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5 有點gay裏gay氣的書院】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1:52      字數:4040
  第二天,韋寶起了個大早,將昨天的亂七八糟的,不好的心態統統丟光,煙消雲散。

  這也是韋寶最大的優點,不能說充滿正能量,總歸算是正能量遠高於負能量的一個人,並不會被不好的事情太過影響。

  徐蕊和王秋雅聽見韋寶起床的聲音,急忙過來侍候他起床洗漱。

  “公子今天似乎很高興啊?”徐蕊笑問道。

  韋寶嗬嗬一笑:“有嗎?我今天要去就學,東西都準備好了吧?”

  韋寶指的東西,是讀書用的東西,筆墨紙硯那些,還有必備的一些書籍。另外還得準備給老師的學費這個時候不叫學費,叫束脩。

  “都備齊了,也沒有幾樣。”徐蕊乖巧的答道:“束脩和文房四寶,還有幾本書,之前已經讓人去書院問過廖夫子了。”

  韋寶點點頭,知道廖夫子就是他之前借以用奪得書法大賽頭名的名號,從吳世恩那裏弄來四兩紋銀。當時吳世恩找來的‘托兒’就是山海關中教學出名的,大名鼎鼎的廖夫子。

  廖夫子出名,因為他的私塾是最大最出名的,而他本人也是遼西本地人當中,少有的有舉人功名的人。

  隻可惜廖夫子家境貧寒,全靠他本人白手起家,舉人這檔子功名,若是在富貴人家很不錯,有極大機會進入官場。

  但是在寒門子弟來說,就不夠用了。

  所以廖夫子大半生都將心血放在他的私塾,他的書院上麵。

  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教育機構。

  開始隻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製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

  當時,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於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宋代,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

  明初時,宋元留存的書院,多被改建為地方學校和社學。

  成化、弘治以後書院逐漸興複。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以書院倡邪學下令毀天下私創書院。

  十七年以書院耗費財物、影響官學教育再次禁毀書院。到嘉靖末年,內閣首輔徐階提倡書院講學,書院得以恢複。

  萬曆七年(1579)張居正掌權,在統一思想的名義下下令禁毀全國書院。其去世後,書院又開始盛行。

  魏忠賢下令拆毀天下書院,造成了“東林書院事件”。

  期間書院總數達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創建的有1699所,出現了陳獻章、王守仁等學派。

  明朝的書院分為兩類:一種重授課、考試的考課式書院,同於官學;另一種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各學派在此互相講會、問難、論辯的講會式書院。後者多為統治者所禁毀。

  廖夫子的書院便屬於前者。

  “公子,是我去伴讀,還是蕊兒去伴讀?”王秋雅問道。這個問題她很關心。

  徐蕊聞言,粉臉一紅,急忙道:“秋雅姐姐去吧,你陪公子,公子會更高興些的。”

  其實徐蕊是因為她曾經是青樓的當紅頭牌,認識的人多,而且知道書院的公子哥們大都是青樓的常客,一定有人認識她。

  “哪裏呀?蕊兒陪著公子,公子才更加高興。”王秋雅羞紅了粉臉道:“要不然,咱們都去給公子做伴讀書童吧?隻是不知道,這樣女扮男裝的,會不會不好,書院讓咱們進去麽?”

  “哪裏會不讓?很多公子哥都養男寵,男寵都可以,女子為什麽不可以?比男寵總要好一些吧?”徐蕊笑道:“不要爭執了,秋雅姐姐,就你陪公子去吧。”

  韋寶穿戴整齊,洗漱完畢,聽著二女的話,清楚徐蕊的想法,知道徐蕊不想見過去認識的人,遂道:“你們誰陪著我,我都喜歡,既然蕊兒堅持,秋雅,你陪我去吧,好一個嬌俏的小書童。”

  王秋雅聽韋寶誇讚自己嬌俏,喜滋滋的嫣然一笑,“公子才是俊俏書生,嘻嘻。”

  韋寶笑了笑,安慰般的握住了徐蕊的手,意思是過去的事情別再想了,他不在乎,會好好疼愛她。

  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在無聲之中,徐蕊能夠感受到韋公子對自己的情誼和心意,心裏溫暖喜悅,輕輕地點了點頭。

  “喂,一大早上的,你們會不會太甜蜜了些?”王秋雅少有的打趣道,因為見韋寶今天的情緒似乎很好,所以她也敢開玩笑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韋寶和王秋雅、和徐蕊之間的相處愈發的融洽,加上關係定了下來,現在便真的猶如未婚夫妻一般了呢,而且還要加上朋友的關係,韋寶並不是一個有架子的人。這讓徐蕊和王秋雅平時都覺得很舒服。

  相處的時候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韋寶笑著,也去握住了王秋雅的手,“秋雅姐,現在也會開玩笑了呀。”

  “我才沒有開玩笑。”王秋雅嗬嗬一笑,“公子去就學,有把握麽?別惹得夫子和同窗取笑。”

  “你對你相公這麽沒有信心?我的才學,考個童生總沒有問題吧?”韋寶笑道。他嘴上說的硬氣,其實心裏也有點打鼓。

  “有信心的,公子一定能得到童生、秀才的功名,進而考取舉人,進士,然後金榜題名!”王秋雅笑嘻嘻道。

  韋寶點了點頭,他就愛聽好聽的話,遂問徐蕊:“你咋知道公子哥們都愛養男寵啊?”

  “聽說的啊,不但讀書人有這種風潮,朝中很多官員也是這樣,有點銀子就愛養男寵。”徐蕊答道:“大部分男寵,比女人生的都嬌媚哩。”

  韋寶嗯了一聲,知道她以前在青樓,什麽方麵的男人沒有接觸過啊?對這些事情自然是熟悉的。

  “公子,你可千萬不能喜歡男人呀。”王秋雅有點擔心道。

  韋寶噗嗤一笑,“怎麽可能啊?我想到男人跟男人親熱,我早飯都吃不下去!”

  韋寶的話,也惹得徐蕊和王秋雅一起笑了,三個人一大清早的便好不開心。

  韋寶發現自己隻要高興,情緒好,自己身邊的人便都會高興,看樣子,自己以後要學會控製情緒才是,這樣,大家的日子便都開心了。

  吃罷早飯,韋寶帶著王秋雅出門。

  林文彪照例帶著大批保衛力量要隨行。

  韋寶阻止道:“你帶幾個統計署的人暗中保護就行,我是去就學,又不是去打架,弄這麽多人做什麽?”

  “是,謹遵公子命令!”林文彪當即答道。他們在離開韋家莊之後,自動將總裁的稱呼,又改回到公子的稱呼,在外麵叫總裁,感覺有些另類。而且,這也是韋寶要求的。

  韋寶帶著王秋雅上了馬車,表麵上看,隻有一名車夫和一個伴讀美貌書童,其實還有十來個人暗中護衛。

  對於讀書來說,這個保衛等級是足夠用了。

  韋寶是一個謹慎的人,在哪裏,都一定要帶保鏢,尤其是自己現在都這個身價了!在現代那是沒有辦法,而且,窮鬼一個,要保護什麽?

  山海關雖然是一個軍事重地,但是也是有點文化氣息的。

  廖夫子的書院是本地最大的書院,就坐落在吳府那條街上。

  那裏以前為道士活動地,曾建有道觀,後麵當地官府特批給廖夫子,用來營建書院的,這也得益於廖夫子本人擁有舉人的功名,否則一般人,不會有這麽大的好處。

  平白得到一座巨大的道觀,這也是很大的一筆財富呀。

  廖夫子遂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書院就是在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書院門口有刻石,在廖夫子的執掌下,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有上百學生,遂成為永平府一帶的最大的書院。

  上百人的私塾,這在大明南方屁都算不上,但是在大明北方,尤其是遼西這種世代以軍事為主的地方,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數字了!

  廖夫子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出了一批童生,秀才則寥寥無幾。

  但是即便如此,廖夫子的名氣依然在遼西很大。

  廖夫子的書院主體建築,集中在山海關關城的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一座青山邊上,配以亭台牌坊,於軸線一側建立文廟,形成了書院曆史上亭台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

  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麵的恢複和發展,奠定了現存建築基本格局。

  明代書院學術仍以朱張之學為正宗。

  書院的古建築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休息場所五大建築格局。

  韋寶以前也經過過這裏,主要是沒有留心,今天目測了一下,廖夫子的書院主體建築麵積有近10000平方米,分為書院主體、附屬文廟。規模可真大不小啊。

  不但有文化氣息,還有點高大上的氣息,第一次與廖夫子見麵,韋寶便感覺廖夫子和一般的老學究很不一樣,有點生意人的市儈氣質,果然是很會經營。

  他又當老師又當校長的,要是擱在現代,肯定是一個成功的教育經營家。

  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主體建築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禦書樓集中於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於兩旁。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

  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禦書樓、校經堂、文廟等,包括供祀孔子、大專祠。

  園林和書院建築群相得益彰。

  大門采用南方將軍門式結構,建於十二級台階之上,五間硬山,出三山屏牆,前立方形柱一對,白牆青瓦,置琉璃溝頭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繪遊龍戲太極,間雜卷草雲紋,整體風格威儀大方。

  門額是空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魏忠賢宣布不準再弄書院這種形式的關係。

  門口也並沒有專門的人站崗,守門啥的,顯然可以隨意進出,很開放的形態。

  韋寶和王秋雅往裏麵走,見到一個中年女人在打掃。

  講堂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書院的核心部分。

  講堂兩旁有南北二齋,分別為教學齋,均為師生居舍,過去學生大量的活動時間就是在這裏自修。

  王秋雅對於書院的學規很感興趣:“公子,看一下學規再進去呀,等下別衝撞了學規,挨處罰。”

  韋寶嗬嗬一笑,跟著去看。

  書院的學規,最早源於朱熹的《書院教條》,廖夫子又提出“整、齊、嚴、肅”四字並撰詩,刻在碑上嵌於書院講堂右壁。

  書院學規: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各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幹;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不可閑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時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好些個字我都不認得。”王秋雅道:“跟著公子來聽學,也可以學習學習。”

  韋寶點點頭:“有這個思想準備就很好啊,人到了什麽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

  兩個人正說話間,廖夫子出來了。

  “韋公子,您來了啊?”廖夫子滿麵熱情。

  韋寶一汗,這似乎不應該是學生和老師想見的場景吧?

  怎麽感覺廖夫子跟個山海樓的孫掌櫃一般去了啊?

  你開的是書院,又不是開辦的酒樓,好嗎?

  是不是應該嚴謹刻板一些,不苟言笑一些,才符合古時候夫子的形象吧?

  廖夫子還好一些,韋寶隨眼望去,隻見一幫學子,一個個臉刷的白白的,好些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噗了粉?

  gay裏gay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