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天下人何以憎秦如斯
作者:不朽皇帝      更新:2020-03-05 02:05      字數:2176
  “請陛下明示。”

  劉邦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道。

  “你既是縣尉應當熟悉大秦律令,朕問你,徭役征發途中遇惡劣天氣,延期何罪?”

  嬴政詢問道。

  “回稟陛下,依大秦律令,遇惡劣天氣可緩期十日,超出十日者,逾期罰盾,逾期二十日者罰甲,逾期一月問罪。”

  劉邦想了想,不假思索道。

  “大秦男子成年多久服一次徭役?”

  嬴政再次問道。

  “回稟陛下,男子成年若帝國征召需服兵役二年,按爵領國俸,食國祿。每歲需服一月勞役,為國盡忠,按貢獻領薪資,食五穀。”

  劉邦不假思索道。

  “朕未蕩平天下,橫掃六國之時,六國之徭役何其重也。彈丸小國尚且擁甲數十萬,竭其民力,窮兵黷武。而大秦萬事皆有法度可依,天下人何以憎秦如斯。”

  嬴政的語氣有些情緒波動,這個問題困擾他的內心許久。

  “回陛下,天下萬民無不對陛下感恩戴德,何來憎秦之說?”

  劉邦有些疑惑道。

  “朕納六國之地,聚六合之民,安天下之心,善六王於秦。受恩典俸祿,複離宮別苑於鹹陽。順天意,承民心。收天下之利器,傳王道之教化。”

  “六國貴族凡奉公守法者,皆免其罪。六國王族後裔納降而止殺戮,錦衣無憂矣。然人心不古,貪圖昔日之權柄,仰秦鼻息於表,行陰詭之術於內。”

  “這王座殿宇,亭台樓閣之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兵臨四方,破城受降,朕之劍何曾砍掉六國王族之顱?朕可有負於六國王族?”

  “廓清軒宇,滅國亡邦,朕之劍可曾落在六國貴胄之身?朕可有過於六國貴胄?”

  “一統天下,四海歸秦,朕之劍可曾染過六國遺民之血?朕可有罪於六國黎民?”

  嬴政站了起來,氣動霄漢,聲震軒宇,發出震耳欲聾的問心之言。

  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在自我檢討,可終究沒覺得自己到底哪裏有過。

  若說有,那便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手握天下之權柄,人人覬覦。

  正是自己的仁慈,才得以讓那些六國餘孽興風作浪罷了!

  若是當初國破家亡日,將這些餘孽斬草除根,何以至四處煽風點火,鼓動人心,毀大秦萬世之基。

  胡亥隻是推動加速了大秦的滅亡,而正是這些餘孽一手造成了大秦帝國土崩瓦解的局麵。

  想到這裏,嬴政看向劉邦的眼神,都凜冽冷了三分。

  劉邦看到陛下陰冷的目光,不由的縮了縮脖子,立刻道:“陛下仁慈,天恩浩蕩,六國臣民,無不對陛下感恩戴德,日夜向西,頂膜朝拜。”

  “你撒謊!他們日夜盼望著朕早點死才對。隻有朕死了,他們才有機會重複往日之輝煌。”

  “朕收了他們作福作威的權利,斷了他們魚肉天下萬民的資本,他們恨朕入骨。但一群土雞瓦狗,陰暗角落裏的臭蟲,不過是朕的手下敗將,不足為慮。”

  “朕活一日,他們便要躲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瑟瑟發抖。隻有朕死了,他們才敢蹦出來,群魔亂舞,禍亂天下。”

  “他們怕朕,懼朕,不敢反朕。因為他們知道,哪怕他們全都反了,朕能滅他們一次,就能再滅他們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朕就是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他們永無出頭之日,毫無勝算。”

  嬴政一生遇上不知多少大事,但始終從容不迫,臨危不亂,情緒不表於形。

  然而今天,他卻憤怒無比,幾乎吼了出來。

  因為他自認這一生,無愧於天下萬民。

  可這天下萬民卻負了自己,負了大秦。

  這種無奈又憤慨的心情,沒有人能夠理解。

  劉邦看著大發雷霆的陛下,身體都忍不住顫抖著,匍匐地上瑟瑟發抖,不敢吭聲。

  他不知道始皇帝陛下究竟為何突然大發雷霆,這實在太恐怖了。

  皇帝威儀,本就不怒自威,此時大發雷霆,更是給劉邦一股天崩地裂,山河失色的直接感受。

  自己仿佛處於風暴中心,備受狂風驟雨摧殘,苦不堪言。

  “陛下,仁慈是給天下人的,並非給某些人。不死何以淨天下,若死一些人能夠換得天下太平,國運昌隆,陛下何必自糾於心。”

  劉邦想了很久,方才想明白一些,然後小心翼翼對著嬴政諫言道。

  自己不懂什麽天下大勢,隻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什麽狗屁大義。禮儀仁慈若是有用,周王朝還會土崩瓦解嗎?

  過了許久,嬴政知道自己失態了,平複內心之後,他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劉邦。

  這貨看來的確跟史書記載的一樣,是個口蜜腹劍,心黑手辣的家夥。

  跟這家夥打天下的人,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家夥的確有王者之風。

  但殺伐終究隻是下乘手段,脅懾一時,卻無法脅懾一世。

  “六國歸降之士近兩百萬眾,五百年戰亂,遍地狼煙,廢墟遍布。窮著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朕大興土木,浩大工程接踵而行。”

  “六國財富十之七八皆聚於貴胄之家,民生凋敝,家有良田者百不足一。若非朝廷以工代賑,兼濟天下,餓死者幾何?”

  “敗亡之兵,起於流寇,哀邦之民,無以載腹。大秦連年用兵,平匪寇,威諸夷,吞百越,逐胡狄。”

  “巍巍大秦,傲然於世,放眼天下,誰與爭鋒。朕非窮兵黷武,而是逼於無奈,天下大勢爾。否則六國降兵何以安置?”

  “勝利之師必驕,敗亡之師必哀。若不對外用兵,數百萬驕兵,哀兵解甲歸田,習於軍伍,血性淩然,天下何安?”

  嬴政振振有詞,這世間誰又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自己又豈不知民生凋敝,連年用兵,浩蕩工程耗費民力。

  可天下初定,若非如此,大亂之局何以解除?

  大秦征戰四方時披甲百萬之眾,再加上六國降兵,數百萬之師。

  這些習慣軍伍生活的大老粗,一旦返鄉,軍紀渙散,無人管製,豈不天下大亂。

  隻有馳騁疆場才是他們的歸宿,與其返鄉滋擾鄉民。倒不如為國建功,為子孫後世謀福,如此方是兩全之策也。

  縱觀古今,曆朝曆代,哪個敢初定天下之日,就解甲歸田?

  無一例外,皆是對外用兵,以安天下。

  〔第二章,還有八章!下一章九點!求推薦求打賞求支持!繼續碼字!手上還有四章存稿,再碼四章,萬事大吉!不用割JJ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