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奪取喀喇沁之後】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12 00:28      字數:5396
  果然,韋總裁所料不錯,努爾哈赤知道喀喇沁丟失之後,並沒有立刻宣布撤軍,隻是撤掉了圍困寧遠城的大軍,回防喀喇沁。

  建奴而已沒有包圍喀喇沁,隻是在喀喇沁城外建了一座大營,替代喀喇沁中轉糧食的作用,做出一副隨時準備與喀喇沁城內的步兵旅拚命的架勢。

  另外威逼山海關,前屯堡和高台堡的建奴和蒙古人的混合聯軍的三個大營仍然在。

  “阿拜和湯古代這兩個混賬,喀喇沁丟失了,他們還被寶軍抓走了,這一下,我們大金國什麽臉麵都丟盡了!”努爾哈赤怒道。

  “父汗,現在關鍵是要救出兩位阿哥。”皇太極道。

  代善等人也表示應當先設法救出湯古代和阿拜。

  大家隻是不好明說,通過私下與韋寶談判的方式,反正正在與韋寶就與聰古倫的婚事進行談判。

  努爾哈赤明白眾人的意思,長長的歎口氣,心想韋寶本來都已經開出賠償一千萬兩紋銀,還割讓兩座城池作為嫁妝的獅子大開口,現在贏了一場,更不知道該怎麽漫天要價了!

  “不能在這個時候談,我堅信我的勇士們奪回喀喇沁,救出阿拜和湯古代這兩個草包!”努爾哈赤道:“草原上本來就不存在戰略要地的說法!丟失了喀喇沁,對我們影響並不大!我估計寶軍現在糧食供應也很困難了,仗已經打到這個份上,沒有撤兵的道理!”

  眾人都為努爾哈赤的固執感到頭疼,但是大家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家都覺得大汗這是急紅了眼了,是在拿大金國的並不雄厚的國力在消耗,就像一個人自己動手在身上割肉一樣。

  譚瘋子倒是很佩服努爾哈赤的堅韌,寶軍的補給的確有些困難了,好在寶軍有天地會做後盾,怎麽都撐得下去。

  隻是這麽硬撐下去,譚瘋子知道,會給韋家莊和遼南,還有朝鮮造成多大的壓力。

  這個冬天不好過。

  “根據劉大河傳回來的情況,喀喇沁內有可以供應一個步兵旅一個冬天使用的食物,冬天下雪,也不會缺水,所以不用考慮增援喀喇沁,建奴也不敢強攻喀喇沁,他們就四萬多人,全都派過去,也打不過有一支完整步兵旅把守的城池。”譚瘋子道:“我們繼續以不變應萬變,和建奴對峙就是了,這樣能盡量減少消耗!劉大河將騎兵團撤出喀喇沁,雖然是險棋,卻也不錯,至少讓唯一的機動力量沒有被城池封死。”

  眾將都點頭了,覺得師座分析的不錯。

  “譚大哥,就怕建奴派一支人馬找到咱們的騎兵團,現在騎兵團肯定回不去林丹汗的區域繼續遊擊了,被建奴咬住的話,隻能往古北口跑,建奴的騎兵追擊能力可是不差,隻需要一支三四千人的建奴鐵騎,就夠隻剩下一千四百多人的騎兵團夠嗆。”譚瘋子道。

  譚瘋子本來不想用夠嗆這個詞,想說夠讓騎兵團被圍殲,但是覺得太傷士氣,對自己的部隊用這種詞,太不吉利,所以強行改口。

  “你說的我都知道,但是我們現在也沒有辦法了,路是劉大河自己選的,作為騎兵團團長,當初他長途奔襲之前,我就對他說過,他想怎麽打就怎麽打,況且還有總裁的指示,就看劉大河的騎兵團,和固守喀喇沁的步兵旅怎麽做文章了,咱們幫不上忙。”譚瘋子道。

  林文彪點了點頭,眉頭深鎖,因為隨著戰役更加膠著,統計署的特工想獲取情報越來越難了。

  現在建奴非常重視情報保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寶軍騎兵團到處蹦躂,建奴來了,他們跑,建奴走了,他們追,其實也沒有什麽大動作,然後在糧食用光之後,往古北口跑了。

  並沒有造成什麽大的影響,戰爭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並不人人都是霍去病,八千驃騎就能橫掃大漠。

  韋總裁閑來無事,從山海關返回了韋家莊,有陣子沒有去軍工署了,他想知道現在有沒有什麽新動作。

  韋寶與鄧大梁和鄧二鮮見麵之後,韋總裁聽取了鄧二鮮這半年多的工作匯報。

  總的來說,還算是讓韋總裁很滿意的,天地會從小學到初中的教材都已經很完善了,而且很有這個時代的特色。

  對發電機的仿製工作,也讓韋總裁非常的感興趣。

  直流發電機是把機械能轉化為直流電能的機器。

  它主要作為直流電動機、電解、電鍍、電冶煉、充電及交流發電機的勵磁等所需的直流電機。雖然在需要直流電的地方,也用電力整流元件,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但從使用方便、運行的可靠性及某些工作性能方麵來看,直流電動機還不能和交流發電機相比。

  發電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是在1866年由德國工程師西門子製成,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它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

  電能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盡管有各式各樣的發電機,但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基於電磁力定律和電感應定律。

  所以,發電機構造的一般原則是:用適當的導電材料和導磁構成相互進行電磁感應的電路和磁路,以產生電磁功率,從而達到能量轉換的目的。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將一個封閉電路中的導線通過電磁場,導線轉動有電流流過電線,法拉第因此了解到電和磁場之間有某種緊密的關連,他建造了第一座發電機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場中迥轉的銅盤,此發電機產生了電力。

  在此之前,所有的電皆由靜電機器和電池所產生,而這二者均無法產生巨大力量。

  但是,法拉第的發電機終於改變了一切。

  1832年,法國人畢克西發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

  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

  但北方,甚至更廣大的地區,主流還是應該用火力發電。

  韋總裁是穿越眾,當然知道未來的發電,全都是交流電,隻有交流電才是正道。

  在大方向上,韋總裁不用走歪路。

  發電機主要由轉子、定子、電刷、端蓋及軸承等部件構成。

  韋總裁聽了鄧二鮮的講解,親自拆卸著設備。

  定子是由定子鐵芯、機座、線包繞組、及固定這些部件的其他結構件組成。

  轉子由轉子磁極、轉子鐵芯、滑環、又稱銅環,集電環、轉軸及風扇等部件組成。

  發電機電流的產生是通過軸承、機座及端蓋將發電機的定子,轉子連接組裝起來,使轉子在定子中旋轉,通過滑環通入一定勵磁電流,使轉子成為一個旋轉磁場,定子線圈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從而產生感應電勢。

  通過接線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這樣就產生了電流。

  由於電刷與轉子相連處有斷路處,使轉子按一定方向轉動,產生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

  汽輪發電機是汽輪機配套的發電機。

  為了得到較高的效率,汽輪機一般做成高速的,通常為3000轉/分,頻率為50hz,或3600轉/分,頻率為60hz。

  高速汽輪發電機為了減少因離心力而產生的機械應力以及降低風摩耗,轉子正常采用細長的轉子。

  尤其是在3000轉/分以上的大容量高速機組,由於材料強度的關係,轉子直徑受到嚴格的限製,一般不能超過1.2米。而轉子本體的長度又受到臨界速度的限製。

  當本體長度達到直徑的6倍以上時,轉子的第二臨界速度將接近於電機的運轉速度,運行中可能發生較大的振動。

  所以大型高速汽輪發電機轉子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製。

  按照能源形態的不同,可以製成不同的發電機。利用水利資源和水輪機配合,可以製成水輪發電機;由於水庫容量和水頭落差高低不同,可以製成容量和轉速各異的水輪發電機。

  利用煤、石油等資源,和鍋爐,渦輪蒸汽機配合,可以製成汽輪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多為高速電機。

  柴油發電機組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驅動的發電機,它起動迅速,操作方便,但內燃機發電成本較高。

  柴油發電機組一般是作為應急備用電源,或者流動電站和一些大電網還沒有到達的地區使用。

  柴油發電機轉速一般在1500轉/分,它製造比較簡單。

  因此,柴油發電機的結構部件,特別是轉軸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防止這些部件因振動而斷裂。

  此外,為防止因轉矩脈動而引起發電機旋轉角速度不均勻,造成電壓波動,引起燈光閃爍。

  柴油發電機的轉子也要求有較大的轉動慣量,而且應使軸係的固有扭振頻率與柴油機的轉矩脈動中任一交變分量的頻率相差20%以上,以免發生共振,造成斷軸事故。

  當然,這些都還隻不過是鄧二鮮的研究方向而已。

  韋總裁本來想問一問鄧二鮮,多久能讓火力發電運用於實踐當中。

  後來韋總裁還是沒有問出口,覺得自己這個問題和沒有意思,人家鄧二鮮肯定想馬上投入使用,人家又不是沒有在努力。

  這樣問,除了讓鄧二鮮感到焦慮,沒有任何幫助。

  要是真的著急,不如自己幫助鄧二鮮做實驗,隻可惜,韋總裁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二把刀都算不上,放到現代,別說發明家,其實連一個機修工的水平都沒有。

  韋總裁在心中暗暗道,隻要能在五年,甚至十年內,讓發動機運用於實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發動機的正式使用,將代表天地會下轄地區的科技水平一舉提升到電力時代!這是多麽偉大的飛躍。

  韋總裁一邊和鄧二鮮聊天,一邊吃紅薯幹,要不是有紅薯、玉米、高粱、大豆、土豆這些高產作物,即便是從南方買到了一些糧食,也是沒法依靠現有的開發土地,養活七百多萬人口的。

  韋總裁對鄧二鮮道:“步槍的研發不能停,不過以後不要再一年更換幾次裝備了,太浪費錢,至少要試驗穩定,兩三年升級一次裝備。”

  因為沒有合格的鋼鐵技術,加上工藝技術的不成熟,所以從去年到今年,弄出來了十多個版本的總裁式步槍。

  寶軍的陸軍正規軍有三萬人馬,三萬人用的步槍也都是五花八門的。

  鄧二鮮答道:“總裁,我們把出名的手工業師傅都走訪了一遍,隻要鋼廠技術跟得上,明年一定能讓總裁式步槍更加穩定。”

  鄧二鮮和鄧大梁等人的興奮,在韋總裁的意料之中,從幾乎沒有工業,到韋家莊現在的機器製造局,簡直就是嬰兒,和成年人怎麽相提並論,看著嬰兒一點點長大,的確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韋寶的內心是著急的,恨不得科技樹一下子升級到民國甚至更高的水平。

  但韋寶沒有什麽係統,所攜帶的僅僅是一艘用於旅遊用的仿製鐵甲艦而已,幸好上麵有不少十九世紀末期的古董工業設備和產品,否則科技樹搞不好現在還沒有起步呢。

  韋總裁喜歡看見自己的科技工作者們高興,這說明,他們的眼界增長了,關於工業和科技這一塊,需要一大批人去投入,這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

  古代社會的普及觀念為基礎,影響遠至其他地區。

  這些古代觀念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被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繼承下來,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戰爭、衛生和體育。

  在原本的曆史中,18世紀各地不再進行劇烈運動和男士們的競技活動,人們去別處尋找消遣與快樂。

  從這個角度看,英國的狀況尤其令人驚訝。

  人們不再像處在都鐸王朝時代那樣充分享受戶外活動,不再陶醉於大自然之中,那時候托馬斯阿諾德和其他田徑教育的創始人尚未出現。

  要不是拿破侖前去像北風阻止冰雪消融般地鞏固了大不列顛,英國人的民族特性就不會如此鮮明,他們身上混合著的天生粗暴與萎靡不振,很可能是衰頹的前兆。

  在法國,網球場荒廢了,人們在裏麵交換誓言,而不是在打球。

  德意誌帝國卻在瘋狂努力。

  於是,在柏林產生了軍事田徑運動。

  1866年和1870年戰役的真正勝利者是小學教師。

  越來越多的信奉者遵從德國體操的戒律,在操練中追求動作孔武有力,用一句話概括,其本質是軍事性的。

  因為這是德國體操的目的,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理念帶來了什麽樣的品質和缺陷。

  上了大學,德國青年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同學們打鬥,麵部刀痕成為引以自豪的標誌。

  生活中的最小細節也顯出高度一致,這種嚴密規定好像還能帶來一種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無法理解的內心喜悅。

  直到今天,隻要經過一所德國大學,參加一次德國大學生的集會,就可以看到,一聲令下,所有人都會把杯中酒全部喝幹。

  由此可以了解,狂熱崇尚紀律對這個偉大民族的影響。

  德國體操追求動作孔武有力,講究力度與能量。

  僅僅在這個條件下才是有效的。

  為了保持這個能量,體操運動員們必須經常地處於好戰的影響之下。

  戰爭念頭一直不斷地激勵他們,一旦德國脫離了這個念頭,無數的體操團體就會很快改變。

  英國人環遊世界喜歡帶上一副網球拍子和一本《聖經》,這兩樣東西,他們從不離身。

  德國人移居國外則喜歡帶上酸菜和體操。

  韋總裁覺得體育是開化的重要部分。

  所以,這個冬天,韋總裁不僅關心電報、鐵路、電話、熱衷於科學研究、代表大會、博覽會對和平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還關心各種體育項目的普及,韋總裁喜歡足球,也喜歡籃球,各種比賽,男人的比賽,女人的比賽,這讓韋總裁在韋家莊玩的不亦樂乎。

  當然,有高興的事情,也有不高興的事。

  通過調研,韋寶敏銳的發現,其實如果這個時候,他的體製是社的體製的話,資源是夠分配的。

  雖然天地會的資本主義製度發展還不到兩年,卻已經滋生出資本主義製度的固有矛盾了!

  那就是分配不均衡!

  富人的貪婪,和經濟危機的影子。

  當然,因為經濟基礎薄弱,資本家的力量還很弱小,天地會治下地區是韋總裁一個人的壟斷資本主義占大頭。

  所以,經濟危機的危害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

  韋總裁發現這種現象的過程也很偶然,很諷刺。

  韋總裁居然是從自己爹媽那裏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