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
作者:龍吟森森      更新:2020-12-03 15:21      字數:3622
  新赫圖阿拉,也就是以前九州強藩熊本藩所在的熊本城。

  以前的九州,戰國時代號稱九國,故稱九州,其中熊本藩的位置處於正中間,周圍平地也最大,實際上是九州三強藩,北麵的福岡、中間的熊本、南麵的薩摩中最強的。

  九州之地,比台灣島還要大四千平方公裏,平地更是多過台灣島,在以前的戰國時代便有接近兩百萬人口,德川幕府開啟後,雖然發生過島原之亂以及豪格入侵事件,到了眼下,依舊有一百五十萬戶左右的丁口。

  更為關鍵的是,“大清”皇帝豪格占據此地後,在大夏國的提點以及自己的領悟下,很快就意識到日本人主要是那些武士階層在發揮作用,普通農戶與之前遼東的漢人農戶並無大的分別,恐怕服從性還在漢人農戶之上。

  於是,另外一場大屠殺開始了,整個九州島的武士階層在他們進入島嶼後的五年時間裏幾乎被屠戮殆盡。

  當然了,如此大的島嶼,想要將武士全部除掉也不可能,有不少駕著船隻逃到了南麵的琉球群島,然後就像那些大明嘉靖、萬曆年間的倭寇那樣,以琉球群島為基地,不斷北上襲擾九州島沿海,讓豪格煩不勝煩。

  當然了,此時,控製琉球群島的是大夏國,他們放任了這種局麵存在。

  但豪格手下的孔有德畢竟是東江宿將,就在三年前,在一場海戰中,他指揮艦隊在九州島南麵的種子島附近幾乎全殲了來犯的原九州武士出身的海盜,那場戰事過後,九州島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一百五十萬丁口?幾乎與努爾哈赤拿下遼東後的丁口相差無幾?何況,此時附近並沒有關寧鐵騎以及東江鎮遊擊隊?豪格的日子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錯才是。

  豪格也是這樣想的。

  在他的想法裏?以九州島為基礎,徐徐進圖本州島?進而占據整個日本,屆時或北上“收複失地”?或就在日本列島作威作福?都使得。

  但他身邊的代善、馬國柱都是老奸巨猾之輩,他們異口同聲說道:“陛下,千萬要對大夏國保持柔順,有半點忤逆之處?以彼等海上的實力?大清再一次覆亡就在頃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原本的曆史上,豪格的猶豫和懦弱讓他的皇位被他人奪去,顯示了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人選,機緣巧合之下,他真正成了大清國的皇帝之後?身上種種弊端顯露無遺。

  最明顯的是對待左近的多鐸部。

  按說在這種遠竄異域立國,周圍依舊強敵環伺之時?稍稍有頭腦的就要放低姿態,內裏萬眾一心?暗暗積蓄實力,對外則必須有清晰的戰略才行。

  比如對日本?你占了人家的地盤?對方依舊有相對廣袤的地盤?眾多的丁口,更有強大的武士階層,一點也不輸於你滿洲八旗,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發揮滿洲人以前在長白山奔襲的特長,“禦敵於本土之外”,學習毛文龍,以少數精銳兵力不斷襲擾本州,搶劫其丁口、財貨,讓其防不勝防。

  當敵人惱羞成怒,盡起大軍前來複仇之時,由於兩地隔著大海,此時應該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才是上上之選,豪格南下時,將朝鮮的龜船、板屋船搜刮一空,更得到了瀚海軍不少退役的二手戰艦,局部實力遠在控製長州藩的毛利家族之上。

  此時,依托強大的水師,不斷在海上消耗敵人才是正理,因為你九州島縱深太小,一旦被敵人突入領土,造成的傷害可不是區區一個島嶼所能承受的。

  而幕府所在本州島東西長達兩千多裏,就算被清國竄入部分領土,也不會傷及根本。

  故此,清國若是想在九州島立足,一個戰略清晰的“持久戰”是少不了的。

  抵達九州島三年後,代善、馬國柱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代善提出的思路與上麵所說的差不多,而馬國柱更是提出了拿下福建對麵的台灣島,並以那裏為根基,進圖大明領地的戰略。

  其實,這兩種想法隻要實現一個,都會讓清國的國祚延長一些,但豪格卻都拒絕了。

  輕鬆拿下九州島之後,他便以為日本是另外一個大明,可以輕易占據,三年後,他親自帶領三萬大軍跨海來到長州藩,並在那裏與幕府連番大戰,大戰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雙方互有勝敗,不過由於幕府有廣闊的腹地,糧草、兵源可以源源不絕地從東麵過來,最終豪格不支退出了長州藩。

  那一戰,豪格損失了約莫上萬的人馬,這還不算,在那一年他將國庫三年的積存消耗一空。

  故此,雖然幕府那邊損失更大,但人家畢竟國力更強,很快就恢複過來,而清國卻一直蹉跎至今,由於沒有錢糧,無論是去本州島的遊擊,還是南下攻略台灣都無從談起。

  而就在清國蹉跎歲月時,幕府發動了對付多鐸部的戰事。

  此時,應該是豪格的第二個機會,全力支持多鐸,打敗日本後為自己再贏得幾年喘息時間,不過一想起以前多爾袞、多鐸兄弟與自己的不對付,豪格不顧代善、馬國柱的勸告,並不打算支援多鐸。

  此後,若不是強大的大夏出麵,多鐸也不會派出孔有德。

  熊本城,這座以前九州島最大的城堡,已經完全修成了一座方圓六裏的中式城堡,在代善的強烈建議下,也改成了他們建州女真人起家的赫圖阿拉,此處稱之為新赫圖阿拉。

  新赫圖阿拉雖然不大,不過承襲了以前沈陽的建築,分外內外兩城,內城自然是皇城,也就是兩處四進的建築群連在一起而已,豪格南下時,不禁將自己父親留下來的年輕妃子一股腦接受了,還將朝鮮國王的妃子也一並接受了,加上作為拉攏滿漢貴族所接納的眾多妃子,他的後宮群比努爾哈赤、皇太極加起來都大得多。

  兵敗長州藩之後,悔恨、惱怒、失望等情緒一直纏繞著豪格,回到九州之後,他幹脆將政事扔給代善,實際上他的長子齊正額已經十九歲了,若是自己不管事,應該讓長子監國才是,但豪格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新赫圖阿拉,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之中。

  政變很快實施了。

  代善死了,死在他七十歲大壽的宴會上,與曆史上相比,代善還多活了五年。

  若是代善還活著,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場政變發生的。

  前麵說過,來到九州的八旗主要以豪格親領的正藍旗以及代善統領的正紅旗為主,基本保持了較為完整的牛錄建製,另外,便是李國翰漢軍鑲藍旗、金礪的漢軍鑲白旗、孔有德的兩紅旗了。

  豪格的下麵還有伊拜、費揚武父子以及安費揚古的兒子達爾岱,達爾岱實際上控製著正藍旗,伊拜、費揚武控製著包括兩黃旗、鑲藍旗在內的滿洲八旗餘部。

  由於達爾岱、伊拜都已經年老,豪格的實力實際上掌控在費揚武手裏。

  再就是掌握著兩紅旗的代善父子,代善一死,大權實際上掌握在滿達海、瓦克達兄弟手裏,滿達海掌控著正紅旗,瓦克達掌管著鑲紅旗。

  日常政務主要掌控在代善、馬國柱手裏,代善一死,馬國柱實際上大權獨攬。

  滿達海府邸。

  滿達海、瓦克達、馬國柱、達爾岱、費揚武罕見地聚到了一起。

  議題隻有一個。

  拿掉“無能”的豪格,這已經成為眾人的共識,不過是讓另外的人上位,還是讓齊正額提前上位,眾人依舊各懷心思。

  達爾岱、費揚武自然想讓齊正額提前上位,而滿達海卻想自己幹。

  對於滿達海,達爾岱倒是無所謂,因為無論是在朝鮮還是九州,滿達海已經表現出了愛新覺羅家族新一代傑出代表的勢頭。

  當然了,愛新覺羅家族除了他滿達海,尚有一人不亞於他,那就是年僅二十四歲的豪格五弟碩塞,南下後,碩塞無論是文政還是武功都頗有建樹,也是豪格用以對付諸王的一把尖刀,由於他的母親實在太過卑賤,碩塞也絲毫不會他的皇位產生威脅。

  對於馬國柱來說,自然是傾向於齊正額,因為那樣對國內造成的影響最小,否則一著不慎就會釀成軒然大波,大清偏隅於日本一島之地,再也禁受不住折騰了。

  不過,無論是滿達海還是費揚武都不是自己能得罪的,故此,當他們在激烈地爭論時,他都在閉著眼睛做養神狀。

  “馬大人”

  不多時,各方的討論陷入了僵局,對皇位最為熱切的滿達海便將目光投向馬國柱,這位眼下政務上的首席大臣。

  在聽到“馬大人”三個字時,馬國柱已經從神遊中恢複過來了,他說道:“諸位王爺,不是微臣不敬,竊以為都不妥”

  “你……”

  滿達海大怒,不過一旁的瓦克達趕緊拉住了他,剛才,他也意識到他們這樣堂而皇之討論皇位的更迭實在有些荒唐,不過如何個荒唐法他又說不出來。

  馬國柱緩緩說道:“大清能來到九州島,殊為不易,再也禁不起太大的波折了,微臣以為,眼下我等隻能討論攝政王,而不能討論繼位者”

  瓦克達問道:“你的意思是還是讓齊正額上位,讓攝政王輔佐他?”

  馬國柱點點頭。

  會談不歡而散,不過由於涉及到皇位更迭這樣異常凶險的大事,在座的自然不會輕易泄露出去。

  不過當費揚武回到自己的府邸時,卻發現父親伊拜與漢軍鑲白旗的固山額真金礪在一起。

  費揚武終究是武人出身,不禁將今日所議之事說了出來,當然了,他沒有直接說廢立皇帝之事,而是旁敲側擊說出來當前的困局以及皇帝不堪其任的事實。

  “萬萬不可!”

  最近,金礪與伊拜走得很近,眼見得要成為伊拜的親信了,這也是費揚武毫不顧忌地將此事說出來的原因,再者,將此事說出來可以將金礪拉進來,金礪手下的鑲白旗漢軍也是一支頗有實力的勢力,真有大事發生,也是可以拉攏得力量,何況他還掌管著一部分水師。

  但金礪卻一下識破了費揚武等人的盤算,站起來大聲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