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信王選後】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8-14 02:00      字數:9661
  從幾萬少女當中挑選出來三個人,這三個女孩的顏值得多高啊?

  韋寶對自己身邊的一大堆美女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張美圓和吳雪霞,韋寶覺得她們倆放在全天下,也得是第一流的顏值,尤其是張美圓,光從顏值論,已經幾乎封頂了,可以稱得上傾國傾城,絕代風華。

  但韋寶看過周氏、袁氏,和田氏之後,扭轉了這種想法。

  讓韋寶知道了,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田氏的顏值真不會比張美圓差,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身材略輸張美圓,稍顯單薄一些。

  而袁氏豐滿,周氏文弱,顏值也都是超高的,兩女簡直與吳雪霞不相上下。

  這讓韋寶覺得,皇宮的女人真的太漂亮了,幾萬人海選出來的美女真的不是瞎蓋的,自己的兩位頂級美女夫人,放在今天這個場合,完全壓不了場子啊。

  其中還有目前韋寶見過最漂亮的女人皇後張嫣,還有雖然三十出頭了,卻還是宛如少女一般的西李李康妃。

  包括朱徽媞的顏值也超高,不比這些海選出來的美女差。

  老朱家經過多少代人的基因進化,的確是專門出帥哥美女啊。

  周氏、袁氏、田氏在太監的引領下,對眾人一一行禮。

  行到信王的時候,她們三人集體認錯,以為韋寶是信王。

  這就有點尷尬了。

  韋寶穿的國公的服裝,和藩王的服裝是有區別的,但這些女孩都是民女出身,暫時還認不全這麽多服裝。

  主要因為韋寶挨著皇帝坐,且韋寶和朱由校的長相都是清秀型的,有幾分神似。

  朱由檢雖然性格陰柔細膩,長的卻是一張國字臉,大長臉,雖然也很帥,卻和朱由校完全不像。

  所以三女會一起認錯。

  太監大驚,急道:“這是韋公爺,那邊才是信王!”

  三女也嚇得,趕緊給皇帝跪下請罪。

  朱由校倒是很高興,點頭笑道:“不妨事,不妨事,都平身吧。”

  朱由校對韋寶道:“韋愛卿,連她們都會認錯,朕早就覺得咱們前世一定是兄弟,頗為相像,你說是不是?”

  韋寶笑道:“微臣不敢,能與陛下有半分勝似,都是微臣的天大福分。”

  朱由校笑道:“咱倆有緣的地方,還不在於長得相像,想到信王選妃,朕就想到當初與你的夫人初次相見,那時候我們還小小無猜,本來以英國公的家世背景,朕與英國公之女才是一對啊。而朕的皇後與你一樣,出身農家。張嫣小時候純潔嫻靜,笑不露齒。七歲的時候,茹苦耐勞,灑掃庭院,洗衣做飯,樣樣都會。沒事的時候,獨處一室,習做女紅,閱覽書史。十三四歲,窈窕端麗,絕世無雙。張嫣在家還能親自照顧弟妹,是極為能幹的。本來你倆的家世背景,才正合適。”

  皇帝身邊的韋寶與張皇後聽皇帝這麽說,都是大囧,都暗忖你真的什麽話都說的出口啊。

  尤其是韋寶,暗忖你老惦記我老婆就算了,還說你老婆適合我,你說說讓嘴巴痛快舒服了,沒啥大問題,但我就不行了,這話要是傳出去,被有心人抓住把柄,等下越傳越無恥。

  人家還以為我和皇後有什麽呢。

  隻可惜,在場眾人沒有人能壓住皇帝的,尤其是康昭太妃性格隨和,不管皇帝說什麽,她都是樂嗬嗬的。

  西李性子圓滑,拍皇帝馬屁還來不及,哪裏會頂撞皇帝。

  “陛下,一切都是緣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西李道。

  朱由校感慨的點了點頭,似乎真的在想張美圓了,對韋寶道:“韋愛卿,下回家宴,你得帶上夫人同來,我聽說你夫人有孕在身,現在回老家了,不在京師?”

  “是,有勞陛下掛心。”韋寶趕忙道。實則像吃了蒼蠅一般,暗忖你個病秧子,還真的惦記老子老婆啊,給你玩,你玩的動嗎?倒是你老婆,要是給我玩一晚上,能讓張皇後飛起來!老子怎麽樣也算是習武之人,身體強壯的很哩,哈哈哈哈。

  隨後,朱由校讓張皇後為韋寶與朱由檢介紹周氏、袁氏和田氏。

  韋寶逐漸回憶起了自己記憶中,關於朱由檢這三位主要後、妃子的事。

  大明的內宮,幾乎都是美女,都是民女,除了朱元璋的幾個兒子找的是勳貴世家的女兒,後麵幾乎都是小門小戶家的女子。

  所以普遍顏值超高。

  在中國曆史上,其實內宮與外戚一般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內宮權力大了,外戚也就跟著水漲船高起來。

  諸如西漢的呂後專權以後,不顧漢高祖劉邦留下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大封諸呂為王。

  還有唐朝武則天稱帝以後,隻相信自己的娘家人,不隻是大封武氏諸人為王,甚至還曾想立侄子武三思為儲君。

  甚至外戚權力大了,都可以自己改朝換代,諸如西漢就是亡於外戚王莽之手、還有隋文帝楊堅也屬於是北周的外戚。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有感於曆史上內宮幹政和外戚專權的慘痛教訓,使用了兩個方法,一是在後世在選妃方麵,拋棄了門第觀念,隻選普通良家女子;二是加強了對於內宮的管理。

  明朝除了在開國之初盛行與勳貴聯姻以外,諸如太子朱標取常遇春之女、燕王朱棣取徐達之女等,之後有明一代的後妃很少出身勳貴家族,多是挑選自民間,因此出現了“後妃多出民間”的現象。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天子後妃及其親王王妃,必須要選擇普通的良家女子,當然範圍沒有限製到必須是普通老百姓,像普通的官、軍之家也可以,隻要家道清白,相貌不錯就可以。

  一般選妃的範圍是京城及其周邊地區,類似於後世的海選,然後由禮部篩選,最後剩下的幾十人帶入宮中,挑選一二人作為後、妃就好,至於其他落選女子是以禮送回家。

  這樣一來,皇帝的內宮之中後、妃都是出自普通家庭,後族沒有強大的勢力,自然對於皇權形成不了威脅。

  選擇後妃的範圍雖然限製於普通的家庭,避免了因為後族勢大,以至於後、妃威脅到皇權。

  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後妃中有受皇帝寵愛的,其家族不是馬上就水漲船高了嗎。

  這點,明太祖朱元璋也考慮清楚了,那就是給予外戚的待遇,往往是授予有職無權的職位。

  比如說明仁宗的張皇後,被稱之為“女中堯舜”,出身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她當選為太子妃以後,父親張麟僅僅是被授予為七品的兵馬副指揮。

  明代宗的汪皇後在明代後妃中出身算是很好的了,父親汪泉是世襲的金吾左衛指揮使,汪皇後被冊封為郕王妃時,汪泉也就是升為三品的兵馬司指揮,祿不視事,也就是有職無權,等到汪皇後正位中宮,汪泉進為泉都指揮同知府軍衛,依舊是有職無權。

  一般來說這些外戚也就是給一個錦衣衛的虛職,封為伯爵,最多是侯爵,還是有職無權,享受著俸祿就好了,當然外戚待遇還是不錯的,像爵位就可以世襲。

  但明朝皇帝對於外戚一直是防範於未然,時不時打壓一下,避免其勢力膨脹,像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期間,以外戚世封非祖製,認為“祖宗之製,非軍功不封,洪熙時,都督張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循習至今,有一門數貴者,歲糜厚祿,逾分非法”。因此廢除了外戚爵位世襲的慣例。

  在這種情況下,有明一代內宮壓根幹政不得,連外戚都掀不起什麽風浪。

  故有明一代,外戚最為孱弱。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宦官幹政,曾在宮門口立下禁止宦官幹政的鐵牌。

  其實朱元璋為了防止內宮幹政,還立下過另一塊鐵牌。

  朱元璋曾命工部製紅牌,鐫戒諭後妃之詞,懸於宮中。

  牌用鐵,字飾以金。

  裏麵是複著令典,對於各種規矩說的很是詳細;雖然禁止太監幹政那塊鐵牌後來被太監王振取走了,但這塊禁止內宮幹政的紅牌倒是沒有被人取走。

  而且有明一代也沒有出現過內宮幹政的情況。

  還有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命儒臣修女誡,諭翰林學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卿等其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經過朱元璋對於內宮如此細心的管理,是以終明之代,宮壼肅清,論者謂其家法之善,超軼漢、唐。

  明朝在製度方麵限製了內宮和外戚權力,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便是沒有出現內宮幹政和外戚專權的現象。

  但弊端也不少,首先後族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了,自然是內宮幹政外戚專權的情況,但用好了也是皇帝的一個強大外援。

  皇帝可以利用後族與文官集團鬥,與一切不利於皇權穩固的勢力去鬥,自己去居中調節,從而大權獨攬。

  但是很明顯明朝在這方麵製度上是一刀切,直接限製死了後、妃和外戚的權力,自然利用不到他們了。

  所以皇帝隻能利用身體不全的太監來對抗文官集團,太監因為身體不全的原因,往往多是心理變態之人,所以一掌權就是禍國殃民,其副作用還是很大的。

  其次因為明朝的後、妃,及其宮女多是來自民間,並非出自世家大族,所以在培養皇子方麵,多是培養出一些帶有市井之氣的皇帝。

  諸如明憲宗,他寵愛的萬貴妃是他的奶媽,從小就陪伴他身邊的,萬貴妃出自普通家庭,從小所受教育不好,自然影響到了明憲宗。

  由此可見這個弊端,其實潛移默化之下,影響還是很大的。

  這也是為什麽明朝皇帝多是帶有市井之氣,多是任性之輩。

  當然以大局觀來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這個製度還是很成功的。

  使得有明一代276年,沒有出現過內宮亂政和外戚專權的情況。

  朝廷為當時尚為信王的崇禎皇帝選妻之時,明熹宗的張皇後並不看好周氏,因為她年級最小,體質也弱。

  但當時祖母輩的宣懿太妃劉氏,明神宗的昭妃以忠厚謹慎著稱,掌管著皇太後印璽,對選立後妃有極大的發言權,她卻唯獨在三位應選的淑女裏看中了周氏,對張皇後說:“周氏雖弱小,以後必然要長大的”。

  周氏是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皮膚潔白如玉,國色天香。

  《崇禎宮詞》記載她:“皇後顏如玉,不事塗澤”。

  《舊京遺事》記載:“烈皇後聖質端凝”,“皇後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陳文莊仁錫,嚐舍於周皇親家,後少時出見仁錫,奇其容貌,謂後父曰“君女,天下貴人!”

  周皇後年少時,“嚐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

  宮眷暑衣從未有用純素者,葛亦惟帝用之,餘皆不敢用。後始以白紗為衫,不加蓋飾。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後穿純素暑衣,一時宮眷裙衫俱用白紗裁製,內襯以緋交襠紅袙腹,掩映而已。

  周皇後也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為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裏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和莊,既冊立,協謀去魏逆,稱賢功。

  中宮周娘娘質厚少文,以恭儉起關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六月某日,後著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寶石為梅花綴於衫上,對鏡梳洗。帝從後調之,後展手以扞,適為進瓜內侍所見,後深恚焉。

  朱由檢的皇後周氏,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

  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

  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

  所以周氏後來進了宮,也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

  周氏還在內宮設置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

  《崇禎宮詞》稱讚她“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家務,身穿舊衣服,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員分百二領璿宮,撙節鹹資內教功。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讚王風。所謂親自操持家務,還包括親自燒飯。

  朱由檢剛剛登基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後,即朱由檢的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

  朱由檢是帶了家中的麥餅進宮的。

  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禦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後親自操作。

  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一個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布的皇後,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罕見的。

  皇帝與皇後之間情深誼篤,“上重周後賢,伉儷恩甚備”,是真實的寫照。

  《崇禎宮詞》有一首這樣寫道:湘管揮來口授餘,儼然村校接天居。何當一頓童蒙膝,遂揭雞竿下赦書。說的是這麽一件事:有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太監秦某,在坤寧宮侍候皇後。

  有一天,皇後問他是否識字,秦某回答不識字。

  皇後就教他識字,少頃考問,秦某全部忘記,被罰跪階下。

  皇帝見了笑著說:我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

  皇後佯裝嗔怒說:壞了學規。

  秦某謝恩而起。

  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細節,可以看到皇帝、皇後之間那種尋常夫妻談笑諧謔之情。

  周皇後幼時,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美貌和柔婉的個性,深得家人的喜愛,被奉為掌上明珠。

  周皇後早年在家時,有一次被文士陳仁錫瞧見,陳仁錫驚歎周氏的美貌,對她的父親說,“君女天下貴人。”

  陳仁錫便教授周氏《資治通鑒》和經史之書。

  因此,周皇後知書達禮,頗通文墨。

  崇禎也好讀書,各處宮室寶座左右,都遍置書籍,坐即隨手翻閱,他還常作四書八股文出示群臣,並頒行天下,士子們爭相傳誦。

  拍馬屁的大臣還寫文稱讚崇禎皇帝有書生風度。

  崇禎自己也非常驕傲,認為自己即使不當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輕而易舉的就能金榜題名。

  書生風度的崇禎帝自然對才色雙絕的周皇後寵愛無比,視為紅顏知己。

  周皇後果然沒有辜負當初選她為妃的劉太後的希望,入主六宮以後,即以瘦弱單薄的身軀擔任起治理後宮的重任。

  她儀態萬方,天生威嚴,在宮中威望很高。

  而且她生性簡樸,剛一入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

  崇禎一朝內亂外患接連不斷,周皇後就常常勸崇禎皇帝要愛惜百姓,安定人心,再團結對外。

  而且她還勸說崇禎皇帝要寬以待人,善待臣民百姓。可是崇禎固執自負,根本聽不進周皇後的勸告,總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辜負了他。

  因為當時四處用兵,軍費緊張。

  周皇後關心著國家社稷,也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宮中節省下來的費用充作軍費,崇禎對周皇後的深明大義十分感激。

  崇禎八年以後,各路起義軍迅速壯大,嚴重威脅了明王朝的統治,關外的後金大軍也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崇禎皇帝為了朝廷上的政事和緊急的軍情憂心不已,堅持茹素理政,因為過於勞累,日漸憔悴。

  周皇後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又知道皇帝不聽勸,假稱崇禎皇帝的親生母親李純皇太後托夢給她,勸皇帝要注意身體,增強飲食。

  另一方麵,皇後又在宮中提前置辦好美食,等皇帝回宮後享用。

  崇禎皇帝回到後宮,見到如此情景,知道皇後為了自己費盡了心思,又想朝政的混亂,兩人不禁相對而泣。

  盡管崇禎皇帝殫精竭慮的想挽回敗局,但是卻已經無力回天,明王朝的滅亡之日一天天逼近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起義軍終於突破重重險阻,來到了北京城下。

  許多文武大臣望風而逃,逃不掉的就投降了義軍,被派去監軍守城的太監更是見利忘義,大開城門,迎闖王軍隊進城。

  崇禎皇帝眼見大勢已去,想逃出城去又告失敗,無奈之下,他回到後宮,見了周皇後,痛苦地說道:“如今大勢已去,不可挽回,你是一國之母,絕不能受辱,還是盡快自盡吧!”

  周皇後聽了,也早知道會有這一天,隻是跪在地上向皇帝告別痛哭著說:“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從來不肯聽我一句勸,以致有今日,我能夠以身殉國,也沒有什麽可說的了!”

  話說完,她撫著三個皇子又哭了一會兒,就毅然決然地轉身進屋,把門鎖上了。

  一會兒,屋內的宮女出來報告說,皇後已經遵旨自盡了。

  崇禎皇帝到這時想起多年的夫妻之情,也不禁悲痛的涕淚橫流。

  他又命令三個皇子迅速改穿便裝逃出宮去,其他妃子則一律賜死。

  然後他自己直奔皇宮後麵的煤山自盡了。

  周皇後這明王朝的末代皇後,生前深明大義,勤於治家,贏得天下人民的愛戴,當國家危急之時,又以身相殉,其悲壯淒美的一生,真是讓人不能不由衷感歎。

  袁貴妃在周皇後麵前處處謙退,對宮中內外皆謹慎以待,因而和周皇後相處融洽。

  田貴妃有寵而驕,皇後便以禮法裁製她。

  據《明史列傳》所載:田貴妃有寵而驕,後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廡下。後良久方禦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

  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宮中嬪妃向例都需向皇後朝賀,田貴妃依例來到周皇後所在的交泰殿準備向皇後朝賀,周皇後知道田貴妃在殿外,卻不宣她進殿,當時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周皇後也可傳令免禮,但周皇後卻故意拒田貴妃於殿外,而稍晚才來的袁貴妃卻先田貴妃一步進殿,且和皇後相言甚歡。

  過了許久,待袁貴妃離去後,周皇後才宣田貴妃進殿,行朝賀禮時,周皇後沉著臉不發一語,田貴妃行完禮之後,隻能默默退下。

  事後,田貴妃回到承乾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後的冷遇,聞後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後理論。

  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後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後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後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後一同在永和宮賞花,由於永和宮旁便是田貴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宮,周皇後因此想起許久不見的田貴妃,便請明思宗召田貴妃一同賞花,明思宗聞後漠然不語。

  周皇後便命宮女用車去將田貴妃迎來,而田貴妃來了以後,周皇後與之相言甚歡,仿佛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後的心胸。

  田氏祖籍西安,她是在父親田弘遇在揚州任千總時生下的。

  田秀英自幼就聰明絕倫,愛好廣泛,於是田弘遇請了宿儒,教她讀書畫畫,又聘請一位琴師教授田秀英音樂,而這位琴師後來成為她的繼母。

  田妃十二三歲時,已能吟詩作賦,每成一篇,總是秀豔典雅,傳誦一時。

  父親性情豪爽,結交名士高人,幾遍天下,當時人稱小孟嚐。

  《明史後妃傳》中記載“父弘遇以女貴,官左都督,好佚遊,為輕俠”。

  1627年天啟帝逝世,信王登基為明思宗,田秀英和信王正妃周氏及另一位侍妾袁貴妃一同入帝宮。

  崇禎元年四月,朱由檢將田禮妃擢升為貴妃。

  貴妃的琴技很工,調弦和韻,高彈一闋,忽而鞺鞳如奏大樂,忽而幽細如嗚鳴笙簧。一闋既終,餘音嫋嫋,繞梁不散。

  崇禎帝擊節稱歎。

  一天崇禎帝問在場的周皇後為何不諳此道。

  周皇後不慌不忙地答道:“妾本儒家,惟知蠶織耳,妃從何人授指法?”

  她這一說,令思宗滿腹狐疑,於是詰問田貴妃何處習得。田貴妃答曰得蒙母親親授。思宗便招田母入宮,當中演奏一曲,解開眾人之惑,更增添思宗對於田貴妃之寵愛。

  田妃的舉止嫻雅又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她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蹴鞠騎射無所不能,至於裝飾居室、刺繡烹飪、改進宮中儀製等,她也樣樣出手不凡。

  她的字宗法鍾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

  “凡書畫卷軸,上每諭田妃題鑒之”。

  她善花卉,所畫《群芳圖》,被崇禎帝置於案頭,時常展賞。

  田貴妃畫在扇子上的蘭花崇禎也當成寶貝,時刻戴在袖子裏。

  最為出眾的還是她在音樂方麵的造詣,她善彈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禎稱讚她的笛曲有“裂石穿雲”的效果;撫琴更是她的絕技,聲遏行雲,繞梁三日。

  崇禎喜歡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揚,尤其喜歡琴曲的古雅,還自己作過琴曲“訪道五曲”——《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爛柯遊》《參同契》,逢有空閑時就聽田妃演奏。

  素以刻畫美人出名的吳梅村,在其《永和宮詞》中為田妃留詩:“雅步纖腰初召入,鈿合金釵定情日。豐容盛鬋固無雙,蹴鞠彈碁複第一;上林花鳥寫生綃,禁本鍾王點素毫。楊柳風微春試馬,梧桐露冷暮吹簫。”

  田秀英能夠單足立於馬蹬,百步穿楊,就是錦衣衛們都禁不住連聲喝彩,感歎道,“田貴妃若馳騁疆場,定然巾幗不讓須眉。”

  田秀英不但精於騎射,就是蹴鞠即踢足球亦是無人可及。

  “上嚐試馬於射場,知田貴妃之善騎也,命之騎。妃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宮眷喜蹴鞠之戲,田貴妃風度安雅,眾莫能及。”

  田秀英喜歡素麵朝天,也由於她天生麗質。

  田妃非常心靈手巧,崇禎所穿舊衣都是由她一丅手縫補改製,省去了如道光帝一個補丁5兩銀子等等的諸多開銷。

  她往往變更宮裏的舊製,而且能做到恰到好處。

  比如皇帝戴的的珠冠是用珍珠與鴉青石連綴而成的,田妃去掉珍珠,綴上珠胎後再嵌上鴉青石,比以前的樣式更有韻致。

  還有宮禁裏的燈炬是用金匼所製成,四麵包著金板,上麵鏤空出星辰日月圖案來透光,雖然看起來輝煌美觀,但是照明的功能被大大降低,於是田秀英將燈的四周鏤開一方木桃形的口子,再繃上輕細的紗,這樣,燈光就四澈通明了。

  同時把燈板內側打磨的光滑如鏡以反射燈光。

  這樣,轉動宮燈,便可以得到良好的照明和引路兩種用途。

  田妃還無師自通地學會園藝設計。她自己動手將自己居住的萬仞空牆的承乾宮依照揚州園林進行改建——拆高牆,樹柵欄;築假山,栽花草。

  承乾宮的梨花是故宮一景,是田秀英親手所栽,挖池塘,養金魚;建廊道,遮烈日。

  田貴妃出身江南揚州,入宮後也將江南服飾帶入宮中,稱之“蘇樣”。

  平日服侍田貴妃的宮女們在過節時,身上的飾物也都由田貴妃所插戴,風格清奇令其他宮院的宮女為之稱羨。

  田秀英不但心靈手巧,才華非凡,還時時心懷國家,處處以大局為重,時常督促崇禎勤勉國事。

  在崇禎沉迷於蘇州女樂時,上書直諫雲:當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樂之秋。”

  崇禎批答雲:“久不見卿。學問大進。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慮焉。”

  在崇禎欲為她大肆籌辦生日時,田妃上書婉拒,請崇禎多以百姓國事為念,勿要為她的生日耗費精力財力。

  周皇後在選妃決賽中排名最後,其父周奎又是北京街頭的算命先生,故周皇後對排名在自己前麵的田妃和袁妃頗為嫉恨。

  在周皇後成為信王妃後,她便利用正妻的身份開始了對田妃和袁妃的壓迫。

  凡東西宮對上言,皆自稱女兒。

  明朝宮廷沿用前朝傳統,後妃都是以妾自稱,如周皇後對崇禎說話,“妾事陛下十有八年”。

  可東宮田妃和西宮袁妃如果要對崇禎說話,卻要學民間的被買賣的丫鬟自降一輩“自稱女兒”,貴妃將皇帝當爹,成為明末後宮的一道奇景。

  田貴妃最為受寵,因此不容於周皇後。

  田貴妃共為皇上生下四子,永王朱慈炤、悼靈王朱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除了四皇子永王慈炤活了下來,其他王子皆早夭逝。

  孩子連續夭折對於母親的打擊可想而知。

  田貴妃因此終日以淚洗麵,終因悲傷過度,於崇禎十五年農曆三月將四皇子托付給天啟皇後懿安皇後張嫣撫養,並帶著重病回到了承乾宮。

  韋寶知道,曆史上的田貴妃,並不像後世很多電視劇中醜化的那樣壞。

  可以說周皇後和田貴妃都是差不多的人,都很賢惠。

  女人之間有一點妒忌是正常的,都是小事,她們處理的不錯,相處的算是融洽。

  田貴妃聰明,且多才多藝。

  而且顏值也比周氏高一點。

  要是讓韋寶來選的話,韋寶會選田氏當皇後。

  但現在並不是他在選。

  現在的情況是康昭太妃看中了周氏,懿安皇後看中了田氏。

  主要是她們兩人競爭。

  韋寶能理解為什麽張嫣會選擇田氏,因為張嫣同樣顏值出眾,傾國傾城,選擇漂亮的田氏,屬於惺惺相惜。

  “怎麽樣?娘娘覺得如何?”朱由校首先問李康妃的意見。

  李康妃道:“兩個都很好啊,委實難以決斷。”

  李康妃這麽說,比較圓滑,是不想得罪人,其實,李康妃也是覺得田氏更加合適當皇後。

  李康妃雖然與魏忠賢和客巴巴攪的比較深,但這次是幫朱由檢選妃,她是事外之人,其實是比較公允的,和她沒啥關係,加上她現在是朱由校母親一輩當中唯一有身份的人了,所以會問她的意見。

  誰知道,西李這麽一說,讓康昭太妃,皇帝和張皇後都不太高興,覺得西李太圓滑了。

  “韋愛卿,你覺得呢?”朱由校又問韋寶。

  韋寶本來也想學西李的,覺得不要參與這種事情為妙,怎麽說都是得罪人啊。

  可現在皇帝問到自己頭上了,而且韋寶看剛才眾人的態度,知道自己如果說都很好,肯定也是得罪各方麵的下場,在誰那邊都討不了好。