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魏忠賢的遠大目光】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1:58      字數:6029
  王紀苦笑著點頭,“我是明白了,韋大人這張嘴,死的都能說活了,因為你確實占著個理字哩。”

  “對啊,銀子誰都喜歡,隻是換一個方式拿銀子而已。柿子挑軟的捏,我當然曉得官員與大戶狼狽為奸,相互勾結,欺詐百姓很簡單,而替百姓撐腰,替老百姓申冤做主,與大戶為敵,與貪官汙吏為敵,阻力重重。但養成了習慣,也是一樣的!為了天下,為了後代子孫,請王大人帶著司法官員走上正途吧!”韋寶頗有感情的道。

  韋寶居然與兩個大閹黨官員談為天下,為後代子孫,初看有點滑稽,但韋寶覺得,與閹黨官員做這些事情,要比與道貌岸然隻會動嘴的東林黨官員談這些事情靠譜的多。

  “好吧,我晚上求見九千歲,九千歲要是首肯,我沒話說了!”王紀終於鬆口。

  韋寶大喜,握住了王紀的手:“多謝王大人,你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了!”

  王紀苦笑道:“別這麽說,我怕得罪的人太多,以後告老也不能還鄉了,隻能躲在京師的府宅裏麵,還得多弄家丁保護,否則,早晚被人殺了。”

  “絕不會!司法清明,將帶動吏治清明,大明肯做實事的人多了,會好起來的,就算又個別喪心病狂的人,也絕敵不過普天之下的好人。這些事情,隻能是首輔大人和王大人這樣的實幹家做,東林人,永遠做不出正事!”韋寶道。

  一般韋寶不詆毀閹黨,也不詆毀東林黨,今天他是欣慰了,忍不住吐槽東林黨一句。

  首輔顧秉謙頗有感觸:“的確是這樣的,九千歲輔佐陛下登基之後,做了多少實事?大明國庫豐盈,邊疆穩固,各地天災不斷,但朝廷一直有銀子救濟。”

  “還不止,若王大人能與我一起厘清三法司的吏治,使得官員秉公執法,清廉守紀,那麽我們以後從案犯手裏拿到的他們為減輕罪責而出的銀子,也不叫貪汙,一切都有嚴格的規程,這其實是可以洗白的!大家不但福利增加了,銀子還拿的幹幹淨淨,何樂不為?久而久之,以後人人都會擠破頭想加入司法衙門,咱們刑部也不會排在六部尾巴上了,地位上僅僅隻壓住了工部而已。”韋寶道。

  王紀和首輔顧秉謙點頭,的確是這樣。

  接下來,三人聊的暢快了很多,談了許多具體的改製方案。

  韋寶還是很好說話的,隻要按照自己的大方向來,一些小細節,他隨便王紀和顧秉謙怎麽做。

  韋寶相信,隻要魏忠賢首肯,大明司法馬上要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韋寶不期盼天啟五年下半年,還有整整一個天啟六年,還有大半個天啟七年,這兩年多的魏忠賢秉政時間中大明能有什麽脫胎換骨的好轉,至少將大明的病稍微治好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韋寶覺得,大明遠沒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顧秉謙、王紀與韋寶三人別過。

  這日深夜,魏忠賢火速派人來召見韋寶。

  韋寶本來以為明天魏忠賢才會召見自己的,沒有想到這麽快。

  隨著韋寶找魏忠賢,魏忠賢找韋寶的次數多了,王秋雅、吳雪霞和貞明公主三人也不再像一開始那麽擔心了,都相信韋寶能夠處理好與魏忠賢之間的關係。

  韋寶臨行前,她們隻是稍微叮囑了幾句而已。

  韋寶一點不覺得三個妹子囉嗦,反而很享受這種溫暖的感覺,就連貞明公主,似乎都越來越關心自己了,這也讓韋寶很欣慰。

  他在想,如果貞明公主與她成過親的男人不是政治婚姻,而是有真感情的話,他就送貞明公主回去,自己又不缺女人,沒有必要拆散別人情侶。

  但現在明顯貞明公主已經適應了在他身邊的生活,這是偽裝不出來的。

  貞明公主本來就不是一個會偽裝的個性,她挺聰明,能在複雜的宮廷政治鬥爭中保護自己那麽多年,不聰明是不可能的。

  貞明公主也很善良,從好些天地會總裁秘書處處理下麵公文上就可以看出來,一般貞明公主不揷手,但是如果貞明公主揷手,都是覺得吳雪霞和王秋雅給的預算太緊張,出身於真正的上層社會的貞明公主,反而更加體恤種田的農民。

  韋寶來到魏忠賢的私宅,魏忠賢已經困倦了,若不是王紀對他說的事情有些驚人,魏忠賢還真不想找韋寶。

  不單單是王紀說的事情震驚了魏忠賢,更主要的是王紀的態度,魏忠賢很奇怪的發現王紀居然被韋寶給說服了?

  韋寶發動人對付東林黨,這是魏忠賢希望看到的,但魏忠賢不希望看見韋寶改變他身邊的人,尤其是王紀這把年紀,官階又這麽高。

  若是王紀這種人都能被韋寶說服,以後其他魏係高官也難保不會與韋寶打成一片,這是魏忠賢不想看到的。

  如果韋寶是他的親侄兒親外甥什麽的至親關係倒也沒有什麽,最關鍵韋寶不是,不但不是,韋寶甚至連鐵杆魏係都算不上,頂多隻是一個傾向於他這一派的中立派。

  這可不行。

  在建設團隊方麵,魏公公是很上心的,比什麽都上心,比起對銀子的熱切渴望,很顯然,九千歲對名望和權勢更加看重,否則也不會刮起一股各地給他建生祠的風潮了。

  除了至親,關係最硬的是魏公公的幹兒子們,號稱“五虎”“五彪”“十狗”。

  “五虎”都是文臣,分別是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和倪文煥,主要負責出謀劃策。

  “五彪”都是武官,包括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和崔應元,主要負責殺人放火搞執行。

  至於“十狗”,包括周應秋、太仆少卿曹欽程等人,跑腿的幹活。

  這是跟魏公公最核心的二十人,此外,還有什麽十孩兒、二十孩兒、四十猴孫、五百義孫,以及大批想當孫子而不得的貨色。

  當然,在“五虎”“五彪”下麵,還有無數給他們當舔狗的,數不勝數,反正就連魏公公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狗奴才。

  人太多,所以被東林黨送了一個統一的名稱“閹黨”。

  “五虎”的老大崔呈秀,原是個貪汙犯,丟官之後便投奔魏公公,被收為養子,隨後東山再起,一直做到了兵部尚書。

  “五虎”之一的李夔龍,做官時犯了事,被領導開除,認了魏公公當幹爹,隨後一路高升,成了左副都禦史。

  另一位“五虎”吳淳夫,經曆也很相似。之前當官時,因為年度考核沒通過,被辭退,他幾年後抱住了魏公公的大腿,竟然成了工部尚書。

  如果說“五虎”都是些貪汙腐敗、作奸犯科的貨色,出身武官的“五彪”們,就都是些個性之人了。

  “五彪”中的老大田爾耕,錦衣衛頭子,人稱“大兒子”,熱衷於各種酷刑,尤其喜歡把人丟進大鍋裏煮一煮。

  許顯純也是錦衣衛首領之一。此人有個喪心病狂的愛好:把人弄死後,再把死者的喉骨挖出來,當收藏品把玩。

  韋寶與田爾耕和許顯純都算是相熟,正式入仕之後,也找他們吃過幾次飯。

  這些事情,魏忠賢都知道。

  “十狗”中的曹欽程,江西人,曾當過知縣,因貪汙腐敗而聲名狼藉,差點被殺頭,成了魏公公的幹兒子後,因為太過諂媚,連其他幾位兒孫都嫌他惡心。

  後來曹欽程辦錯了事,要被魏公公逐出魏門,曹欽程一聽,嚎啕大哭道:“君臣之義可以斷絕,但魏公與我的父子之恩,兒子我卻永不敢忘啊!”台詞很感人,隻是演技太浮誇,魏公公惡心得受不了,堅持把他攆回了老家。

  另一位“十狗”周應秋,江蘇常州人,據韋寶所知,這位可能是魏公公的兒孫裏麵,唯一一個走技術路線的人。

  周應秋的家人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是紅燒豬蹄,堪稱一絕。湊巧的是,魏忠賢的親侄子魏良卿就特別愛吃豬蹄。

  於是周應秋便經常請魏良卿來家裏吃豬蹄,如果魏良卿不願意屈尊前往,周應秋就兼職送外賣,親自把豬蹄送到他家府上。

  日複一日,豬蹄收買了魏良卿的胃,繼而打動了他的心,還隨之感動了魏忠賢,將他收為幹兒子,從此江湖人稱“煨蹄總憲”。

  韋寶說服了王紀還不打緊,讓魏忠賢萬萬想不到的是,韋寶居然連顧秉謙也說服了,這可是首輔啊。

  最早投奔魏公公的內閣大臣顧秉謙,也是江蘇昆山人,庸劣無恥。

  這位顧大人,45歲才考中進士,熬到七十多歲,混進了內閣。

  當時東林黨風頭最勁,顧秉謙呢,也想擠進人家的圈子,結果被對方嫌棄。

  因為顧大人履曆上雖無大錯,小打小鬧的貪腐卻也不少。

  東林黨很重名節、口碑、德行、操守,像顧大人這樣一身都是貪腐細菌的,怎麽可以混進人家東林黨的圈子?

  韋寶早就研究過,東林黨不是沒有貪官汙吏,隻是做的比較隱晦,通常是讓家人去搞,很少親自出麵。

  不像閹黨那麽張揚。

  想投東林黨不成,顧大人轉頭就去投奔了魏公公。

  可是,魏公公的門是好進的嗎?

  顧大人有狠招。

  某一天,七十多的顧大人,領著自己小兒子,去叩見魏公公,誠意滿滿地說:“魏公公啊,我本來是想給您當幹兒子的。隻是我胡子都白了,恐怕您不喜歡,不如讓我的兒子給您當孫子,盡一份孝心吧。”

  一番話,哄得魏公公歡樂開懷:好好好,不錯不錯。魏公公哪裏稀罕添了個孫子呢,他稀罕的是顧秉謙的內閣大臣這一身份。

  有了顧老頭,魏公公等於是在以東林黨為主的內閣裏,也有了自己人。

  以後東林黨想些啥,打算幹啥,他都一清二楚。

  堂堂內閣大臣,認賊作父,無恥至極。但跳出道德層麵,用官場投機心態看,也不過是常態罷了。

  替魏公公鞍前馬後,顧大人出力不少,回報自然也是大大的。

  東林黨倒台之後,顧秉謙成功坐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文官集團一把手。

  從此以後,這一老一閹緊密配合,法力無邊,內閣逐漸淪為了魏公公的私人工具。

  顧秉謙大人的另外一位內閣同僚魏廣微大人,陰險狡詐。

  顧秉謙讓親兒子給魏公公當幹孫子,這操作多少還有點羞澀,人家魏廣微比他就放得開多了。

  魏廣微去找魏公公的時候,說自己也姓魏,所以他跟魏公公不僅是同姓,還是同鄉。

  魏公公是河北肅寧人,魏廣微是河南樂縣人,今天一河南人要對一河北人攀老鄉,可魏廣微不在乎,硬攀。

  而且他還說:我跟您一樣都姓魏,同宗,一家人。您比我大八歲,所以我就是您弟弟。但這還沒完,他覺得魏公公太偉大了,自己提鞋都不配,得自降一輩,不能當弟弟,隻配當侄子。

  魏公公呢,對這位侄子也算特別關愛,給了他不少權力。

  自從攀上魏公公之後,魏廣微就經常幹兩件事,一是畫圈圈,一件畫點點。

  他想提拔誰,就在誰的名字上畫兩個圈;想弄死誰,就在那人名字下點兩個點。

  一時間,跪求他畫圈圈的人,差點把他家門檻都擠塌了。

  總之呢,攀上魏忠賢,成為“閹黨”的,都混得風生水起,個個都有叫得響的名號。

  魏公公自己豈能甘於人後。其實他的好兒孫們,一直在思考,什麽樣的名頭,配得上魏公公的偉大。直到一個叫劉詔的人出現。

  劉詔這人,五毛錢本事都沒有,學啥啥不會,幹啥啥不成,連巴結魏公公都找不對路子。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劍走偏鋒,對著魏公公五拜三稽首,喊了一句“九千歲”。

  皇帝是萬歲,九千歲,確實是配得上魏公公。魏公公大喜過望,讓劉詔也歸隊了。很快,“九千歲”這一響亮的稱呼,傳遍了大江南北。

  劉詔呢,就靠這一起名字的功勞,後麵一直做到了兵部尚書外加太子太保。

  韋寶說服了顧秉謙和王紀這件事,讓魏忠賢很是憂心。

  這一點,韋寶在見麵之後,馬上體察到了。

  韋寶果斷的將對王紀和顧秉謙說的一番話再說了一遍。

  韋寶的口才比顧秉謙和王紀好,更關鍵的是,韋寶敢說,不會隱瞞什麽,這想法也是韋寶自己的,他能說的更加清楚。

  “九千歲,比以往收的銀子更多,滿天下也將傳播九千歲的賢名,開頭打上九千歲主張的新政,以後,後世也將留下九千歲的賢名,流芳千古,不好嗎?三法司也將完全掌握在九千歲手裏,各地的冤案肅清,老百姓的民怨也將大大緩解。”韋寶道。

  魏忠賢不置可否道:“咱家說猴崽子,你是不是打算整頓完三法司,然後開始整頓吏部、戶部、禮部、然後是兵部和工部?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都被你抓手裏了,你快趕上首輔了,不,內閣首輔不是現在都聽你的了嗎?”

  韋寶暈死,“九千歲啊,您老不會因為我這事情沒有事先請示九千歲而生氣吧?是您老自己跟我說的,很多事情下麵人會反對,所以我想,這回先說動底下人,再告訴九千歲,省得九千歲以為我用九千歲的名義壓底下人啊。”

  “咱家沒有那麽小氣,不過,像你這麽胡作非為的,你有想過嗎?咱們有這麽多補空缺嗎?難道你以為你這麽搞了之後,原本貪汙受賄的那幫人,就會一夜之間轉了性子?就不貪了嗎?你知道你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嗎?別等下人沒有歸攏好,銀子沒有多拿幾個,倒是先將普天之下的士紳大戶都得罪了。到時候東林黨正好將咱們都一窩端了。”

  韋寶吸一口氣,還真是不得不敬仰魏公公九千歲啊,想的真是深刻,看的真是明白,其實韋寶也想到過這個問題的,但他沒有想到魏忠賢看的這麽清楚。

  韋寶心裏忽然冒出一句話,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

  明末的官員都很有錢,隻要抄幾家,得來的錢能抵得上大明一年到幾年的稅收。剛開始,一年隻抄兩三家就夠了。

  但是韋寶想試一試,韋寶覺得,第一、明末幾乎是全體士族和商紳貪腐,而對於朝廷來講這些人是維持明朝正統的政治基礎,不能得罪也不可得罪;第二明末的政治危機是天災加人禍,當時主流的統治階層隻顧及私利,毫無君國思想,這些人無論是閹黨還是東林黨,都隻是政治權利的衝突,於國於民基本毫無貢獻,再加上連年大災,奔潰是早晚的事;第三明末的新思潮已經開始跨越傳統的儒家綱常忠君思想,顧炎武與黃宗羲的理論幾乎可以直接連接清末的魏源和林則徐,初步的資本階級民主思想開始萌芽,統治階層認為天下有無皇上都無所謂了。

  “你新近弄上來的那些人,過不了幾日,就會與原來那些人一樣,別到時候,把一批舊人換掉,又攏不住新人,咱們自己把自己的後路給斷了!”魏忠賢皺眉道:“韋寶,你對咱家說,你到底存著什麽心思?你表麵上幫咱家鏟除東林黨,幫咱家搞錢,你暗地裏是不是有什麽圖謀?想整垮大明朝廷?”

  韋寶冤枉道:“九千歲,您要是這麽想我韋寶,我比竇娥還冤枉啊。”

  “咱家冤枉你什麽了?你這個問題等同於快餓死的人為什麽不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充饑。誰掌權都不是空中樓閣,都有自己的基礎。失去基礎支持就會立即送命,就像魚離不開水。你所說的要全部換掉的就是基礎。眼下是什麽情況?大明朝上下無有不貪,你閉著眼想搞什麽廉政,搞的過了,就會溺斃,沒有淹死東林黨,先把咱們自己淹死了,懂了嗎?咱家同意你在都察院和大理寺先試著搞,一來這兩個衙門人少,二來,這兩個衙門的官員都在京師,好控製,你要是擴大到刑部去,能不牽扯其他幾個部嗎?能不牽扯整個地方官場嗎?別弄的沒兩天,大明就被你搞的塌台了。”魏忠賢語氣愈發嚴厲。

  韋寶感覺自己有點被魏忠賢說服了,很有可能事情就是這樣的。

  作為統治者,魏忠賢肯定希望的是微調,以打擊東林黨為主就可以了,並沒有想把整個大明搞成清水一池。

  那樣太冒險。

  韋寶暗暗後悔,不該先找刑部尚書王紀和首輔顧秉謙談,應該先找魏忠賢談一談的。

  恐怕之前費了那麽多口水,都白搭了。

  不反腐亡國,反腐亡黨。

  不變法亡國,變法亡了大明和大清。

  北宋聯金伐遼,南宋聯蒙伐金。

  明末藩王,福王不肯勞軍城破被殺,楚王還是不肯勞軍城破被殺。

  不是大家傻,是好些事情,的確是兩難的選擇。

  “怎麽了?為何不說話了?是不是沒話說了?”魏忠賢冷冷道:“你是沒有想過這些事,還是故意要拆咱家的台?”

  韋寶是真的一時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麽,從下往上的看著魏忠賢,這一刻,韋寶甚至覺得魏公公配得上高瞻遠矚四個字。

  “難道九千歲覺得貪好嗎?把權力集中起來,吏治清明,權力和財富不都集中在陛下和九千歲手裏了嗎?那樣不好嗎?”韋寶反問道。

  “不是那樣不好,若是一夜之間能那樣,咱家何嚐不願意、但是可能嗎?新科進士才多少人?各個衙門的子弟才幾個人?而且這些人趕得上那些老吏的經驗嗎?你當大明朝局是兒戲嗎?”魏忠賢道:“你知不知道東林黨這段時日為什麽不蹦躂了?不是他們被咱家整怕了,他們是想看咱家會讓你蹦躂多久,是想讓你繼續瞎搗亂!你若在胡來,都察院和大理寺也不能交給你管了。”

  “別啊。”韋寶嚇得一下子跪下了,“就按九千歲的意思,徐徐圖之吧,我絕沒有拆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