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中)
作者:龍吟森森      更新:2020-05-21 17:11      字數:3560
  哈爾哈圖繼續說道:“截止六月底,戶部名下共有田地九百多萬畝,去年上繳糧稅近五百萬石,分別儲存在各城大倉裏,近幾年新增的長春、上都、青城三大倉共有存糧一百萬石,可滿足十萬大軍一年之需”

  眾人一聽這個消息,不禁都興奮起來。

  長春、上都的存糧不用說是為了對清國作戰設置的,而青城,其南邊不遠處便是大明的山西,難道?

  “戶部名下收繳稅收換算城銀兩總計近三百萬兩,不過帝國每年支出都在兩百萬兩左右,每年結餘百萬兩,其中濟州島一家就貢獻了近百萬兩,境內商稅約莫百萬兩,赤塔、烏蘭烏德、阿爾丹三地金銀礦合計百萬兩”

  “累計發行銀幣一千萬枚,由於帝國銀幣含銀量高,在市場上很是搶手,如今在濟州島的貿易中成為流通量最大的幣種,國內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夏銀幣作為主要錢幣的境況”

  “不過”,哈爾哈圖頓了一下,“牧民們還是習慣於用牛羊肉、皮毛交換食鹽、茶葉、布匹、鐵器的法子……”

  孫秀林說道:“陛下,這其中有各商戶上門采購牛羊皮毛的原因,也有牧民們不習慣使用銀錢的原因”

  尼堪一聽卻麵色凝重起來,他半晌沒有做聲,直到孫秀林咳嗽了一聲他才回過神來,“咳咳,你是政務院總理,可有什麽想法?”

  孫秀林看了一眼理藩院的烏力吉,隻見他正微閉著雙目在養神,便一咬牙說道:“陛下,微臣建議,對於普通食鹽、茶葉、布匹、鐵器四類物品施行官府專賣”

  一席話讓舉座皆驚,眾人都竊竊私語起來,不過在尼堪看來,這些人能明白其中的關竅沒有幾個,何況還有幾個林中出身的尚書。

  真實情況是,牧戶用大量的牛羊皮毛與漢商交換上述物資,得到的物資都達不到“普通”的類別,漢商獲取了大量的利益不說,與之前相比,牧民們的生活終究還是好了一些。

  如此一來,他們雖然還是有些怨言,不過還是念著商人們的好,長此以往不是什麽好事情。

  “同意!”,尼堪斬釘截鐵地說道,“商部出台具體細則,分出種類,對上述四種物品中的中檔部分施行專賣,不許商戶經營,由商部在牧戶集中的地方設置貨棧,以公允的價格與牧戶交換皮毛等物”

  其實,尼堪的真實想法是,將這些物質的定價權牢牢地抓在官府手裏,說是‘公允的’價格實際上還是有很高的利潤,類似於後世的剪刀差,不過價格統一、用於交換的物資質量穩定,他們還是會感謝官府,感謝他這個博格達車臣汗的。

  “馬上施行,不過今後還是要他們慢慢習慣使用錢幣,比如,在貨棧附近就地設立收購皮毛的市場,用錢幣收購,然後他們再用錢幣來購買專賣的物資,必須出台詳細的清單,列明何種物資屬於專賣,何種可自由買賣”

  等境內的市場趨於穩定,大多數牧民習慣於用錢幣來買賣時,就是取消專賣的時候,尼堪估計,那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

  十年,大夏帝國已經穩定了,廣大牧民肯定會念官府的好。

  這之外,商人們還是可以做很多其它的生意的,比如酒水、取暖設備、成衣,等等,他們的路子也沒有完全封死。

  “陛下”,孫道成出列了,“工部這裏,並無大事可說,定遠城城內的設施還在建造,定方、陳湯城的基礎也開始了,另外按照去年的計劃,黑城、伯力的船坊隻完成了共四艘‘信天翁’級大船的建造,如今正在日本外海試航,您看……”

  尼堪說道:“加上前年的四艘,那便是八艘了,前年的四艘已經在往來瀛洲航線上跑,這四艘完成試航後就專門用於接收移民,往返濟州島與海參崴,一艘大船可以擠五百人,四艘便是兩千,以它們的速度,若是風向合適,兩個月便能往返一次,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可以航行,這便是三趟,嘿嘿,六千人,不錯了”

  雅丹說道:“說起這信天翁號,汪然明等前些日子還說想向工部訂購,陛下您看……”

  “自然可以”,尼堪毫不猶豫地說道,“他們的福船、沙船想要跨越大海行駛實在風險太大,讓他們這樣的船隻辦理移民,那不是移民,簡直是殺人,若是去瀛洲,能有一半的船隻能抵達彼岸就不錯了,不過要告訴他們,價格可不便宜”

  雅丹笑道:“微臣已經同他們說過了,至少這個數”,他舉起了一隻手,意思是五千兩,尼堪卻搖搖頭,“隻管再加一倍,彼等明麵上是一個人,汪然明背後站著整個徽商,楊文利身後站著整個揚州豪商,想要經營如此大的項目,彼等肯定是成群結隊的,告訴他們,想要辦好移民以及那瀛洲公司的事宜,每家至少需要十艘信天翁級大船”

  “另外,也不妨告訴彼等,每艘信天翁級大船可以給他們配備適量的火炮,由帝國給他們培訓火炮使用的方法,火炮、火槍、兵器價格另算”

  孫道成一聽不禁有些傻眼了,一艘信天翁號的成本最多也就是兩千兩,原本他以為一艘五千兩就頂天了,沒想到皇上更狠,這一下就是五倍!

  尼堪見狀便笑道:“別人不說,汪然明、楊文利這兩人,你讓他們在一個月內拿出一百萬兩,輕輕鬆鬆,十艘大船才十萬兩,不需要湊份子,就他倆自己就行了,不過這麽大的生意,他們還是會湊起來操作的”

  “放心吧,你馬上讓船坊安排二十艘大船的建造計劃,完全沒有問題”

  孫秀林出列說話了,一見他說話了,眾人趕緊退下了。

  “陛下”,孫秀林以皇帝親哥哥之尊管理政務院,實際上相當於丞相,這些年他幹得還不錯,沒什麽大功績,也沒什麽大問題,算是一個“太平宰相”,今日由於禮部尚書韓承影病休了,禮部的事情隻能由他出麵說明。

  “那咱雅班第達已經到了喀爾喀了,還派了他的徒弟提前到了陽都”

  尼堪未置可否,“說說你的意見”

  “陛下,微臣以前不太明白,來到草原一段時間才明白,這草原上的人對於宗教的執著遠勝於中原,何也?太過苦寒,風雲也太過莫測,再者,咳咳,這殺戮也太甚了……”

  “如此一來,其勇悍自然要比中原的農戶強一些,不過卻也更為純粹一些,某些觀念一旦沉澱下來就很難根除,就算有好的日子過也不例外,故此,微臣建議”

  “其一,彼等將孩童都視為勞力、財物,稍大一些便要參與勞作,微臣建議建議官府必須要出台法典規範這一點了,凡是達到十歲的,至少男童需要到就近的學校就讀,讓他們讀書識字,明事理,知禮儀”

  “若是這樣,年後,部落裏的頂梁柱便是這些人了,再過二十年,以微臣愚見,咳咳,那理藩院也可以取消了”

  這話也隻有他敢說,若是別人說,烏力吉非得噴他一臉口水不可。

  尼堪卻暗自吃驚,這樣的話語不像是他這個雖然掛著“政務院總理”、“端肅郡王”名頭,實際上一直以來都以“清靜無為”著稱的便宜兄長所說的,難道他手底下有“高人”?

  突然想到一事,那傅鼎臣遊曆一番後,見過大夏帝國的軍隊橫掃草原一帶,最近又大敗俄羅斯帝國之後終於下決心加入帝國,按照他的意願,原本是要去繼承曆練一番的,尼堪卻將他破格提拔,讓他去政務院擔任孫秀林的“書辦”。

  實際上就是孫秀林的秘書,七品的待遇。

  多半是此人的建議,尼堪麵上波瀾不驚,“接著說”

  “是,陛下。說起這喇嘛教,微臣也研究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大致來說,無非是將身毒國傳來的佛教加上了青藏一帶本地的一些信仰罷了,哦,那本地的信仰就跟林中的薩滿差不多”

  “教義上,大多無甚問題,不過有些內容太過荒誕、太過不堪,又與道家有些內容不謀而合”

  “這些都無甚關係,微臣相信,普通牧民也接觸不到這些,但問題是”

  他轉身看了看諸人,又轉身對著尼堪說道:“以微臣所了解的,草原上的牧戶,大小台吉倒是根深蒂固,而普通牧民大多數卻還與林中差不多,我等若是接納了這位大活佛,就必須在國內大興召廟,您看……”

  尼堪明白他的意思,不過這件事太大了,他也不可能一言而決,便看向其他人,“你等之意如何?”

  雅丹出列了。

  “諸位大臣,在下曾去過準葛爾汗國所在的塔爾巴哈台,咳咳,不瞞你等,與巴圖爾的交談並不成功,他對於我國的和議未置可否,當時我並不知曉滿清的使者也到了那裏,由於無所事事,便很快離開了”

  “這一節,微臣已向陛下匯報過。在路上,我才得知,巴圖爾當時一方麵是因為滿清的使者抵達,無心應付我等,或者本來就不打算應付我等,除此之外,尚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巴圖爾當時召集了喀爾喀三部、衛拉特其它諸部的頭領來到了塔爾巴哈台,事後我從土謝圖汗長子、國舅多爾吉那裏得知,原來他們在做兩件大的事情”

  “其一,便是製訂蒙古人自己的法典,其中細節此處就不贅述了,其中有一條便是要求所有蒙古人尊崇喇嘛教,凡是私藏薩滿教神物、偷偷禮拜薩滿教的神祇,一經發現,便要受到罰沒牛羊財產等懲罰,嚴重者還要罰沒所有財產,全家變為牧奴”

  “還有一條,規定十戶之家必須有一戶出一人入召廟為僧,這些我等倒不必細究,微臣想說的是,他們之所有要製訂這些東西正說明喇嘛教隻在大小貴族、頭目中流行,對於貧苦牧戶來說,薩滿教依然有廣闊的天地”

  “剛才郡王也說了,微臣深為讚同,可以允許他們建設召廟,但不許他們製訂的法典在牧區施行,同時,大小貴族中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