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章 漕幫
作者:輕歌若有無      更新:2020-08-23 17:47      字數:2719
  這二龍灣顧名思義,就像是兩條龍匯集盤桓的江灣一般。此為一片水勢寬廣平坦的所在,白龍江與這鬆江交匯而成。

  此處也是避風的良港,所以北上南下的船隻都在此處休整補給。

  兩條江水匯成一條,在這二龍灣轉了一個大大的彎,像是一彎弦月飄落在人間,沙灘寬廣,色澤呈現淡淡的乳白色。

  如果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時分,月光撒在這乳白色的沙灘上,不知道是天上月亮落到了人間,還是天上弦月是二龍灣的倒影。

  此地聞名遐邇的景色,加上如此優良的避風良港,使得此地名氣甚大,也是通往中原地帶必經的水路樞紐。

  加上江岸的山腳下地處平原,故依江而建了一座小城。

  小城因為地處山腳和兩江之間,占地不大,但卻是來往商船的必經之地,所以十分的繁華。

  城裏的老住戶都是一些窮苦人,往年都是漁民,然後因為商船越來越多,大多都改行做了船工,也有的做那船隻修繕保養的活計。

  有些勤奮加之運氣好的,弄得了一些本錢,也在這南北必經的水路上開了貨站,倒買倒賣謀取錢財,所以此地人人有工做,家家都有餘錢,算是一處頗為富庶的所在。

  漕幫鹽幫吸納的,都是一些無有什麽家產的貧苦人家的子弟。所以在這座小城都沒有盤根錯節的勢力,隻是用來做周轉停靠的地方。選在這裏當做雙方話事盤道的地方,也不會引起雙方的顧慮。

  漕幫的大船到了碼頭,見桅杆林立,碼頭裏竟然停靠了近百艘大小船隻。

  伏朋義用眼睛掃視這些船,隻見不遠處停靠了一艘大船,上麵用防雨的油布一堆一堆蓋了貨物,這種油布和貨堆的大小方式,一望便知是鹽幫的鹽包。看來那鹽幫的人早就到了。

  落帆拋錨係纜,漕幫的大船也停了下來,伏朋義剛一下船,那邊已經有屬下幫眾恭候多時,一問果然這鹽幫的人早就到了,但是江南煙雨樓調停之人卻還沒有來。

  那伏朋義鼻子裏哼了一聲,說道“果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門派,架子真是大的很。”

  許飛在後麵聽了心裏暗想,此次調停的不知道是江南煙雨樓的什麽人,這門內大大小小的堂主自己大都見過。若是自己門內的人過來調停,當應該暗中相助才是。

  等一行人進了城,自然有早就安排好的漕幫弟子將住宿的客棧酒樓安排妥當。

  伏朋義詢問了與鹽幫交涉人的話,定下了明日午間,在二龍灣那名曰弦月灣的河灘上雙方見麵。

  然後回頭對許飛周雲說道“你二人乃是尋常人家的孩子,我這邊幫內有事,頗有幾分凶險,二位且先在客棧棲身,等我辦完此事,再回來攜你二人入京。”

  許飛就怕伏朋義如此說話,連忙道“哥哥有難事我二人豈能坐視,雖然沒有什麽本事,但是這人多勢眾,站腳助威的道理,我們還是懂得的,此番定要和哥哥前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伏朋義本來就可憐這二人的身世,有日後提攜之意,此時見這兩個少年不懼艱險,要一同前往,心裏更是歡喜。

  便說道“你二人不是我漕幫弟子,此番前去頗有凶險,一句話說不妥當,動起手來也未可知,你們跟在我屬下後麵,自然有人保護照應,切莫亂說亂動。”

  許飛周雲趕緊滿口應承。

  為了不惹人注目,伏朋義命人拿來兩套漕幫弟子穿的棉衣皮袍,二人穿了,再在人堆裏一站,再也沒有什麽惹眼的地方。

  這到了晚間伏朋義處理完了幫內事務,與二人閑談。

  說的都是一些幫派裏的趣聞軼事,也有當年闖蕩江湖時的刀光劍影,原來這漕幫幫主伏朋義不是子承父業,生下來就是這幫派之家。

  這漕運的糧船乃是國家糧食運輸運力的大頭,民以食為天,這糧食的南北調運,自古以來都是國策的重中之重。

  這水路運輸費用低廉,消耗的人馬用度也少,所以水路運輸國家極為重視,可是各地豪強,貪官汙吏也都盯上了這塊肥肉。各地盤剝之事層出不窮。

  那官吏層層加碼,導致沿江兩岸的漕運船工叫苦不迭。

  不要說這公門中人,連那開關閘口的小吏,甚至連一些地痞流氓也來阻礙糧船。

  因為這糧船到達有嚴格的時限,耽誤不得。所以糧船上的船工,甚至押運的下級武官,都被這些從上到下的勢力敲詐勒索。

  如此漕運無利可圖,船工再也招募不起,朝廷的糧食調運大計受到影響,這時候出來了一股勢力,他們團結拉攏貧苦船工,後麵又在這沿江兩岸招募貧苦之家的青壯子弟,結成了幫派對抗層層盤剝的各方勢力。

  他們將敲詐勒索的地痞流氓,驅逐出河運範圍,敲詐勒索的閘口水道小吏,漕幫軟硬兼施,逼其就範。

  官府中的貪官汙吏敲詐勒索船工。漕幫尋了一些有功名的人動則鳴冤叫屈,到處告狀,並且暗中以銀錢幫助。所以官吏們也慢慢的不再太過肆無忌憚。

  時間長了這股勢力越來越大,形成了大江南北都有勢力的漕幫。

  朝廷雖然知道這樣的幫派容易尾大難掉,但是這漕幫先祖甚是明白事理,隻做本分之事,除了這河運旁的都不涉及。

  最後甚至得到了華漢國皇室的首肯,認為漕幫存在利大於弊,有利於國家糧食調運,也能安撫貧苦的船工,減少一些逼良為盜的可能。

  最後賜予了漕幫盤龍棒當做家法,等於有了一定官麵上的身份。但是這漕幫隻做本分,廟堂之上絕無涉獵,也就絕了朝廷的猜忌。

  這個伏朋義幼年時,出生在一個貧苦船工之家,因為父兄的緣故,自己也早早就加入了漕幫,此人生來悍勇,對幫內兄弟們極為義氣,有俠名。

  長到了十六歲就已經成了小頭目,可以獨自押運糧船,應付這一路上的各股勢力,等到了二十歲已近做了漕幫最年輕的堂主。

  此人深得老幫主的器重,覺得伏朋義有威望,能服眾,做事情沉穩縝密,但到執行規矩幫規時,又能六親不認,幫理不幫親,所以悉心栽培。

  這就遭到了幫內其他懷有歹心人的嫉妒,當年的副幫主就串通了幾個手下,栽贓陷害這伏朋義,當場就先斬後奏,設伏欲殺之做到死無對證。

  但功虧一簣,這伏朋義十分機敏,察覺到後毫不猶豫,立刻浴血奮戰,殺出重圍,拋下了自己的所有親信家人。那副幫主也沒想到伏朋義如此決絕。故沒有得手。

  幫主那時候已經年紀老邁,知道這個副幫主說的話不可盡信,但伏朋義生死未知,無法對證,身邊又被安查了眾多眼線,難以查明真相。

  這伏朋義身負重傷殺出重圍之後,潛入深山,怕生火被追兵察覺,自己茹毛飲血,休養生息。

  等到傷愈出山後,發現自己的父兄都被這個副幫主嚴刑拷問,奄奄一息。

  這伏朋義當晚就將那副幫主的小妾宰了,老父親用繩子捆了掛在房梁上幾乎喪命,且將副幫主小妾生的獨子綁了。送到邊遠農家寄養。讓副幫主投鼠忌器,不好傷害自己的父兄。

  然後來無影去無蹤,暗中查訪,最後事情水落石出,幫中聚會之時突然現身,將證據一一拿出,鐵證如山。

  副幫主惱羞成怒,當場翻臉。想要當場格殺伏朋義和老幫主,直接改朝換代做那叛逆之事。

  哪裏知道伏朋義在山間茹毛飲血之時,已經頓悟天道,所以才胸有成竹現身於此。

  當場大開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