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6 都察院差役大發神威】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1:58      字數:4051
  “是,大人!”

  韋寶手下的都察院差役們雖然聞言一怔,但還是本能的立刻答應了!

  韋寶來到古代之後,沒有沾染上啥嗜好,不愛賭,也不愛嫖,每天早睡早起,勤於政務,實在是挺健康的生活。

  如果說非有一點啥嗜好的話,估計就是嗜殺人這一條了。

  今天已經殺了李思啟,韋寶知道這事沒法小,不如索性做大。

  這一船人裏麵,至少有一二百官員,而且都不是小官,最小的都是六品以上官員,還有很多二三品的大員,以這些人為爆發點,爆發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清查,再好不過了。

  還有漕幫幫眾和漕幫幫主,從這些人身上為突破口,又不知道能牽扯出多少官商倒黴,簡直可以給整個北直隸官場和商界來一次大洗牌了。

  這條船上的人罪名韋寶都想好了,聚眾謀反!

  不是隻有老百姓會聚眾謀反,你們當官的憑什麽不能聚眾謀反?

  當官的聚在一起鬧事,說起來更加有說服力。

  趙一刀和一幫官員們,還有漕幫幫眾,還有官員們的手下人,還有滿船的下人,歌姬,聞言都震驚了,全都亂了!都抓起來、韋寶要把我們都抓起來、

  “韋寶,你一個五品官,有什麽資格抓我們這些人?我們這裏有幾個人比你官階低?”

  “韋寶,你不要欺人太甚,濫殺朝廷命官,胡亂抓人,你這是造反!”

  “大家都不要怕!我們這麽多人,跟他們幹到底!”

  眾官員紛紛叫囂。

  “誰敢動手,給我殺!”趙一刀也氣糊塗了,大罵韋寶:“韋寶,你不講信用,老子放你一馬,你翻臉就不認人!”

  韋寶在花船的船沿哈哈大笑:“可笑至極,本官什麽時候說過要放過你了?你們喝花酒養歌姬,貪腐揮霍民脂民膏!人人得而誅之!”

  韋寶的話,引得岸邊眾多壯著膽子圍觀看熱鬧的百姓和商家紛紛鼓掌喝彩。

  他們大都是靠著涼水河做買賣的小販和小生意人,抓了這麽多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可能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但他們內心還是盼著有包青天一樣的人物出來懲治這幫喝民血的畜生。

  說話間,都察院的差役們已經準備停當,人人左手短弩,右手短劍。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絕大部分是天地會統計署的特工和韋總裁的總裁衛隊的衛兵充當的,少數原來衙門的子弟,現在也全部被吸收加入了天地會,受過統一培訓。

  光是從大家的兵器就可以看出比之這個時代的,比之大明最精良的禦林軍的優勢。

  短劍全部是精鋼打造,短弩都帶機括,裝有強力彈簧,這個年代根本沒有彈簧,更不要說強力彈簧。

  短弩的弩箭用的也全部都是鋼箭,箭頭喂有劇毒!

  一排弩箭發出,頓時一片人倒下。

  因為混亂,也就顧不上先殺誰後殺誰了,基本上是見人就殺,尤其是有反抗架勢的。

  這時候要想活命,最好的法子是躲在角落,趴下裝死,或者雙手抱頭,跪下以表不反抗的誠意。

  韋寶見打的熱鬧,一步跳下了船沿,到了岸上,這種時候,肯定不需要他這個總裁親自上陣了。

  打架都是粗人做的事,韋總裁學功夫主要是為了防身,為了裝逼用的,要不是經常性的要用到功夫,韋總裁幾乎都有點失去練武的熱情了。

  看著一大堆武人動武,其實是很好的一次觀摩機會,韋寶在火光衝天中看的很仔細。

  明朝以後流傳的所謂武術大部分是江湖賣藝的發明出來的。

  所謂套路根本是一種可笑的東西。

  韋寶自己練了武,其實覺得,傳統武術的實戰效果真的不是很大,至少,不能看成是殺人技。

  韋寶之所以打不贏吳三桂,不是因為太極不如少林,也不是因為吳三桂比他多練了幾年武,比他天賦高什麽的。

  而是因為吳三桂練的,都是從軍中將領身上學來的,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比較實用。

  軍中將領都是要上陣殺敵的,不實用,早掛了。

  而韋寶是向常五爺和程宗猷學來的,主要是向常五爺,他們的功夫都很好,很正宗,常五爺是北派太極正宗,程宗猷老爺子是南派少林正宗,都很厲害。

  但他們畢竟不是殺人技,常五爺還好點,常年當柳子,他的太極當中有不少他自行領悟出來的實用招數,也都悉數傳給了韋總裁,可還是偏於表演了點,少了點殺人技的血腥。

  明朝以前的武術失傳,是明朝以前根本不重視什麽套路。

  騎馬射箭摔跤才是那個年代真正的搏殺方式。

  當時的武術練習著和周圍蒙古人吐蕃人一樣的格鬥方式。

  格鬥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訓練,而不是靠著練什麽功夫套路就能一步登天真正的。

  明朝末期的大動蕩導致百分之九十的武術門派消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明末以前的武術門派應該基本都是在戰場上誕生,也適合在戰場上用的武術。

  使用武藝的人都在大災變中消失在了戰場之上,這樣的武術自然就斷絕了香火。

  而僥幸幸存下來的,幾乎都是民間發展出來的武術。

  這麽說來,韋寶算是幸運的,畢竟身處於傳統武學的最巔峰時期,絕大部分武術流派都還保存的很好。

  武術的拳法大多誕生於明清時期,比如太極拳、形意拳和八卦掌起源於清朝,南方的洪家拳、詠春拳、蔡李佛和白鶴拳等也誕生在清代。

  而宋代以前武術的主流是劍術,雖然有手搏,但是史料沒有詳細描述手搏是什麽樣的功夫,可能宋代以前的拳法不發達。

  明清兩朝允許私藏刀劍,對武術沒有影響。

  韋寶以前看史料,真正經過大規模戰場考驗的傳統武術,有南方的蔡李佛。

  祖師父子兩人,憑借蔡李佛的功夫給洪秀全練出一支精兵。

  北方三大拳,形意揚名靠的是給晉商保鏢和看家護院,八卦祖師也是權貴家保鏢,太極的理念很現代,在當時就走的高端養生保健路線,這三家都沒有可信的戰場記錄。

  南拳的實戰,打起來不好看,技法很“髒”,步法有踏腳踢脛的招術,要求一出腳就中,完全靠老師平日教導和刻苦練習,實戰中有奇效。

  韋寶平時在訓練上熱身、單操、對練、輔助功法、散手、刀槍器械等模塊都沒丟,而且先練什麽後練什麽、哪些必須練哪些可以選擇性練習、訓練上每一項大概應該分配多少時間多少精力都有規矩。

  公認民國武術空前繁榮,繁榮的源頭是清末起義頻發,政權鬆動,列強破門所產生的權利真空。

  在盛清時,武術家的地位,看家護院或被官府聘下養著到死已經是好的結局。

  而到了清末民國,武術家甚至能結成組織,學校,代替政府施行缺失的職能。如維護商業秩序,抓賊擒盜,開醫設館。

  同時因為武術的運動康複作用,一些政要達官也參與學習。

  學習同時也借此契機在背後扶持控製武術團體,畢竟武術與江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這一點在國術館時達到頂峰。

  韋寶現在練武,也有這麽點意思在裏麵。

  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練的多麽強大,練成天下大高手這種。

  韋寶的軍隊也不需要多練武,會幾招近身肉搏的殺招就成,近身肉搏主要練的也是拚刺刀,而不是拳腳功夫。

  彼時民國中央政府集權逐漸加深,就開始借助這個平台回收權利,將練武之士和江湖人士轉化為政府對各地的觸角和耳目,直至最後轉化為軍事戰鬥力,送上前線十死無生。

  戚繼光提名過綿張拳,沾衣十八跌。

  角力,相撲,手搏術在明代前就出現了。

  八極,八卦,形意,通背,披掛,楊氏太極這些不是宮廷保鏢就是外麵走鏢的學的。

  詠春和一些南拳,要麽街頭防身,要麽反清複明。

  陳式太極以前是農民打土匪的技術。

  古代殺人主要靠的也是兵器和陣列,不是武術。

  韋寶在練拳之前也相信中華有神功,練了之後,韋寶知道傳武絕對有實用性,不同的武術流派,含金量也不同。

  傳統武術有分內家外家,有分各種拳,至少在韋寶看來,他主修的太極式摔跤就非常實用。

  打鬥的很凶殘,不到一炷香功夫,船上的人就死了過半。

  本來趙一刀是帶著人全力抵抗來著,等都察院差役們兩輪弩箭射完,他的人就還剩下三四十個了,就這樣,趙一刀也沒有打算退讓,帶著手下兄弟死扛硬拚。

  可惜,打起來才發現,這幫都察院差役和以往的朝廷官兵完全不是一個路數的,招招都是殺招,都非常實用,非常狠辣。

  趙一刀和漕幫幫眾,還有不少官員們的手下,加起來還是有百人以上,人數並不吃虧,都是兵器對兵器,兵器也不吃虧。

  可越打越發現打不過。

  趙一刀寒了心,叫聲:“快撤!”然後就要跳水逃走。

  都察院的差役都防著有人跳水逃逸呢。

  因為他們打鬥都很有章法,一百名差役,並不是全部都上,始終上一半人,一半人在旁邊掠陣,手持短弩等著的,找準空擋射殺正在打鬥的對手,或者射殺要逃走的對手。

  韋總裁的命令是全部抓住,不準放走一個,所以,他們要堅決執行韋總裁的命令。

  一看漕幫的人開始跳水逃跑,一幫官員的手下頓時沒有了底氣,統統扔了兵器跪下投降,官員們也不敢嚷嚷了。

  漕幫幫眾沒有跳水幾個。

  因為趙一刀是首犯,目標大,好幾名都察院差役盯著他呢,所以趙一刀早就中了毒箭了!

  趙一刀倒是真的凶悍,中了箭依然強忍著跳入水中。

  要是擱在平時,官兵抓賊,有人跳水,就不會再追了。

  可趙一刀和幾名漕幫幫眾一跳水,十多名都察院的差役立刻跳水去追。

  所有看的人都驚呆了,暗忖這夥官兵是真拚命啊。

  從來沒有見過大明出這種官兵。

  都不由的敬仰的看向年紀輕輕,英俊不凡的韋大人。

  韋大人在岸邊的火光中,顯得格外的超然脫俗,因為他身邊的護衛人員不少,且都離他幾步路的距離,更加顯得韋大人的突出,再加上韋大人的氣質和外在條件實在是加分。

  不少女人都看呆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美男子。

  不一會兒,漕幫幫眾和趙一刀悉數被抓上了岸,這些人多多少少都中了毒,加上在水中出了大力氣,此時都已經昏死過去了。

  “報告大人,咱們的人死了四個,傷了十二個,殺敵186人,抓獲人犯328人。”馬上有都察院的差役頭目來向韋大人匯報戰情。

  韋大人道:“給受傷的敵我都緊急治療一下,爭取不要再死人,把所有人鎖了帶回都察院大獄。”

  “是,大人。”匯報戰情的都察院差役頭目向韋大人行個禮,轉身小跑著去傳令。

  韋寶對身邊的郭文亮道:‘現在還害怕不害怕?’

  郭文亮臉紅道:“是小人沒有見過世麵,與韋大人在一起,就不該害怕的。”

  “害怕是人之常情,你隻是缺少曆練罷了,我當初和你一樣。”韋寶微微一笑。

  雖然韋寶比郭文亮小十多歲,但倒像是兩個反過來了,韋寶更像是一名諄諄教導的師長一般。

  郭文亮對韋大人心悅誠服,“小人不才,承蒙大人器重賞識,雖肝腦塗地,難報大人拔戳之恩。”

  韋寶嗬嗬一笑:“好,回程!”

  “回程!”韋寶身邊的一名隨扈高聲傳令。

  韋寶還是挺會做人的,對圍觀眾老百姓道:“驚擾大家了,不好意思啊。”

  老百姓聽見韋寶對他們說話,都驚呆了,幾時見過這麽有禮貌,對老百姓這麽客氣的當官的啊、

  哪個當官的不是趾高氣昂,把老百姓當草芥,當豬狗?

  幾個老百姓趕緊表示沒關係,都說韋大人是為民造福的好官。

  不少在不遠處張望的老百姓見韋寶似乎很好說話,膽子也都打了,都過來看情況。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