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
作者:龍吟森森      更新:2020-05-21 17:11      字數:4485
  “不如這樣”

  眾人又七嘴八舌議了一陣子,最後還是許都一錘定音。

  “我等不如分成四撥,我還是去菲沙河的上遊,專門收集人參,這個活計不需要多少人手,用食鹽、布匹與土人們交換罷了,讓他們上山大肆挖掘,另外……”

  “若是有合適的地方,也能讓土人們種植此物……”

  “土人們有多少?他們就這麽聽話?”,陳啟新突然插道。

  “咳咳”,許都略顯尷尬,“土人們不多,多半以捕魚、捕熊為生……”

  “捕熊?”,陳啟新突然意識到什麽,“那肯定也是一個強悍的部落,你等還是要多小心一些”

  他繼續說道:“既然專務理事安排了,我這裏還是去東邊的大草原,說實話,上一個月我也隻是去了一小部分地方,不過這些人多半是捕魚和捕殺野牛的族群,那些野牛,少的幾十頭一起,多的有一百多頭,非常凶惡,這些土人卻敢以區區幾人拿著長矛對付它們,哦,這些長矛的矛頭大多綁著尖石頭”

  “彼等似乎很熟悉這些野牛的習性,隻要唬住帶頭的幾頭公牛,剩下的便是驅趕牛群,一直等到不慎跌倒以及老弱病殘落在後麵的出現了再捕殺”

  “靠近俄勒岡的這些土人還好,聽說在靠近大草原的東端還有一個強大的部落,叫甚內茲佩爾,那是一個不屑驅趕直接捕殺公牛的部族,諸位,那些公牛我可是親眼見過,隻怕有兩千多斤,身高體壯,更兼凶悍無比,連草原上另一種龐大的凶物灰熊也不敢隨意挑戰,可這些土人就是敢捕殺”

  “你的意思是?”

  一直沒有說話的阮進此時似乎明白了什麽,不禁插了一句。

  “是的”,陳啟新點點頭,“這些部落雖然很荒蠻,器具也很簡陋,不過還是很頗有戰力的,加之人數眾多,還是小心一些為佳”

  其實他還有還有一句話沒有說,他來到大草原後,就在靠近俄勒岡不遠的地方便有大約上萬的人擠在一個地方,那裏附近並沒有見到牛群,他一開始也有些奇怪,便詢問跟著的“翻譯”德克薩斯。

  “你看到了嗎?”

  當時德克薩斯指著俄勒岡河(哥倫比亞河)一處瀑布說道,“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從大海洄遊過來大量的大魚,大魚來到這些瀑布後都會跳著進入上遊,此時便是人、熊、狼最興奮的時候,這處瀑布最寬闊,還不高,每年有不計其數的大魚從下麵竄上來,這些東支奴幹人站在瀑布上用叉子、漁網或叉或兜”

  “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便是冬季了,這些人就靠著這些魚熬過整個冬季,這裏便是最好的一處捕魚的地方,故此人數最多,到了春夏季,沒有魚了,他們隻能去野外捕熊、捕牛”

  當時陳啟新還見到有少量的土人佩戴者金屬的短刀,便問德克薩斯。

  “那是從肖肖尼人那裏換來的,而肖肖尼人是大草原上有名的商人部落,他們的手裏應該是從更南邊的部落裏換來的,而更南邊的部落則是從西班牙人手裏換來的,哦,這是安東尼奧說的”

  不過越是艱險,陳啟新就越感興奮,“我就去俄勒岡河上遊,尋找一處交通便利之地建設據點,主要收集土人們手裏的牛皮、熊皮,那牛皮我瞧過了,都是上好的牛皮,無論是縫製衣物還是製作皮甲都是上上之選”

  最後,眾人達成了一致,許都去那處在當地土人嘴裏叫魯科科,後世叫喬治王子城的地方,以收購山裏部落手裏的人參為主,並嚐試在當地種植此種作物,兼著收購一些名貴的木材、皮子、藥材。

  許都手下有三十多人,其中還有一些“東陽礦徒”,人人都有刀和弓箭,加上許都此人很是擅長交際,雖然去的地方很是偏遠,不過應該問題不大,像那樣的山上料想土人也不會很多。

  而阮進則在昆島(當地人語,後世夏洛特皇後群島)靠近鳥糞較多的地方設置一處收集鳥糞、海獸皮子的據點,那裏也是大夏帝國的船隊返航必經之處,目前尚沒有據點,除了收集鳥糞、皮子,還能成為船隊補給的地點。

  而孫臨還是選中了西雅圖,他決定向度瓦米徐部落的酋長西雅圖購買一塊地,用於作為船坊以及收集木材、藥材的基地。

  比較起來,俄勒岡河中上遊的大草原地帶地帶還是最凶險的地方,那裏的人以捕牛為生,人數眾多,戰力強悍,雖然能夠收集皮子,不過眼下已經有肖肖尼人開始做這件事了,美洲公司現在加入,除了應付這些捕牛的部族,還得小心肖肖尼人。

  陳啟新出發了,他與孫秀茹坐上了一艘往返俄勒岡、瀛洲之間的以載人為主,順帶運送少量貨物的改進後的石勒喀級船隻。

  陳啟新這個團隊是一個實打實的商業團隊,除了孫傳廊派出的十餘人,尚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家,也就是說除了已經在草原絲綢之路賺得盆滿缽滿的範永鬥、靳良玉、王登庫三大家,沒有多少動力跑到萬裏之遙的什麽美洲做生意,“八大皇商”中剩下的五家都來了。

  每一家都派出了掌櫃和夥計,加上少量的護衛,每一家也就是十餘人,這些人剛剛經曆了在海上長達一個月不見陸地的“折磨”,又領略了宛如仙境的瀛洲,還在恍惚中呢,便要進入到為東家“賺大錢”的活動中來。

  由於這五家都錯過了草原絲綢之路,便將寶壓在了這“瀛洲”上,雖然路途漫漫,還是相信大夏國的實力,這次派出來的人都是精兵強將。

  孫傳廊給陳啟新派的人自然也不弱,作為大夏帝國的延熹郡王,著實收容了不少從瀚海軍和官府退出來的人,另外,孫秀茹的身份擺在那裏,灰衣衛也有人跟著,當然了,這些人也不光是保護孫秀茹來著,探查瀛洲、俄勒岡兩地有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也是應有之意。

  故此,孫傳廊這一路的人馬最多,達到三十多位,加上其他五家的,總數接近一百人。

  三年過後,俄勒岡已經大變模樣了。

  由於維拉米特河在匯入俄勒岡河之前有一段激流瀑布,後世美國人倒是修建了一條運河避開了這一段,不過眼下孫德茂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去做這個。

  幸好在維拉米特河以東,俄勒岡河以南,那一處龐大的三角洲地帶最窄處不到十裏,幹脆將城堡遷到那處半島上(夾在兩條河流之間,後世波特蘭市的主要市區所在),經過差不多一年時間的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將那處雜草叢生、沼澤遍地、毒蛇蚊蟲橫生的地方改造好了。

  等陳啟新他們過來時,一處呈東北、西南走向,周長約莫六裏的大城已經建起來了。

  在這裏,並沒有什麽大敵可以擔心的,以土人現有的裝備,不可能攻破任何稍微堅固一些的堡壘,故此,城池也可能像本土那樣一步一個腳印建造的有板有眼,城牆高兩丈,厚六尺,包有磚石,磚牆之間用在半島上挖出來的泥土曬幹後回填、夯實。

  於是,一處正方形的城牆就矗立在俄勒岡河與維拉米特河之間狹窄的那一部分,在此之前,整個半島靠近河岸的地方已經用大量的石料、水泥修建了堤壩、碼頭、引水渠。

  還別說,通過修建這座城池、興修水泥,孫德茂他們儲藏的布料、鐵器套件、食鹽幾乎用完了,幸運的是,前來幫工以交換這些物品的印第安人隱隱形成了一支人數大約八百人、以青壯為主的務工隊伍。

  邊長七百五十米的正方形城池裏麵可以建造建築麵積五十萬平方米的設施,拋去街道、城牆周邊的區域,至少有三十萬平方米可以修建房屋,俄勒岡周圍此時還是以叢林為主,木料一點都不缺,加上自己燒製磚瓦、水泥,整個工程進行的很快。

  等到第二年秋季時,也就是第一撥兩千戶農戶移民抵達時,城池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等農戶抵達後,城池裏一千套大小不一的的院落已經規劃好了,農戶一到立刻在基礎上開幹起來。

  按照孫德茂的規劃,一千套院落,拋開倉庫、作坊、軍營、商業所用,還可剩下一半,也就是五百套,按照一套可住四戶人家計算,這就是兩千戶、一萬人,加上軍營、工坊,整座城池可住一萬五千人。

  一萬五千人,足以控製維拉米特河以及俄勒岡河下遊一帶了。

  城池設有城門三座,朝向兩條河流交匯處的地方並沒有設置城門,也是為了讓順著俄勒岡河闖進來的敵船摸不著頭腦。

  南、北兩座城門都朝著碼頭,由於靠近維拉米特河的碼頭要運送煤鐵礦石,而朝向俄勒岡河的要從上遊運送木料、火山灰(後世波特蘭以東的胡德山不僅是一座火山,山上還出產巨木),這兩座城門靠近碼頭的道路,都是約莫三四裏的模樣,都用上了水泥。

  兩千戶農戶抵達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農田水利建設,又花了約莫一年功夫才將整個兩河之間的半島拾掇完畢,去年才種上第一季糧食,首先種的是黑麥、小麥,今年上半年又種上了水稻。

  俄勒岡這個地方,除了兩條河流的哺育,降水量也不少,進行農業生產完全不用愁,常年氣候溫暖,冬天不冷,夏天稍熱,與本土相比,那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目前,孫德茂在城內設有三處作坊,一處鐵坊,一處木器作坊,一處鞣製皮子的作坊,在陳啟新他們來到之前,他們已經與東部草原的土人開始交換皮子了,當然了,事情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緊靠著俄勒岡的東支奴幹人也覬覦起了他們的財富,不過在李成功手下火槍兵的槍聲響起之後,他們再也不敢打這個主意了,如今額圖琿一百騎來了之後,孫德茂更是高枕無憂。

  在維拉米特河的東岸、俄勒岡河的南岸,孫德茂也設置了兩處船塢,不過按照帝國的規矩,若是要建造石勒喀級以上的大船,必須得本土批準,加上從瀛洲那邊撥過來的船工不多,目前也就是進行小船的建造、修葺。

  在陳啟新他們過來時,維拉米特船坊已經建造了專門用於運輸礦石的因果達級船隻五艘,這種船隻約莫三百料,折合排水量約莫一百噸,實際能裝載各類礦石約莫五十噸,以帝國現有的冶煉、處理能力,完全夠了。

  俄勒岡河的船坊目前建造了兩艘因果達級船隻,卻是用於在俄勒岡一直到出海口約莫三百裏的河麵上巡邏,配有多門小炮,孫德茂從老兵、土人裏麵抽調了幾十人在上麵練著,目前剛剛成型。

  至於從俄勒岡城堡往俄勒岡河上遊走,河上卻有幾處小瀑布,都是土人在大馬哈魚季捕魚的地方,船隻是不能上去的,想要過去隻能沿著河岸走。

  目前,鐵坊製作的鐵鍋、菜刀、爐子在東部草原異常受歡迎,除了一部分冷兵器的打造,算是一大宗熱銷的產品,木器主要供應俄勒岡城居民及其維拉米特河定居的土人用,皮子作坊主要鞣製牛皮、海狸皮,部分已經做成了皮甲。

  在維拉米特河上遊,孫德茂的大舅子安卡所在的卡拉普雅部落附近的山上,設有兩處礦場,一處鐵礦,一處煤礦,同樣利用卡拉普雅的人,在少量帝國工匠的指導下進行挖礦、洗礦的、搬運的工作以換取食鹽、布匹、鐵器等物。

  而位居中遊的維拉米特部落,在帝國農戶的指導下開始了正軌的農業作業,雖然效率遠不如帝國自己的農戶,終究是聊勝於無。

  加上吸納的船工,在孫德茂的領導下,維拉米特河流域的三大部落,俄勒岡孫德茂自己的約莫一千五百戶的阿斯蘭部落,中遊近三千戶的維拉米特部落,上遊也是近一千五百戶的卡拉普雅部落漸漸走上了與帝國比較合拍的步調中,在鐵器、布匹、食鹽,以及更好的居所的誘惑下,後世城市林立的維拉米特河流域漸漸有了工業革命的曙光。

  這與後世美國人西進後一味伐木、淘金、獵殺野獸,與土人不斷衝突的血色之路相比不知強到哪裏去了,當然了,這裏麵也有帝國人的長相與當地土人相近的緣故。

  孫德茂的學校正在籌備之中,屆時若是將流域的部分適齡孩童納入帝國的體係,年之後,以維拉米特河流域為基礎,以俄勒岡為基點,徐徐進圖東部大草原完全不是問題。

  在陳啟新看來,雖然俄勒岡隸屬於瀛洲,其發展卻已經超過了瀛洲,不禁對孫德茂這個孫家德字輩的年輕人大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