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傅應星正告韋寶】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1:58      字數:5022
  韋寶暗忖,關鍵時候,還是要看女人啊。

  熊欣兒和楊雪,外表都很柔弱,很文靜,但都比男人有主意,兩個女孩子玩的那麽好,但是自己說起讓熊廷弼咬東林黨大臣的時候,熊欣兒立刻就答應了。

  韋寶實際上沒有明著說,熊廷弼要真的咬起來,何至於隻是咬東林黨閣臣?肯定還要咬一大批,首當其衝就包括楊漣!

  散了衙,韋寶立刻去魏忠賢的私宅。

  他不是去見魏忠賢,要見魏忠賢,必須要提前通傳,並且獲得魏忠賢允準才可以。

  韋寶這次是去見傅應星,見魏忠賢的外甥。

  韋寶對於傅應星的印象挺好的,這個人不多話,但是幫魏忠賢打理很多事情,韋寶覺得他挺厲害,否則以傅應星的出身,其實是和李成楝一樣的,半輩子生活在鄉裏,之前肯定沒有受過係統教育。

  他舅舅魏忠賢都需要自己把自己給切了入宮當太監,他傅應星的家境又能好到哪兒去?

  現在能略通文墨,也一定是來京之後後學的。

  傅應星很奇怪韋寶居然會來找自己,將韋寶讓到職事房說話,“韋大人來找我?有什麽事情,你直接對九千歲說吧,我做不了任何主。”

  韋寶微微一笑,點頭道,“傅大人誤會了,我不用你做任何主,我就想讓傅大人幫著同魏公公說一說,看看能不能放熊廷弼一碼?熊廷弼他是齊楚浙黨,又不是真的東林黨,不會對九千歲不敬的,如果九千歲想用熊廷弼來對付東林黨,不如讓熊廷弼反咬東林黨,效果也一樣。”

  傅應星看了韋寶一眼,“你看上熊廷弼女兒了?你要娶小妾,隻管在自己的府中找,不能再對熊廷弼這種人家的閨女打主意了。這件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樣,九千歲的事情,你最好不要過問。”

  韋寶一奇,沒有想到傅應星不但與自己說話了,還一次性說這麽多?更沒有想到傅應星會對自己的事情這麽清楚。

  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有天地會統計署,能獲取情報,人家閹黨有錦衣衛,有東廠,獲取情報的門路不比自己少,而且是堂堂正正的大明情報機關,發展了幾百年,手段也不可謂不厲害。

  卻真的沒有想到魏忠賢身邊的人什麽都知道,他和熊家兄妹接觸的並不多。

  “多謝傅大人關心我,可是我跟熊欣兒是真感情啊!我無論如何都放不下!如果救出熊廷弼不影響九千歲的話,我想救熊廷弼一命。”韋寶也不怕對方知道自己的事情,很堅決的道,把自己整的跟個情聖似的。

  傅應星之所以今天這樣同韋寶說話,是因為還頭一回有人向韋寶這樣求他辦具體的事情,他一般都用冷漠將自己偽裝起來,極少與人深談。

  另外,傅應星挺欣賞韋寶的,他是魏忠賢的大管家,也是魏忠賢的情報頭頭,他對韋寶的情況非常熟悉,韋寶的的確確是一個一窮二白的鄉裏少年出身,的確是靠自己的手段經商發家致富的,與孫承宗也沒有什麽過深的交情,傅應星他估計韋寶攀上孫承宗,頂多就是為了讓生意順利一些罷了,所以,魏忠賢和魏忠賢身邊的人,並不將韋寶當成孫承宗的人看待,沒有將他們兩個人扯上太大的關係。

  韋寶也同樣,韋寶在與魏忠賢交往過之後,也沒有將魏忠賢和傅應星當成多特別的人,他一直保持很平常心的態度。

  這是傅應星逐漸對韋寶起好感的第二個原因。

  一個又有本事,又給人感覺善良,心懷儻蕩的人,總是很容易讓人起好感的。

  在魏忠賢的體係中,韋寶這樣的人是獨一份。

  甚至在整個大明官場,韋寶這樣的人都是獨一份。

  皇帝,高官,也都是人,也都需要朋友,需要平常心對人的。

  沒有人可以一天到晚的繃著。

  就連東林黨的許多高官也都放下了韋寶當初在皇宮打他們的事情了,韋寶有時候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而已。

  皇城裏平淡的一天,一隻小鳥飛進宮裏,天啟皇帝看見了。

  朱由校駕崩那年才23歲,而這事是在天啟四年。

  當時朱由校還是一位不到20歲的年輕人,在這憋悶紅牆高瓦下,發現這麽一個活物,於是乎擼胳膊、挽袖子,就要親自爬梯子去抓鳥。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件很危險、很不合規矩的事,於是魏忠賢抓著皇帝的衣服攔著,然後擺事實、講道理,就是不讓皇帝爬梯子。

  還有一件事情,朱由校身邊的一個小內侍,也不知因為什麽事情,討了皇帝的歡心,皇帝一高興就賞他件新衣服。

  這件新衣服呢,顏色有點紮眼,學名叫緋袍。

  明朝對於等級劃分是非常嚴格的,雖然到了明中晚期,民間已沒有太多的忌諱,但在官場還是非常講究的。

  文武官員的公服,一品至四品,緋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綠袍。

  這位小內侍呢,被皇帝賜緋那可是很風光的事兒,自然要衣不離身的秀了。

  結果就被魏忠賢看見,明明白白的告訴這個小內侍:“這不是你的身份可以穿的,雖然皇上高興賞了你,但你還是不應該穿!”。

  九千歲都發話了,這個小內侍就隻能撅著嘴,再也不敢穿了。

  韋寶還知道一個事,一個被打成閹黨核心的太監。

  天啟皇帝左顴骨的位置上長了根白毛,雖說不是什麽天生異相,不過民間一直有說法,這種白毛是福毛,不能拔,要麽擋災要麽長壽,總之說法是不少。

  不過明熹宗知不知道這說法,就不好說了!

  有個叫孟兆祥的暖殿近侍,也不知是給皇帝洗臉,還是梳頭的時候,估計是腦袋進水了,伸手就把皇帝那根白毛給薅了。

  薅的挺疼,當場就把明熹宗給薅急眼了,準備要嚴肅處理一下這個小太監。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反正拖出去打幾板子應該叫不上重責。

  重責至少是扒一層皮。

  魏忠賢在皇上氣頭上的時候出麵了,“賴逆賢竭力救解始免”。

  九千歲使盡十八般招數各種勸解,各種安撫才讓皇帝平靜下來,救了這個二百五的小太監的性命。

  就韋寶知道的這些事情,就足可以豐富他對於九千歲的印象,對皇帝,對大明朝,九千歲絕對比東林黨忠心一些。

  如果九千歲和東林黨都算作文官集團,九千歲的閹黨,至少也是文官集團中優秀的那一部分,怎麽樣看起來都要比東林黨要優秀一些,矮子裏麵拔高子吧。

  就因為韋寶存了這樣的心思,才會讓魏忠賢和傅應星在與韋寶接觸久了之後,真的逐漸將韋寶當成自己人了,傅應星才會這麽對韋寶說話。

  傅應星歎口氣,“英雄難過美人關,一點不假。這要不是熊廷弼的事情太大,其實也不算什麽事情,我就能幫你辦了,都不用驚動九千歲。關鍵那個熊廷弼還有和王化貞一起在遼東失守的事兒呢,而且熊廷弼也的確與東林黨過從甚密,他一直兩麵徘徊,從來沒有主動投在九千歲門下過,這確實麻煩。”

  韋寶有些不解,“您說的是九千歲他自己的意思,還是您的意思啊?我看不出來有多複雜,讓熊廷弼反咬東林黨,絕對比單純靠熊廷弼的證詞拖東林黨下水有說服力。”

  傅應星搖搖頭,“枉你韋大人這麽聰明,我本來是不想說的,這些應該是你自己去悟出來才行!我就告訴你吧,九千歲跟我透過口風,是東林黨高官的力保,在陛下麵前力保過熊廷弼,熊廷弼才能活到現在,不然熊廷弼和王化貞兩個人早就被殺了。王化貞知道吧?王化貞本來是東林黨,他後來怕了,也曾經向九千歲行賄過。官場永遠不會像想像中的這麽簡單,你覺得這個和你親,但在關鍵時刻倒戈一擊的事情,我已經見的太多了!你初入官場,還是不要隨便攪和在這種滿朝上下都關注的大案之中為好。”

  “多謝傅大人教誨。”韋寶真心誠意的道。

  魏忠賢可以得到朱由校的重用,無非是因為朱由校還是太孫時,魏忠賢就一直跟隨在朱由校身邊。

  朱由校當皇帝後,自然會優先重用魏忠賢等人,因為在朱由校心目中,這些人才是他的嫡係,才是他最可以依賴的人。

  韋寶覺得也許傅應星有什麽難言之隱,也許朱由校身邊的這種嫡係,可能不隻一個魏忠賢。所以魏忠賢能成為朱由校的頭號親信,自然是因為朱由校認為,魏忠賢的忠心、能力、魄力,遠遠超過其它人。

  事實上,魏忠賢的“忠賢”這個名字,就是朱由校賜給的。換而言之,朱由校認為他又忠又賢,故賜名“忠賢”。

  隻是這種說法,顯然不夠奪取眼球,更有美化魏忠賢的嫌疑,所以人們通常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魏忠賢是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

  喜歡增加天啟皇帝和自己奶媽客氏的關係不清不白這一層關係。

  而魏忠賢與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的關係也是不清不白。

  所以魏忠賢才因為客氏的關係,而得到了天啟皇帝的重用。

  隨著對大明朝廷的了解,對這段曆史的了解,韋寶覺得這種說法,也許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客氏不是普通宮女,她是皇帝的奶媽。

  客氏還有老公、有兒子。

  說得簡單點,普通宮女因為無法接觸到正常男人,所以才會和太監會有比較曖昧的關係。

  就算客氏老公不中用了,客氏在宮外有私宅,養男人太方便了。

  更主要的是,如果按客氏與皇帝不清不白的說法,客氏不但有老公,還有天啟皇帝朱由校那種小鮮肉,怎麽還會找個老太監。

  皇帝敬崇自己的奶媽,在曆史上就不是什麽新鮮事。甚至都不用說太遠的事,隻說明朝,也不是孤立的。

  因為明成祖、明仁宗都曾尊崇過自己的奶媽。

  永樂三年,追封乳母馮氏為保聖貞順夫人;仁宗登極,封保姆翊聖恭惠夫人,又封乳母楊氏為衛聖夫人。

  所以,天啟皇帝朱由校封客氏,東林黨也攔不住,因為有前麵祖宗皇帝的樣版擺在那邊呢。

  客氏作為一個普通的底層民婦,而且是以奶媽的身份入宮的,算是平民崛起的典範,這點倒是和魏忠賢一樣。

  韋寶現在也被天下寒門學子視為平民子弟崛起的典範。

  保持理性的態度看待這個時期的朝政,天啟皇帝尊崇客氏,隻是基於一種最正常的情感需要。

  換而言之,朱由校的母親死得比較早,把這份對母親的愛,寄托在了關愛自己的奶媽身上。

  隻是這種說法不夠火暴,所以就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少年和中年婦女的戀情。

  總的來說,大明帝國的權力格局,就是內廷、外朝相互製約。

  皇帝重用太監,那就是傳統。

  從成祖創建太監政治,到宣宗完善太監政治後,太監專權就是明朝政治的常態,沒有太監專權,反而是比較稀罕的事。

  明熹宗重用魏忠賢並沒有什麽奇怪的。大明帝國的權力格局,就是內廷、外朝相互製約。

  “韋大人,好些事情,我沒有辦法跟你明著說,其實九千歲是非常清楚東林黨的分量的,想過一窩端,但知道非幾年能辦到的事情。所以,九千歲不隻是與東林黨鬥法,還一直試圖與東林黨搞好關係。”傅應星接著對韋寶道。

  韋寶一怔,之後便如醍醐灌頂一般了,這種想法,他之前並沒有過,直到從傅應星嘴巴裏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他才想通。

  人家閹黨和東林黨就是兩個抹黑走夜路的人啊,亦敵亦友的關係嘛。

  隻有明確了這一點,很多事情辦起來才不至於失了章法,也正因為這一點,才讓他韋寶能有機可乘,甚至漸漸有了一點兩麵逢源的意思出來了。

  傅應星不是特意告訴韋寶,他是以為韋寶很清楚這一點。

  隻是東林黨不願意買魏忠賢的賬。魏忠賢雅重之,嚐於帝前稱其任事。

  有一日,魏忠賢遣娣子傅應星介一中書贄見,南星麾之去。

  這件事,天啟皇帝朱由校也知道。

  對於這種政治格局,天啟皇帝一直沒有打破的意思,所以直到天啟四年時,大明帝國依然是所謂的眾正盈朝。

  而是時(天啟四年)魏忠賢已用事,群小附之,憚眾正盈朝,不敢大肆。東林黨之所以後來受到重創,是因為東林黨依靠輿論起家,所以難免信奉謊言千遍成真理。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在與魏忠賢爭權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想和天啟皇帝玩指鹿為馬的把戲,於是徹底激怒了天啟皇帝。

  東林黨在天啟五年時,大舉攻擊魏忠賢,也就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由楊漣牽頭,一共給魏忠賢羅列了二十四條大罪,而且條條都聳人聽聞到了極點。

  東林黨給魏忠賢羅列的罪行,韋寶相信任何一個不帶有色眼鏡的人都會知道,好些就是危言聳聽。

  因為魏忠賢就是皇帝的一條狗,東林黨非要說魏忠賢是一條隨時可能吃了皇帝的狼。

  魏忠賢的勢力,在韋寶看來,並不咋滴,這才是他選中魏忠賢,而不選中東林黨的原因,並不全部因為這段時間閹黨會占據上風。

  閹黨再怎麽占據上風,也很難將東林黨連根拔起。

  韋寶熟知的後麵的曆史就可以驗證這一點。

  魏忠賢如日中天之際,被初入宮中的崇禎皇帝一記重拳就擊倒在地可以看出來。

  所以人家魏忠賢隻是皇帝的一條狗,沒有了皇帝的支持,就啥也不是了。

  如果僅僅是楊漣一個人這樣做,天啟皇帝也許隻是把他當成扯淡罷了。問題是,東林黨成員紛紛跟進,一聲大舉聲援楊漣的這種正義行動。

  給事陳良訓、魏大中、許譽卿、劉茂、傅櫆、陳熙昌、周之綱、杜三英、楊夢袞、顧其仁、胡永順、朱大典、陳奇瑜、熊奮渭、李精白、孫紹沆、陳維新、楊維新,禦史袁化中、周宗建、劉芳、劉廷佐、李應升、房壯麗、劉環、胡良機、喻思洵、林汝翥、胡士奇、謝奇舉、洪如鍾、黃尊素、梁元柱、李光春、張礦、翟學程、劉之侍、周汝弼、李喬侖、劉其忠、宋政南,科道徐憲卿、趙應期,兵部尚書趙彥,詹事翁正春等,卿寺朱欽相、胡世賞,吏部郎中鄒維漣,撫寧侯朱國弼等,不下百餘疏,先後申奏,或專或合,無不危悚激切。

  天啟皇帝朱由校怎麽樣呢?俱不聽。

  麵對此情此景,天啟皇帝自然會覺得,東林黨這是和自己玩指鹿為馬的把戲。

  因為魏忠賢明明就是我的一條狗,你們卻非要眾口一詞的說魏忠賢是一條可以隨時吃了我的惡狼。

  最後的結果自然不用問,皇帝的天平倒向了魏忠賢一邊。

  “這件事,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傅應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