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溫書備考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15      字數:3271
  數日之後,林覺去往一號碼頭船行大廳之中,召集事務會的老掌櫃們,告訴他們自己要潛心溫書備考了。林覺告訴眾人,接下來一個多月自己將不再來船行坐鎮,除了大事之外,請他們商議而決,結果命人報於自己知曉便可。/p>

  實際上近一個月來,事務會運作流暢,林家船行碼頭和各商鋪的生意運轉如意,各項新規也逐漸的為眾人所接受,其實林覺早就已經在當甩手掌櫃了。大管事既然要溫書備考,自然是不能拖後腿的。以唐師爺為的一幹老掌櫃們紛紛表態,一定不會讓大管事失望。隻請求林覺每三五日來船廳和碼頭上轉一轉,畢竟大管事長久不露麵,也是不合適的。/p>

  回來之後,林覺吩咐綠舞和林虎,告訴他們,從即日起自己要閉門讀書,什麽人也不見,什麽事也不管。綠舞自然是很高興的。公子很長時間以來天天東奔西跑,忙的衣不沾身的,自己看著都心疼。特別是今年。他其實沒過幾天安穩的日子,又是去海上剿匪又是生了大病,前段時間家裏出了大事,他還不得不照管生意,當真是沒一刻安閑。現在公子終於決定留在小院裏讀書,不再過問太多的事情,那自然是極好的。/p>

  其實對於綠舞而言,公子當不當林家大管事也沒關係,當不當官更是無所謂。最好能像以前那樣,能夠天天呆在家裏讀讀書,自己做做糖餅兒,炒些好酒好菜讓他吃的高興,那便是綠舞之願了。雖然綠舞也明白,想讓公子一輩子都在小院子裏呆著是不切實際的事情,但心裏卻存著這樣的念想。可能這是綠舞心中越來越覺得公子已經不再是那個以前的公子,將來海闊天空不知遨遊何處,越難有如今在小院獨處時光的一種珍惜之感吧。/p>

  林虎倒也無所謂,他還小,雖然跟著林覺見了些世麵,但畢竟對很多事不太明白。他隻是覺得,叔的話便是對的,自己隻要照著叔說的話做便是了。/p>

  在去了書院一趟拜訪了方敦孺,向方敦孺請教了一些應對科舉的要點之後,林覺果真潛心躲在小院裏開始溫書備考。/p>

  大周朝科舉項目極為龐雜,涉及的內容也極為廣泛,上一世林覺便嚐到了苦頭。最後還是靠著啃書本的題海戰術,加上方敦孺的點撥才終於過關。不過那也已經花了十五年的時間。/p>

  無論秋闈春闈,內容其實都大致相同。一般而言都是帖經、墨義、詩、賦、論各一篇,外加‘時務策’五道。帖經和墨義其實都不算太難,帖經是將論語中的經典句子前後句裁去,隻留中間數語,讓考生補齊,其實便是填空題。這種題目其實便是送分題,除非是根本不認真讀書的,否則又怎會連論語全文都背不出?其實便是死記硬背的功夫。/p>

  墨義題稍難些,是根據《春秋》《禮記》等古聖賢經典著作的文章中的經典段落,然後籍此解釋其意,解答問題。說白了便是閱讀理解的問答題。這種題目其實難也不能算難,隻是需要學子熟記的文章更多,涉獵更廣。而且這類問答題往往多達數十道之多,若各自出自不同經典不同文章的話,那將是一個極大的範圍。所以已經頗有難度了。/p>

  但其實,這還是要歸結到多讀書死記硬背的功夫。就算做不到全部背誦,也該博聞強記,起碼在看到題目時能知道出處。所以,說難,真正花了功夫其實也不難。/p>

  帖經墨義說白了其實還是死功夫,但真正的考驗其實是後麵的詩賦論三篇。大周朝以文治為尊,著力提拔的便是文學才能高,且懂的治國之理的文人。前麵的帖經墨義其實是最基本的素質,一般下了功夫的基本上不會拉開太大的檔次。而詩賦論三篇則正是拉開考生水平,展現真實水準的地方。/p>

  寫詩詞寫文章寫策論可不是死記硬背便能解決的,那是需要真功夫的。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卻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狗屎的。讀和寫從來都沒有必然的聯係。而死讀書的人,卻也無法在策論道理上有所明見。所以,這其實便是選拔有文才,有能力,有治國想法,懂道理的人才的過程。/p>

  至於時務策,那是春闈進士科才有的項目,那是因為春闈及第便將正式進入大周官僚係統之中,對於時局政務的判斷和見解已經不同於書本上和曆史上的那些知識。考題會給出一些現實中的難題,考驗考生治理應對的能力。譬如什麽某地旱澇,如何賑濟等等這樣的問題,都是很現實的能力和辦法的考驗。/p>

  大周朝的科舉製度,是從唐代展繼承而來,但經過眾多的改良。每一項其實都有著他的目的,不能說他完全能將賢能之人都能吸納入朝廷之中,但起碼有著它獨到的作用,也多少能夠讓賢能入仕。雖然科舉之道艱難無比,但它卻是天下士子們趨之若鶩改變命運的一條神聖之道。/p>

  林覺有上一世十幾年苦讀的底子,加之有了多次科考的經驗,心中也並不太慌張。如今要做的便是將以前所學係統性的溫習一番,四書五經論語大學都要熟悉一遍,一些已經淡忘的文章也要抄默一遍,加強記憶。/p>

  至於本朝科舉的出題的特點,方敦孺其實已經跟林覺點明了許多關竅。這就好比是名師押題一般,方敦孺雖然並不讚成以科舉的目的來讀書,但鬆山書院之所以名氣響亮,卻也是因為中科舉的人數多的緣故。方敦孺也薛謙等一幫書院先生私下裏也會對每一次禮部出題的偏好和趨勢進行分析預測,並有意識的側重教書。隻要能估摸出出題的大方向,那麽對於書院學子們是有著極大裨益的。/p>

  林覺其實心裏藏著一個秘密。那是因為,林覺依稀還記得上一世第一次參與秋闈時的題目。雖然那是自己穿越後的第一次科舉,考的一塌糊塗亂七八糟,但時間點上和這一次是對應的。林覺之所以對秋闈抱有很大信心的原因之一便是,他認為如果時間線對得上的話,那麽此次科舉的題目應該還是上一世這次秋闈的應試題目。這便等於提前知道了考試的題目,有了這個天大的優勢,想不中都難。/p>

  當然,林覺也不敢完全押寶在這件事上麵。畢竟以自己重生之後的經曆來看,很多事已經生了改變。無論是自己所經曆的事情,還是身邊人的命運和時間線都已經生了扭曲和變化。重生之後產生的這種變化讓事情突然間變得不可預測。有的事情依舊是按照以前的記憶在走,但有的事已經麵目全非,這其實讓情況變得更為複雜。經驗主義已經不再是林覺行事判斷的主要依據,根據現實的情形進行現實的判斷才是林覺現在所遵循的準則。所以,這場秋闈的試題是否還是如上一世那般,林覺也不敢肯定。隻不過林覺自然是要對此有所準備,萬一還是那些題目,那便省事太多了。除此之外,自然還是要老老實實的去溫書,以免押寶在此事上,屆時措手不及。/p>

  八月二十四午後,嚴正肅派人來請林覺去衙門,說是有要事告知。林覺雖然閉門謝客,但嚴正肅相請,他可不敢怠慢,於是匆匆前往。/p>

  衙門後堂小院中,嚴正肅一襲黑袍笑容滿麵的迎接林覺的到來,嚴正肅這種表情還真是很少有,一般而言他都是不苟言笑的。/p>

  “在下林覺見過嚴大人。”林覺上前躬身行禮。/p>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嚴正肅拱手還禮,笑眯眯的道。/p>

  林覺道謝落座,仆役沏茶之後躬身退去。午後的陽光正好,小院中秋意盎然。幾株樹木的樹葉都已有黃紅之色,角落花壇中,幾叢秋菊開的正熱烈。木廊下的秋海棠也開的正盛。空氣中彌漫著深秋的味道。/p>

  “林覺,我這小院如何?”見林覺四顧看景,嚴正肅微笑開口問道。/p>

  林覺忙拱手笑道:“沒想到這裏還有這麽一處別致的小院。這裏的花木應該都是嚴大人親自打理的吧。”/p>

  嚴正肅笑道:“何以見得?”/p>

  林覺指著幾棵院子一角的樹木道:“別人家的庭院之中的花木無不以橫斜曲奇為美,也多種些花樹月桂之類。大人這院子裏的樹木卻是筆直的鬆柏楓樹,且不壓枝成型,直立亭亭。種植的花草也是以秋菊海棠之類,能耐寒堅韌之花,這也不是尋常人的風格。這自然是跟大人的喜好有關。”/p>

  嚴正肅哈哈笑道:“沒想到你還有這番見解來,倒是頗為新奇。不過你猜的沒錯,這小院確實是我親自布置的,花木也是我自己喜歡的。閑暇時我便愛呆在這裏喝茶。四季之中老夫獨愛秋色,故而這裏的草木也多為秋天的花樹。至於那些樹木的造型,老夫也不喜歡人為壓枝扭曲,弄的七歪八扭的樣子。別人以為那樣是好看的,老夫卻認為,樹木便該有樹木的樣子,便該直立而生,頂天立地,故而絕對不會去刻意讓它們變得彎曲蜿蜒。”/p>

  林覺笑道:“慚愧,僥幸說對了。”/p>

  嚴正肅笑道:“你非常聰明,你這樣的人,老夫很少見到。我有些明白,為何敦孺兄會肯收你這個關門弟子了。”/p>

  /p>

  //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