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形勢漸迫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17      字數:3283
  “當真搬走了?”林覺驚愕半晌,皺眉問道。

  “是啊,方家夫妻兩個,還有一個美貌的大閨女,是他們的女兒。三口人都搬走了呢。方家大嫂還特意到我家來跟老身告辭的,老身都舍不得他們。方家大嫂可是個熱心腸的人。她那個女兒也是知書達禮的,平日裏都客氣的很。這年頭可難得有這麽好的鄰裏咯。”老婦咂嘴道。

  林覺四人麵麵相覷,隱隱都意識到了什麽。這次搬家定是臨時決定的。時間在昨天夜裏,很有可能是方浣秋得知了自己成婚的消息後,方家人為了避免她再跟林覺見麵而選擇了夜半搬家消失,從此不再相見。林覺的心情一下子低落糟糕起來。

  “敢問大娘,她們可說了搬到何處去了麽?”林覺不死心的問道。

  老婦人頭搖的像撥浪鼓,連聲道:“這老身可不知道了。她們沒說搬去哪裏。”

  林覺沉聲再問道:“那麽,方家那個小姐以前一直都住在這裏麽?”

  “瞧你這話問的,那個叫浣秋的女孩兒是方家的女兒,自然是住在這裏了。老身經常看見她坐在院子裏讀書呢。那可是個好女孩兒,我老婆子拎不動水桶,她還來幫過幾回呢。”老婦人答道。

  林覺皺眉不語,這再一次證明了方浣秋活著的消息,雖然之前已經百分百的確定了此事,但此刻更是一個最為直接的證明。

  “多謝大娘了。有勞了。”綠舞叫道。

  “沒什麽,沒什麽。沒事的話,老身做事去了。”老婦人縮回頭去。

  林覺心情沮喪而且複雜,滿心盼望著能見到方浣秋,雖然再不能再續前緣,但起碼見一麵可慰心中相思之念。但沒想到方家人卻就這麽搬走了。浣秋這是躲著自己啊,越是如此,越是說明她不能釋懷,也越是增加心中的愧疚之感。

  小郡主對這個結果也很意外,不過她的頭腦清醒的多。輕聲對站在那裏發呆的林覺道:“夫君,那金釵和婚書是一早送到咱們家裏的,方姑娘他們是半夜裏搬家的,時間上對不上。隻有一種可能便是,她們其實還在城裏住著,隻是換了個地方罷了。”

  林覺精神一振,點頭道:“說的是,她們定還在城中居住。”

  不過林覺很快又黯然了。偌大一個汴梁城,人口百萬以上,找起來堪比大海撈針,談何容易。

  “方先生不是還在朝廷當官麽?她們的住處還不好找麽?隻要方先生在,自然是會跟著方先生找到她們的住處的。”綠舞輕聲道。

  “說的對啊,先生在,總是能找到的。除非浣秋執意不見。要找到她們也不難,跟蹤方先生便可得知。”林覺點頭道。

  小郡主微笑點頭道:“那就是了,也不必著急,慢慢找她們便是。夫君可先去吏部房報備,回頭我安排人盯著方先生,找到他們的落腳點便是。”

  林覺歎了口氣,事到如今,也隻得如此了。如方浣秋執意躲著自己,那其實也沒什麽辦法,隻能從長計議了。

  ……

  汴梁城中的百姓這兩天樂子可大了。狀元郎林覺被榜下捉婿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副相錢謙益和梁王府的人為了搶奪狀元郎當街打的落花流水,這件事可著實是讓人大跌眼鏡。而狀元郎林覺最終被梁王府搶走,並且和王府郡主成婚,也是讓人驚訝。

  因為,榜下捉婿這件事若是尋常官員大戶人家來做,倒也沒什麽可詬病的。然而,皇族之家這麽幹,便有些失體統之嫌。而且這麽幹的還是梁王,當今聖上的親弟弟,更是有些不應該。百姓們隻茶餘飯後當做談資罷了,但朝中眾官員得知此事倒是很關心皇上知道此事後的態度。大夥兒都明白,這件事皇上十之八九是要生氣的。

  陽光明媚的初夏的上午,延福宮西北側寶文閣中,早朝之後的大周當今皇帝郭衝正站在書案前在一張平展的宣紙傷揮毫潑墨。熟悉皇上郭衝的人都明白,皇上寫字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皇上端坐案前執筆寫簪花小楷,一筆一劃一絲不苟。這種情形下表示皇上心境平和,氣定神閑,心情愉悅。

  而另外一種情形便是皇上站在書案前揮毫潑墨龍飛鳳舞的寫大字,這種時候一般表示皇上今日心情不佳,借著潑墨揮毫之際發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此刻的情形便很顯然是第二種。所以伺候在寶文閣中的宮女太監們都很小心翼翼,連呼吸都不敢大聲,生恐動輒得咎惹來禍事。

  皇上雖然平素並不輕易發怒,但皇上一旦發怒,那可了不得。天子一怒,總是有人要倒黴的。郭衝平素待身邊人還算平和,也經常和他們開開玩笑什麽的,但那是他心情好的時候。一旦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惹毛了他,郭衝會毫不留情的打殺身邊的奴婢們。

  不過此時此刻郭衝的怒火卻和榜下捉婿的事情無關。雖然這件事確實他已經聽聞,也確實覺得很不開心,但此事還沒到讓他生氣發怒的程度。

  郭衝揮舞著筆墨,粗糲的筆尖在宣紙上發出呼呼的響聲,在紙上留下一道道枯枝一般的墨痕。站在一旁的貼身太監李林很想提醒皇上該蘸些墨汁才好,否則那幹禿的毛筆會將柔軟的宣紙撕裂的,寫出來的字也不好看。但李林終究忍住沒說,這時候任何一句話都可能惹來禍事,還是不要多管閑事為好。

  果然,刺啦一聲裂帛之聲響起,幹澀的毛筆在郭衝的大力之下扯裂了紙張,將一片墨跡縱橫的紙張拉出了一道長長的裂口。

  “混賬!”郭衝怒罵一聲,揚手將毛筆一丟,幾滴墨汁飛濺起來,濺在李林的鼻翼兩側,李林隻眨眨眼,也沒敢擦。

  郭衝氣呼呼的在椅子上坐下,端起茶杯來喝了幾口茶,眼睛看著花窗外庭院中在夏陽下稍顯刺目的花樹,臉色陰沉。

  “皇上,喝些冰鎮酸梅湯吧。今年天氣格外熱的早些,皇上消消暑氣,也可心情靜些。”李林終於輕聲說話道。

  “不喝!”郭衝皺眉道。

  “那……皇上去後苑花園裏走走去,省的悶在這裏氣悶的很。聽說後花園的海棠花開了,甚是好看呢。”李林低聲道。

  “李林,你想朕心情舒緩些,朕是明白的。可是……朕哪裏開心的起來。區區彈丸小國,居然欺負到我大周頭上了。朕……朕居然還拿他們沒有辦法,朕如何能舒心?朕即位以來,本想做一番事業的,可是五年了,朕一事無成,大周情形每況愈下,朕愧對先皇,愧對祖宗啊。現在連蠻夷小國都敢跟朕叫板,朕能舒心麽?哎,跟你說這些也沒什麽用,你也不懂。”郭衝歎息道。

  李林當然懂,今天皇上心情不好的原因他早就知道了,身為一個皇上身邊的貼身太監,若皇上的喜怒都不能了然於心,他還混個屁?怕是早就不嫩勝任此職了。今日早朝比平時下的都早,那是因為皇上提前退朝了。提前退朝的原因,正是因為北邊那個遼國的事情。

  遼國新皇帝耶律宗元又派了使者來了,這個奪位成功的遼人新皇帝自從登基之後已經派了三撥使臣前來了。來的這麽頻繁,卻不是什麽好事,每一次都是為了同一件事情而來,便是要求和大周朝重新商定燕雲之盟的條約。說白了,便是要求大周增加歲幣。

  遼人的口氣很是強硬,這讓郭衝很不高興。郭衝原本就認為燕雲之盟本就不該訂立,何況遼人居然敢提出增加歲幣的要求。於是前幾撥的使臣都沒得到好話,便被打發回去了。上一撥使臣離開還不到二十天,昨日遼人的第四波使者便又到了。而這一回,遼人居然是來下最後通牒來的。

  “大遼國天聖皇帝耶律宗元告大周皇帝曰:朕即位以來,本兄弟之國之義,遵締約之盟,誠心共大周交好,共續百年友好之誼。故而數派使臣出使貴國,商議修繕燕雲之盟條款事宜。然貴國不予應對,態度傲慢無禮,舉止倨傲怠慢,無視大遼訴求。此舉有失兩國交往之禮儀,此乃對我大遼之蔑視。我大遼上下臣民無不激憤痛恨,群情如沸。人人均以為恥,希望朕給予貴國懲戒,撤銷燕雲之盟約。然朕念及兩國百年兄弟之誼來之不易,不欲毀於一旦,故思慮再三,再派欽使前來商討修繕盟約之事。望貴國上下誠意以待,謹慎考量此番所提之建議,莫要讓兩國百年友好之局毀於此時,兩國重開戰端,於貴國不利。……”

  這是遼國皇帝派來的使者在今日大慶殿上宣讀的一份國書。但這哪裏是一份國書?這就是一份耶律宗元居高臨下對著大周朝廷下的一份聖旨,一份威脅要開戰的的最後通牒。耶律宗元說的很清楚:前麵幾次的商談沒能取得結果,我們的使者空手而歸,這是你們的傲慢和無禮,我大遼國上下引以為恥。我的臣民子弟都想要我和你們決裂敵對,但我念及兩國百年友好的麵子,決定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這一次我最後派人去跟你們商量,如果這一次談不成,我們就要打你們了。

  這樣居高臨下的口氣,在大周建國百年以來從來沒有過。強盛如斯的大周國何曾受過如此的屈辱和傲慢,而且是被大周文人們稱之為蠻夷之國的遼國。不得不說,遼國確實幅員遼闊,國土麵積比大周也差不了多少,但他們在燕雲十六州之外,北上苦寒之地的土地怎比得上大周的富庶中原大地和江南的萬裏沃野。就是這樣一個蠻夷之國,居然也開始對大周國下最後通牒了。這怎麽能不讓郭衝氣憤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