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 找到買糧食的管道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1:52      字數:6545
  “我咋瞎了?我的話咋就瞎了?”白鵬賦也很不忿!尤其是現在酒喝多了,上頭了。要是擱在平時,他是不會和侯力行這老友吵起來的。

  “我來問你,我是摁著你的腦袋,不讓你多投股金了?”侯力行氣道:“有沒有?”

  白鵬賦雖然喝多了,但還是答道:“沒有。”

  “這不就完了!?那你怪我頭上,有道理?”侯力行歎口氣:“別想那些事情了,咱以後好好跟著韋公子幹,銀子還愁麽?過去的事情還提什麽?韋公子不是說,本來永平府有開兩家銷售股份公司的麽?等咱們這個公司掙銀子了,咱們再到永平府去開分號!”

  “哎,這個好,到時候,我要投大筆銀子,當大股東。”白鵬賦立刻咧嘴搶著道。

  “你想的美!”侯力行沒好氣道:“大家都知道能賺銀子的時候,輪得到你投大筆銀子,當大股東?”

  “輪不到我,輪得到你了?”白鵬賦一聽侯力行這話,氣又上來了,加上酒勁一個勁的衝頭,說話嗓門比平時還大。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趙克虎笑著勸道:“你們啊,碰到點難事,便吵。現在碰到賺了點銀子,怎麽還吵?兩個老小孩嗎?”

  韋寶也幫著勸道:“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想投銀子的機會還不多嗎?不光是永平府,還有北直隸的七八個府,到時候都可以聯絡當地的大商合股!便是上億兩紋銀,我也不怕多!”

  謔!上億兩紋銀都不怕多?

  韋公子的這句‘大話’,將在場眾股東們都震了一下,現在才感覺到了韋公子的強大氣魄!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韋寶做生意,也是銀子越多越好。要是銀子多了,反而不知道該如何運營的生意人,絕不是合格的生意人,至少永遠無法成為大生意人,格局不夠。

  一旦放眼於更加廣闊的空間,便不太會拘泥於小範圍內的一點點得失。

  並不是韋寶到了古代忽然就開竅了,變的厲害了,他仍然是現代的普通人,隻是他這個穿越巨的超然身份,讓他習慣了麵對整個大明,甚至是這個時空的整個世界思考問題。

  這對於現代的韋寶是無法想象的,當一個人長期隻能局限於溫飽的困境中苦苦掙紮,房貸車貸都還完了,然後是老婆要旅遊,兒子要上各種高價興趣班,還談啥放眼世界?

  不光是經濟上受到局限,最主要是時間被生活桎梏了,每一步都像是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著韋寶往前走,分不出一點空間靜一靜。

  現在韋寶在大明這個時空,可以想幹嘛幹嘛,衣食無憂之後,選擇麵更廣。這個亂世,似乎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吳三鳳的手下人並沒有研發出韋寶的新品,肥皂、火柴、煤油燈,這些東西,別說是研發,便是材料是什麽都弄不清楚。

  吳三鳳手底下一幫大大小小的掌櫃召集了很多能工巧匠,大都是匠戶中的佼佼者,他們無能為力。

  韋寶這邊倒是有了重大進展。林文彪找到了南直隸大商徐維炳派駐在山海關的一個生意上的掌事,叫徐磊建。

  徐維炳的父親是大理寺丞徐大化,魏忠賢的爪牙之一。魏忠賢當權其實沒有幾年,從天啟登基之後才慢慢開始攬權,現在不過是天啟四年,魏忠賢收集權力,滿打滿算不過四年的時間。

  但魏忠賢的勢力已經遍布朝野,不少齊楚浙黨的人和少數東林黨人主動依附。

  有皇權在背後撐腰的魏忠賢,迅速成為朝野內外最大的勢力集團頭腦。

  南直隸的大商家,僅僅在京師和北方一些重要關口做生意,在遼西這邊,大都為轉運買賣,並不直接與遼西本地商場勢力發生衝突。

  “公子,人是找到了,但恐怕不好辦。”林文彪將其中的瓜葛說了一遍:“對方一聽咱們要糧食,而且似乎知道公子和吳家不對付,不願意冒這麽大的幹係,他說他做不了主。”

  韋寶想了想,如果逼的急了,對方肯定會說找背後的大老板商量,古代這種通訊發達程度,跨地區聯係,至少十天半個月,什麽事情都耽誤了。

  “你沒有跟這個徐磊建說,咱們隻偷偷做一筆生意?並不對外賣糧食,隻用在內部,外界是不會知道的!”韋寶道:“看看這個人是否可以攻破,最好是不要驚動他背後的老板,直接讓他幫咱們買一批糧食。”

  韋寶知道底下人辦事,雖然這個時代都是家奴體係,不像現代的打工仔那般好賄賂,但人總是有私心的,又是遠在邊地的掌事,權力不小,約束不強。

  韋寶之所以在天地商號的銷售上普遍搞招股的形式發展,便是考慮到這一點,這個年代監督一樣事務太複雜了,交通,通訊都極其不便利,與其將錢大量的損耗在監督上,不如放手將利潤分給其他商家。

  這樣不但可以盡快的吸收大筆資金,還有利於自己對大明地主階層往資產階級轉型的想法。

  “公子的意思是,賄賂此人?”林文彪道:“怕是很難,這些放在外麵的管事,一般都很忠心的,而且,他們彼此互相監督,萬一露餡,那可是大罪,他的家主可以對他動用極刑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你沒有試過,怎麽知道不可行?”韋寶淡然道:“糧食花不了多少銀子!買的越多越好!一百石,或者二百石,不怕多。至於賄賂的金額,可以隨便他開,直到他動心為止!”

  韋寶做事還是舍得花本錢的,再說,現在他要走的是工業道路,工業是什麽資金額度?農業是什麽資金額度?

  這個年代,如果是正常年景,一石糧食大概900多公斤,不過五兩紋銀左右。

  便是災年,翻個十倍,也不過五十兩紋銀。

  韋寶為了方便,也韋寶統一,不至於造成量具混亂。他將自己底下的度量衡全部統一用現代的斤,公斤,厘米,分米,米,裏,公裏,這些計數單位。

  韋寶算過,一萬個人,每天每人半斤糧食,一天便需要五千斤糧食,能挺過一個月,待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糧荒問題便能緩解,因為他那裏大片的海域,光吃魚也不至於餓死。

  三十個五千斤,不過是15萬斤,7.5萬公斤,就算是9萬公斤,不過一百石糧食,按照50兩紋銀一石糧食來算,貴到了不能再貴的程度,不過是5000兩紋銀。就算是二百石糧食,也不過萬把兩銀子,這在韋寶的承受範圍之內。

  他現在要走的是工業化路線,和工業上龐大的成本和產出比起來,糧食真不是什麽事兒。

  所以,銀子不是韋寶擔心的,韋寶隻是擔心在購買運輸的過程中出事,到時候,來個人贓並獲,被官府一體捉拿,糧食沒有弄到手,還把自己賠進去,就麻煩了。

  有了公子的明確指示,林文彪心裏有底了,“公子放心,我再想辦法,做生意的沒有不愛錢的。”

  “記住,抓住重點,一是咱能給銀子!黑市上賣多少價錢,咱們就出多少銀子,不差銀子。二是隻做這一次,絕不對外賣,僅僅是自己用!不會給他惹麻煩。”韋寶道。

  “是,公子。”林文彪答應著,退下了。

  現在一般的問題,韋寶不再親自出麵。

  他本來就不愛出麵談事情,除非是必須他親自出馬不可。

  像這類黑市生意,讓本來是黑道上的林文彪去談,更加合適。

  韋寶和林文彪談話的時候,徐蕊回避了。

  因為韋寶之前並沒有告訴範曉琳、徐蕊和王秋雅,關於要到外麵偷偷買糧食的事情。王秋雅則去了底下店鋪看賣貨。

  不過,韋寶在徐蕊回來之後,韋寶主動將這個重大的事情告訴了她。

  韋寶並不是刻意隱瞞什麽,範曉琳、徐蕊和王秋雅都是自己的貼身秘書,她們知道之後,韋寶並不擔心泄露機密。

  徐蕊聽完,隻是輕輕地嗯了一聲,啥也沒說。

  糧食的問題有了眉目,讓韋寶微微舒心了一點,接著看書。

  他看的是四書五經,本來說今天要去找廖夫子,像一般學子一般去進學的,但是派人去聯係好了,卻又不太想去了。

  不知道為什麽,許久沒有進過學堂的韋寶,忽然很不想去學堂。古代的學堂可不像是現代,枯燥無味,而且完全沒有妹子,這讓韋寶哪裏提的起興趣來?

  一邊看書,韋寶耳朵還一邊聽著隔壁樓下天地商號旗下的銷售股份公司賣貨的聲音。

  二百多股東成天圍著店鋪轉悠,連找夥計都省了,光是這麽多財主帶著的家奴都快上千人,把這條街都弄得熱鬧了。

  這幫土財主們也顯得很會來事。

  四周沿街的磚柱上琳琅滿目的掛滿了各種廣告牌子,都是大紅紙頭上,寫著字,畫著畫的原始廣告。

  這些都讓韋寶覺得好笑,他原以為古代人不懂打廣告的,現在想來,是自己見識淺薄了。

  現代有的東西,人家古代全部都有!隻是隨著時間推移,到了現代,更加成熟,更加進步罷了,並不是說古代沒有。

  頭一天雖然賣出了很多貨,但多數是一幫土財主們找來的親朋好友,半賣半送拿走的。

  現在趁著熱度,一幫土財主們乘著這個機會,指揮夥計招攬客戶。

  夥計們都很熱情,因為本來就都是財主們的家奴。

  雖然韋寶拿走了絕大部分鄉民的欠據,但是仍然有死忠家奴,每個大戶家裏都有幾個,這些人是情願跟著主人的,這叫忠義,他們不管什麽情況都不會離開。

  因為韋寶將對旗下銷售股份公司的經營權全部放了,從掌櫃的,到夥計,都是這幫土財主們選出來的,他們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都讓自己手下的家奴充當。他們還能多領一份‘薪水’。

  這時代該叫月俸銀子,一般店鋪的夥計,頂多管飯就很了不起了,但是韋寶要求,夥計們不但管飯,還得有月俸銀子。

  光是這一條,就讓山海關這一片所有的店鋪老板氣的發狂,也讓所有店鋪的夥計們都嫉妒的眼睛出血,從來沒有聽說過夥計還有月俸銀子的事情。

  夥計們熱情又賣力的推銷,但是收效不大,年景太差了,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肥皂、火柴、煤油燈。

  他們甚至連皂角都舍不得用,這年代的窮人身上,大部分有股味道,隻有女孩子們才會設法找來一些粗製自製的皂角洗澡,男人們一年到頭不洗澡,不是啥稀奇事。

  南方還好點,北方冬天這般寒冷,又跟蒙古人和建奴挨著,人家不洗澡是傳統。

  至於火柴,如果不花銀子,他們自然願意要,但是有幾乎不用花銀子的火折子,便沒有人願意買了。

  煤油燈更是,窮人們連普通的油燈都點不起,換成價錢同等,性能更高的煤油燈,他們也還是沒錢點燈,不會有所區別。

  生意的對象,仍然是富戶。隻可惜天地商號隱隱約約受到富戶的排擠,加上習慣不是朝夕之間能改變的,習慣了用皂角、火柴和煤油燈的人,也不會一下子就接受新鮮的肥皂、火柴和煤油燈這些替代品。

  麵對這種局麵,韋寶並沒有急躁,因為他此前就預估到這種局麵了。

  看了一下午的書,韋寶又等來了好消息。

  “公子,成了!”林文彪稍微有些興奮:“那個姓徐的管事想要500兩紋銀的好處費!答應幫忙買200石糧食,全部從朝鮮買來。”

  韋寶並沒有激動表示,一臉的淡然,這一切,在他的預料之內,如果是林文彪帶回來不好的消息,他才會有些奇怪。

  因為韋寶知道一直有南方大商和朝鮮通商,朝鮮人要銀子和貨物。貨物主要是對於他們來說算‘先進產品’的生活用品。

  比如朝鮮人會采集蠶絲,卻無法製造絲綢。即便有,也沒有大明的質量好。甚至筆墨紙硯,農具這些,隻要是大明來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當然,最主要的,他們還是想要銀子。

  眼下的朝鮮,還是比較太平的。

  由於大興安嶺和蒙古高原的存在,華北地區大部分時候隻能通過燕山邊上那條狹窄的走道,通過出山海關與遼東地區聯係,而北部漁獵民族建奴,很容易切斷這種聯係。

  在清朝入關將東北作為陪嫁帶入中原王朝之前,大明其實始終未能有效地將遼東地區長期有效地至於中央政府統治之下,遼東作為農耕民族和漁獵民族的拉鋸地帶,被雙方反複爭奪。

  進攻朝鮮的前提是平定遼東,曆史上中原大一統且遼東無戰事的時期並不多。

  朝鮮的地形多山多水,實為丘陵地帶。

  朝鮮是一個山地國家,尤其是北部地區,80%都是山區,平原極少,南部相對來說平原多一些。

  但中原民族進入朝鮮半島必須從北部進,北部山區的地形易守難攻,加大了中原王朝進攻的難度。

  雖然北部地形多山不利於農業生產,但利於防守,而南部有幾個相對麵積較大的平原,農業相對發達。

  這樣也獨立形成了一個類似於中國的南北互助的地緣結構。

  即北部地區用來阻隔外地的入侵,南部地區提供相應的經濟支援。

  朝鮮半島自成一個小係統,外部勢力並不容易徹底打破。

  大明曾經在短期內前突進了朝鮮半島北部,事實上漢族勢力隻能沿著朝鮮半島的西海岸地勢較平緩的地區前進一點,並非能占領全部的北朝鮮地區。

  至於朝鮮南方的情況和大明南方的情況類似。

  雖然北方曾一次次的失守,但南方充足的經濟基礎和複雜的地形使得其失守的次數要遠遠小於北方。

  南部主要為丘陵平原地區,既可成為重要的農業中心,又可依地勢進行有效的抵抗,收複失地,使外部勢力難以立足。

  因此漢族很難將勢力長駐於朝鮮半島。

  大明是一個陸權國家,一個內向封閉型國家,沒有什麽海權意識。

  在封建時代,衡量一個地方值不值得打的標準就是這個地方適不適合種地。

  朝鮮半島產的糧食能勉強養活自己就不錯了,遇到災荒年還得救濟他,純屬是浪費糧食。

  費力九牛二虎之力打下來也沒什麽好處,因此被明太祖列為不征之地。

  韋寶也不知道該不該給太祖給個讚?

  這是該拿‘諾貝爾和平獎’了呀。

  大明之初,要拿下朝鮮,其實是分分鍾的事情。至少韋寶是這麽看的。連蒙古鐵騎都被趕到漠北去了,何況……

  當然,朝鮮的統治者也比較聽話,意識到身邊龐然大物的天朝存在,大部分時候還能安心做個小弟,稱臣納貢,送點人參送幾個美女。

  就算打下了朝鮮,這個地方對統治者的意義無非也就是這兩樣。

  因此對於統治者來說能控製住朝鮮就沒必要非把它劃進領土,區別不大。

  在韋寶看來大明跟之前的朝代一樣,也是沒有什麽領土意識的,很多時候都是雙方心裏默認這是你的,那是我的,不像歐洲人必須一個山頭一個水溝地劃清楚。

  中國勢力第一次正式進入朝鮮是漢武帝派兵消滅衛滿朝鮮設置四郡後,正式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

  但是隨著漢王朝的滅亡,魏晉的衰落,朝鮮人不斷反抗,最終將中國勢力驅逐出朝鮮,逐漸形成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國,史稱“三國時期”。

  唐後期,朝鮮半島趨於統一,不過也抵擋住了日本的侵略究其原因,在農業文明時代,朝鮮半島遠離中原文明核心區。

  從華北平原到半島,陸路要經過遼西平原、千山山脈、長白山脈,穿越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由於戰場遠離本土核心區,需要龐大的後勤做支撐。

  極為消耗國力,加上冬季嚴寒,可用時間有限,中原王朝需要速戰取勝。

  一旦高句麗據險而守,中原王朝不能迅速擴大戰果,很容易進退失據。

  鑒於隋唐傾國之力仍難以征服朝鮮半島,且朝鮮半島多山,平原狹小,征服的成本與收益不成比例。

  後世中原王朝便沒有再次試圖征服朝鮮。

  而朝鮮半島政權也樂於與中原王朝保持名義上的藩屬關係,實質上保持獨立。

  日本首次顯露出對朝鮮半島的興趣,在白江口之戰中。

  中國介入,唐與新羅聯軍大敗日軍,此戰至關重要,奠定了東北亞基本格局直至近代。

  日本於明朝萬曆年間再次入侵朝鮮失敗,則是將近一千年之後的事了。

  縱覽朝鮮半島曆史,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曾試圖征服朝鮮半島,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失敗後放棄。

  之後則幫助朝鮮半島抵抗來自海洋方麵的威脅。

  主要是小本,到了近代,小本又和美洲強國糾集在一起,小本子三次入侵朝鮮。

  到了二戰之後,朝鮮半島在俄、中、美、小本子成為四個大國縱橫捭闔之下,更是情況複雜。

  盡管半島政權巧妙周旋始終意圖保持獨立,但是地緣的特殊性使得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回避強鄰對半島的巨大影響。

  總的來說,朝鮮扮演的小弟角色,還是最‘真’的。

  明朝時期,高麗和大明文通語不通,他們使用的文字是漢字,語言則有自己的發音。

  這是大多數底層朝鮮老百姓,高層當官的朝鮮人,大多數會講漢語,雙方交流很方便。

  會講漢語,在朝鮮是高大上的事情。

  漢語和漢字是官方通用語言。

  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

  朝鮮人自己弄出來的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製。

  朝鮮人弄不清,或者開始逐漸忘記小弟角色,是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由於受到日語的影響,韓文字開始與漢字並書,並且此時的“韓漢混寫文”成為了書寫朝鮮語的主要方式。

  韋寶向往了一番朝鮮的風貌之後,淡然對林文彪道:“知道了!這事,你負責吧。他說了,最快多少時間能將糧食運來嗎?需要預付定錢嗎?”

  “最快半個月內,不用付定錢,他知道我們天地商號有實力,說好了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直接把船開到咱們韋家莊去。”林文彪答道。

  韋寶點頭,對林文彪這趟辦的差事算滿意,但懸著的心卻不曾放下。

  不管怎麽樣,糧食不到手,總是心裏沒底,韋寶是嚐過餓肚子的滋味的,肚子一餓,人就容易失去理智,像野獸一般。

  林文彪答應著下去了。

  韋寶向往朝鮮,是因為朝鮮雖然是大明的屬國,但管製並不嚴格,聯係並不緊密。

  在朝鮮更加容易獲得他所需要的金屬礦!

  韋家莊再怎麽封閉起來,也不可能不讓人進來,偌大的金屬礦要是開采起來,想藏也藏不住,那是犯大明王法的死罪。

  從朝鮮弄來鐵礦,銅礦,各種金屬礦,然後在軍艦灣內興建鋼鐵廠冶煉,這是韋寶預定的計劃。

  林文彪剛走,王秋雅進來,“公子,是不是該吃晚飯了?”

  韋寶知道王秋雅今天一下午都在店鋪中看銷售情況,遂問道:“今天的貨賣的怎麽樣?”

  本來韋寶有點不想問,他愈來愈不喜歡聽不好的消息。

  但知道具體情況還是有必要的,作為一個‘領袖’,一定要有胸懷,胸懷也包括知道自己內部不好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