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天恒山上 第一章:歸去來兮
作者:柒瑾懿      更新:2020-05-22 07:01      字數:4375
  九月份的天恒山樹木仍然是鬱鬱蔥蔥的樣子,雖說已是入秋的節氣,但山上還氤氳著夏天的味道。楊銘早早的便背上了竹籃上山采摘,在天恒山崎嶇的小路上哼著一首婉轉的北乾歌謠,向著山脊的樹林裏走去。

  今天是七月初五,是天恒山上九雲觀天恒道長的六十壽辰。廚房從三天前就開始忙活了起來,新鮮的瓜果蔬菜,新釀的豆腐,新熏的燒雞,都已經準備停當了。

  楊銘八歲的時候上的天恒山,無父無母的他是九雲觀的上清大師帶回來的,上清大師將他安排在廚房幫忙,閑暇之餘還可以和三代的師兄弟們一起修習煉體之法。

  雖說沒拜師,但是也算是三代弟子中的記名弟子。

  可是楊銘練了三年又三年,其他的三代師兄弟都已經修成了煉體三重,成功啟靈開始修習功法了,而楊銘這六年硬是連煉體三重都沒有完成,可是燒菜的手藝確是越來越好。

  按天恒山的規矩,三代弟子裏記名弟子如果六年還沒有修成煉體三重的話,差不多也就該下山自謀生路了,但是因為楊銘一直在後廚打工幫廚,算得上是三代弟子中的務工人員,跟普通記名弟子還不一樣。

  再有是楊銘的燒菜手藝確實獨到,深得天恒道長的喜歡,大家也就不約而同的不提下山的事兒。

  “日照三杆,真氣盈滿。”楊銘抬頭看了看天空,此時太陽已經升起來,火熱的陽光照在天恒山的小路上,楊銘趁機打坐修煉起來。

  雖說楊銘修了六年的煉體之法都沒有修成煉體三重,但是在三年前,他突然感覺到自己體內出現了真氣,並且還是那種至熱至陽的真氣,楊銘每天早起出門采摘就是為了在這個時間能夠偷偷的修煉。

  他暗地裏在九雲觀的藏經閣裏查過,他的真氣不屬於天恒山的傳承,而是憑空出現的。

  真氣,源於靈魂,顯於肉體,控於精神。東方叫真氣,西方叫魂力,外海還有一個別名叫異能。真氣修煉存在四個大階梯,分別是啟靈,覺醒,凝神,化境。

  按照天恒山的修煉傳承來說,不完成煉體三重的話,真氣啟靈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楊銘就這麽莫名其妙的啟靈成功了,而且,這真氣的類型在天恒山這麽多年的傳承裏可是聞所未聞。

  楊銘不想惹是生非,就把自己啟靈的事情隱瞞了下來,畢竟他也確實是一個連煉體三重都沒有修成的廚子,除了他做飯的手藝,修為之類不足為他人掛齒。

  “既然這真氣與天恒山無關,那麽應該與我的身世有關了。”楊銘呢喃道,此時太陽已經進入了雲層之中,光芒逐漸黯淡了下來,他拍拍身上的浮土,會想起來天恒山之前的日子。

  楊銘對於自己八歲以前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了,他隻是隱隱的記得自己曾經住在北乾的柳河邊上,有一個爺爺,但是爺爺的名字和相貌他卻都記不清了。

  上清大師將他帶回來之前,他的頭部受到了傷害,有一些記憶變得十分模糊。

  “算了算了,還是趕緊把鮮果摘回去。”楊銘撓了撓頭,向著山脊的樹林跑了過去。

  天恒山,九雲觀,雲端帝國八大家之一,說是八大家之首也不為過。九雲觀中有三代道人,天恒道長是現任的九雲觀之首,位居天恒山天師之位,天恒道長座下有七位弟子,這七位便是二代弟子。

  二代弟子之中,上清大師為大師兄,常在天恒山的僅有三位,除開上清大師,還有元清和太陰兩位大師。

  三位大師座下弟子有百餘,三代弟子多為年輕一輩。而三代弟子之中,有大師兄和大師姐各一人。

  大師兄名為陸晨,大師姐名為林若,此二人為天恒山年輕一輩的翹楚,年紀輕輕便已經真氣覺醒,開始修行天恒山的秘典——天乾錄。

  “師姐的天虹劍法又有精進了。”九雲觀後院裏,胡月正在看著大師姐林若練劍。天虹劍法是天乾錄之中劍法的一個分支,是天恒山的頂級劍法,劍若長虹,每一次刺挑之中都仿佛有劍破萬裏長空之勢。

  年方十六的師姐,在三代弟子中隱隱的壓了陸晨一頭,便是因為這天虹劍法。

  並且,十六歲便領悟劍勢的天才,沒有任何理由不成為焦點。

  “可惜了,我始終無法領悟更深層次。”

  練完一套劍,林若搖了搖頭,看著胡月驚喜的臉露出失落的苦笑。

  “師姐,你才十六歲就領悟了劍勢,這已經是超越常人了,何必還不滿足呢?”

  “小月,天虹劍法不能悟出劍意的話便無法大成,我已經練了六個月,卻絲毫沒有領悟劍意。”

  林若的眼中生出一種黯然。

  “那師姐為什麽不去找師傅指點一下呢?”

  “劍意隻能靠自己領悟,每個人的意都是不同的,隻能靠自己才能融匯貫通。”

  胡月的小腦袋實在是無法理解這種偏執,畢竟她修習的並非是劍法,與大師姐林若不同,胡月修習的是古典術法,古典術法與劍法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劍意與劍勢。

  術法講究的是陣列排布,劍法講究的是意通天地,術法主守護,劍法主殺伐,二者於根本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師姐,這個時辰了,楊銘那家夥應該快回來了,我們去找他給咱們開小灶吧。”

  “別胡鬧,今天可是師祖的壽辰,他怎麽可能有時間給我們做小灶。”

  “去看看嘛,說不定就有好東西吃呢。”

  胡月拉著林若的手向著廚房的後門跑了過去。

  對於三代弟子來說,師祖的生辰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日子,天恒道長的壽辰,前來祝壽的各門各派的一把手們都會帶著自己家的優秀弟子來露露臉,其中不乏有令人欽慕的對象。

  許多三代弟子今天都在山門口等著各們各派的掌門掌教蒞臨天恒山,好一睹各門各派青年俊傑的風采。

  雲端帝國有位雲遊詩人用一句詩來形容修行大勢:“縱橫穹頂二重天,天守中州八仙殿。”這句詩將天下大勢的十一個勢力點名了地位,分別是一穹頂二重天八大家。

  穹頂之上,便是縱橫,一縱一橫位於雲端帝國的頂峰之位。

  穹頂之下便是天守閣,中州牧二重天。天守閣為帝國立國之本,集天下術法於一家,自成學派,推陳出新,是帝國術法的頂級學府和機構。中州牧是帝國立國之根,沙場之將軍,望野之遊俠,樓閣之義士,江湖之武人,皆為中州牧。

  雲端帝國以文治國,以武立國。文為天守閣,武為中州牧。

  八大家是在雲端帝國八大行省立足的各大宗派,北乾天恒山,南越莫歸崖,河上震雲觀,河下巽風寺,延東赤練門,東海麓仙宮,西漠小昆侖,湖上洞庭春。

  天恒道長壽辰,縱橫二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自然是不可能親自前來賀壽的。天守閣和中州牧自然是會委派高級官員前來賀壽,與天恒道長交好的各個宗派掌門掌教都會親自前來賀壽。

  “大師姐不去看看各門各派的青年俊傑麽?聽說震雲觀的雷伯秦師兄一表人才,師姐不要去看看麽?”

  聽到胡月的話,林若皺了皺眉,敲了敲小丫頭的腦袋。

  “你這小丫頭,怎麽腦子裏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哪有人不喜歡帥哥哥嘛?”

  胡月撇撇嘴,揉了揉腦袋。

  “還是說,師姐不喜歡那個類型的?”

  “你再說,下次堂試我給你安排和我過兩手?”

  “那還是算了,跟師姐你過招,我怕是會被虐的連北都找不到。”

  兩個姑娘從後門悄悄地溜進了廚房,從動作的熟練程度來看,肯定不是第一次偷偷溜進來吃小灶了,廚房後麵是一個足足三間大屋子的儲藏間,每次她倆饞蟲上來都會來這裏讓楊銘給兩人開小灶。

  胡月走到牆邊敲了敲牆,牆的另一側便是夥房,楊銘此時已經采摘歸來,準備燜煮一下剛處理好的雞肉。

  “咚咚咚。”楊銘聽到了敲牆的暗號聲,手頭的動作一停,笑了笑,放下了炒勺,也敲了三下

  牆。

  “嘿嘿,大師姐,今天又有小灶吃了。”聽到了楊銘的回應,胡月笑得露出了銀牙。

  “你看看你,一想到吃的就這麽高興,遲早吃成小胖豬。”

  沒過多久,楊銘端著餐盤打開了後門走了進來,胡月看到他端著的小灶時,眼睛都變成了星星眼。

  “幹炸裏脊,鬆鼠桂魚,涼拌湖藕,楊銘,今天的小灶也太豐盛了吧!”

  “今天不是天恒道長的大壽麽,食材充足,所以就可以奢侈一把。”

  楊銘笑嗬嗬的看著胡月迫不及待地把清甜的湖藕夾到嘴裏,雖然楊銘比胡月大不了幾歲,但是看她還是有種看小孩子的感覺。

  林若的吃相就斯文多了,小口地品嚐著鬆鼠桂魚的味道,不禁的點了點頭。

  “哎,聽說今天你們小師叔要回山給道長拜壽啊,這可是個大新聞。”楊銘把方才在山門口聽說的新聞給兩人念叨著,聽到小師叔要回山的消息,林若皺起了眉頭。

  “小師叔當初可是犯了戒律才出山的,他回山的話且不說師祖會不會答應,麓仙宮的那群娘娘腔恐怕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胡月搶先把林若的話說了出來,她直言不諱的稱呼麓仙宮的人為娘娘腔,惹得楊銘捧腹大笑。

  東海麓仙宮,這是個在八大家裏都不受人待見的宗門,就是因為這群人實在是太多事了,不僅僅多事,還愛管閑事。

  當初這位小師叔年輕氣盛不懂收斂,在天下大比之中誤傷了中州牧的選手,導致中州牧的那位選手身受重傷,雖說事後中州牧表示拳腳無眼,傷害在所難免,可麓仙宮那群多事鬼非要追究小師叔的過失傷人。

  結果在後麵的比賽裏,小師叔又將麓仙宮的選手揍成了重傷,臉都被打成了豬頭,還放肆的嘲笑麓仙宮花拳繡腿,一向護短的麓仙宮在小師叔回山之後,帶著人上了天恒山,要和天恒道長討個說法。

  可結果呢?麓仙宮二代弟子中成名已久的岱輿帶著一眾師兄弟還沒到九雲觀正門,就被小師叔一人全部放倒了。

  這對於麓仙宮簡直是奇恥大辱,上門找事兒居然連正門都沒進去,剛進山沒多久就被一個二代弟子全部放倒了。

  這令麓仙宮蓬萊道長勃然大怒,護短的心一上來也顧不上臉麵了,直接親自跑到天恒道長麵前理論。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天恒道長壓根兒就不把蓬萊道長當回事兒。

  後來蓬萊道長直接把事兒捅到了天守閣,請天守閣的齊大學士來主持公道,礙於齊大學士的麵子,天恒道長讓小師叔先下山溜達溜達,過幾年再回來。

  可小師叔這火爆的性子,哪裏會安安心心的下山溜達,他下山之後一路奔到東海,趁著蓬萊道長未歸的空擋,把麓仙宮的二代弟子全都打成了豬頭。

  這還不算,小師叔去的時候帶上了江湖月報的文書,雲遊四海的詩人,各個酒館的說書人,把大鬧麓仙宮寫成了三十六章的章回體小說,還有評書版。

  這一下子可是捅了大簍子,不僅僅把蓬萊道長又氣得半死,而且還鬧到了縱橫那位的耳朵裏。

  泱泱大國,居然鬧出這種鬧劇,縱橫那位自然是以維穩為主,明麵上倒是勒令天恒道長嚴懲這沒有禮教的小混賬,據說背地裏把這三十六章章回體小說都快看爛了。

  “小師叔早就能回山了,隻不過是一直在外海遊曆沒有回來而已。”林若倒是在師傅那裏聽說過關於小師叔的諸多見聞,二代弟子本來有八人,小師叔鬧出這一出鬧劇之後,被天恒道長除名之後,隻剩七人。

  不過上清大師這個老好人與小師叔卻是一直通著書信,通過上清大師,天恒道長也經常過問這位小師叔的事情。

  縱橫的那位又懶得管這些俗人瑣事,天守閣也隻顧及個麵子上的維穩,天恒山早就盼著小師叔能回山。

  所以,這次小師叔回山,唯一一個會跳出來唱白臉的,也就是麓仙宮了。

  但是,麓仙宮真的有這個膽子在天恒道長壽辰的時候找不痛快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