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規劃設計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16      字數:3403
  三天新年很快過去,雪後天晴,雖然此刻寒冷的天氣不利於開挖溝渠築造堤壩,但時間不等人,林覺還是決定要盡快的動工。

  屈指算來,自己已經來到伏牛山兩個多月了,也做了不少的事情,完成了不少的設想。但是如果這墾田開荒鑄壩挖渠的事情不落實,之前所有的經營都成一場空。山寨不能自給自足,這欣欣向榮的景象也終究不能長久。

  大年初四,皚皚白雪之中,數千軍民舉著大旗向落雁穀北端集合。

  山穀北端,幾處山峰雨水匯集之處衝擊而形成的一個大湖的南岸,開工儀式正式進行。林覺作為工程總指揮,發表了一番熱情而富有鼓動性的講話。之後,在數名落雁軍士兵將一幅巨幅工程效果圖展現在眾人麵前。

  那副圖上劃的是一片山明水秀的場景。一道長長的堤壩橫亙山穀東西,堤壩內一汪碧水蕩漾生波,水麵上還畫了幾條撒網的漁船。堤壩上下綠柳依依,景色秀麗。

  大壩下方的山穀之中,幾個小小的湖泊之間被一條玉帶般的河流連接在一起。河流兩岸是綠油油的的大片大片的長滿了莊稼的田疇。一道道溝渠如葉片脈絡一般交織成網狀,每一條溝渠都通向中間的大河。河水蜿蜒沿著山穀中間而下,一直傾瀉到南邊老君山東北方向的峽穀之中。

  這副場景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實在是亮眼的很,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便是軍師給自己描繪的來年春天山穀的景象。這場景光是看著便讓人激動不已。什麽樣的鼓動其實都不如這副效果圖更有作用。一想到將來自己將生活在這樣的場景之中,廣大軍民們鬥誌昂揚,幹勁十足。

  這副圖是綠舞花了好幾個晚上,在林覺的指導下畫成的。少女的心本就很細,在這副圖上很多地方的景色林覺根本沒有指點,她自己便憑著想象劃出來了。山水樹花惟妙惟肖,頗有些丹青妙手的天賦。

  林覺花了一刻鍾時間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設想。首先便是最上遊的這一道堤壩。原本林覺的設想是建造三層堤壩層層攔截雨水和雪水,保證山穀不夠洪澇之災和幹旱之災。但這段時間林覺經過仔細的思索摒棄了這種想法。

  一來,建造堤壩工程量太大,落雁穀的穀地寬逾三四裏。要建造一座能夠攔水的堤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可況是建造三座堤壩,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來,實地考察之後林覺得知,這座山穀中的積水量非常大。兩側兩座山峰下雨和落雪之後的水流便足以形成龐大的水流,更遑論山穀最北端呈開放格局。數座山峰的雨水都匯聚入穀內,形成巨大的水流。這樣的情況下,堤壩若想攔住水流是不現實的,以土石木結構建造的堤壩根本承受不住壓力。隻一道堤壩崩潰,那便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洪水會將山穀中的一切都掃蕩的幹幹淨淨。

  鑒於此,林覺改變了思路。隻建造一座堤壩,而這座堤壩的作用並不是攔水之用,而是作為調節旱澇水庫。可囤積一定量的水量,但絕對不能超過一個界限。這座堤壩林覺將之定位隻有一丈高,寬逾十丈的一條低平壩。在水壩兩側和中間將留出泄洪丘。水位超過八尺,三處泄洪丘便會立刻往下泄洪,不至於對堤壩造成損害。

  與之配套的是,在堤壩下遊,沿著山穀中間的低窪處挖開一條貫穿南北的泄洪渠,或可稱之為微型的人工運河。水流改堵為疏,所有多餘的雨水都將通過這條運河往南邊流到老君山東北方向的深穀之中。

  同理,山穀兩側山壁上匯聚的雨水也將通過開挖數十條溝渠引入中間的大河之中。這既是一個灌溉網絡,也是一個泄洪的網絡。洪澇季節,所有多餘的水流都將通過人工運河泄出。形成一個完備的給排水體係。

  好處還不止這些,人工河流之上可以行船來往,水流之處可以建造磨坊水車,這些都是可以讓百姓們得到便利的條件。而且,相較於建造堤壩而言,挖渠所費的勞力和功夫要小的多。特別是在後續還要對荒地進行開懇的巨大勞動之時,節省更多的勞力和時間可以保證在春暖花開之時盡快達成目標。

  軍師的解釋更是讓軍民上下明白了這堤壩和溝渠修建的目的和重要性。林覺話音落下,一些百姓已經開始叫嚷了。

  “軍師,我們趕緊開始幹吧,咱們巴不得看到水壩建成河道挖好的那一天。也巴不得看到今年萬頃良田大豐收的樣子。其實軍師不用跟我們說這麽多,軍師隻下命令便是。”

  “是啊,軍師下命令吧,我們等不及啦。”

  林覺嗬嗬大笑,知道百姓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了起來,此時此刻憋足了勁頭。這正是大幹建設的好時候。於是一聲令下,百姓們紛紛湧向用石灰線劃分的水壩的位置,揮動工具開始動手。

  然而,百姓們的熱情雖高,但他們完全沒料到這件事是多麽的艱難。剛一上手,便遇到了難題。他們完全沒辦法將凍得梆梆硬的地麵挖開。此處在上方的湖堤之下,常年土地濕潤。在這樣的天氣,正是最寒冷的時候。地麵上的泥土和水凍在一起,成了堅硬的冰坨坨,連用斧子在地上砍都隻能砍出些痕跡來。

  林覺也沒料到選址之處的這個問題。主要是季節使然。若是在春夏秋三季,這根本就不是個難題。但林覺可等不到凍土化凍的時候,因為季節不等人。播種季節到來之前,必須要造好水壩,挖好溝渠,開墾好田畝以備耕種。否則帶來的連鎖反應便是,無法及時的耕種,導致山寨中基本的糧食供應沒法解決,最後導致山寨的崩潰。

  麵對全部被澆了一瓢冷水的軍民,林覺感覺壓力巨大。此刻自己必須要提供解決的辦法,氣可鼓不可泄,這麽多人眼巴巴的看著自己,自己必須要想出辦法來。

  可林覺哪裏有什麽辦法?這又不是在後世的地球上,有那麽多強力的機械可以擊破凍土,在這裏其實沒有多少回旋的餘地。但無論如何,林覺也不能放任不管,他想了片刻,提出了一個連自己都覺得不靠譜的辦法來:用火燒!

  林覺的辦法是,在堤壩劃定的位置上鋪上幹草架上樹木點起大火。用火烤的方式讓凍土融化,然後一層層的挖下去。這個辦法之笨,說出來之後連林覺自己都覺得不太好意思。

  然而,軍民上下居然沒有人提出任何的質疑,他們似乎已經認定了軍師的辦法必然是奏效的。當林覺提出解決的辦法後,數千人立刻行動,割草的割草,運樹木的運樹木,硬是在天黑之前將寬逾十丈,長達三裏的範圍內堆上了大量的柴草。

  天黑之後,一道火龍在落雁山穀底北端橫亙燃燒,形成一道巨大的火牆。這場麵讓遠在二十多裏之外的北山山頭的哨兵都看的清清楚楚。還以為這裏發生了大型的山火。

  大火燒了一夜,天明時整個範圍的地麵都熱浪.逼人,尚未熄滅的炭火已經散發著灼熱的熱氣。林覺忐忑不安的下令在東首試著開挖,一名百姓用鐵鍁往泥土裏一插,用腳一踩受力處,鐵鍁完全沒入泥土之中,將一大塊冒著熱氣的泥土給挖了出來。這一下眾人大喜過望,紛紛一擁而上,開始開挖。很快表麵的一層凍得堅硬的泥土便被剝離,下方便是衝積堆積的黑色砂土。距離地麵兩尺之下泥土已經不再凍結。即便熱氣沒能滲透到這麽深的地方,卻也無需擔心了。

  林覺開心不已,沒想到這笨辦法居然成了。雖然耽擱了些時間,但終究沒被這硬骨頭擋住步伐。林覺也算是學了個乖,凡事還是要敢想敢幹。自己之前的擔心其實是多餘的,辦法蠢是蠢了點,但火可融冰,這個基本的思路是沒問題的,有成效也是必然的。當然了,這也得益於伏牛山的位置其實並不太靠北地,氣溫也沒有那麽的嚴寒。畢竟這裏的位置距離汴梁都還有三百多裏,其實還隻屬於中原地區。若是真正的北地,氣溫極寒之下,土地下方可是有著一層厚厚的永凍土的,那便毫無辦法了。

  突破這一各攔路虎之後,接下來的進度便快多了。三千多人挖了三天時間,挖出了一個六尺深的巨大深溝,並且挖到了下方的岩層,這便已經達到了大壩地基的要求。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這道穀地是很適合耕種的,原本的落雁穀地麵便是下方的岩石層,不知過了多少年的泥土草根落葉的衝積,終於給整座山穀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沃土。而這種土質可是最適合種植莊稼的。

  接下來便是在岩石上開鑿出孔洞來,將用炭火做了防腐處理的巨大木料栽進去,形成一個以原木搭建的間隔為一丈的十排框架結構。接下來便是用石灰拌勻的三合土往這框架之中夯填,一層層,一層層,層層夯實之後的三合土凝固之後硬如磐石一般。

  正應了那句話,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這座巨大的堤壩的底座便是在數千人螞蟻般的勞作和汗水中一天天的長高。雖然每天隻能往上增高不到一尺,但在林覺和高慕青率軍離開山寨參加會盟大會之時,整個大壩已經高達六尺,如同一道巨大的城牆一般橫亙在兩山之間的穀地上了。

  林覺臨走之前將工程總指揮的擔子交給阮平來擔任,並且交代了後續的工序。在大壩到達設計的一丈的高度之後,要做的便是用青石在外層壘砌防浪堤。並且在內側下方的地麵上打下柳木樁防風防浪。春天到來後,這些柳木也都會發芽成活,到時候便會如綠舞畫的畫上一樣,成為一處綠柳長堤了。

  雖然,此次參與伏牛山會盟,高慕青和林覺幾乎抽調了全部山寨的兵馬。這多少會影響工程的進度,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