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六章 操控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5-12 17:59      字數:3322
  連日來,京城內外輿論如沸。在西華門廣場上的那場集會之後,林覺石破天驚般的一番話讓整個京城都陷入了一種既惶恐又興奮的氛圍之中。林覺的話說的雖然很透徹了,但是對於具體他該要采取怎樣的行動,當今皇上的地位將會何去何從,大周將要成為怎樣的局麵,人們卻是一無所知。

  因為一無所知,所以便有了太多的猜測。而以前遇到一些大事,總是有跡可循,有由頭可以猜測。但這一回眾人卻是真的摸不著頭腦,不知往哪個方向去猜。林覺既無篡位之心,那麽便想不透他到底要怎麽做了。街頭上最靠譜,最能讓人相信的消息便是廢立之事。絕大部分人認為,這一回郭昆這個皇帝是肯定要被廢了。以至於輿論紛紛偏向猜測到底誰來繼承大統的問題,倒是對尚在京城的那位皇帝熟視無睹了。

  京城之外各地州府也同樣如此,各種消息滿天飛,不知道到底要發生怎樣的變故。各級官員心中各有算盤,有的人心懷鬼胎,他們在等待林覺篡位的消息,或者是殺了郭昆的消息傳來,那麽他們便可以名正言順的扯旗而反,形成事實上的割據和混亂的局麵,以靖難之名起兵了。但更多的官員則心急如焚的等待著京城的消息,他們心中很是矛盾,既不希望向好的局麵有所變化,卻又知道這一次恐怕不可避免的要發生大事。

  相較於每個人心中的想法萬千,立場和目的各自不同而言,有一件事卻是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那便是這一次郭昆的行為確實令人不齒。在林覺還在領軍和女真人死戰的時候,郭昆背後的行徑著實令人齒冷。但是,即便如此,倘若說林覺當真要廢了郭昆另立新皇的話,怕是倒有七八成的人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舉。會認為林覺這麽幹便是忤逆綱常,壞了規矩,是在走呂中天的老路,是要獨霸朝綱隻手遮天。這是絕對不能同意的。

  消息一**的流傳開來,仿佛背後有推手在放出消息一般。關於皇帝和林覺之間的一些秘聞居然也開始流傳起來,甚至包括一開始梁王府在林覺身邊安插眼線,監視控製林覺的舉動的事情。乃至進京之後郭昆試圖謀殺林覺的秘聞,甚至包括引沈放和劉勝進京之後,皇上欲控製京城,擒拿林覺家眷,斷落雁軍糧草迫林覺就範的計劃。這些讓人驚悚且恐懼的消息一**的在京城和大周各地廣泛散播,像是一排排的巨浪衝擊著所有人的神經。

  隨著這些消息的不斷發酵,人們對於林覺之前的那番言論的不適慢慢的消失,即便是起初對林覺的行為通批為大逆不道的一些官員和夫子,一些死硬的保守派分子,也因為這些消息而閉了嘴。很多人都轉變為理解林覺和同情林覺的立場上來。一個為梁王府全心全意效力,將郭昆送上大周皇帝寶座的大功之臣,卻在背地裏一直遭受梁王府的懷疑和猜忌,這是何等的不公。而郭昆居然置社稷安危於不顧,在關鍵時候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背後插刀,這種行為和資敵何異?更不要說他甚至想要以林覺的妻兒婦孺們當籌碼來脅迫林覺就範,這種行為簡直是毫無人性和底線,連街頭上的流氓閑漢都不屑為之。

  總之,在接下來的十餘天的時間裏,輿論的風向逐漸偏向於林覺一方。絕大多數人在心裏都認為廢了郭昆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若林覺真的這麽做的話,也不應該去指責他。

  郭昆本來就根基很淺,梁王父子一直在杭州,郭昆也沒有什麽大的功勞,天下人對於郭昆原本就並不太了解。隻不過是命運將郭昆推到了大周皇帝的寶座之上,人們才知道梁王府小王爺郭昆這個人物,才會對他有所了解。而隨著這些秘密一層層的被揭開,人們從對郭昆生出的希望轉為了失望。若是此時廢了郭昆的話,怕是有大多數的人會持讚同的意見了。

  沒有人知道輿論是如何轉向的,正如沒有人知道那一**的內幕消息是如何傳出來的,如何散布到大周各地的。一切都像是計劃好的一般,有一張無形的手操控著這一切。

  自從那日東華門集會之後,林覺倒是保持著低調。他並沒有像很多人認為的會雷厲風行的采取什麽雷霆行動,而是從次日開始便開始坐衙辦公,處理事務。仿佛外界的紛紛擾擾跟他毫無幹係,他也似乎從未說過那些驚世駭俗的話來。

  但是很顯然,林覺可不是真的不聞不問。事實上對於外界的議論林覺一直極為關注。每天傍晚,馬斌便會來見林覺,稟報外界輿論動向。根據外邊的情形,林覺自然要做出應對。

  林覺深知,蠻幹是不成的,自己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首先要扭轉外界的輿論導向,將人心抓在自己手裏。這個時候宣傳工作便極為重要了。說操控輿論也好,說公布真相也好,總之,必須要以聰明的方式來創造行事的條件,而不是靠著自己的權力去強行推行。雖然那麽做快捷方便,但簡單粗暴的行事方式會給所有人留下專權跋扈的不好的感受。會帶來極大的隱患。林覺要的是潤物細無聲,要的是百姓和官員們主動思變,而非自己強加於人。這需要耐心和手段。

  林覺深知,在這個時代要想進行一些異乎尋常的改變是需要冒著巨大風險的。儒學根深蒂固的大周,對於君臣父子綱常倫理這些東西是極為看重的,而且,這也確實是這個世界運轉有序的一個重要的保證。正是因為這些看似是枷鎖的東西禁錮著人心,才形成了眾所周知的一種道德的底線。而自己要變得絕非是這種道德的底線,而隻是一種管理國家的製度罷了。倘若自己真正觸碰到這個底線,無視並且冒犯摧毀了它,那麽誰都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來批判自己,來攻擊自己。而且這樣的攻擊還會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

  即便自己是林覺,是擁有三世人生曆練,上千年豐富見識的人,也無法抵擋根深蒂固的早已形成的禮俗道德。別人稱自己是聖人,林覺可不會將自己真的當做聖人。真正的聖賢是自己不可對抗的。

  正是因為很清楚這一點,林覺所有的行事都變得小心翼翼。看似大放厥詞雷霆風暴一般,但其實那不過是林覺口頭上的造勢。真正的行動上,林覺絕不可能冒失行事。

  比如在郭昆的處置的問題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一次林覺絕對要對郭昆動手,甚至殺了郭昆也不為過。因為郭昆的行為實際上已經是林覺的死敵。他已經毫不掩飾要殺林覺之心,而且後續的行為其實也是要將林覺全家置於死地。林覺就算不親手殺了他,也會有各種手段讓郭昆死於非命。至於廢了郭昆,那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怎麽可能還會讓郭昆繼續坐在皇帝的寶座上。

  但對林覺而言,殺郭昆是絕對不可能的。郭昆不但不能殺,而且要保證他活的好好的,養的白白胖胖的。因為郭昆隻要一死,這筆賬便算在自己的身上。林覺怎麽也不可能背負弑君者的名聲。弑君者這種罪名一旦背負在身上,則永遠洗刷不掉。當初林覺連郭旭都不肯親手殺了,更何況是郭昆。背負那樣的罪名,自己在天下的心中便永遠成為一個篡逆者的形象,不管自己有沒有篡逆都是如此。

  至於廢了郭昆,林覺不是沒想過。但林覺想來想去,覺得留著郭昆反而更好。廢了郭昆另立新皇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林覺現在要的可不是要找個明君來統治大周,那早已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留著郭昆,讓他當他的皇帝便是,隻要這個皇帝不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何不讓他坐在那個位置上,成為一個象征性的符號。而這個符號誰都能充當,讓郭昆繼續充當這個符號可以讓沈曇和采薇他們安心。更重要的是,這更能凸顯自己的胸襟氣度,爭取人心。這可比廢了郭昆要好太多了。

  保留皇帝之位的意義實際上是極為必要的。皇帝猶在,哪怕隻是個符號,那也能平息很大一部分人心中的擔憂。名義上江山任舊是郭氏的,這也能讓這個時代習慣於皇權統治的百姓不至於心中慌亂無著。林覺可絕對不會傻到去搞什麽明主自由,搞什人人平等。他要的是改良政治架構,要的是建立一種比皇權獨裁統治更好的統治手段。除了這些,林覺可沒打算去強行改變等級製度,改變這個時代的根基。那是徒勞之舉,且是必然要失敗的。

  林覺做了極為深刻的思考和規劃,他可不想自己像他的老師方敦孺和嚴正肅他們那樣,為了達到目標而不顧一切的往前衝。他要做通盤的考慮和計劃,並且要用手中的資源和手段去達到目的。輿論上的扭轉便是其中一個手段,林覺就是要將郭昆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無限拉低,讓輿論對自己有利。那樣,後麵所做的一切動作便不會招致更大的情緒上的反彈。

  對於人心的把控,林覺其實並不比任何陰謀家和野心家要差。他刻意的保持著低調,不跟任何人談論這件事,也不去做任何的動作。因為他知道,自己越是如此,反倒是其他很多人會沉不住氣。自己不會去找別人談,被人自然而然會來找自己談論。在這種時候,被動其實便是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