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據隴西走廊聯西域諸邦,困胡狄於草原荒漠之上
作者:不朽皇帝      更新:2020-03-05 02:05      字數:2094
  “父皇您一定會萬壽無疆的。”

  扶蘇眼神露出傷感之色,鄭重無比道。

  “傻孩子,這世上哪有什麽萬壽無疆之人?”

  嬴政歎了一口氣,有些唏噓道。

  “別人不行,但父皇是萬古聖君,必能萬年無期,壽與天齊。”

  扶蘇固執己見,神色堅定道。

  “也許吧!”

  嬴政笑了笑,不在這個問題糾結下去,目光從新看向地圖對著扶蘇道:“這是隴西,出雄關不足百裏則是月氏領地範圍。大秦欲與西域通商,隴西走廊乃必經之地。”

  “父皇,孩兒為何從未聽過什麽隴西走廊?”

  扶蘇怔了怔神,不解道。

  “隴西郡狄蘭縣〔今蘭州〕,是大秦西疆邊陲重鎮。出狄蘭則是烏鞘嶺,南北介於祁連山和馬鬃山間,西至敦煌,則為隴西走廊。”

  嬴政右手舉著火炬,左手在地圖上至狄蘭一直向西劃去,直至敦煌而止。

  “父皇這隴西走廊,從地圖上看去,至少有一千多裏狹長,這麽狹長的要道,需要數十萬兵力鎮守吧?”

  “為了與西域諸番通商,付出這麽大代價值得嗎?”

  扶蘇費解萬分,看著嬴政道。

  “無論是盤踞祁連山的月氏,還是遊弋陰山的匈奴,亦或是狩牧潦北之東胡。千年來,一直為中原地區之心頭大患。”

  “西域諸邦物產富饒,土地肥沃。通商隻是次要,據隴西走廊聯西域諸邦,困胡狄於草原荒漠之上。”

  “胡狄生於苦寒之地,以畜牧掠奪為生計。春夏水草旺盛而無憂,秋冬水草凋零以荒蕪。固東西之雄關,築千裏之要塞,步步為營,豎壁清野,胡狄不戰已自潰。”

  “西毗諸羌,興王道之師,依昆侖為屏障,盡巴蜀之精甲,逐羌人於西海〔今青湖〕,斷羌狄之沆瀣。”

  嬴政手指這地圖,不斷移動,為扶蘇講解道。

  “父皇又要用兵?”

  扶蘇十分詫異,畢竟父皇可是下詔要休兵養民啊!

  “朕隻是讓你明白未來大秦之方向,不急於一時。”

  “西羌各個部族尚不足為患,北方胡狄各自為戰,對大秦雖是禍患,尚不足為懼。”

  嬴政對著扶蘇耐心教導著。

  “孩兒明白了,父皇聖明。”

  扶蘇鬆了一口氣,若是再起戰端,必將又是生靈塗炭,非自己所願。

  “派公子將閭去月氏,朕並未真的寄予希望月氏能夠讓出隴西走廊,隻是一種試探。”

  嬴政把目光從地圖西方投向了北方,振振有詞道。

  “那父皇為何還要派將閭前去?”

  扶蘇又迷惑了。

  “北方諸多牧民,以月氏,匈奴,東胡三大部族最為強大。而這三大部族中又以月氏最弱,飽受匈奴欺辱。”

  嬴政沉吟一番,目光露出希冀之芒。

  “父皇是想收服月氏?”

  扶蘇有些震驚道,要知道這北方胡狄甚是凶殘野蠻,想要收服談何容易?

  “月氏盤踞隴西走廊,據西海肥沃之土,西上可奪西域諸邦之財物,南下可掠大秦之糧丁。雖勢微,且富足。”

  “若非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滅族喪土之時,又豈肯俯首他人?”

  嬴政啞然失笑道。

  “既不能收服,亦無法通商西域,那父皇所做豈不是無用之功?”

  扶蘇更加納悶迷糊了,看著嬴政甚是不解道。

  “如果你是月氏王,眼見水草即將枯萎,你最想要的是什麽?”

  嬴政耐人尋味問道。

  這……

  扶蘇露出仔細沉思之色,牧民皆放牧牲畜為生,秋冬以至,自然為牲畜草料為憂?

  “草料。”

  想通之後,扶蘇幾乎脫口而出。

  “隻是其一,月氏人隻畜牧,不耕田。漫長秋冬唯以屠宰牲畜為食,關中五穀之糧為其二。”

  “無論祁連山之草原亦或是西海草原,皆為月氏人畜牧之地。雖水草肥沃,然物資匱乏。關中各種生活物資,皆是其求而不得之物,此為其三。”

  嬴政補充道。

  “父皇洞察全局,細致入微,孩兒不及也。”

  扶蘇心悅誠服,由衷讚道。

  “將閭出使月氏,帶糧萬石,布千匹,器百車,物十箱,旨一封。”

  嬴政帶著扶蘇重新回到了正殿高台之上,邊走邊說。

  “父皇,這豈不是資敵?”

  扶蘇十分納悶,聖明如父皇,豈會做出這等……事來?

  “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局限一隅之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別說這點物資,終有一日,土地會是大秦之疆土,牧民也會成為大秦之子民。”

  “既是大秦之土,大秦之民,那身為君王自然要雨露均沾,不能有失偏頗。”

  嬴政意味深長道。

  扶蘇當即被震的一愣一愣的,父皇之言竟然讓自己無可辯駁。

  “父皇是要拉攏月氏?”

  扶蘇到了此時,方才真正明白父皇之意圖。

  “以夷製狄,草原各自為戰,才符合大秦帝國休兵養民之利益。”

  嬴政不可置否道。

  扶蘇深以為然,不過恐怕不止如此吧?

  草原異族若是擰成一團,恐將成為大秦勁敵。

  一盤散沙,將來收拾起來,也會省下很多手腳。

  大秦滅六國之策,就是基於如此,遠交近攻,分而化之,逐個擊破。

  “孩兒明白了,多謝父皇教誨。”

  扶蘇再次拱手一拜,神色認真道。

  “明白就好,等國內平息之後,你出海隻需迎回四物,便是千秋之功。”

  嬴政從王座旁的木台上拿起一本書,遞給了扶蘇。

  扶蘇連忙站了起來,朝著嬴政走了過去,接過書籍,“奇食異聞錄”五個大字映入眼簾。

  “父皇這是?”

  扶蘇捧著手中的書籍,對著嬴政疑問道。

  “打開看看。”

  嬴政笑了笑,然後道。

  扶蘇當即領命,翻開書籍,頓時印入眼簾的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繪畫以及下方的批注。

  番薯,產於大洋彼岸,印安大陸溫熱之地。埋地之根,具有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之狀。

  莖平臥亦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土地不同而異。通常為寬卵形,葉柄長短不一,聚傘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一至四粒,普遍二粒,無毛發。

  土豆……

  玉米……

  胡椒……

  番茄……

  大約上百種,皆是扶蘇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物。

  看完之後,扶蘇有一種錯覺,自己宛如井底之蛙,嫣知世間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