官職叫做相度利害官的主事官名叫陳升。此人是嚴正肅的學生,自變法伊始,他便是最堅定的骨幹之一。

  “兩位大人,下官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下官覺得,這件事是否得緩一緩啊。上次的事情才剛剛平息,這時候再提兵事變革之事,是否稍顯急促?下官擔心,這又會引起一番攻訐。關於兵事變法的事情一直為楊俊所抵製,他一定會反對的。而且……上次青教亂局……新法備受攻訐,可否等風聲平息一些再推行為佳?”

  “緩一緩?還能緩麽?你可知道朝廷現在麵臨的情形?我大周已經和遼國交惡,也許過幾個月,更或許便是明日,兩國便要開戰。兵事不改,戰力低下,軍隊不強,如何戰而勝之?軍費奢靡,拖垮財政,各項事務無法推進,收上來的賦稅都被軍隊這個無底洞給吞了,此時還不變何時再變?最後怕不是要淪落到打仗都沒錢了,錢都被空消耗了。再等下去,便悔之莫及了。得當機立斷,即刻裁兵變革。”嚴正肅喝道。

  “可是大人,您忘了青教之事了麽?那事兒餘波尚在,兩位大人難道不考慮帶來的影響麽?下官經常跑下邊州府,跟地方上接觸。現在下邊都說我們新法有弊端,搞得都生亂了。地方的官員說,他們現在極為顧慮此事,不敢大力推行,生恐再鬧出亂子來。下官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先將這件事解決了,將《常平新法》和《雇役法》的條款做些調整。這才是重中之重。而非急於去進行下一步。”陳升還是有些見地的,他也勤於思考,所以對於這些事情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陳升,你混賬。這些想法你從哪裏來的?你這些話我怎麽聽著像以前我條例司被逐出的某人的論調?你這種想法很可怕。既入條例司之中,唯一的目的便是推行新法,達到富國強兵之目的。其他的雜念不能有。你也和外人一樣,認為青教之亂是新法導致的麽?簡直混賬之極。”嚴正肅厲聲嗬斥道。

  陳升皺著眉頭不敢多言了,但他心中還是有所保留的,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除了陳升以外,你們也是這麽認為的麽?”方敦孺沉聲開口道。

  座上七八名骨幹沉默不語。隻有一個人起身道:“下官跟陳大人的看法不一樣,下官支持兩位大人的決定,下官打算在新年期間率領檢校文字公房諸位同僚將兵事變革條例草案起草出來,早日公布推行。”

  眾人聞聲看去,說話的是檢校文字公房首席主筆劉西丁。眾人都皺了眉頭。這廝平日裏趾高氣揚派頭十足,在兩位大人麵前卻裝的跟條狗一樣,一味逢迎,讓人惡心。又愛打聽詢問,挑撥離間。很少人喜歡他。今日又是這番德行。

  方敦孺看了一眼劉西丁,擺手道:“隻有你一人讚同可不成。正肅老弟,看來我們這條例司衙門需要整頓整頓了,這些人的心都開始動搖了,需要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了。”

  嚴正肅點頭道:“正是,很有必要。若是自己對新法都不認同,如何推行這關乎朝廷存亡的大事?敦孺兄跟他們好好的講講道理吧。”

  方敦孺點點頭,看著眾人,沉聲道:“諸位,一年前,條例司剛剛成立的時候,變法即將推行的時候,麵臨諸多的壓力。那時候人人都懷疑變法會不會有效果,他們都認為老夫和嚴大人是別有所圖,是在胡折騰。那時候很多讚成變法的人也被這種輿論所左右,生出了很多懷疑。記得那時候,我曾麵對條例司眾人說過一些話,贈了他們一首詩。不知道還有幾人記得。”

  劉西丁道:“大人,下官記得,好像是‘亭亭山上鬆’。”

  方敦孺點頭道:“正是,還是劉大人記性好。”

  劉西丁道:“下官一直記著呢。記得當時還有林大人在,還有杜微漸也在。現在他們卻都已經忘記了初衷,全部退縮了。”

  方敦孺皺起了眉頭,擺手道:“那些事便不要提了。來來往往,人各有誌,那也不是什麽錯。他們都曾為新法效力過,也不必說他們的是非。老夫今日將這首詩再贈送給在座的諸位。那詩中言道:亭亭山上鬆,瑟瑟穀中風。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你們好好品品,多麽讓人敬佩,多麽讓人讚歎。鬆柏之性堅韌不拔,淩風傲雪不畏嚴寒,終歲端正。鬆柏尚且如此,人豈能不如?老夫一輩子最為向往的便是成為這樣的人,老夫同樣希望你們跟老夫一樣,能夠有鬆柏之性,高潔而堅韌。因為你們和老夫和嚴大人是同路人,我視你們為夥伴。”

  眾人頗為感動,看著眼前的嚴大人和方大人,兩人形容枯槁,發髻斑白,每日操勞。多少次條例司的人都走完了,後宅公房之中卻依舊燈光粲然,兩位大人還在伏案疾書,抑或是深思長談。朝廷之中的攻訐一波接一波,多少詆毀和彈劾向刀劍一樣襲來,兩位大人卻不以為意,依舊全心行事,看不出半點的沮喪。這首《亭亭山上鬆》所描述的鬆柏之姿不正是兩位大人的品性麽?堅定堅韌,絕不妥協。風刀霜劍,麵不改色,挺立山崖,穩如泰山。

  “……你們中的很多人肯定也知道,當初吳副相彈劾老夫和嚴大人,給我們安了十宗罪。老夫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回應。其實我和嚴大人並不想回應,我們問心無愧於天地,又何必在意他們的彈劾?我們那麽做,隻是想保護好你們,不讓他們破壞新法大業。老夫本在鬆山書院山居,嚴大人更是輾轉於京外州縣為官,我們二人原本都無入京為官之意,但皇上盛情相邀,寄予厚望。我大周也到了這般光景,再不變法已無出路。至此,老夫和嚴大人才入京執掌這變法之事。老夫和嚴大人都知道這件事太難了,但正因為難,才需要我們去做。倘若畏難而不進,則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周衰微,內外交困。終有一日,社稷崩塌衰亡。後世史書之上,我們這些人將會留下千古罵名。故而我們接手之初,便立下誓言,要麽不做,隻要開始做這件事,斷無放棄和後退之理。若無這等信念,如何能堅持到今日?”

  眾人沉默著,他們中的好幾位都是經曆過所有新法變革開始後的風風雨雨的,他們知道這當中的難處。殺人不過頭點地,有時候死還容易些,眼一閉腿一蹬便萬事皆休了。可這變法之事,完全是將人架在火上煎熬,死不了活不成,隻能苦熬下去。可以說,今天,倘若變法有了那麽一點成效的話,那便是兩位大人在火上煎熬受苦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